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林霉素、灭滴灵和甲砜霉素对大多数肠道厌氧菌的生长具抑制作用。氯林霉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原来受抑制的艰难梭菌得以定植,并在艰难梭菌浓度达10~8/g盲肠内含物时,检测到艰难梭菌细胞毒素。培养基中亚抑菌浓度的氯林霉素和灭滴灵会推迟艰难梭菌细胞霉素的生成。灭滴灵还可保护无菌小鼠及受氯林霉素处理的悉生小鼠免遭艰难梭菌细胞毒素的致死作用,从而证实了灭滴灵在伪膜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双防污毛刷从64例肺部感染病灶中刷取标本,同时进行需、厌菌培养,结果58例阳性,共培养出需氧菌33株,厌氧菌62株,厌氧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需氧菌的感染率;对62株厌氧菌用7种常用抗菌素做药敏试验,发现常用治疗厌氧菌的青霉和灭滴灵的敏感率仅为69%和7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多发于婴幼儿(占86.5%);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67.3%);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复合抗生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感染的肠球菌和肠道中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系的耐药性及与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临床分离的52株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分离的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万古霉素最低,MIC50为2,MIC90为4。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有明显差异。院内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亦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与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临床分离的52 株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分离的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1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万古霉素最低,MIC50 为2 ,MIC90 为4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有明显差异。院内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亦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万古霉素最敏感,肠球菌应鉴定到种的水平以便更好地监控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屎肠球菌(E.faecium)属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用血清学分类属D群链球菌,为人及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丛的一部分[1],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外感染。据国外最新报导,目前由肠球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在所有医院内感染发病率中,已上升为第2位,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2]。为更好地监测并及时控制该菌的医院内感染与流行,建立快速准确鉴定屎肠球菌的血清学方法是极其必要的,并适合于各级医院开展。因此,我们对制备高效价抗屎肠球菌抗体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获得满意的结果。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l材料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方法 :分别检测 4 1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以及 38株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的属种分布、β溶血素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 :临床菌株以粪肠球菌为主 (75 6 % ) ,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以屎肠球菌为主 (73 7% ) ;临床菌株的 β溶血素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粪便分离肠球菌 (P <0 0 1)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肠道肠球菌 (P <0 0 1)。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肠球菌与肠道球菌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背景】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近年来,粪肠球菌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目的】探明引起某养鸡场雏鸡发病死亡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有效治疗药物。【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开展病原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耐药分析和对患病鸡群的药物治疗。【结果】患病鸡有昏睡、瘫痪或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肝、脾肿大,肝脏发黄、少量出血点、质脆易碎,肠道粘膜增厚、出血,脑轻微水肿;从肝脏组织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纯化培养后命名为CJ517;依据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致病性试验显示CJ517菌株能致死小鼠,致死率为66.67%;该菌对头孢噻肟、磷霉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耐药;经用敏感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结合治疗后,鸡群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动物粪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9~12月采用改良加腾氏法等方法对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开展调查并对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的10865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38%(重76/10 865),三个片区人群感染率分别为城市2.82%、郊区4.60%和区县7.79%;男性与女性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有所差异;在我们所检查出的寄生虫中主要是蛔虫,其次为鞭虫;农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89%),其次是小学生(4.75%)。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既往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肠球菌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在败血症中肠球菌为第三位的病原菌,仅次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特性,许多常用抗菌药物活性降低,往往造成临床治疗失败。为此,相研究对有关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利于同道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