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长1cm左右,体被覆致密的小圆形的鳞片,具有紫红色或蓝绿色金属光泽。喙圆筒形,长是宽的两倍;上颚前缘有脱落性疤痕,爪合生,无眼叶,鞘翅肩不明显,行间刻点大。取食草本植物,多生活在山地的高海拔区域。照片2015年6月19日拍摄于吉林延边自治州老里克湖。  相似文献   

2.
约(尉虫)属Euhamitermes分布于东洋区。1982年记录为9种。生活于地下,取食腐殖质,群体小而兵(尉虫)尤少,常因缺兵而难鉴定。因其兵(尉虫)上颚强弯如钩,故拟称为钩(尉虫)属。 本文记述了滇、川、黔、桂、粤地区的9新种,并将一新种命名为龙氏钩(尉虫)Euha-mitermes yui Ping。以表达怀念业师尤其伟教授之情。文内量度均按毫米计。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我国12种蚊幼虫上颚形态和鉴别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种库蚊和按蚊、伊蚊、阿蚊及杵蚊各属代表种的4龄幼虫上颚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概述了上颚的外部形态,并提出了各蚊种的鉴别特征.指出幼虫上颚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上颚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对上颚结构和取食方式的比较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提出蚊科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脂肪体是七星瓢虫卵黄原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本文用微量萤光法和细胞光度法测定成虫期脂肪体核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虫在成虫期第5天时,脂肪体的RNA/DNA比值出现高峰,雌虫在第9天产卵,说明当脂肪体合成卵黄原蛋白之前,脂肪体细胞的RNA合成十分活跃,这可促使卵黄原蛋白合成速率加快,几天后雌虫即能产出成熟卵块。雄虫脂舫体的RNA/DNA比值高峰在第7天出现,但其比值只有雌虫的一半。取食代饲料的雌虫,脂肪体RNA/DNA的比值一直较低,直到第24天比值才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取食蚜虫的雌虫个体的高峰值相比相差也约一半。这种雌虫一直未能产卵,说明取食代饲料的雌虫不产卵的原因在于脂肪体中核酸代谢的异常。取食代饲料一直未能产卵的雌虫,经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处理;3天后脂肪体的RNA平均值明显增高。说明ZR-512对瓢虫脂肪体RNA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棘象甲成虫取食及产卵行为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中华 《昆虫知识》2001,38(6):464-464
沙棘象CurculiohippophesZhang是危害沙棘果实和种子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2 ] 。过去有关该虫的报道 ,对其成虫取食部位及产卵行为描述不甚确切 ,本文综述了作者数年来的观察结果。该虫成虫以取食沙棘幼果的种仁补充营养 ,并非取食果汁补充营养。取食时 ,成虫以喙管穿入果皮 ,身体前倾 ,进而使喙管全部插入果内、直达种胚 ,并以喙管插入点为中心 ,不断转动身体方向 ,以啮食幼嫩种仁。每粒果实只取食 1次 ,每只约 1 0~ 2 0min。每头成虫每天取食4~ 9粒果实 ,平均 5 6粒。雌虫取食次数明显多于雄虫。雌虫产卵于种胚…  相似文献   

6.
【目的】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Mulsant)是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前常常划圈。本研究旨在了解雌虫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xb.叶片的行为选择。【方法】在(26±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每株保留5张叶片(从生长点往下分别为第1-5位叶),接入1头已饥饿24 h怀卵雌虫。24 h后,检查每片叶正面和反面上的卵数,并测量划圈面积和取食面积,然后计算雌虫对叶片表面和不同叶位叶片的产卵选择百分率、划圈选择百分率和取食选择百分率。【结果】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仅在所划出的圈内取食,单日划圈面积和单日取食面积均以南瓜上的最小。雌虫对叶片表面的产卵选择性随瓜类植物种类而异,但划圈和取食时均喜欢选择叶片反面。雌虫不喜欢在第1叶和第2叶的叶片上产卵。雌虫的划圈和取食最喜欢南瓜和棱角丝瓜的第2叶和第3叶,但对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没有偏好性。【结论】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产卵不喜欢太幼嫩的叶片,而划圈和取食偏好于瓜叶的反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室内饲养成虫,对柑桔爆皮虫的蛹及正常取食和交配、正常取食但未交配以及正常交配但未取食三种处理的雌成虫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该虫具有1对卵巢,每侧有5根卵巢管。前两种处理的雌虫卵巢管均能正常发育,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 没有取食的雌虫寿命只有7天左右,在其卵巢管的生长区和成熟区均无卵形成。根据卵巢的形状、卵的产生过程、卵巢萼内有无卵粒以及卵黄沉积情况等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发育初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每头雌虫最高怀卵量在140粒左右,根据雌虫怀卵量变化趋势,推测正常取食和交配的柑桔爆皮虫雌虫在出孔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22天左右。据此提出该虫卵巢管发育到成熟待产期(Ⅲ级)之前(即羽化出孔后10天之内)为出孔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有关昆虫取食降解塑料废弃物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研究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幼虫取食塑料后的生长发育、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及经过肠道后塑料的重量损失和分子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大麦虫幼虫降解塑料废弃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聚苯乙烯泡沫和聚乙烯发泡棉饲喂大麦虫幼虫,测定其存活率、虫重、化蛹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经过大麦虫幼虫肠道后塑料的分子量变化;通过Beta多样性、菌群组成、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取食塑料后的大麦虫幼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石油基塑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取食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泡沫塑料25d后,大麦虫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8.67±4.04)%和(62.5±5.27)%,取食麦麸组的大麦幼虫存活率为(84.5±0.87)%;取食塑料后大麦虫幼虫体重没有显著增加、不能化蛹;经大麦虫幼虫取食后,聚苯乙烯分子量降低,聚乙烯分子量升高;幼虫肠道内与塑料降解相关细菌相对丰度升高;取食聚苯乙烯后,幼虫肠道中芳香烃和烷烃降解基因携带菌得到富集。而取食聚乙烯后,幼虫肠道中芳香烃和烷烃降解基因携带菌并没有被富集。【结论】大麦虫幼虫对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但对聚乙烯的降解能力较差,这2种塑料均不能为大麦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相似文献   

9.
荆裴  白素芬  刘芳 《昆虫知识》2013,50(3):758-763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研究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EPG波形与其取食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虫龄、性别灰飞虱的取食行为进行EPG特征参数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取食行为的EPG波形可分为NP、N1、N2-a、N2-b、N3、N4和N5 7种类型,波谱的形状和频率与已报道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EPG取食波形基本相同。首次发现灰飞虱在口针刺探水稻维管束进行唾液分泌时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N2-a和N2-b。N2-a波表示口针移动并伴随唾液的分泌;N2-b波与灰飞虱持续分泌唾液的行为有关。经对比,不同虫龄、性别灰飞虱的EPG取食波形基本相同,但EPG特征参数存在差异。雌虫刺探次数显著多于雄虫和低龄若虫;成虫口针在临近韧皮部细胞外移动的时间显著长于若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油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 Camellia meiocarpa 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究样地油茶象幼虫龄数及各龄形态指标极差,试图探讨确定钻蛀性昆虫龄数及合理划分虫龄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了1 253头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测量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用多峰拟合分析频次分布资料,结合戴氏法则判断幼虫龄数。以正态曲线交点作为相邻虫龄分界点,计算各龄幼虫测量指标的平均值、极差、增长率及误判率。【结果】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频次分布多峰拟合均呈显著的5个正态峰(P<0.01),对应5个虫龄;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均以对3龄幼虫的误判率最大,分别为6.04%,7.03%和6.51%,而对其他虫龄误判率均小于5%,提示3个形态指标均可作为油茶象虫龄划分的可靠依据,以头壳宽最佳。各龄幼虫头壳宽、头壳长及上颚宽增长率依次为1.41~1.54,1.43~1.61及1.44~1.64,基本恒定,其平均值的自然对数与虫龄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油茶象幼虫头壳生长呈间断性几何级数增长,符合戴氏法则。【结论】油茶象幼虫具5个虫龄,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仅4个虫龄;多峰拟合可用于确定钻蛀性昆虫或野外种群的龄数,特别是为相邻虫龄形态指标重叠区虫龄划分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初羽化成虫的取食选择性。【方法】室内观察柑橘大实蝇初羽化成虫(1-7日龄)在水和蜂蜜之间、蜂蜜中添加蛋白前后、蜂蜜中添加防腐剂前后和成虫在不同生境中的蜂蜜之间以及保鲜剂在蜂蜜中添加前后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雌虫在2-3日龄、雄虫在3-4日龄,表现出对水的较高选择性。蛋白添加后比添加前的选择性显著降低。在不同生境的营养之间,雄虫对五倍子蜂蜜表现出显著高的选择性。另外,添加保鲜剂(山梨酸和尼泊金)后的选择性也显著降低。【结论】柑橘大实蝇羽化后1-7日日龄成虫对蜂蜜和水取食选择基本相同,蜂蜜中添加蛋白、防腐剂影响取食选择性,雄虫对不同生境中的蜂蜜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理解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虫粪挥发物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嗅觉生测比较分析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树Morus alba、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雌雄两性桑天牛成虫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 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不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性或雄性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而不同处理间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桑天牛性别对于桑天牛虫粪引诱该寄生蜂的活性并无显著影响。桑天牛虫粪挥发物主要包括炔类、 酮类、醛类、酯类和萜类等化合物; 取食柘树和构树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组分相同, 但取食桑树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组分明显多于取食柘树和构树桑天牛的虫粪。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两性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的组分及其含量大致相同, 表明寄主植物对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有重要影响, 而桑天牛性别对其虫粪挥发物组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角斑樗蚕     
<正>角斑樗蚕Archaeosamia watsoni(Oberthür,1914),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天蚕蛾科(Saturniidae)。体棕色,颈板土黄色,翅中室月形斑向外伸的一端较尖,中部向上隆起;后翅中室斑弯度大。本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但数量较少。通常认为天蚕蛾的口器退化,成虫阶段完全不取食,但这张照片证明,雄虫在夜间有吸水并从腹部末端喷出的现象。照片摄于四川平武老河沟。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物理及生化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亓翔  许路  吴进才 《昆虫学报》2008,51(12):1265-127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连年大发生,为在其治理中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生化测定研究了5个常用水稻栽培品种扬辐粳8号、扬稻6号、扬粳9538、淮稻9号和宁梗1号叶片中的硅含量、硅颗粒大小、蜡质含量等物理指标和一些生化指标与抗虫性的关系,并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不同水稻品种后其体内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抗虫品种宁梗1号、淮稻9号叶片表面的硅含量显著高于感虫品种,硅颗粒大小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宁粳1号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由此表明叶片表面硅和蜡质含量与抗性有关。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后,抗虫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但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感虫品种。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不同品种后,其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明显不同,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体内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品种的幼虫,SOD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品种的幼虫, 表明抗虫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 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Mulsant)成虫取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取食非选择性和取食选择性试验,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制作叶盘,将叶盘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42.08%和53.36%。但雄虫和雌虫的取食量在两个瓜氨酸处理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选择性试验中,雄虫和雌虫明显偏好于取食对照叶盘。【结论】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成虫的取食具有抑制作用,这为该虫划圈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树螱四新种(等翅目:木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颚树螱Glyptotermes orthognathus Ping et Chen,兵(尉虫) (图1)体小型。头黄褐色,额面稍淡,上颚紫褐色,上唇、触角淡黄褐色,前胸背板和腹部淡黄白色,足腿节、胫节同腹部,跗节黄色。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嗜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目前该虫害已成为新疆北部大部分棉区一种新的主要害虫。通过非选择性实验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新疆北疆的取食范围,结果表明:在25科54属58种植物中,该虫喜食植物有25种,较喜食植物有21种,完全不取食的有12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林随机采摘960个果实,清查油茶象刺孔数和窝卵数,并对果重、果长和果径进行了测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卵果、取食果和非受害果大小差异性,用线性回归分析果实特征对油茶象取食及产卵活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象雌虫进行了果实大小选择性试验,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选择果与非选择果的大小差异性。【结果】在果重、果长、果径和果实体积方面,产卵果取食果非受害果(P0.01),刺孔数、窝卵数和寄生率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油茶象雌虫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和产卵。当两供试果实差异显著时,油茶象雌虫对大果实表现出明显的偏好选择性,危害12 h后,重受害果长度和直径都显著大于轻受害果(P0.01)。油茶象雌虫每次只产1粒卵,卵单产是油茶象本身的属性,与果实特征无关。【结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支持最优觅食理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产卵。窝卵数越小,油茶象种内竞争越弱,幼体正常发育并成功脱果的概率越高,适合度增加。卵单产是油茶象应对寄主果实食物资源限制作用的一种"风险分散"行为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游兰韶  罗庆怀 《昆虫学报》1993,36(2):216-218
贵州长柄茧蜂 Streblocera guizhouensis 新种 雌虫 体黄褐色,头部单眼区、上颚端部、并胸腹节两侧和端缘、腹部背板末端、爪、产卵管鞘深褐色至黑褐色。触角第3—21节、产卵管、前缘脉、翅痣(除前缘)、径脉第一段、第一肘间横脉、后足跗节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