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最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中国从1982年开始建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以来,在林业部的领导下至1990年先后建立了候鸟环志站、点60处,共计环志了候鸟186种62755只,同期回收到国内外环志鸟413只。回收环志鸟提供了东亚地区候鸟迁徙的宝贵信息,证实了:1.候鸟迁徙可自喜马拉雅山脉飞越;2.中国候鸟迁徙路线和推论是正确的;3.中国东北繁殖的白枕鹤飞往日本九洲南部越冬,丹顶鹤等迁往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几处湿地越冬,与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部分鹤在相同地区越冬;4.某些鸟种迁徙路线在与日本同种候鸟迁徙路线比较后,表明在西太平洋地区,通过中国和日本存在着两条平行的自南向北迁徙的路线。其他信息也指出了更多的情况,同时也表明中国环志研究在西太平洋迁徙候鸟研究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995年秋季环志斑鸫,北朱雀,红胁蓝尾鸲,黄喉等候鸟17种399只,原地重捕3种7只。 相似文献
4.
6.
黑龙江嫩江高峰林区鸟类环志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8~2006年,笔者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是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9年共环志鸟类13目37科165种184273只,其中春季135种80366只,秋季140种103907只。环志最多年份为2002年,44633只。环志数量最多的种类是白腰朱顶雀Cardueli sflammea,272日3只,其次是黄雀C.spinus,20163只。在所环志的鸟类中,春季以小鹀Emberiza pusill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 pusinornatus、栗鹀E.rutila、田鹀E.rustica、黄眉鹀E.chrysophrys、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黄雀等8种为优势种:秋季以白腰朱顶雀、黄雀、田鹀、黄眉柳莺、燕雀、北朱雀Carpodacusroseus等6种为优势种,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9.3%。系统的环志监测,为深入开展鸟类环志研究,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以及进行鸟类疫情监测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8.
9.
黑龙江兴凯湖位于中俄交界,该地区水鸟的迁徙路线及其保护状况受到我国及相邻国家政府和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我们整理了兴凯湖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水鸟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兴凯湖共环志鹤鹳类和雁鸭类968只,回收记录共29只次,其中白枕鹤(Grus vipio)6只次、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8只次、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3只次、绿头鸭(A.platyrhynchos)3只次、琵嘴鸭(A. clypeata)7只次、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1只次和豆雁(Anser fabalis)1只次。水鸟环志回收数据揭示了兴凯湖鹤鹳类和雁鸭类的主要迁徙规律,证实了兴凯湖作为东北亚水鸟迁徙廊道的重要性,为我国与相邻国家开展水鸟的联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嫩江高峰林区2004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100种22 194只,其中春季84种10 256只,秋季82种11 938只,隶属10目30科。春季以棕眉山岩鹨(Prunella montanella)、田(Emberiza rustic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小(E.pusilla)、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栗(E.rutila)等7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数量大于500只),环志7534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73.5%;秋季以黄眉柳莺、燕雀、田、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黄雀(Carduelis spinus)、白腰朱顶雀(C.flammea)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876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73.4%;通过环志,发现两种黑龙江省鸟类新记录———姬鹬(Lymnocryptes minimus)、棕眉柳莺(P.armandi-i),高峰林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红喉姬(Ficedula parva)分别被挪威、俄罗斯回收。这是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