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链格孢菌毒素是从杂草紫茎泽兰中分离的天然致病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以莱茵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的作用位点。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的电子传递;(2)使反应中心失活;(3)降低光能转化效率;(4)破坏(或迁移)反应中心的部分天线色素;(5)降低活性与非活性反应中心的天线色素之间能量传递的协调性。研究证实链格孢菌毒素在莱茵藻光系统Ⅱ中存在多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
链格孢菌毒素对紫茎泽兰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叶圆片法分析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毒素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叶组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链格孢菌毒素使紫茎泽兰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Na^ 和K^ 渗漏量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上升;链格孢菌毒素处理的紫茎泽兰叶片中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  相似文献   

3.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4.
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之一,可产生9种寄主选择性毒素(host-selective toxins,HST)。根据寄主不同,将链格孢属的7个生理小种称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7种致病型。每种致病型产生的HST都是低分子质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只对敏感品种有毒,对抗性品种无毒。参与HST生物合成的基因都是多拷贝的,这些共同表达的基因组成基因簇。各致病型的基因簇位于一条小于2.0Mb的conditionally dispensable(CD)染色体上,CD染色体的不稳定性不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但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从链格孢菌6种致病型得到毒素合成基因,日本梨致病型、草莓致病型、橘致病型有共同的EDA结构域,这3种致病型有很多EDA生物合成需要的同源基因。HST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为链格孢菌不同致病型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6.
李荣金  强胜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995-1000
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和光合生理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分离自罹病苍耳植株上的百日草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 DA)含量、光合能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 DA含量上升;叶片的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其光合作用明显地受到抑制.说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具有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百日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的生产、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日草链格孢菌是从世界性恶性杂草苍耳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植物病原真菌,研究表明该菌对紫茎泽兰有致病作用,可产生致病的次生代谢产物--毒素。本文对该菌的次生代谢产毒能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培养基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有利于该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9~12天、足够的黑暗以及溶氧、转速等培养条件。利用大规模发酵与发酵产物后提取工艺获取粗毒素并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具有开发天然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白车轴草病原菌链格孢菌及其症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白车轴草无性系病叶样本的病原菌分离、接种、鉴定及致病力测定,并结合野外观察,研究了安徽铜陵铜尾矿区白车轴草叶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Nees)的致病、发病状况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研究表明,不同白车轴草无性系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根据寄主植物发病情况,以及病斑大小、形状、颜色等,将白车轴草无性系分为抗病型(R)和感病型(S)。  相似文献   

9.
孙霞  王波  张天宇 《菌物研究》2007,5(4):229-232
分析了20株链格孢菌的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将酶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0株链格孢菌在37%的相似系数处明显分为大孢子组和小孢子组;大孢子组在5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组,每组代表1个种,小孢子组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与形态分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酯酶同工酶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反映种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链格孢属真菌的种级分类,可作为传统形态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铜胁迫下链格孢菌对白车轴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登义  李晶  王兴明  李征  黄永杰 《生态学报》2006,26(5):1396-140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胁迫下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对源自Cu污染区(记作种群Ⅰ)和非污染区(记作种群Ⅱ)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L)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群白车轴草在Cu处理后接种链格孢菌,0~1500mg·kg-1时叶片电导率、MDA含量均高于未接种组,且随浓度增加而升高,2000mg·kg-1时电导率低于未接种组,MDA含量降低但仍高于未接种组。两种群接种后叶绿素、蛋白质含量较未接种组下降,且随Cu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叶绿素含量与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种群Ⅰ和种群Ⅱ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和-0.961**。链格孢菌使白车轴草SOD活性低浓度(0和500mg·kg-1)高于未接种组,高浓度则降低。接种后POD活性随Cu浓度增加先增后减,500mg·kg-1浓度下接种组POD高于未接种组,而在其他浓度下,显著低于未接种组。0~1000mg·kg-1时接种组CAT活性高于未接种组,随土壤Cu浓度增加先增后减。3种保护酶对胁迫的敏感性为POD>SOD>CAT。高浓度Cu(2000mg·kg-1)胁迫下,白车轴草保护酶系统的受损打破了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正常平衡状态,积累了过量的活性氧,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对白车轴草产生毒害,且这种毒害在接种链格孢菌后表现更为严重。两种群白车轴草相比,种群Ⅰ植物在土壤Cu<2000mg·kg-1时可生存,感染链格孢菌后生长土壤Cu浓度应控制在1500mg·kg-1以内;种群Ⅱ在Cu胁迫浓度不超过1500mg·kg-1,链格孢菌和Cu双重胁迫时不超过1000mg·kg-1可生长。种群Ⅰ在Cu处理、链格孢菌单一或双重胁迫下表现的抗逆性较Ⅱ强。  相似文献   

11.
诱导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形成的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诱导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分生孢子形成的一种新技术。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两天的茄链格孢菌琼脂块移接到玉米培养基上,置于日光灯下照射,诱发分生孢子梗生长。然后,再放在18℃下黑暗培养。12小时后,在菌丝块表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形成。成熟的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用蒸馏水洗脱。  相似文献   

12.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在PD液体培养基中黑暗培养20d,过滤获得培养滤液,经乙酸乙酯萃取、45℃减压浓缩得AB-粗毒素。AB-粗毒素经HPLC分析,在λ=206nm波长下具有Ⅰ、Ⅱ、Ⅲ和Ⅳ4个明显的吸收峰。组分Ⅲ的红外吸收光谱、FAB/MASS和1H-NMR与已报道的腐败菌素B基本一致,由此确定组分Ⅲ为腐败菌素B。试验发现,芸薹链格孢的培养滤液、AB-粗毒素和毒素组分Ⅲ均能造成白菜叶片黄化、萎蔫和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植物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et Daniels)、链格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并鉴定抗菌物质,为其...  相似文献   

14.
脂氧合酶对黄瓜叶片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Cucum issativusL.)叶片的光合作用与电子传递活性随叶片衰老而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则相应增高。大豆Lox-1 抑制黄瓜子叶分离的叶绿体PSⅡ电子传递活性,没食子酸丙酯(PG)或槲皮酮(PF)能消除这种抑制作用。二氯苯二甲脲(DCMU)或2,3-二溴百里香醌(DBMIB)存在时,大豆Lox-1 对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有抑制作用,加入PG 使活性恢复到接近原有水平。二苯卡巴肼(DPC)对经Lox-1 处理的叶绿体PSⅡ电子传递活性有明显恢复作用。Lox-1 使Chla室温荧光Fm 降低,DPC则能轻微恢复Fm 。可见,PSⅡ氧化侧、Q与PQ 位点都对Lox-1 的作用敏感。Lox-1 对叶绿体色素的漂白作用,以及活性氧对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抑制,可能是Lox 影响光合膜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下,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成熟期烟叶防御酶活性与多酚含量变化,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抗链格孢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 MeJ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高达59%以上,其次是3.5 mmol·L–1SA;MeJA和S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0.1 mmol·L–1 MeJA和2.5 mmol·L–1 SA能诱导烟草叶片SOD、POD、CAT等防御酶活性,并能降低H2O2活性氧含量,尤其以MeJA诱导效果较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并接种链格孢菌能诱导提高烟叶多酚代谢相关酶PPO及PAL活性,但对烟草多酚类物质影响较小;成熟烟叶中含量较高的前3种多酚物质是绿原酸、芸香苷、隐绿原酸。  相似文献   

16.
吕恒  黄麟淇  邓晖  牛永春 《菌物学报》2020,39(7):1322-1327
用分离自无症状瓜类植物的27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接种黄瓜,有14株引起了黄瓜幼苗的白化,这些菌株均属于链格孢A. alternata。为揭示A. alternata引起黄瓜幼苗白化的机制,对代表菌株5F29经固体发酵后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将粗提物按一定量混入基质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黄瓜、丝瓜和甜瓜对该粗提物敏感,出现白化苗;小白菜和辣椒对粗提物不敏感,生长正常。植物幼苗用粗提物处理的结果与用产生菌接种的结果相一致。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活性化合物,经测定该化合物引起黄瓜幼苗白化的最低浓度为12.5μmol/L。该化合物在此浓度下可引起黄瓜幼苗生长点白化,在15μmol/L的浓度下可引起黄瓜幼苗大部分组织白化,致使幼苗很快死亡。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一种植物毒素——腾毒素(tentoxin)。研究结果揭示了A. alternata引起瓜类幼苗白化的机制以及不同植物对于腾毒素的不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禾谷镰刀菌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其真菌次生代谢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如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其它乙酰化衍生物等污染小麦籽粒后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对毒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基因如TRI5、TRI7和TRI13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 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郎剑锋  石明旺  冉隆贤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616-1625
【目的】以从冬枣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zn-34)为供试菌株,明确反复冻融对菌体形态及其发酵滤液抑制枣缩果病初侵染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活性的变化。【方法】对供试菌株分批发酵后进行反复冻融,采用梯度稀释计数法、滤纸片法分别测定活菌数量和芽孢含量、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对供试菌株的形态变化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酵培养中pH值、活菌量、芽孢量及抑菌活性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发酵60 h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大,对此时的发酵液反复冻融,冻融3次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量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依次减少,以后再冻融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观察发现随冻融次数增加,菌体变小,表面凹陷、扭曲,胶状物流出。抑菌谱检测发现发酵滤液对12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能力。不同温度和蛋白酶处理发酵滤液表明,低于60℃以下,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80℃以上抑菌活性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蛋白酶K可降低抑菌活性。【结论】反复冻融影响细菌形态并降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从甜瓜枯萎病发病植株及其根际病土中分离到8株真菌,以甜瓜品种“西甜1号”为材料,采用回接试验和种子萌发试验确定真菌分离物对甜瓜的致病性和生长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盆栽幼苗根系诱导酶活性、抗性物质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研究两株有害真菌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化感作用;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对两株有害真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 两株有害真菌TF和HF粗毒素对甜瓜种子萌发以及胚轴、胚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导致甜瓜幼苗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其中TF粗毒素原液处理下甜瓜幼苗根系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较对照分别增加108.6%和40.6%.两株有害真菌粗毒素可提高甜瓜幼苗根系保护性诱导酶活性,其中,TF粗毒素10倍稀释液处理下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25.6%和23.2%;HF粗毒素原液处理下根系PAL活性较对照提高30.0%.两株有害真菌TF和HF初步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和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两株镰孢菌虽然不能通过回接侵染甜瓜,但能通过分泌毒素影响甜瓜正常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同时提高甜瓜根系保护性诱导酶活性,具有有害和有益双重作用,其化感危害是引起甜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