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体内大约有10~(12)个内皮细胞,它们均位于血管的内面,其面积约1000m~2,内皮细胞不仅为血液流动、防止血凝提供了一个光滑的表面,而且亦是防止某些细胞因子和细胞成分粘附和迁移的屏障。内皮细胞具有广泛的合成能力,可以产生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另外,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多种细胞有着广泛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的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VEC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松果体的生理功能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尤其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早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发现,松果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也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讨论松果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麦拉托宁的生物合成、转化以及它和原发性癫痫的关系。一、松果体内吲哚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生物合成和转化松果体的多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实现的,这些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组织胺、5-羟色胺(5-HT)和其它吲哚类。后者是松果体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松果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大多是通过这些吲哚类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趋化因子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毛细血管形成而促进血管生成;部分趋化因子可通过凋亡和抑制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而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现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作为血管的支架和衬里能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并通过合成、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收缩.研究表明, VEC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分化为其它表型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双重的生理学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微泡(microvesicle,MV)是多种细胞分泌产生的膜囊泡,包括微粒(microparticle)和外泌体(exosome)。微泡能将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RNA和miRNA等转运至靶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实验证据表明微泡参与多种生物进程,具有抗凋亡、抗菌、抗肿瘤、促进细胞增殖、调节免疫、促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本文就微泡的产生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前景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是一种促使新血管生成的诱导剂,它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ANG蛋白含12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4.4kD,在肿瘤细胞中首先发现,也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其核糖核酸酶活性较弱。研究证实,ANG可以在细胞间及细胞内发挥促血管生长作用。ANG与缺血性疾病、肿瘤、及其它疾病的关系已见不少报道。本文简述ANG促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备较强分化及增殖能力的细胞,并有良好的血管生成作用.目前研究表明EPCs旁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可独立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血管生成的过程.EVs大致可以分成3 类...  相似文献   

9.
硫化氢(H2S)被认为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大量吸入可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2S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调节作用,是心血管功能调节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主要由酶促反应生成,受多种代谢途径调节。作为一种生理性血管调节因子,H2S具有抑制血管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并调控血管张力的作用。H2S通路的下调参与了多种血管疾病的发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并且可以通过补充H2S来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炎症,防止血管细胞钙化、氧化应激和增殖以及调节血管细胞凋亡及焦亡,进而极大地帮助防治血管疾病,这一结论已在动物和细胞实验,甚至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本文主要论述H2S在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多种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是生物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的有机组合,其中支架材料为种子细胞的黏附载体,为细胞的生长增殖及新陈代谢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最终被生物体逐渐降解而被再生组织替代。支架材料为周围组织提供机械支持,并引导再生组织按照预定结构和方向生长。同时,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加入支架材料中,比如各种生长因子以及抗体等,扩大了支架材料的应用范围。丝素蛋白具有可控且缓慢的生物降解性,突出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持多种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增殖,已经用于血管、骨、软骨及神经组织等方面的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潜能。移植后,MSCs可以迁移归巢至受损组织,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胞外囊泡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炎,抗病毒,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器官修复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目前,国际上已有10余款MSCs产品上市,我国也有30余款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许。胞外囊泡是来源于膜系统,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颗粒,携带有亲本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和细胞因子等,可以将亲本细胞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具有与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其体积小,免疫原性低,组织渗透性强,循环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使用风险低等优点,近年来,胞外囊泡作为非细胞产品逐渐受到关注。除其本身具有组织发育与功能维持,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和促进再生等作用之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还可以作为生物载体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肥大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细胞之一,因其作为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最直接效应细胞而著称.肥大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特征为其胞内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该颗粒内又富含种类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组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人正常子宫内膜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M)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以此进一步探讨着床窗口(Implantationwindow)。实验使用手术搞出的人子宫标本40例。根据患者主述与子宫标本的HE染色的结果,将子宫标本分成8个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各期LM的染色。结果表明:LM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皮、晚上皮和血管基底膜等部位。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中的LM在分泌初期开始增加。细胞外基质中的LM在分泌中期增加。LM是在细胞增殖、移动、分化等等方面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公认。与着床有密切关系的子宫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细胞外基质中的LM的分泌期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LM量的变化是与着床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电导钙离子依赖的钾通道(BKca通道)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它参与了细胞兴奋的电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的分泌,血管、气管、子宫、胃肠道、及膀胱等多种平滑肌组织以及其它很多重要生理活动的调节。在可兴奋细胞上,因其对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电压具有高度敏感性,BKca通道通过降低流入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使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和超级化,从而降低动作电位的爆发频率,参与负反馈调节,在可兴奋细胞的传导通路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Kca通道可能与疼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免疫隔离技术,细胞微囊化可排除细胞移植中出现的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双向排斥作用,从而使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在移植后得以存活。目前报道的多种微囊材料中,以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的应用最为广泛,可通过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细胞微囊化在医学治疗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基因修饰细胞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尽管该技术尚需改进,但它在异体和异种组织或细胞移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G蛋白与血管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是细胞跨膜信息传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发现,G蛋白系统与血管反应性关系密切,参与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和作用,G蛋白功能异常,尚可导致一些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中的活性氧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介绍了植物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在植物细胞多种生理活动中的功能及其与其它信号因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TBI改善颅脑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可能.目前研究显示,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之一是基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细胞外囊泡(EV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MSC-EVs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保护,调节免疫应答,促...  相似文献   

19.
紫球藻的培养与利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球藻为单细胞红藻,其细胞富含红藻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AA和EPA)及藻胆蛋白等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和精细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紫球藻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物质、培养与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0.
小球藻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概述了小球藻的培养技术和小球藻生物活性物质、小球藻天然药物及其它小球藻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