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细胞亚群、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中探查(T4)、术毕气管导管拔出2 min后(T5)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1~T5时间点HR、MA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1、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T4和T5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1d(T6)、术毕3d(T7)时间CD4~+、CD4~+/CD8~+均较T1较低,CD8~+较T1升高,但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LC时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72 h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D3~+、CD4~+/CD8~+、CD8~+、CD4~+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的血清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CD3~+、CD4~+/CD8~+、CD8~+、CD4~+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助于宫颈癌手术患者早期拔管和苏醒,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ro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应用slipa喉罩,B组患者应用proseal喉罩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水平,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插入时间与拔除时间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喉罩置入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压以、心率、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喉罩插入时间较长,喉罩沾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 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Slipa喉罩的插入时间以及喉罩沾血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围术期指标、应激激素指标、肺功能指标和不同时间点血清NSE、S100β浓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肾上腺素、皮质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手术1 h时、手术时2 h时、术毕时血清NSE、S100β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指标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RV/TLC水平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的(MVV-VE)/FEV1、MVV/FEV1、RV/TLC等指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更有效改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手术指标,并控制机体应激反应和降低麻醉过程对脑部的损伤,且对其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早,且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0%)低于对照组(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对于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好,适于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的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诱导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和术后30min(T5)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T1和T2时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3~T5三个时点血浆AD、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在T3~T5三个时点,七氟醚组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与丙泊酚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LC手术患者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急性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需采取的对策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并94例经腹腔镜行急性期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完整切除89例,大部分切除3例,中转开腹2例,并发胆漏l例,胆囊窝积液l例,病检无癌变报告,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腔镜行急性期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按照术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对策及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将中转开腹率降到最低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而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对于术后肠黏连的影响,对比两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选取在我院接受胆囊手术治疗的196例病患,根据术式分成开腹组和腹腔组,每组均为98例患者,对比分析组间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出现肠黏连的情况,同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消化道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耗时(123.57±4.65 min)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27.52±5.69 mL)、胃肠功能恢复用时(18.03±3.51 h)、术后住院时间(4.51±1.03)、肠黏连发生率(10.20%)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前GLQI评分相仿(P0.05),术后GLQ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术前(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GLQI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5 min(T_2)、气腹结束后(T_3)和出室即刻(T_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_2、T_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食管癌手术的麻醉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各18例。分别监测麻醉前、麻醉插管后、游离食管时以及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结果 发现静脉全麻配合硬膜外麻醉行食管癌手术时MAP、HR、RR、SpO2、MV各时期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单纯静脉全麻组各时期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或高或增快,MAP、HR(P<0.05或P<0.01)。结论 静脉全麻配合硬膜外麻醉行食管癌手术可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静脉用药量少,且保证术后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纤溶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诱导后患者的MAP与HR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MAP与HR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后5 min与术毕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诱导前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从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组(A组)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T0(术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72 h)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栓素B2(TXB2)值。结果:B组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量明显低于A组(P分别为0.044、0.036、0.042);与T0相比,B组PT、APTT在T2、T3时明显延长(P0.05),A组及B组的FIB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而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相比,两组PLT在T2、T3点时明显降低(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TXB2在T2、T3点时明显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对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复安与雷莫司琼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术后呕吐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者86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雷莫司琼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胃复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呕吐、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呕吐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与雷莫司琼能够有效治疗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术后呕吐及躁动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行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观察组30例患者行全麻联合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监测入室时(T0)、插管即刻(T1)、手术切皮时(T2)、拔管即刻(T3 )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T0-T3点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剂量,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点相比,观察组在T1、T2、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在T1点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T2、T3点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同时间点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相比,观察组在T1、T2、T3时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同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剂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7%低于对照组23.33%,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肋间神经阻滞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