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阳霉素三种成份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抗癌新药平阳霉素(PYM)三种成份(A_2、A_5、A_6)诱发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效应。结果表明PYM的主要成份A_5的诱变能力显著高于A_2和A_6,从而找出了平阳霉素诱变能力大于博莱霉素的原因。同时观察到平阳霉素可诱发出大量特异的散碎型染色体畸变。上述三种成份诱发的畸变绝大多数属于染色体畸变,很少有染色单体畸变。另外并出现大量的微核,证明PYM很可能是一种不依赖S期效应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2.
吕伟  张晓红  高扬  韩冰 《生物磁学》2011,(8):1589-1590,1597
平阳霉素自发现以来一直作为抗肿瘤的一线用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将平阳霉素制备成微球剂型,改变其体内代谢过程,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平阳霉素的疗效成为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通过平阳霉素与博来霉素的对比体现出平阳霉素的优势;之后对平阳霉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经总结得出平阳霉素具备高效低毒的特点;最后对平阳霉素微球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该药物在未来应用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自发现以来一直作为抗肿瘤的一线用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将平阳霉素制备成微球剂型,改变其体内代谢过程,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平阳霉素的疗效成为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通过平阳霉素与博来霉素的对比体现出平阳霉素的优势;之后对平阳霉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经总结得出平阳霉素具备高效低毒的特点;最后对平阳霉素微球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该药物在未来应用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更加适合我国盐酸平阳霉素的同族杂质组分的检查方法。方法:通过对我国药典盐酸平阳霉素中有关物质检查法与日本药局方中硫酸博莱霉素有关物质检查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国药典中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有关杂质优于日本药典方法。结论:我国药典有关物质检查法更加适合盐酸平阳霉素的同族杂质组分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玉米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玉米双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的类型。2.授粉后21至24小时,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雌、雄性核融合时,雄性核仁的出现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精核染色质逐渐分散的同时出现雄性核仁,其二是精核染色质逐渐分散后,约经2至4小时才出现雄性核仁。3.合子内的雌、雄性核仁若发生融合,一般在合子分裂前进行。合子以一个大核仁的形式进入分裂期;雌、雄性核仁不融合的合子同样可以进入分裂期。授粉后30至33小时,合子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静止期大约为9小时左右。4.初生胚乳核内的雌、雄性核仁不发生融合。授粉后24至26小时,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分裂。初生胚乳核的静止期为2—4小时。5.人工授粉条件下,玉米果穗受精过程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即自果穗上部逐渐向下部完成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6.
196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从链霉菌72号的发酵液中获得了争光霉素。后来将该菌鉴定为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以后并分离得到了13个组份。近年来证明其主要组份A_5的化学结构与博莱霉素(bleomycin)A_5相同,1978年命名为平阳霉素;其他组份中存  相似文献   

7.
对IBRV感染牛肾细胞的DNA合成动态以及该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病毒DNA合成的速度在接种病毒后6小时出现一个峰值,随后减慢,并在病毒感染24小时前停止。核壳体的出现是在病毒感染后8小时细胞的细胞核内,而在这一时期细胞中还可见到极少量的成熟病毒。纽胞核内的病毒核壳体装配在接种病毒后24小时左右停止,而病毒核壳体的成熟与释放过程则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孢子和花药培养技术筛选油菜抗菌核病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油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迄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现有油菜品种中未见有能抗病的,双低油菜育种的成功诚然推动了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但优质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下降.培育抗菌核病的优质油菜是世界性的研究难题.我们以探索创造油菜抗菌核病新种质的新途径为目的,开展了采用油菜小孢子/花药培养,平阳霉素诱变和草酸胁迫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和筛选抗病变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平阳霉素化疗配合改良手术治疗阴茎癌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阴茎癌患者,平均年龄55.3岁,手术前皆进行病例组织活检证实,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化疗7。14天,并在化疗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改良方法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术后情况,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反应轻微,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者26.9%,肿瘤脱落者6.9%。无变化者23.7%。术后皮瓣严重坏死者14.4%;轻度坏死者13.5%;无坏死者72.1%。出现下肢水肿者24.0%。随访4~10年,正常存活46.6%;出现远处转移者18.3%;死亡17.1%。结论: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化疗可使部分阴茎癌组织明显缩小,甚至瘤体脱落,手术可最大范围地保留阴茎功能。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缩小了清扫范围,减轻了下肢及阴囊水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受精的全过程在开花后3小时内完成。开花后20分钟,花粉管到达珠孔,30分钟进入胚囊并释放精子;雌、雄性核融合发生在开花后30分钟至3小时。精核与卵核和极核融合的过程基本相同,但总是先完成与极核的融合。开花后2小时,初生胚乳核形成,随后立即分裂。开花后3小时,合子形成,此时胚乳含两个游离核。开花后8—10小时,合子进入分裂期。合子的休眠期约5—7小时。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应用γ-射线诱发微核、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经400rad照射的静脉血,在室温下放置1.5小时,或在37℃下放置5小时,此时淋巴细胞属G_0期。和照射前相比,两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1)。(2)照射静脉血经pHA刺激培养23—24小时收获细胞,此时转化淋巴细胞应属G_1期,分别计数转化和未转化(G_0期)淋巴细胞微核,与照射前未培养淋巴细胞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3)400rad照射静脉血培养72小时后,淋巴细胞微核较培养前增加14.5倍。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等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微核在细胞周期各阶段均可形成。  相似文献   

12.
艾氏腹水癌小鼠腹腔内注入平阳霉素1/6半致死剂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随注入药物时间之延长,DNA合成呈直线下降。但在同一剂量和时间条件下,对腹水癌细胞RNA合成率没有影响。通过放射自显影和MPV II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了S期细胞百分数和单个S期细胞中~3H-TdR放射自显影银粒,说明DNA合成率之抑制不是由于S期细胞百分数之降低,而是由于单个S期细胞中DNA合成强度之下降。进一步用MPV II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同一S期细胞中放射自显影银粒和孚尔根萤光定量测定,发现平阳霉素能引起早S期细胞积累;同时早S期细胞DNA合成抑制也较为明显。说明早S期细胞对平阳霉素较为敏感。其机制可能与早S期细胞合成之DNA富含GC组分有关。这与博莱霉素优先和富含GC组分的多聚核苷酸结合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艾氏腹水癌小鼠腹腔内注入平阳霉素1/6半致死剂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随注入药物时间之延长,DNA合成呈直线下降。但在同一剂量和时间条件下,对腹水癌细胞RNA合成率没有影响。通过放射自显影和MPV Ⅱ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了S期细胞百分数和单个S期细胞中~3H-TdR放射自显影银粒,说明DNA合成率之抑制不是由于S期细胞百分数之降低,而是由于单个S期细胞中DNA合成强度之下降。进一步用MPV Ⅱ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同一S期细胞中放射自显影银粒和孚尔根萤光定量测定,发现平阳霉素能引起早S期细胞积累;同时早S期细胞DNA合成抑制也较为明显。说明早S期细胞对平阳霉素较为敏感。其机制可能与早S期细胞合成之DNA富含GC组分有关。这与博莱霉素优先和富含GC组分的多聚核苷酸结合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观察了受精作用的全过程。自花授粉约6小时后,花粉管进入胚囊,释放精于;8—12小时后,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约10小时后,胚乳初生核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28小时后,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30—32小时合子分裂的频率最高;雌雄性配子融合形成合子至合子第一次有丝分裂需要20小时左右,即自花授粉9—30小时左右为大豆的合子休眠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在亚硒酸钠、平阳霉素及半乳糖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过程中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及蛋白质巯基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其变化机理及相互关系。在亚硒酸钠诱发白内障过程中,给药24h后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减少到正常的二分之一,以后又逐渐回升,但始终未达到正常水平,至第7天,非蛋白质巯基又再度减少。在平阳霉素及半乳糖诱发白内障过程中,晶状体中非蛋白质巯基分别在给药后的第7天及第3天开始大量减少,以后继续减少,至第15天时,其含量分别为正常的十分之一及五分之一。在体外,亚硒酸钠有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自氧化的作用,半乳糖对此作用无影响,而平阳霉素可阻止其进行,但能加强亚硒酸钠的促进作用。在三种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质巯基开始减少的时间均较非蛋白质巯基为晚,这表明只有非蛋白质巯基减少到一定程度后蛋白质巯基才会被大量氧化,同时也说明非蛋白质巯基具有保护蛋白质巯基免受氧化的作用。只有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后,才会使蛋白质巯基遭受氧化而导致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白细胞介素 2加平阳霉素联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联合用药组 5 2例恶性胸水患者中 ,完全缓解2 6例 ,占 5 1.0 % ;部分缓解 18例 ,占 34 .6 % ,其总有效率为 84.6 % ,高于 2 8例用平阳霉素单药化疗组的有效率6 4.3%。同时 ,患者生存质量也高于单药化疗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副作用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诱变选育高产海藻糖的酵母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Y01为出发菌株,分别对其进行化学诱变和紫外诱变。选用5-溴尿嘧啶和盐酸平阳霉素两种低毒性诱变剂联合使用,通过均匀设计确定了两种诱变剂的最佳配比即5-Bu浓度为300umol/L、平阳霉素浓度为5umol/L时,获得一定数量的正突变株,最高海藻糖含量是15.98%。在紫外诱变过程中经摇瓶初筛、复筛获得了高产海藻糖菌株,其海藻糖含量为19.5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15戈瑞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和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变化探讨辐射对核转录活性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照后2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核转录活性分别下降22.7%、20.8%和28.2%;(2)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活性变化与细胞核转录活性变化基本平行,提示核转录活性降低与核内染色质损伤有关;(3)照后24小时,核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抑制58%,提示辐射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而影响细胞核转录活性;(4)在细胞核和分离的RNA聚合酶都观察到RNA聚合酶Ⅱ抑制程度大于RNA聚合酶Ⅰ和酶Ⅲ,酶活性下降主要表现在RNA聚合酶Ⅱ提示不同类RNA聚合酶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酶Ⅱ对辐射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折细胞介素2加平阳霉素联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联合用药组52例恶性胸水患 者中,完全缓解26例,占51.0%;部分缓解18例,占34.6%,其总有效率为884.6%,其总有效率为84.6%,高于28例用平阳霉素单药化疗组的有效率64.3%。同时,患者生存质量也高于单药化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副作用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微核测定方法来评价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 formamide简称DMF)对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致突变效应。处理结果表明: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DMF,其中1.0mg/kg(体重)剂量组的多染性红细胞微核出现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4.077‰),当剂量增加到6.0mg/kg时,多染性红细胞微核出现最高峰,微核率为4.374‰,表明该剂量使微核显著增高;随着剂量的继续增加微核出现率反而随之下降。 多次连续注射(每隔24小时注射一次)DMF1.0mg/kg微核出现率为5.204‰,比单次注射相同剂量的微核率高,说明药物有积累的遗传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