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究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5-aza)对T淋巴细胞(Jurkat)mi R-126、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及因子IFN-γ、GATA3、ROR-γ和Foxp3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aza干预T淋巴细胞,24 h、48 h后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5-aza干预后mi R-126表达水平以及IFN-γ、GATA3、ROR-γ和Foxp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5-aza干预后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分化比例。结果:甲基化酶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后,细胞抑制率随5-aza浓度增大及作用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P<0.01);细胞抑制率在24 h、48 h,低、中、高浓度下分别为(14.73±0.93)%、(32.67±8.40)%、(60.87±5.78)%以及(18.98±0.73)%、(39.80±8.42)%、(64.11±6.04)%;抑制率在24 h与48 h之间无差异(P>0.05)。甲基化酶抑制剂干预后mi R-126表达降低(P<0.01);IFN-γ蛋白表达降低(P<0.05)、Th1细胞亚群数目降低(P<0.01);GATA3 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Th2细胞亚群数目增加(P<0.01);ROR-γ蛋白表达降低(P>0.05)、Th17细胞亚群数目降低(P<0.05);Foxp3 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Treg细胞亚群数目增加(P<0.05)。结论:甲基化酶抑制剂可以下调Jurkat细胞mi R-126基因表达;下调Th1、Th17细胞亚群分化,上调Th2、Treg细胞亚群分化;调控细胞因子IFN-γ、GATA3、ROR-γ和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22细胞亚群和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5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克罗恩病(CD)组患者65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患者6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Th22细胞亚群,血清IL-22、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组和UC组患者Th22细胞比例及IL-22、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组患者Th22细胞比例及IL-22、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UC组(均P0.05)。CD组和UC组患者随着病情活动性的增强其Th22细胞比例及IL-22、CRP、ESR水平不断上升(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BD患者Th22细胞亚群、IL-2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CRP、ES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h22细胞亚群和IL-22水平与I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提示Th22细胞亚群和IL-22可能参与IBD发病过程中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名HBV感染患者和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滴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CD8+T细胞亚群则呈现相反趋势,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BeAg阴性组中,HBVDNA水平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呈正相关(r=0.567,P<0.01),与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数比值呈负相关(r=-0.601,P<0.01),而与CD3+T、CD4+T细胞亚群百分数无相关性。HBeAg阳性组中,HBV DNA水平及HbeAg滴度与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百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HbeAg阴性的HBV感染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化疗药物及地塞米松对CIK细胞增殖活性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别选取不同浓度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和地塞米松与不同诱导天数的CIK细胞共培养,在加入或不加入IL-2的情况下,采用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对CIK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中各亚群的比例。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及地塞米松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其中顺铂和紫杉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IL-2可对CIK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药物对CIK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顺铂主要降低CD3+CD56+亚群比例(P0.05),对CD3+CD4+、CD3+CD8+亚群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2(Ltbp2)在炎症条件下促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跨内皮细胞的迁移。方法:利用CRISPR/Cas9敲除MS1细胞上的Ltbp2基因;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实验比较淋巴细胞对MS1细胞和敲除细胞Ltbp2~(-/-)MS1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MS1细胞和敲除细胞Ltbp2~(-/-)MS1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比较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穿过MS1细胞和敲除细胞Ltbp2~(-/-)MS1的能力。结果:在炎症条件下,淋巴细胞的黏附及跨MS1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敲除细胞Ltbp2~(-/-)MS1。结论:在炎症条件下,Ltbp2促进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跨内皮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IgM抗体及T细胞亚群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81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8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细胞及IgM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9S-IgM-TP ELISA法检测出IgM的阳性率92.59%,明显高于TRUST法(74.07%)及TP-ELSA法(70.37%)(P0.05)。ROC曲线中,血清IL-8特异度为88.34%明显高于血清IL-6特异度81.48%、IgM抗体特异度60.13%、T细胞亚群特异度65.34%;IgM抗体的曲线面积88.91 cm~2明显大于IL-6的曲线面积45.09 cm~2、IL-8的曲线面积76.19 cm~2、T细胞亚群的曲线面积77.35 cm~2;T细胞亚群准备性67.89%明显高于IL-6准确性60.39%、IL-8准确性51.09%、IgM抗体准确性50.12;IgM抗体的灵敏度60.13%高于IL-6灵敏度59.19%、IL-8灵敏度42.35%、T细胞亚群灵敏度59.37%。具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水平、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及IgM抗体阳性率是诊断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固有免疫细胞的亚群,在炎症的引发、进展及缓解中起关键作用。ILC被发现存在于人外周血、人和动物的实质器官及黏膜组织中,并与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存在交互对话;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综述ILC中各亚群的发育、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及基于ILC已有的细胞治疗进展,旨在探讨ILC作为新的细胞治疗手段的可行性、技术方法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及辅助型T细胞(Th)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方法以35例糜烂型(糜烂组)及29例网纹型OLP(网纹组)患者为对象,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IL-17、IL-23(Th17型细胞因子)含量;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OLP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F=3.211和3.565,P0.05)及CD4~+/CD8~+降低(F=3.430,P0.05),CD4~+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F=3.370,P0.05)及外周血中TNF-α、INF-γ、IL-4、IL-10、IL-17、IL-23含量增高(F=0.923、0.820、1.043、1.132、0.745和0.802,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较低(t=2.450,P0.05);IL-4、IL-10蛋白(t=22.780和25.112,P0.05)及mRNA较低(t=3.781和6.710,P0.05),IL-17、IL-23蛋白(t=15.765和19.307,P0.05)及mRNA较高(t=4.022和8.569,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CD8~+及Th17型细胞与糜烂型OLP发病有关,Th2型细胞与网纹型OL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胸腺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表面电荷逐渐发生改变,因而可根据细胞电泳率(EPM)的差异将胸腺细胞分成不同的亚群。我们在以前的研究中已发现Ehrlich腹水癌(EAC)可导致宿主的胸腺急性萎缩,胸腺细胞迅速减少,但究竟哪一亚群变化最为明显尚不得而知。因此,本试验拟采用细胞电泳的方法检测胸腺细胞EPM,了解EAC对宿主胸腺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iRNAs是一类与Piwi蛋白家族相互作用的非编码小RNA。Piwi-piRNA通路的主要功能是调控生殖干细胞内转座子沉默,且该通路从果蝇到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然而,人乳腺癌干细胞中PIWI基因和piRNA的表达尚不明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侧群细胞(SP)和非侧群的乳腺癌细胞(NSP),采用RT-PCR法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SP细胞的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P及NSP细胞中3种PIWI基因(HIWI,HILI和HIWI2)以及4种piRNA(piR-4987,piR-20365,piR-20485和piR-2058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P细胞亚群富含肿瘤干细胞样细胞;HIWI和HIWI2在SP细胞中的水平显著高于NSP细胞(p0.05);piR-4987、piR-20365和piR-20582在SP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NSP细胞(p0.01)。结果提示乳腺癌干细胞内可能存在类似生殖干细胞内的Piwi-piRNA通路,HIWI、HIWI2、piR-4987、piR-20365、piR-20485和piR-20582可能参与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动态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临床阶段NK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等分子的变化,探讨患者抗汉坦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为本病的抗感染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收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液样本57份,以健康人血做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数及NK细胞亚群、NK细胞活化及抑制受体、CD8+T细胞数及其表面NK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上述观察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患者的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4个不同临床过程中NK细胞水平都处于升高状态,其中少尿期高于其他各期(P0.01)。患者NK细胞抑制受体NKG2A表达总水平有下降趋势,在少尿期下降的比较明显(P0.01),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表达呈上升的趋势,不同病程中表达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患者的NK细胞亚群CD56~-CD16~+和CD56~(bri)CD16~(-/+)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56~(dim)CD16~+细胞NK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CD8~+T细胞总数及病程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CD8~+T细胞表达NK活化受体NKG2D和抑制受体NKG2A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急性期NK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其中CD56~(bri)CD16~(-/+)NK细胞亚群及CD56-CD16~+NK细胞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1 T_(reg)细胞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T_(reg))是以FoxP3(forkhead box P3)基因稳定表达及免疫抑制功能为特征的T细胞谱系,具有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功能~([1]).一般认为T_(reg)是CD4~+T细胞的亚群,但近期有研究表明也存在CD8~+T_(reg),本文所介绍的T_(reg)是指CD4~+FoxP3~+的T_(reg),该细胞亚群可分为自然发生的nT_(reg)以及特定条件下诱导产生的iT_(reg).T_(reg)细胞可高表达CD25(IL-2Rα)和转录因子FoxP3通过产生一系列抑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本实验用罗非鱼,15只(性别不限),体长12~16 cm,动物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 (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定位硬骨鱼类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结果:①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腹侧和背侧两组细胞群.②三叉神经根注入列中两组细胞群都能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下颌神经注入列中被标记的细胞以背侧群为主.上颌神经及眼神经注入列中两群细胞都没有发现被标记细胞,但上颌神经组中能观察到神经终末及突触联系.结论: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两组细胞群.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下颌神经内.  相似文献   

14.
"免疫细胞的代谢及其调节"是近年发展而成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免疫应答通常伴随某些免疫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激活,而活化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其功能亚群、不同类型的固有免疫细胞等)有赖于改变其能量代谢方式而分化、扩增及发挥功能。因此,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方式,可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生、效应及转归,并干预某些免疫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介绍不同T细胞亚群、B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如i NKT细胞等)的能量代谢及其调节,以及调控能量代谢对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97-116多肽片段以及不同浓度的ATRA体外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法、CCK-8法、ELISA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以及Th亚群的格局和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降低活细胞比例(P0.001);不同浓度的ATRA均促进了特异性细胞群的凋亡(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ATRA未改变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长周期;ATRA处理后,CFA和EAM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且ATRA对ACh R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抑制明显(EAMG组,P0.01)于CFA组(P0.05);ATRA干预后,ACh R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且ATRA促进了Th2、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4)0.001,P_(Foxp3)0.001),而抑制了促炎性的Th17、Th1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17)0.05,P_(IFN-γ)0.001);ATRA能够降低ACh R特异性B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P0.01)。结论:ATRA不仅能抑制ACh R特异性T细胞功能,同时也能抑制ACh R特异性B细胞功能,其在MG的临床治疗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顺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2001,21(4):280-283
激活的CD4 辅助性T细胞 (Thelpercell,Th)分化为Th1和Th2亚群并分别参与不同的免疫应答。Th1细胞产生IFN γ、TNF β和IL 2并促进对细胞内病原的有效免疫应答 ,但过强的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Th2细胞则产生IL 4、IL 5、IL 6和IL 1 3并参与清除胞外感染的病原体 ,同时也介导过敏反应。T细胞亚群的分化及细胞因子表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 3个阶段 :( 1 )起始相 ,此过程高度依赖抗原、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诱导的STAT因子 ;( 2 )定向相 ,此阶段受亚群特异的转录因子介导 ,在Th2细胞为GATA…  相似文献   

17.
<正>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主要指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流式细胞计(FCM)进行表面标志的分析。作者就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现状和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现状 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首先从T细胞、B细胞的分类开始。T细胞又进一步区分为CD_4细胞、CD_8细胞。详细的分析以CD_4细胞内的亚群和CD_8细胞内的亚群为主体。最近也很少单独使用McAb标记的CD_4或CD_8这种大的亚群标志。淋巴细胞的功能亚群标志分析,主要指体外的功能亚群分析。都是在非常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未必具有普遍意义。主要用标记区别亚群,是否确切或仅是偶然与其功能有关,还很难判定。这些亚群实际上作为功能亚群使用,所以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评价。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发现CD_4和CD_8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对患有口腔溃疡大鼠(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根据溃疡面的直径计算愈合率及HE染色观察溃疡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GF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实验结果显示治疗20 d后,黄芪多糖组大鼠溃疡面积减小,愈合率为87.5%~1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CD4+T细胞数减少、CD8+T细胞数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数升高、CD8+T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回升(P<0.05)。EGF水平在造模后出现明显下降,黄芪多糖灌胃治疗后有升高。提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RAU实验性大鼠EGF的水平和改善T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具有明显地促进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及潜在应用潘兴华 ,韩毅冰 ,郭坤元 ,陈系古 (0 1 )……………………………………………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和癌变中的作用胡群宝 ,郭宝江 (0 7)………………………………………………………干细胞在细胞移植法治疗心肌损伤中的应用王跃群 ,吴秀山 (1 0 )………………………………………………转基因技术在果蝇及脊椎动物心脏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袁婺洲 ,吴秀山 (1 4)……………………………………心脏诱导的研究周 亮 ,朱传炳 ,吴秀山 (2 1 )……………………………………………………………………心脏的起源和细胞谱系朱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