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盘羊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羊(Ovis ammon)化石和岩画分布的分析,初步探讨自更新世以来我国盘羊的分布趋势和历史变迁。在更新世,盘羊曾经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地以草原、荒漠和山地为主。在黄河中下游,盘羊分布区开始由黄河以南向黄河以北退缩;更新世盘羊化石分布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从盘羊岩画分布看,石器时代的一些分布点现在还有盘羊,一些位于现代盘羊分布区的外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这个时期盘羊开始从华北地区消失,栖息地既有山地、丘陵、也有高原。由于来自人类发展的影响,历史时期盘羊分布区虽然继续缩小,但保持着连续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新疆以外我国盘羊的现代分布。在祁连山,盘羊分布于西祁连山。在阿尔金山,盘羊分布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与西祁连山连接部的北阿尔金山,另一是索尔库里以南的南阿尔金山。在昆仑山,盘羊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口、野牛沟和那仁郭楞河以东的东昆仑山。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是西藏盘羊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盘羊主要分布于四王子旗和苏尼特左旗一带。目前,我国大部分盘羊栖息于山地和高原,这些地方已成为盘羊最后的自然庇护所。另外,羌塘高原、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中、西昆仑山盘羊非常稀少,这些地方大部分区域高原面与湖盆相差50-200m,不是盘羊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目前,藏羚羊分布区估计约100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区),四川也有少量分布。藏羚羊在西藏栖息面积占其栖息地总面积的57.7%,主要栖息于藏北的羌塘地区。其中,繁殖地面积占栖息地面积的40.6%。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草地沙化严重,藏羚羊栖息范围内牧民牧草地面积占到分布区总面积的69%,过度放牧、采挖虫草和盗猎是藏羚羊栖息地遭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广西黑熊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8年采用样带法实地调查和分布区社会调查对广西的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的黑熊资源仅分布在桂北、桂西北和桂西南的部分山地林区,数量在112~157只左右,分布区面积约为5 629 km2.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破碎化和大量的捕杀是野生黑熊资源长期生存的最大...  相似文献   

4.
短尾猴和猕猴在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和猕猴(Macaca mulatta)在安徽省的分布见于长江以南,短尾猴限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地,而猕猴则从平地一直分布到没有短尾猴占据的较高山地。短尾猴所选择的栖息地海拔高度较高,并决定于是否有悬崖和常绿阔叶林。两种猴的分布区,都因人类的严重干扰而缩小。但是,如果其栖息地得到很好的保护,它的种群密度可以接近黄山的水平。两种猴之间的分布界限也反映了它们生态关系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斑叶蝉族昆虫在中国以及贵州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格局形成、起源和演化原因。根据中国和贵州斑叶蝉族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EGA 6.0、SPSS 22.0和ArcGIS 10.2等软件,对斑叶蝉族昆虫的区及亚区分布进行支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叶蝉族现代分布中心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热点地区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贵州斑叶蝉现代分布中心为黔东低山丘陵省、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南低山河谷省,分布热点地区为铜仁北部的沿河地区、遵义的务川地区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雷山地区。斑叶蝉族昆虫中国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东北区,其次是青藏区和蒙新区,最后是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贵州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黔西高原中山省和黔中山原丘陵省,其次是黔南低山河谷省,最后是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东低山丘陵省。中国分布区中,B21和B22聚类群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区间关联性最强。在贵州分布区中黔东低山丘陵省和黔北中山峡谷省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物种交流最为频繁。目前,斑叶蝉族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历史气候变化、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系起源和演化主要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斑叶蝉在各区的分布相似性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由南向北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6.
雪豹是一种重要的食肉动物和旗舰种,几乎在中亚洲所有的山脉都有分布,包括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天山和阿勒泰山。它们的分布区包括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喜马拉雅的冰川山坡,大戈壁,还有世界上最干旱的山地。雪豹喜欢悬崖、山脊、沟谷等构成的陡峭地形,但在蒙古和青藏高原的草原和沙漠也有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米到4500米之间,但在北部分布区900米的低海拔处也发现有雪豹活动。雪豹的栖息地给人的印象是偏远、荒僻,甚至充满了敌意。然而,如今雪豹已不再生活在人类足迹难以涉及的荒野中了。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生态过程保护的最有效手段,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其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物生态过程,维持着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目前,尚缺乏对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深入研究和论证,仍不清楚其突出普遍价值及其在全球的代表性。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神农架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对神农架地区长达近20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积累,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从动植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生物群落及其生物生态学过程等方面,分析论证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神农架保存了完好的原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代表并展示了北半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态学过程,拥有北亚热带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在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是温带植物区系分化、发展和集散的重要地区和世界上落叶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突出反映了北亚热带生物群落的生物进化与演替的进程;是众多古老孑遗物种的避难所,也是国际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种的重要栖息地。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生物演化等方面为全球同纬度杰出代表。本研究明确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科学合理地监测和保护全球同纬度地区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薛亚东  李佳  李迪强 《生态学报》2021,41(20):7965-7973
野骆驼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迁徙物种,历史上完整、连续的野骆驼栖息地目前已成为孤岛状。为了解野骆驼历史分布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确造成其历史分布区破碎化的驱动因素,研究选取土地利用和道路两个因素,通过对近40年来的野骆驼历史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和动态度分析,以及道路密度和影响域计算,定量评估野骆驼历史分布区景观格局,以期为野骆驼栖息地整体连通性的改善,避免或缓解线性基础设施建设对野骆驼栖息地的影响提供科学的建议。结果表明:(1)近40年,野骆驼历史分布区内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体的格局保持不变,尤其是沙地、戈壁为主的未利用土地始终占比很大(>80%);(2)野骆驼历史分布区范围内道路密度为0.0410 km/km2,但道路的阻隔作用明显,野骆驼当前分布区呈3个孤岛的格局与道路隔离形成的景观格局是一致的;(3)野骆驼历史分布区斑块数为914个,西部历史分布区斑块数为78个,远低于中部的373个和东部的463个,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两个景观指数表明西部的栖息地破碎化程度比中部和东部栖息地要低;(4)从最大斑块指数来看,残存的大面积、无路区斑块是当前野骆驼种群得以存续的庇护所。根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状况,西部分布区和中部分布区间通过实施科学的栖息地连通和廊道建设规划,将极有可能实现两个孤立种群的交流连通,中部分布区和东部分布区间种群已基本无连通的可能。建议将更多的保护资源和努力投入到西部和中部分布区种群的维持和连通。在未来的道路规划建设和布局中,要考虑道路规划和建设对野骆驼最小生境面积的影响,并且要将影响评估尺度放大到整个野骆驼历史分布区的尺度上考虑道路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12月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与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种群密度调查显示该地区北山羊平均群大小为8.43只,种群密度为269.76只/100km2;栖息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北山羊广泛活动在海拔2500—3000m的区域范围内,对距悬崖距离、坡度、地形和植被类型有一定选择倾向,它倾向在悬崖附近(<100m)、坡度大于30°而小于45°和崎岖的山地活动,会避开草地和平坦山坡。北山羊这种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与满足自身安全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复生 《昆虫学报》1976,(2):225-227
自从1973年在我国西藏察隅地区采到一种缺翅目昆虫之后,我们于1974年又在西藏墨脱汉密地区采到了另外一种缺翅目昆虫。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多雄拉南坡的汉密,其海拔为2,100米,这里直接受着南来季风影响,植被复杂,应属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这个地区河谷深邃,树林茂密,环境十  相似文献   

11.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86-199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1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30头左右,每4年平均递减率约38%,分布于6个镇,7个行政村中,75%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80%的扬子鳄,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巨丰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最高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具有世界最高的山系和许多不同的生物栖息环境,跨古北和东洋两界。这些特征可用来说明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高特有性,迄今中国已报道的昆虫种类约为45000种。特有成分明显多于周边国家。特别是西南山地和热带地区,特有成分比例很高。人类干扰,栖息地丧失、森林减少和污染等迫使未知数目的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或已灭绝。本文提出了中国昆虫保护的建议,包括:鉴别优先保护对象,开展濒危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监测栖息地和多样性的丧失,编制珍稀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数据库,建立昆虫保护区,开发昆虫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的分布及特有分布区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升全 《动物学报》2005,51(4):624-629
按照150km×150km对中国陆地部分进行栅格划分,收集整理了中国斑腿蝗科237个特有种在各栅格的分布信息,建立了物种(237)×栅格(168)数据矩阵,研究了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的分布规律并用PAE法进行特有分布区划分。结果表明:除天山山地分布的少数几个种外,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基本分布西南-东北走向。在该范围内南多北少。华南和西南是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最丰富的地区,在秦巴山区、藏东南和浙闽丘陵地带各有一个高密度的分布区。11个特有分布区中5个分布在东洋界部分,两个在中国东部古北和东洋界交界区,天山山地有一个分散的特有分布区,东北有2个特有分布区。特有分布区的分布和划分基本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及区系相一致,但台湾地区归入华中区;横断山和秦岭山地的栅格在支序图中多形成未决分类单元,特有分布区划分困难;华南和华中地区的特有分布区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范围的特有分布区;从云南西北的腾冲、保山经过贵州南部到广西桂林的一个东西狭长的区域可以作为一个特有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小熊猫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全球小熊猫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概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与管理建议。目前小熊猫仅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并不断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的威胁:估计全球有小熊猫16000-20000只,栖息地面积约69900km^2:我国是小熊猫的集中分布区,约有小熊猫6400-7600只,栖息地面积达37436.5km^2。我国在小熊猫分布区已建保护区31个,保护面积为15864.9km^2。  相似文献   

15.
印度野牛(Bos gaurus)在中国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和西藏藏南地区。2016年2-3月和2016年11-12月, 我们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及高黎贡山区域开展印度野牛调查, 并对藏南地区进行文献调研, 共获得47处印度野牛有效出现位点数据。目前云南地区印度野牛种群数量约180-210头, 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高黎贡山未发现印度野牛。利用印度野牛分布位点数据, 选取地形、土地覆被类型、人类足迹指数、距水源和道路距离以及气候共5类14种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 通过模拟云南和西藏印度野牛的适宜分布区, 分析各环境因子对该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平均AUC (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为0.994。印度野牛潜在适宜栖息地可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高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藏南地区, 其中西双版纳部分镶嵌有次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斑块, 面积为4,987 km²; 藏南部分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995 km²。次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高黎贡山区域以及藏南高适宜栖息地区的边缘, 总面积为32,778 km²。低适宜和不适宜栖息地区连接成片, 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部地区和藏南地区北部。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 季节温度变化和等温线对印度野牛潜在分布区的影响较大, 而地形因子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较弱。遥感地物分类结果表明: 橡胶林等人工经济林的种植占据了西双版纳野牛的适宜栖息地, 降低了景观连接度。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控制橡胶林等人工林在野牛适宜栖息地的扩张, 提高景观连接度, 以促进该物种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NT)和濒危(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型多样,从低地雨林到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杜鹃林都有分布,但其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金猫的分布区北缘,为了深入了解该物种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选择策略,本研究汇总了2016—2019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金猫记录(共计292次独立探测,117个记录点位),结合海拔、坡向、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公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7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045.90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各保护站管理片区的核心区、北部红土河片区和碧口片区相接部分核心区,南北两区域之间被白龙江和212国道及大面积人居点隔断。模型响应曲线显示,保护区内的金猫倾向于选择靠近...  相似文献   

17.
虫瘿与其生物群落及寄主植物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是自然界极其常见的生物现象,是植物与昆虫互作的奇特产物。本文对虫瘿生物群落多样性、虫瘿与其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虫瘿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进行概述,探讨了致瘿昆虫在虫瘿形成中的作用、植物化学对致瘿昆虫产卵交配行为的影响以及植物激素在虫瘿形成中的作用,最后对虫瘿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为虫瘿的致瘿生物学及其瘿内生物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本文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该物种的现实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现存四川山鹧鸪分布格局自四川中南部向云南东北延伸,跨越金沙江,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区涉及大相岭山系南缘、小相岭山系东缘、凉山山系东北部、乌蒙山山系西部,行政区域涉及2省5市(州)19县(区)。栖息地由10片现实栖息地和36片潜在栖息地组成,总面积约5869 km2。"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是四川省境内呈南北布局的两大核心分布区,"绥江-永善-水富-盐津-大关"片为云南省境内的核心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蛩蠊目昆虫在中国的发现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永 《昆虫学报》1987,(4):423-429
蛩蠊目昆虫地位古老,是昆虫纲的活化石,巳知种类不多,分布区狭窄,我国一直没有报道.作者在长白山采得一雄虫,系一新种,是该目昆虫在我国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0.
普雄原鲵Pseudohynobius puxiongensis是依据1965年获得的单号标本描述订立的新种,目前仅见于我国大凉山极狭窄区域,是该高寒地区唯一的五趾小鲵科动物。调查小组根据相似分布区及访问线索,于2007—2014年间相继发现普雄原鲵个体(包括成体、幼体和卵袋)和3处栖息地。实地调查面积超过60 km2,其中潜在分布区约400 000 m2,发现普雄原鲵实际生存面积仅3425 m2。3处栖息地海拔2770~3000 m,地处彝族聚集区和牧区草场,主要生境是高山草甸和灌丛、高原山涧、小浸沟及其水坑、小水潭。栖息地分布有茂密的箭竹林、杜鹃丛和草丛等,较好地提供了荫蔽的环境。本次调查发现普雄原鲵成体20尾,幼体157尾,卵袋16对;3处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相差较大。各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和牲畜干扰。较之其他同类动物,普雄原鲵野外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