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瑞华 《蛇志》2009,21(1):70-71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且熟悉静脉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康复。但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韦春萍 《蛇志》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我科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术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同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显著减少了静脉穿破的几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反复穿破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年老体弱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萍 《蛇志》2010,22(4):386-38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应用特殊药物时.运刷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于莲莲 《蛇志》2008,20(1):82-83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脆性高,皮肤组织松弛,回血较慢,所以穿刺容易失败.现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雪琴 《蛇志》2002,14(3):62-62
我院使用头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输液 1 0例 ,效果较好。现将穿刺技巧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0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0~ 76岁。其中癌症晚期并周围循环衰竭患者 6例 ,癌症放、化治疗后血管硬化 2例 ,失血性休克 2例。2 穿刺技巧  患者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操作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在血管上方针尖斜面进入皮肤后 ,沿着血管方向进针 ,见有回血后再进入 1 mm即可。因针尖斜面约长 1 mm,见有回血证明针尖已进入血管内。为了避免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壁 ,再进1 mm。超过 1 mm容易穿破血管壁。对不同情况的病人 ,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彩色超声引导与盲探穿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拟择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3~81岁,体重32~81kg。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彩色超声组(C)和盲探穿刺组(M)各50例。记录两组病人黑色细针试穿中静脉时次数、薄壁蓝空针穿刺中静脉时次数、穿刺点的数目、导管置入失败的次数,并记录病人由于穿刺引起的机械并发症及术后留置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机械并发症,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误穿动脉、血气胸及心律失常或心脏损伤的情况。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盲探穿刺高,盲探穿刺刺破颈内静脉后壁概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组高,其余机械并发症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兰新  周爱花 《蛇志》2000,12(2):77-78
静脉采血、输血是抢救和治疗病人的措施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我们对100例次难穿刺静脉进行穿刺,成功率达95%,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在出生24h至85岁之间,其中新生儿25例,儿童36例,青壮年25例,老年人14例。本组100例中,一针见血95例,二针见血2例,失败3例2 难穿刺静脉穿刺成功体会2.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新生儿不同于成年人,不能很好合作,而且静脉又细又浅,很难掌握,如准备工作不好,一旦穿刺见血,不及时固定,会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8.
张燕辉  张红军 《蛇志》2002,14(3):63-6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但穿刺易引起疼痛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 )。如何减轻疼痛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 ,现结合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总结几点减轻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的措施 ,与同仁共同探讨。1 进针的速度与力度  进针速度慢是穿刺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穿刺时进针的速度一定要快 ,要绷紧患者皮肤使其固定 ,快速进针。针对不同肤质的患者 ,进针的力度要有所不同 ,对男性肤质粗糙者 ,进针力度要大 ;对小儿、老年人进针的力度要小。2 进针后握针柄的手是否换手  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影响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达到减轻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方法:筛选部分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病人,对其穿刺时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护士良好素质和工作状态、病人积极的配合、病人穿刺静脉的充盈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能影响病人静脉穿刺时疼痛的因素。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减少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因素,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措施简单易行,病人易于接受,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方靖霞 《蛇志》2013,(4):434-43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术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在抢救中选择应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术,并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采血及输液,保证了抢救用药及静脉通道畅通,抢救效果显著。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术既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操作安全便捷,可以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代替头皮针穿刺输液的大熊猫进行临床观察,总结了穿刺前准备、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适合长时间留置的大熊猫及封管液的选择等。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使输液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可靠的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握拳法和自然放松法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常输液、血管弹性较差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握拳法,实验组采用自然放松法。结果:对比两组穿刺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自然放松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握拳法。结论:自然放松法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易采用的微静脉进行静脉输液,且固定后针头不易位移,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导管血透后并发穿刺口渗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梅 《蛇志》2007,19(3):229-230
中心动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是将导管直接插入粗大的中心静脉,具有血透时血流量充足、方法简单易行、可反复使用的优点,因此,该技术成为当今最常见的临时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但由于其管径较粗,置管时间较长,如护理不当,可导致出血、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其中出血也较常见[1]。我科2004~2006年共有40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渗血,经过精心的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透析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32例,经股静脉置管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首选右侧,如果穿刺右侧失败改为左侧。穿刺成功后用扩张器扩皮,最后顺导丝置入导管,根据患者身高置管长度为12~15 cm,局部缝合固定,外敷纱布封闭或用一次性贴膜封闭。静脉留置管接三通静脉输液管。结果:286例首次穿刺右侧成功282例,4例失败后改选左侧成功。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留置时间平均为18天。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中抢救治疗重症患者是十分便利、有效的措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如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相比较,更利于护理并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十分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需行PICC置管、浅静脉直视下不明显或触摸不到、不适合盲穿患者4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改良方法包括穿刺支架超声引导以及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替代Seldinger包内的穿刺针进行,并与23例标准PICC法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改良PICC患者4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7.6%;标准PICC患者2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1.3%。两种方法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改良患者中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1例及导管异位1例;23例标准PICC患者中发生6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2例,导管异位1例,静脉炎1例及局部感染2例。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甘金盘 《蛇志》2011,23(1):70-7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脊髓受到刺激、压迫或者脊髓的动脉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后,使脊髓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肢体软弱无力,有麻木感,甚至行走困难,躯干有约束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9.
血管与导管选择对PICC置管引发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比较PICC置管的血管与导管选择,探讨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336例恶性肿瘤病人应用B/BRAUN单腔导管,"可分裂"穿刺针355型173例,257型163例分别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头静脉病人>50%出现并发症,其中30%出现中途拔管;贵要静脉<10%出现并发症,90%完成治疗计划;颈外静脉2例因固定不妥导致导管脱出。结论:在非高速度滴注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对血管的选择应当首选责要静脉,优选右侧,穿刺点最好过肘关节,其次选择颈外静脉优选右侧;选择PICC置管操作应慎重,操作之前做好详细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正> 作者将105例有膨胀性腹水的肝硬化病人随机分成两组,1组52例病人,采用穿刺放液加静脉输注白蛋白(简称穿刺加输人白)治疗;2组53例病人,只穿刺放液不输人白治疗。证实反复大量穿刺加输人白治疗肝硬化病人,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近来,作者已经证实,反复大量穿刺放液(4-6升/天直至腹水消退),结合静脉滴注人白(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