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太行花种群地理分布、生境因子等方面的调查表明。太行花分布在太行山东缘。其分布特点是:①在海拔600~1500米之间呈间断、零星、条带状分布;②主要生长在阴坡裸露崖壁的缝穴中。其生境特点是:①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昼夜气温变化剧烈;②着生太行花的崖缝土壤极少,有机质贫乏,但含钙量较高;③太行花群落中植物种类稀少,在调查的3个样方中仅有15个种,分属于9个科,11个属,为温带旱生灌草类型。太行花的这种特殊生境,可能是它致濒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产地调查,引种试验,扦插及种子萌发等实验,研究了太行花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太行花有两条生殖途径:一条是有性生殖;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因生境条件特殊,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靠无性生殖扩大种群。在北京人工栽培条件下,两种生殖方式都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深入了解动物的生境利用特征是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进行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于2019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结合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和生境样地调查,对太行山东北部的豹猫秋季利用生境进行了对照取样。记录了生境的海拔、乔木胸径及距水源距离等20个生境变量,比较了豹猫利用生境(n=39)和非利用生境(n=141)的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同非利用生境相比,太行山东北部豹猫偏好选择海拔较高(791.36±80.94) m、坡上位(53.80%)、乔木胸径较大(22.11±3.85)cm、株数较少(6.90±1.50)株、郁闭度较大(49.65%±2.60%)、灌木较高(1.31±0.11) m、灌木盖度较大(51.30%)、枯草盖度较大(18.97%±4.71%)、土壤较湿润(87.20%)、距水源距离较近(66.70%)、距社区距离较近(61.50%)和距人为干扰较近(71.80%)的生境。此外,豹猫偏好生境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境的乔木特征(乔木胸径、乔木高度和乔木郁闭度)、人为干扰(坡位、距社区距离和距干扰距离)、海拔及距水源距离是影响豹猫秋季生境利用的关键因素,反映了该区域豹猫秋...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资源的投资和分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它反映了植物应对环境变化时的生活史策略。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同一海拔下的嵩草草甸(Kobresia sp.meadow)、金露梅灌丛(Potentilla fruticosa shrub meadow)以及草甸-灌丛交错带3种生境类型,并以3种生境下的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为对象,研究了其繁殖分配特征。结果发现:(1)在种群水平上,在生境从草甸经交错带到灌丛的变化中,湿生扁蕾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比例逐渐增加;3个种群湿生扁蕾的总花数目没有显著差异,但草甸生境湿生扁蕾的蕾期花数目显著高于灌丛生境,而果期花数目则显著低于灌丛生境;(2)在个体水平上,湿生扁蕾的繁殖绝对投入与个体大小显著正相关,且各种群植株都存在繁殖所需的个体大小阈值,而繁殖阈值在生境从草甸经交错带到灌丛的过渡中逐渐减小;湿生扁蕾的繁殖相对投入与个体大小负相关,但相关系数随着生境从草甸经交错带到灌丛的过渡中逐渐减小;各种群花数目与湿生扁蕾植株个体大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湿生扁蕾的繁殖投资存在大小依赖效应,但生境差异会对其繁殖投资和生活史策略造成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不同生境下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同时,资源分配也与湿生扁蕾的遗传特性和延迟自交的繁育系统特征有关。湿生扁蕾这种不同生境下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投资差异是湿生扁蕾与其生境长期适应和进化(生境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秋冬季生境选择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影响水禽生境选择要素可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对其划分等级标准,确定采样点的生境类型。在研究区内分秋冬两季调查丹顶鹤(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机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按区域的特点和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分别选择样点;经过实地野外调查后再利用方差分析和频数对丹顶鹤生境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干扰,最适生境为远离人类干扰、有浅水域分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越冬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食物,最喜欢选择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有水域分布的、动物性食物占主导地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栖息。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共调查了云南西北部地区的中甸大雪山、中甸碧塔海、德钦白芒雪山、丽江石鼓镇、玉龙雪山保护区和永胜县6个小区域。采用巴氏罐诱法研究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其结果:①共采集甲虫标本2852号,分属16个科,以隐翅虫数量最多,占41.3%;步甲次之,占25.9%;金龟、象甲、拟步甲的数量各占5%以上;其他11科合计占13%;②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农业活动频繁的永胜县,个体数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以及个体数量比较均匀。除永胜县外,其他地区甲虫群落间相似性系数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降低。③比较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和草甸等5种生境,所有甲虫、步甲、金龟数量在针叶林和草甸生境内较高;隐翅虫数量在针叶林和阔叶林内较高;象甲在阔叶林内数量较高;拟步甲在灌丛内数量较高;但只有步甲和隐翅虫差异显著。④物种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不同,其变化趋势相似。在1500-2000m呈下降趋势;在2500-3000m和3500-4000m分别形成2个峰值。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和生境类型影响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频繁的农牧业和旅游业活动,对保持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分布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娟 《生命世界》2001,(2):37-37
盐生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盐渍土壤上有一定的抗盐能力的自然植物区系,现存的94个目有花 植物中,有38个目,约1560种是盐生植物。我国的盐生植物约有400余种,多为种子植物。1980年,格林威(Greenway)给盐生植物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即可在土壤溶液单价盐含量在70mmol/L以上生境中生长并能完成其生活史的一类植物。一、盐渍生境的分类根据生理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三类:1.稀盐植物(如碱蓬);2.泌盐植物(如滨黎、补 血草、大米草等);3.拒盐植物(如芦苇)。根据生态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旱生盐生植物 、中生盐生植物及水生盐生植物。但…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潮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河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了潮沟在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底栖动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和生活类群比例反映了河口潮滩潮沟栖动物生态系列;②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皆为潮沟边滩>草滩>潮沟底,但密度与生物量的面上群/面下群值格局却有不同,说明了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生活型和生活类群随潮沟生境的差异而变化;③潮沟系统3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D,H′和J值均为草滩>潮沟边滩>潮沟底,是潮沟系统生境结构分化的结果。潮沟底和潮沟边滩等特殊生境的存在,提高了淤泥质河口潮滩的生境异质性,说明了潮沟系统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豚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入侵的植物,对入侵地经济发展、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研究分析其入侵扩散媒介、切断其扩散来源对有效防控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全境调查,分析豚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结合地统计学,定量分析豚草不同入侵时间及生境的传播扩散特征,总结其扩散媒介和途径。【结果】豚草在伊犁河谷分布种群共计186个,其分布具有明显生境偏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河道和林下。道路两侧分布种群最多,占总分布种群点的32.34%,河道两侧分布面积最大,占伊犁河谷分布面积的69.01%。新源县是豚草的主要发生区,已形成4个严重入侵区和多个扩散源区。【结论】豚草早期扩散具有随机性,在不同生境内种群呈集中分布。不同生境中扩散媒介各有侧重,以农牧物资运输和牛羊携带为主。因此,道路和河道两侧是防控的重点,同时要加强对农牧产品调运和动物活动的监管,减少动物辅助扩散传播。研究为豚草在伊犁河谷的防控研究提供中烟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北热带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花性状及其生境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性状的多样化是植物长期进化及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植物种间花性状的变异与生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具有生境异质性强、群落结构复杂、特有成分丰富等特点, 分析该森林植物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联性, 有助于理解物种共存、协同进化过程和对生境的适应, 可为阐明喀斯特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弄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木本植物开花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 记录并分析了21个物种花性状的变化。根据物种空间分布及其与生境的关联特性, 将21个物种分成偏好谷底、山坡、山顶的3种类型, 分析了这3种类型植物的花性状差异; 另外又根据花性状对21个物种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了聚类分组结果和根据偏好生境分组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 花大小、花色鲜艳度均与物种优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花小而不鲜艳的物种在群落中更有优势, 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不同偏好生境的植物花色明度有显著差异, 其他的花性状差异不显著; 聚类分组与根据偏好生境的分组有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出物种的花性状变化响应了生境的变化。综上结果, 我们认为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植物花性状与物种的优势度及生境条件有密切联系, 在该区域中生境对花性状的影响可能比传粉者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1.
太行菊     
正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Ling)Shih],为菊科太行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15 cm,基生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2.5~3.5 cm,规则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和二回叶均全裂,花果期6—10月。太行菊为中国特有种,常生于山坡岩石峭壁缝隙中,为国家第2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与太行花、独根草并称为三大绝壁奇花。主要分布于晋、冀、豫3省所属的晋城、陵川、平顺、邢台、武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潮沟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分析了潮沟生境异质性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①潮沟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动物群落分带现象 ,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底栖动物种类、生活型组成和生活类群比例反映了河口潮滩潮沟底栖动物生态系列 ;②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皆为潮沟边滩 >草滩 >潮沟底 ,但密度与生物量的面上群 /面下群值格局却有不同 ,说明了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生活型和生活类群随潮沟生境的差异而变化 ;③潮沟系统 3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D ,H′和J值均为草滩 >潮沟边滩 >潮沟底 ,是潮沟系统生境结构分化的结果。潮沟底和潮沟边滩等特殊生境的存在 ,提高了淤泥质河口潮滩的生境异质性 ,说明了潮沟系统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和李朝銮于1980年发表的新属、新种。自然生长在太行山阴湿崖壁上,分布区狭小,呈残遗状态。最近,我在整理河南省境内大别山区植物标本时,发现大别山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也有太行花。从标本的根茎叶的形态看,与太行山山区的太行花和变种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9月,通过铗夜法对12种不同生境内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依据捕获率的大小及生境的干扰程度分析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利用人工捕捉模拟种群干扰,分别在干扰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时间之后,监测荒草地、废弃梨树林、灌丛和绿化林4种代表性生境内四川短尾鼩的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的变化,进而分析四川短尾鼩对人为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1)四川短尾鼩在12种典型生境中,按捕获率的大小依次分为4个等级:绿化林>废弃梨树林、景观林、荒草地、桉树林、蔬菜地、灌丛>人居村落、废弃葡萄园>竹林,葡萄园,油菜地;(2)四川短尾鼩的生境选择倾向为:异质性适中、适度干扰、竞争较低的生境>异质性较低、干扰较高的生境(宜觅食、竞争弱)或异质性较高、干扰较低的生境(宜栖身、竞争弱)>高竞争的生境>异质性低或强烈干扰或二者兼有的生境。(3)干扰之初,所有生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干扰2个月之后其种群数量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干扰后性比平均值增加3.52%,怀孕率变化不显著;全部生境中,成体组比例平均降低1.71%,老年组减少7.53%;幼年组的比例平均增长2.33%,亚成体增加6.91%。幼体和亚成体比例的增加,使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将2004年4~12月对木里县木里河、水洛河流域的鸟类调查结果与1928年美国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在该区域内的鸟类调查记录比较,结果表明:①2004年调查的种类为123种,少于1928年调查记录139种,而且2004年调查的时间更长;②2004年调查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小于1928年;③2004年调查鸟类的优势种有5种,常见种12种,主要为农耕-民居生境鸟类,1928年没有优势种,常见种有35种,主要为森林-灌丛生境鸟类;④鸟类区系构成没有产生大的变化。优势类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拔3000m以下森林和灌丛生境受到干扰,蜕变为农耕地-民居生境,该区域的生境与1928年相比,已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6.
生态位因子分析是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模型计算只需物种“出现点”的数据,而不需要“非出现点”数据,在生境评价与生境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中,利用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平武县大熊猫生境分布现状,综合评价了该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存在的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偏好在中高海拔(>2128 m)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而避免在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中活动,避免在有人为干扰的地区活动,农田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强度最大的人为干扰因子。平武县大熊猫生境主要分布在该县西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为234033 hm2,其中适宜生境为106345 hm2,次适宜生境为127688 hm2。目前该县已建的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47.2%的大熊猫生境得到保护(包括49.2%的适宜生境和45.6%的次适宜生境),尽管如此,保护区之间连接性差,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该县北部的白马乡、木座乡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却没有得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议在该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倪永明  李湘涛 《生态学报》2009,29(4):1731-1737
生境破坏是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主要问题,加强生境恢复与重建对保护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将3S技术运用到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评价中,分析了近20a(1987~2006年)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的动态变化,结果:鸻形目鸟类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在1993年最大;觅食生境变化以1993年为分水岭;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生分布面积呈下降趋势(倒U形分布),不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呈增加趋势(U形分布).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物种灭绝。开展气候变化对濒危野生动物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对识别野生动物优先保护区、制定相关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基于2017—2018年在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获得的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分布位点,采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了气候变化下其适宜生境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 马可波罗盘羊当前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北部,温度是影响其适宜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在中、高排放浓度(RCP4.5和RCP8.5)下,未来2050s和2070s两个时期马可波罗盘羊的适宜生境面积主要呈下降趋势,适宜生境丧失率高达40.5%;丧失的适宜生境主要位于低海拔区域,高海拔区域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应增加;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转移的适宜生境面积随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升高而增加。从质心转移结果来看,其适宜生境主要向西(即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国塔吉克斯坦)迁移。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平原不同非农生境中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卢训令  汤茜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5,35(5):1527-1536
自然、半自然等非农生境是区域农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平原区是典型的农业景观,农田是最主要的景观类型,林地、树篱等景观要素散布其中,为研究区内非农生境中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效应,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区内典型农业景观中林地、树篱、田间道路和沟渠等主要非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组成以菊科、禾本科等为主;区内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各生境间有一定的差异,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型中的13个,以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总体上区内的植物组成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科属明显,特有种缺乏;各非农生境中的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林地和树篱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田间道路,沟渠、林地和树篱生境中的物种均匀度和群落盖度均显著高于田间道路;β多样性分析表明田间道路生境中的群落组成分化程度在各样点间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树篱、林地和田间道路等生境间群落相似性均较高,但其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组成方面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沟渠作为一种特殊生境与其它生境间的群落相似性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作为非农生境存在的林地和树篱在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地位,沟渠为水生和湿生植物提供了庇护所,意义重大;各生境间高的群落相似性仅是物种组成名录相似性的反映,其空间格局和优势种群间差异明显,各生境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差异巨大。未来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重在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加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和提高,且需进一步在景观水平上探讨各非农景观要素的空间构型对其生态效益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种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护和恢复水杉原生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国湖北利川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主要结果有:①1948年初步调查为1000多株,1983年普查有5746株,涉及4个镇(场)、45个行政村,分布面积为6万hm^2;2003年普查为5388株,分布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有2种分布类型:散生分布的有896株,群落分布的有4492株,最大的种群为105和123株。②中国政府对水杉的保护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过去只重视对个体的保护,忽视了对群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导致由混交林变为纯林、结构趋于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更新困难,1983~2003年的20年间已有386株水杉原生母树死亡,亟需对水杉原生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③应运用现代恢复生态学手段,开展水杉植被恢复重建理论研究,首先加强对集中分布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就地保护,其次小河河谷实施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与重建。④人为活动对水杉的危害加重,应减少及停止一切有害的人为活动,改善水杉原生母树生境,提高居民、社区自主参与水杉保护的意识;进行生态移民和实施退耕还林等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