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q PCR法检测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2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3例不孕症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TS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间质细胞中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TS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01)。VEGF mRNA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p0.001),而TSP-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01)。VEGF mRNA在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TSP-1 mRNA的表达与后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21)。血管形成相关基因VEGF和TSP-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表达不同,其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将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的39例设为治疗组,单纯开腹手术治疗组39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LO组手术情况39例EM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转开腹手术。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与AO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17.95%和20.51%,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10例不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典型内异症)及23例内异位症中PTEN蛋白表达.结果:PTEN在内异症和不典型内异症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和60.00%,内异症相关卵巢癌组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86%.内异症相关卵巢癌组PTEN蛋白表达与内异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PTEN蛋白表达与内异症相关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0.05),在内异症相关卵巢癌中,临床分期早,分化程度高的PTEN表达显著高于分期晚,分化差的.结论:PTEN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诊断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通过开腹手术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盆腹腔,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种植病灶能保持原有内膜组织的形态结构,并可见血管生成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模型小鼠妊娠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皮下"同系异体子宫内膜注射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与假手术组、空白组比较,观察其妊娠率及活胎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模型小鼠妊娠能力的影响。结果建模2周后,小鼠皮下和腹腔均见有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成,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共三组。通过生育功能检测,三组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的活胎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模型小鼠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同时种植于大鼠体内三个不同部位,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进行比较评估。方法取3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子宫卵巢韧带和右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间,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可以在大鼠不同部位同时生长,体积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种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93%-100%),且种植物组织形态相似。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但皮下种植更简单,更直观,可减小损伤,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8.
伍艳芳  何凌 《生物磁学》2009,(14):2710-27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30例III~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增生期13例、分泌期17例)和22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增生期10例、分泌期12例)血清VEGF和CRP的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分泌期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血清VEGF与CRP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F0.52,P〈0.05;r=0.44,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CRP水平的升高说明了过度血管生成和异常炎症反应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把动物模型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动物的选择、传统动物模型、新型特殊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过程中PTEN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26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typical endometriosis,aEMs)7例、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25例,应用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及ABI测序系统对各组中PTEN基因第5和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检测,应用PCR-SSCP银染方法对5个微卫星监测点Bat25、Bat26、D2S123、D5S346及D17S250的微卫星不稳定(MS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EAOC组、aEMs组及EMT组中PTEN的突变率分别为30.76%,14.29%及8%;MSI发生率分别为46.15%.28.67%及0.EAOC组中PTEN基因突变率和MS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EMs和EMT组(P<0.05),并且EAOC组中PTEN突变率与MSI发生率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PTEN突变及MSI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观察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期别子宫内膜位异症患者术后联合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84.7%,半年复发率为1.9%,半年妊娠率为59.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2.
林彤  韩冉  林韵  戴宁  赵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3):6480-6483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的表达与抗体反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与对照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转铁蛋白抗体(TRF-Ab)的阳性率。分析以上细胞因子及抗体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NF-α、IL-6、MCP-1与V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转铁蛋白抗体阳性率以及两种抗体均为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MCP-1与VEGF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呈正相关,分期越高、EMS病情越重则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相关抗体反应均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通过检测到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与自身抗体转阳可以筛选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步判断其临床分期和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03.08~2004.12我院经腹腔镜手术诊断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8例(1例失访已除外),将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的58例设为研究组,未给予的5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后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两次,连用3-6个月.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随访率99.08%,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64.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分别为10.34%和31.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34例不孕及要求妊娠者共有18例受孕.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9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米非司酮组(简称米组)和内美通治疗组(简称内组),米组46例,内组48例。利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米组有效率为91.42%,内组有效率为43.75%,二者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差异;而副反应米组明显低于内组,体重增加米组为15.00%,内组为43.75%,二者比较,P<0.01,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米组为4.40%,内组为25.00%,二者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内美通具有相同的疗效,副反应明显低于内美通。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受体β基因敲除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雌激素受体β基因敲除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平台。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对16只β基因敲除小鼠进行自体子宫移植,术后14d、21d取病灶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达95.8%,可形成明显囊肿,内含囊液,囊肿内壁有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结论应用本方法可建立稳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转基因小鼠模型,便于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及其相关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影响10%~15%的育龄妇女,其特征是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发现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常需要外科干预用于诊断和治疗。因此,迫切需要更准确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和更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很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现就近年来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调控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经阴道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阴道超声对宫内膜异位症的阳性检出率。依照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将其分为Ⅰ~Ⅱ期组(n=77),Ⅲ~Ⅳ期组(n=73),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受检者血清AFP、PAI-1及MMIF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FP、PAI-1及M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最后建立受试者特征(ROC)工作曲线分析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AFP、PAI-1及MMIF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效能。结果: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28例,85.33%。其中75例患者为卵巢型,超声显示巨大巧克力囊肿,内部可见大量细密点状回声与分隔光带。53例患者为子宫型,超声显示后壁腺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域;三组受检者血清AFP、PAI-1及MMIF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FP、PAI-1及M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呈正相关(P<0.05);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从低到高依次为MMIF(52.58%、64.32%)、PAI-1(60.03%、67.53%)、AFP(65.24%、71.27%)、经阴道超声(73.25%、86.36%)、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AFP、PAI-1及MMIF(84.26%、98.63%)。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AFP、PAI-1及MMIF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AFP、PAI-1及MMIF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较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6%、98.63%,通过联合诊断可进一步辅助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误诊和漏诊几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基因(IL-8)-251A/T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焦磷酸测序方法,研究1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34例正常子宫内膜中IL-8基因-251A/T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IL-8基因-251A/T多态位点的AA、AT和TT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分别为12.5%、46.1%、41.5%,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分别为35.5%、64.5%;在对照组中AA、AT和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4.6%、41.0%、34.3%,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分别为45.1%、54.9%。IL-8基因-251A/T单核苷酸多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高(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IL-8基因-251A/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A等位基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重要的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以裸鼠为研究对象,构建子宫内膜异位元症动物模型,应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进行干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成活率和体重变化;采用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TNF-αmRNA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其体重(P〈0.05)。ISO-1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受损组织中MMP-2、VEGF、TNF-α的表达(P〈0.05),但对TI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被特异性阻断后,可明显抑制受损组织的重构、血管生成和炎症,最终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生长及进一步恶化,这可能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羊梅兰 《蛇志》1998,10(1):52-5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之增加。我院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