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丝桃属和三腺金丝桃属植物叶表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金丝桃属9组17种1变种和三腺金丝桃属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属间和组间的表皮微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组内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二属的划分和金丝桃属属下的分组是合理的,同时支持Robson把椭圆叶金丝桃另立为新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OMI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金丝桃属(Hypericum L.)9组43种1亚种1变种和三腺金丝桃属(Triadenum Raf)2种植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重现性,这两属及其金丝桃属组间的红外光谱图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组内种间红外光谱图的差异较小,同种不同分布区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的红外光谱几无差别;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这两属植物的分类依据之.这也暗示利用已知的标准红外光谱图库,可以区分和鉴定出这两属或其他属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OMI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金丝桃属 (Hypericum L.) 9组43种1亚种1变种和三腺金丝桃属(Triadenum Raf.) 2种植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重现性,这两属及其金丝桃属组间的红外光谱图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组内种间红外光谱图的差异较小,同种不同分布区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的红外光谱几无差别;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这两属植物的分类依据之一。这也暗示利用已知的标准红外光谱图库,可以区分和鉴定出这两属或其他属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对金丝桃属5组9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宏观及微观形态学研究,以探讨岐山金丝桃的系统位置。结果显示,种子形态特征在本实验观察的5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金丝桃组种子外形较为细长,种皮纹饰为狭长而规则的矩形网纹;黄海棠组种子稍粗,种皮纹饰为长宽近等的多边形(稀矩形)网纹;元宝草组的元宝草、贯叶连翘组的贯叶连翘以及挺茎遍地金组的云南小连翘种子均较小,元宝草种皮纹饰为负网纹,贯叶连翘种皮纹饰为相邻网纹间有间隙的近圆形网纹,云南小连翘种皮纹饰为复网纹。研究显示,岐山金丝桃的种子形态与黄海棠组最为接近,支持岐山金丝桃归于黄海棠组。  相似文献   

5.
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9组43种l亚种1变种的植物叶分泌 结构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泌结构是金丝桃属植物叶片普遍的结构特征,根据其分泌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等3种分泌结构。其中,分泌细胞团按其在叶片的分布可分为叶缘型和散生型;分泌囊按其在叶横切面中的位置可分为栅栏组织型、海绵组织型、居中型(位于栅栏组织型与海绵组织型之间)和横跨叶肉组织型。根据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在该属植物叶中的分布可划分为3种类型:(1)只有分泌囊的类型;(2)只有分泌细胞团的类型;(3)具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的类型。两种主要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分布位置及其形态等方面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定的差异,对金丝桃属属以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一定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该属分泌结构的形态演化以及金丝桃属各组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桃属植物主要含有苯并二蒽酮类、间苯三酚类、黄酮类、苯丙酸、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本文综述了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中国云南北部的金丝桃属Hypericum L.(藤黄科)两个新种,即楚雄金丝桃H. fosteri N. Robson和漾濞金丝桃H. wardianum N. Robson.二者均与短柱金丝桃H. hookerianum Wight & Arn.相近.楚雄金丝桃为一地方特有种,目前仅在模式地点发现;漾濞金丝桃在缅甸东北部还有分布.二者主要以蒴果伸长,非卵状近球形,萼片无中脉而有别于短柱金丝桃.此外,将宽萼金丝桃H. latisepalum (N. Robson) N. Robson从亚种提升为种;将变异较大的纤枝金丝桃H. lagarocladum N. Robson划分为两个亚种,即叶较宽、具有开张习性的原亚种纤枝金丝桃H. lagarocladum ssp. lagarocladum和叶较窄、更为直立的新亚种狭叶金丝桃H. lagarocladum ssp. angustifolium N. Robson.  相似文献   

8.
金丝桃属植物分泌结构的类型和金丝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Hypericum L.)8组20种1变种植物的分泌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可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两种类型,但在不同植物种和不同器官内,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对上述植物的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检测,结果表明,具有分泌细胞团的植物器官含有金丝桃素,而无分泌细胞团的植物器官,则不含金丝桃素,从而证明金丝桃素由分泌细胞团合成和贮藏,在前中,其金丝桃素的含量与其分泌细胞团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广西金丝桃属植物有效成分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UV-VIS法和 HPLC法检测了广西产金丝桃属植物及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金丝桃素的含量 ,建立了 HPLC测定金丝桃素的新方法 ,该法有良好的重现性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变豆菜属植物中的系统及分类学意义,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变豆菜属11个种(13个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较稳定,上表皮细胞轮廓大多不清晰,初级蜡质纹饰均存在条状纹饰,表皮上均粘附着颗粒物;下表皮均存在气孔,气孔周围存在均匀分布的纹饰,气孔外拱盖表面大多有颗粒状纹饰,并且其二级纹饰类型、气孔周围纹饰、气孔外拱盖内缘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变豆菜属类群界定及种间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已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00多种化合物,主要特征化学成分为萘骈二蒽酮、间苯三酚、酮和黄酮等类型化合物;也含有香豆素、苯丙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其它类型的化学成分。本文按照化合物结构类型进行了归纳,综述了该类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这些成分的相关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梁小燕   《广西植物》1998,(3):256-262
本文从植物分类、资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几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陈旭波  刘全儒  李艳 《植物研究》2010,30(5):527-536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华北地区分布的繁缕属植物16种2变种,其它4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繁缕属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均存在气孔器,而上表皮仅少数种类缺乏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比较多样,有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表皮细胞主要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从平直、弓形、浅波状、波状、到深波状;上表皮气孔指数在5.23~31.65之间;下表皮气孔指数在10.02~29.44。叶表皮被毛或无,毛被分为星状毛、腺柔毛、柔毛、绢毛。该研究说明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为分种及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依据,但是对组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国薯蓣科薯蓣属7组31种1亚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叶表皮毛、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薯蓣属内种间的分类界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各组之间在叶表皮毛、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等微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间特异性规律,如:四至六边形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周围平直的垂周壁式样为根茎组植物所特有;丁字型毛组叶脉和叶肉细胞上覆盖大量特有的2叉T型表皮毛;复叶组的叶脉和叶肉细胞具相当密集的表皮毛;基生翅组和周生翅组的气孔器类型衍生出了三胞型;气孔旋转方向在各组中明显分化,在丁字型毛组、白薯莨组和周生翅组(多毛叶薯蓣除外)中为左旋,而顶生翅组、基生翅组和复叶组表现为右旋。研究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薯蓣属植物中是较为稳定的演化特征,可以作为中国薯蓣属分类与鉴定的依据;据此推断薯蓣属中顶生翅组和周生翅组较为进化,根茎组是薯蓣属的分化中心;对薯蓣属中存在争议的种:盾叶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和柴黄姜、马肠薯蓣、多毛叶薯蓣以及白薯莨等进行了分类界定。  相似文献   

17.
金丝桃属植物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小燕 《广西植物》1998,18(3):256-262
本从植物分类、资源、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几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金丝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金丝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丝桃属植物中许多种是传统草药.二总酮类、类黄酮类及间苯三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具药理作川的化学成分、快速繁殖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