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报道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糖浓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台P值等对该菌细菌生物量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7.7mg干重/ml培养基;胡萝卜素含量为375μg/g干重细胞。  相似文献   

2.
红酵母COS—5产胡萝卜素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碳源、氮源和添加剂对红酵母(Rhodotorulasp.)COS-5产胡萝卜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产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COS-5产胡萝卜素的适宜培养基:蔗糖50g、蛋白胨5g、酵母膏5g、桔子皮15g、盐酸硫胺素0.002g、定容1L,pH6.0.250mL三角瓶装培养基30mL。在上述条件下28℃振荡培养96h,细胞生物量为27.5mg干重/mL发酵液,胡萝卜素含量达492.7μg/g干重细胞。COS-5胡萝卜素在474.4nm、338.6nm和310.2nm处有  相似文献   

3.
酵母SOD高产工程菌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酵母SOD高产工程菌培养条件,培养基组分、糖浓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微量元素等对该菌的生物量和SOD含量均有影响。其中通气量和微量元素的影响最显著。在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5.15g/100ml培养基;SOD产量为2070U/g菌体。  相似文献   

4.
灵芝菌丝体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革 《生物学杂志》1997,14(2):16-17
灵芝SD-22菌株培养条件,培养基组分、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对该菌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均有影响。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提取工艺。在优化条件下,生物量为1.86g/100ml培养基,灵芝多糖产量为51mg/100ml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产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被油污染的土样和植物的落花中分离筛选出几株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其中从椰子油污染的土样中分离获得的菌株COS-5的胡萝卜素产量最高。COS-5菌株经鉴定为红酵母(Rhodotorula sp.)COS-5。该菌株以蔗糖为碳源,添加桔子皮和盐酸硫胺素的培养基28℃振荡培养96h,细胞生物量为27.5mg干重/ml发酵液,胡萝卜素产量为13.55μg/ml发酵液。菌体胡萝卜素含量达492.7μg/g干  相似文献   

6.
真养产碱菌利用甜菜糖蜜发酵产聚β-羟基丁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廉价原料甜菜糖蜜培养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eutrophus)H16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的可行性。对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菌体产量可达20g/L,PHB产量达9.8g/L,糖转化率为27.5%。用2升自控发酵罐进行验证,在良好的供氧条件和特定的pH值自控条件下发酵周期从48小时缩短到40-42小时,菌体和PHB量都有提高。菌体最高产量26g/L,PHB最高产量13g/L,糖转化率为20.4%。PHB占细胞的含量,摇瓶和罐上结果都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良的SMA培养基富集培养从植物的落花上分离筛选出的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SC—2。该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高生物量达54mg干菌体/ml培养液。胡萝卜素含量1.85mg/g干菌体。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占总胡萝卜素的90.5%。  相似文献   

8.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H16(ATCC 17699)能以丁酸为唯一碳源在无氮合成培养基中积累大量生物可降解的聚β-羟基丁酸(PHS)。将此菌在丰富培养基中预培养36小时后转入无氮合成培养基甲,在30℃、pH8.0条件下培养48小时,积累的PHB可达细胞干重的63%(w/w)。较高浓度的丁酸对PHB的积累有抑制作用。采用丁酸自动流加法控制pH值的工艺可降低丁酸的抑制作用。此时PHB的产率达0.4g/g丁酸,PHB比产生率60)达0.1g·g生物量-1·h—-1。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外源β-胡萝卜素和光照对青霉PT95菌株菌核分化和类胡萝卜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后,PT95菌株渗出液出现的时间、菌核出现的时间延迟了,但菌核成熟的时间没变。培养基中的外源β胡萝卜素浓度越大,其渗出液、菌核出现的时间越迟。外源β胡萝卜素亦能降低PT95菌株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氧胁迫的光照培养条件有利于PT95菌株的菌核分化和色素在菌核中的积累;与低氧胁迫的黑暗培养条件相比,其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分别增加了18.7%和1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若想获得高的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应该尽可能在高氧胁迫、无抗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培养PT95菌株。  相似文献   

10.
Alcaligeneslatus经单菌落分离,从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利用糖蜜产聚羟基丁酸(PHB)的优良菌株1018。在6L台式发酵罐(N.B.S)中,进行了该菌利用甜菜糖蜜和甘蔗糖蜜积累PHB的分批补料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54h左右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70~85g/L,PHB含量占细胞干重的60%~70%,生产强度1.0gPHB/L/h以上;发酵液经非有机溶剂提取制得PHB产品,纯度95%,提取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在30L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1.3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213.1mp/L;在3M3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8.0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146.5mg/L。将中试样品经HPLC分析,在总色素中β-胡萝卜素占92~96%,其他类胡萝卜素占8~4%;在β-胡萝卜素中,反式异构体占90~95%,9-、13-、15-顺式异构体占10~5%。结晶β-胡萝卜素呈多种形状,但大多数为两端锥形的棱柱体。在胡萝卜素提取中,工艺和技  相似文献   

12.
富锌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了出筛、复筛、单倍体分离、诱变,从亲株Y-6-16-18(a met)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Y378-4-15(α-leu)(Sacharomyces kluyveri)的杂交菌株中选育到一株富锌酵母菌株(编号为ZGH374)。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培养基为80g/L糖浓度的麦芽汁、10g/L蛋白胨、锌添加量400μg/mL,pH 6.0,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V/V),培养起始添加锌盐,培养时间30h。在优化的条件下,杂交菌株ZGH374的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14.3g/L,细胞锌含量可达到9.3mg/g,锌总含量达到了133mg/L。  相似文献   

13.
对红酵母RY-98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发酵过程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糖浓度和添加剂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摇瓶装量与培养等均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有影响,其中ZS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菌体类胡萝卜素的形成,这是研究新发现。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0g/L、玉米浆15g/L、(NH4)2SO42g/L、ZS添加剂1g/L)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丝状真菌SC-2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良的SMA培养基富集培养从植物的落花上分离筛选出的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SC—2。该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高生物量达54mg干菌体/ml培养液。胡萝卜素含量1.85mg/g干菌体。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占总胡萝卜素的90.5%。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p)CF-60,该菌的生长需Mg2+存在,MgSO·7HO的最适浓度为0.2%;蛋白胨是该菌株生长的最好氮源,它不能利用无机氮。种龄超过96h的菌体不能在新鲜培养基中生长。经54h的2L恒化器发酵,生物量达6.8g/L,色素产量为10.6mg/L。该菌产生的类胡萝卜素成分简单,主要成分的含量为90.3%,该成分经初步鉴定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和羟  相似文献   

16.
丝状真菌SC—2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改良的SMA培养基富集培养从植物的落花上分离筛选出的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SC-2。该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高生物量达54mg干菌体/ml培养液。胡萝卜素含量1.85mg/g干菌体。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占总胡萝卜素的90.5%。  相似文献   

17.
红法夫酵母产特种胡萝卜素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可产3-羟-3’,4-二脱氢-β,φ-胡萝卜素-4-酮(HDCO).经多次诱变和HDCO生成条件研究.HDCO产率由原来的30μg,g(细胞干重)提高至510μg/g(细胞干重).HDC0占P.Rhodozyma所产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由8%提高到45%。还对促进和抑制HDCO生成因子及可能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酵母产HDCO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照射、亚硝基胍(NTG)和离子束综合诱变处理,获得一株三孢布拉氏霉菌负亩优良菌株SCB201。在优化了的培养条件下,它与三孢布拉氏霉菌正菌SCB200接合培养产β-胡萝卜素达到2g/1,较其亲株0.2g/1的水平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19.
在摇瓶培养的基础上,对酵母菌Lipomyces starkeyi HL进行了小型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后期补料既可明显地延长菌体脂类合成期,减缓油脂比合成速率的降低,又可增加菌液的细胞密度,最终提高了整个发酵罐的油脂产量和平均容量产率。发酵结果如下:发酵时间120h;油脂产量11.0g/L;菌体生物量19.4g/L。油脂百分含量 56.5%,显然比分批培养84h所得的11.2g/L细胞生物量和 6.1g/L油脂产量分别增长了73%和80%。此外,通  相似文献   

20.
灵芝菌诱变育种与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外线对灵芝菌进行了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高产菌株UV-60S,其菌体干重达13.1g/L,粗多糖含量为640mg/L,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21.3%和30.6%;并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优化了深层培养的工艺条件,使菌体产量与胞外多糖含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5.3%和1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