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金钢钻的活动节律和种间优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鼎点金钢钻各虫期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节律:孵化在白天,以6:00—8:00为主:幼虫取食多在白天,以8:50—12:00和16:00—18:00为主;幼虫蜕皮多在夜间,以20:00—23:00为主;成虫取食和产卵交互进行,日落后2/小时是高峰;交配多在下半夜,以4:00—5:00为主。 成虫一生的取食、交配和产卵,也有其节律性。取食以羽化后第一至第三天为多:交配多在第二天晚上;第六至第九天是产卵高峰。 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的活动节律与鼎点金钢钻相似。了解其活动情况,对开展防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2.随着栽培制度的改变,从1957—1962年,在云南省保山潞江棉区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种间优势有截然不同的变化:1957年以前,该地是一年一季棉花,棉田中以埃及金钢钻为主Z从1958年开始,改种多季棉(春播、夏播、秋播和再生棉等),到1960年翠纹金钢钻则占绝对优势;1961年又改为一季棉,到1962年埃及金钢钻又复上升为优势种。 云南几个棉区,在同一年内,都表现为在湿季翠纹金钢钻比例大,干季埃及金钢钻又相应增加。 在长江流域大部棉区,棉花生长前期以鼎点金钢钻为主,后期则以翠纹金钢钻为主。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棉虫的地区分布特征 依据棉花栽培的自然环境条件,棉花栽培工作者把我国划分为5个棉区:(1)黄河流域棉区;(2)长江流域棉区;(3)辽河流域棉区;(4)西北内陆棉区;(5)华南棉区。 棉虫的发生与其周围的自然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根据5个棉区的自然条件,分别讨论棉虫发生的特征。 1.黄河流域棉区 本棉区北部以长城为界,东自  相似文献   

3.
(1)云南保山潞江棉区为害棉花的金钢钻有翠纹金钢钻(Earias fabia(Stoll.))和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两种。在1957年以前该棉区一年只种一季春播棉,金钢钻发生轻微。在1957—1960年,先后采用了春播、夏播、秋播、再生和宿根等多样植棉方式,形成了有利于金钢钻全年取食的食物链索,于是金钢钻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棉产事业的重大威胁。 (2)已往大都单独依靠使用药剂防治金钢钻,收效不大。作者等提出改变栽培制度各项措施防治金钢钻。其内容包括改种一季棉实行棉粮输作,促进早熟,改种抗虫品种等,此外也产除野生寄主植物。 (3)1961年在潞江棉区大面积试行改变裁培制度后的情况是:1、2月份冬季虫口密度比1960年减少99.7%。春季用糖浆诱来蛾量比1960年减少99.1%。棉花受害晚而轻,直到7月上旬金钢钻为害盛期,虫口密度仍比1960年减少65%以上,有的甚至减少96%。该地几个公社的单位面积籽棉产量比上年增加30%左右,也显然与虫害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20世纪棉花害虫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海南岛、云南西部、广西桂林和新疆的吐鲁番等地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已经广泛种植棉花。早期种植的棉花种类为草棉和亚洲棉。1865年沿海诸省开始从美国引种陆地棉,1914年后大量引入脱字棉、展字棉和金字棉等陆地棉品种。195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岱字棉15,到1958年陆地棉品种基本上取代了草棉和亚洲棉。自引种陆地棉以来,棉花的栽培制度有了较大的变革,如50年代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70年代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和麦棉套种技术,及80年代新疆地区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等。陆地棉的引种和栽培水平的提高使棉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和气候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全国主产棉区82个县(市)2005-2011年棉花纤维品质及198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建立了基于GIS的全国主产棉区主要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空间信息系统,并分析了全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及其与各生态区气候因子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照充足、降水量小、平均相对湿度较低的西北内陆棉区(如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区域,其棉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品级等品质指标均居国内各棉区首位;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的棉花纤维比强度值较高,其中,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长度值和比强度值均大于黄河棉区;黄河棉区的马克隆值和感官品级高于长江棉区.棉花品种指标与各生态区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栽培稻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中国栽培稻6个地理分布群的700份古老地方栽培品种进行9个多态性等位酶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均以云南最大,淮河上游次之,黄河以北最小.中国栽培稻有3个遗传多样性中心:云南,长江中游-淮河上游,华南.长江中游-淮河上游可能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中心.结合考古学资料及前人的工作,认为云南不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中心,而可能是中国起源中心衍生的一个次生中心并受到南亚中心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田作物格局及其对棉花害虫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振中  赵云生 《昆虫知识》1991,28(5):272-275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本地棉区1961~1987年作物群落的组合,划分成四种作物格局类型,阐述了各类型的特点及其对棉花害虫波动性的影响。基本明确作物格局与棉花害虫的关系;明确纯作棉花——两年四熟旱作和纯作棉花——两年五热水旱轮作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制度;同时为长期预测棉花害虫变动趋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气候因子对麦棉两熟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子与籽棉产量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花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受积温的影响,4-10月份≥20℃积温与籽棉产量的关联系数0.4463;其次为日照时数,关联系数0.4052,第三是降雨量,关联系数0.3133.在棉花生长的4-10月期间,以8月、9月的日照时数和8月份≥20℃的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7201、0.7116和0.7042.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同样表明,积温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得出的回归方程(P=0.0007598,R2 =0.7477)可试用于黄淮棉区两熟籽棉产量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2005—2014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作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预测法,旨在构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灰色预测模型,探索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未来5年和10年纤维品质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10年期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综合纤维品质总体呈逐年提升趋势.纤维长度表现较优,分布阈值有所提高(27.0~32.0 mm),且多数品种纤维长度达到29或30 mm级.断裂比强度总体呈增强趋势,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达到“很强”档水平(31.0 cN·tex-1)的品种所占比例2011年达到61.1%.马克隆值在棉区间差异显著,黄河流域逐年增高,由B2档(4.3~4.9)向C2档(5.0及以上)变化;长江流域马克隆值偏高,基本维持在C2档水平;西北内陆棉区马克隆值较优,分布在A档(3.7~4.2)和B2档(4.3~4.9).纺纱均匀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其中分布在130~149范围(可纺40~50中支纱)品种所占比例为80.0%.总之,近10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验参试品种综合纤维品质总体上西北内陆棉区相对较优,其次为长江流域棉区,再次为黄河流域棉区.预测在未来5年和10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综合纤维品质表现为黄河流域呈明显下降趋势,长江流域略微上升,而西北内陆棉区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些变化应该引起所在区域棉花育种工作者、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审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棉花蕾铃的危险害虫。1957年以后在云南棉区普遍发生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是作者1957—1960年在云南元江地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一、成虫习性 1.羽化:以20—24时羽化最盛,夜1时后渐稀少,自天羽化数量最少。成虫从茧末端裂缝处爬出,经10—20分钟开始爬行,伸展翅膀,片刻即可飞行。 2.交配:清晨5—7时30分常在叶背面、嫩芽上交配,亦有少数延迟到9时30分交尾的。交配时雄虫与雌虫并列,将抱握器握住雌虫生殖器后,把身体反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经过大量的模拟与标记试验,基本证明一代红铃虫为害所造成的虫害花脱落率在长江下游棉区要比健花脱落率高30—35%,在长江中、上游棉区要比健花脱落率高40%左右。但是,在当前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构成水平下,经考察对棉花的结铃和产量未造成明显的影响。由于这一试验结果有可能涉及到今后对红铃虫的综合防治,为了早日使其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使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第一代红铃虫为害与棉花的总脱落率 由于花芽是棉花形成蕾、花、铃的基础,因此用棉花分化的有效花芽数量来计算棉花的总脱落率要比用蕾、花、铃等资料计算的棉花总脱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产棉区棉花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的纺纱品质.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了2011—2015年期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传统棉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并提出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域划分.结果表明: 我国主产棉区可划分为“优质纤维生态区”、“低马克隆值生态区”、“高比强度与马克隆值生态区”和“普通纤维生态区”.其中,优质纤维生态区包括长江上游和长江下游棉区,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指标协调较好,且纺纱均匀性指数表现最好;低马克隆值生态区位于南疆和北疆棉区,马克隆值和比强度低,纺纱均匀性指数较好;高比强度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中游、南襄盆地和淮北平原棉区,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高,其余性状表现一般;普通纤维生态区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棉区,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表现中等或较差.本研究应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划分的纤维品质生态区可为优化我国棉花品质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其他作物生态区划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生活史与今后的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的发生与发展 棉铃虫(学名:Chloridea obsoleta Fab.)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的一种。在河北省前几年发生虽不普遍,但也造成了局部严重的危害。仅就本省南部棉区来说,1951、1952年间,棉田里极少发现,到1953年,则在束鹿、晋县、藁城、南宫等县局部遭到严重损失,1954年,在石家庄专区水地棉田,如晋县、藁城、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重要的民用和战略物资,棉花生产始终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九十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暴发,仅1992年,长江流域棉区净减产10万吨,黄河流域棉区净减产152万吨,棉铃虫造成的棉花减产幅度达17%...  相似文献   

15.
生态控制棉铃虫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在我国辽河、黄河、淮河以及长江流域等棉区近400万hm2棉田发生为害,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但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和为害度仍居高不下,为害作物已由单一的棉花扩散到小麦、玉米、高梁、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上。笔者认为试图依靠化学防治扑灭棉铃虫在生产上已暴露出许多问题。1化学防治棉铃虫的弊端1.1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就全国而言,农药年产量已达到26.8亿kg,其中杀虫剂就占77%。棉花是杀虫剂使用的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主要有4种假说:华南起源说、云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说和长江中游-淮河上游说。对其进行了简要概括,并进行评述:目前没有一种假说能完全符合水稻起源的4个条件,此外有些学者提出水稻的多起源中心;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了栽培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主要有两个起源说:一源论和二次(或多次)起源论,大量研究支持籼稻和粳稻多起源论;从古DNA、水稻落粒性与驯化、植硅石等方面探讨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方法。旨在能为水稻的起源演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大暴发主导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慕立义 《昆虫知识》1994,31(6):332-335
1992年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出现空前的大暴发,波及到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棉区,在暴发严重区,它已成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甚至果树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这又为棉田提供了更多的虫源,致使1993年继续暴发。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由于干旱和棉铃虫灾害,较1991年棉花减产1346万担,减产率为49.9拓,减少产值42亿多元,若加上棉花副产品,共减少产值达50多亿元。由于棉铃虫难以防治,1993年山东省植棉面积由常年2200万亩降至约为1100万亩。棉花生产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外经外贸、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实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实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建国40多年来,该棉区棉花早熟性和抗病性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同时,品种的生育期缩短了3~5天,霜前花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也显著提高.抗枯萎病问题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问题正在解决.棉花品种的稳定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衰老是棉株或其某些器官发生导致生命活动自然终止的败坏过程,是棉株生长发育过程的必然归宿,熟相则是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是衰老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有早衰、贪青晚熟和正常成熟之分.衰老和熟相都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本文总结评述了棉花衰老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依靠选育稳发型棉花品种、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综合运用农艺栽培措施调控棉株生长发育和衰老,实现正常熟相,进而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GGE双标图的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对以安庆、南阳、黄冈、荆州、武汉、襄阳、常德、岳阳、南京、南通、盐城、九江、简阳、射洪和慈溪等15个试验点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棉区,基于皮棉产量进行品种生态区划分,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信息比(IR)校正,为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棉区可以划分为3个棉花品种生态区,即以简阳和射洪为代表的“四川盆地棉花品种生态区”、以南阳和襄阳为代表的“南襄盆地棉花品种生态区”和涵盖其余试验点的“长江流域主体棉花品种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