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云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又是我国老一辈的影响深远的地质教育家。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和亲切的回忆,谨以这一期学报敬献给他,作为纪念。孙云铸教授是江苏省高邮县人,1895年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在德国哈勒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自1920年起,他就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1927年起任  相似文献   

2.
徐钦琦 《化石》2009,(1):39-42
杨钟健先生于1897年6月1日诞生在陕西华县一个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在1916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德国留学,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后,他便在西欧各国考察地质和进修古生物学。1928年春,杨钟健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3.
王军 《古生物学报》2011,(1):后插1-后插2
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教授逝世已近半年,我们十分沉痛地悼念他. 李星学教授,字行之,1917年4月8日出生于湖南郴县(今郴州市)人.1942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2年一1950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一1951年在中国地质工...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学报》1988,(3):267-268
赵金科教授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时光虽易流逝,而赵老师那统筹所务、潜心学问、奖掖后进和甘为人梯的伟岸形象和崇高风范在我们心目中却愈益明晰.对于他在长期卧病后的离去,我们虽有思想准备,但失去一位最可亲近和最可信赖的师长的痛觉,在一年后的今天却更感深切.赵金科教授1906年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193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旋于1937年赴美深造,1939年回国,任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0年出任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尹赞勋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之一.他早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博学好问,别的系的名教授讲课,他也去旁听.他常常听地质系的几位名教授讲课,于是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到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地质,着重攻读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他在里昂大学毕业所做的博士论文就是《法国加尔和黑  相似文献   

6.
张文堂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以来,他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他主要的成就和贡献是早古生代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在叶肢介化石研究方面亦有重要的贡献。他第一篇毕业论文是《河北开平盆地奥陶纪三叶虫》,发表于1949年《中国地质学会志》24期。文中报导和研究了我国华北奥陶纪重要的三叶虫属种,如古等称虫Eoisoletus,小栉虫Asaphellus等,  相似文献   

7.
正张文堂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以来,他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他主要的成就和贡献是早古生代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在叶肢介化石研究方面亦有重要的贡献。他第一篇毕业论文是《河北开平盆地奥陶纪三叶虫》,发表于1949年《中国地质学会志》24期。文中报导和研究了我国华北奥陶纪重要的三叶虫属种,如古等称虫Eoisoletus,小栉虫Asaphellus等,广泛被后世  相似文献   

8.
黄汲清(1 90 4 - 1 995 )地质学家。四川仁寿县人。1 92 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 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UniversityofNenchatel)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汲清是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倾力于中国的地质事业,其科学活动涉及地球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在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区域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等方面功绩卓著。2 0世纪2 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他对秦岭、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开拓性考察和研究后撰写的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奠定了中国二…  相似文献   

9.
正一简历1925年1月10日生于西安市(原籍河南延津)。1937—1943年河南汲县(现卫辉市)中学读书。1943—1945年重庆大学地质系读书。1945—1946年云南嵩明县中学、云南泸西师范学校教书。1946—194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读书。1948年7月—1949年4月南京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任技佐。  相似文献   

10.
浙秘 《古生物学报》1988,(2):264-264
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穆恩之同志,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了,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他.穆恩之同志是江苏丰县人,生于1917年,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曾在前中央资源委员会和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等职.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质系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员,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  相似文献   

11.
丁文江在地层古生物学上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文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泰兴县黄桥镇,早年留学日本、英国,辛亥革命那年返国。历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1935年底在湖南衡阳考察粤汉铁路沿线煤田地质时,夜卧不慎,不幸煤气中毒,后并发脑中枢血管破裂症,于1936年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他一生在地质科学很多领域里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对地层古生物学方面的贡献也是极其卓越的。  相似文献   

12.
叶祥奎 《化石》2007,(3):11-13
今年(2007)6月1日,是杨钟健教授(1897—1979)110周年诞辰纪念,笔者是杨老“唯二”的研究生之一,近日想起了许多有关的往事,今择要记之,作为对他生辰的纪念!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是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他的老师李四光教授“独具慧眼”,考虑到当时我国尚缺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至10日,“庆祝乐森(王寻)教授从事地质科学和教育工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年届八十五岁高龄的乐森(王寻)教授与前来道贺的地质界同人、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乐老的新老学生参加了这次盛会。会上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尹赞勋代表学会致贺词,于洸报告了乐森(王寻)教授光辉的科学历程和卓越的贡献。然后,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许杰、程裕琪,张文佑、李春显,高振西、王鸿祯、周明镇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北大  相似文献   

14.
《古生物学报》1984,(4):397-398
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王钰同志,因患心肌梗塞,于1984年4月5日在南京逝世。我们十分沉痛地悼念他。王钰同志是河北省深泽县人,1907年10月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解放前,历任农村复兴委员会地下水研究组调查员、中央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技正、资源委员会除门委员,1944—1946年还在美国华盛顿史密  相似文献   

15.
李传夔 《化石》2009,(1):F0002-F0002
杨钟健(1897-1979)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长期担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及我所首任所长(1929—1979)。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德文)专著,从而在中国创立了古脊椎动物学学科。192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任副主任、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敬爱的老师卢衍豪教授 (1913- 2 0 0 0 )逝世已一年多了 ,但是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一直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深切缅怀他对我国地层古生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卢衍豪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 ,在我国和国际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卢衍豪教授 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在葛利普和孙云铸教授的影响下 ,他从事三叶虫研究。在西南联大 (1938- 194 1)期间 ,他开始对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三叶虫研究 ,首次建立了我国下寒武统地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地质学大师。他主要以大地构造学家而著称于世。然而,他的成就遍及地质科学很多领域,尤其是他早期,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曾做出了卓越贡献。茅庐初出试锋芒西山地层谱新章黄汲清1924年由天津北洋大学预科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他在名师王烈、葛利普、李四光等教授精心培养下,刻苦用功,成绩优秀。1927年他23岁,上大学三年级时写出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北京西山的寒武纪奥陶纪层》,发表在  相似文献   

18.
王亚辉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并追记他在我国实验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为我国生物科学发展规划所作的贡献,以寄托我们的哀思。王亚辉教授生于1929年1月,四川自贡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62年在该所发生生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年—1983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研究。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徐京华教授于 2 0 0 3年 1月 2 3日在上海不幸病世 ,享年 80岁。徐京华教授于 192 2年出生于上海 ,他将毕生精力献给我国的科学事业和革命工作。他 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 4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 ,随后在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参与神经肌肉的生理生化研究 ,直至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徐教授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和课题组长 ;又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教授 ;亦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