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粤产紫罗勒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粤产紫罗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离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有芳樟醇(6.46%)、龙蒿脑(66.81%)、榄香烯(2.31%)和δ 杜松烯醇(9.13%)。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樗叶花椒树皮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并研究了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樗叶花椒树皮精油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樗叶花椒树皮中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松油烯醇(17.64%)、桉叶醇(13.82%)、香桧烯(11.73%)、γ-萜品烯(10.88%)、α-蒈烯(8.00%)、芳樟醇(6.93%)、萜品油烯(5.86%)、α-萜品醇(4.44%)、(-)-α-水芹烯(2.25%)等;400 ppm的樗叶花椒树皮中精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有机自由基(DPPH·)以及体外模拟胃液中亚硝酸根离子(N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17.4%、49.1%、48.7%和50.8%。  相似文献   

3.
水蒸馏和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鲜小蓬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水蒸馏提取的鲜小蓬草精油挥发性组分较多且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15.36%),香芹酮(10.15%)次之.而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鲜和干小蓬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干小蓬草有利于提取更多精油香料成分,且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57.68%),反式-α-佛手...  相似文献   

4.
椿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99.99%。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2-壬酮,芳樟醇,β-水芹烯。  相似文献   

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小花琉璃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茴香脑、爱草醚、小茴香酮、对-甲氧基-苯甲醚等64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精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6.
川滇冷杉(AbiesforrestiiCC.Rogers)是冷杉属高大乔木。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其叶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α-蒎烯、β-蒎烯和柠檬烯是构成川滇冷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智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93-19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烯(9.54%)、α-蒎烯(6.43%)和α-石竹烯(5.39%)等.  相似文献   

8.
毛桂和少花桂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省鄂西自治州产毛桂和少花桂叶精油,分别使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GC/MS/DS)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从毛桂叶精油中共检出6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76.39%,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7.02%)和乙酸龙脑酯(16.24%)。从少花桂叶精油中共检出60余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成分,占全精油的77.85%,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9.09%)、1,8-桉叶油素(8.27%)、香叶醇(6.03%),香叶醛(5.90%),乙酸香叶酯(4.94%)和黄樟油素(4.43%)等。  相似文献   

9.
红树植物红海榄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叶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鉴定出了12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95%,其中主要包括十六酸(棕榈酸)(40.49%),9-十八碳烯酸(油酸)(17.24%),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11.24%)等。  相似文献   

10.
川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不同时期采摘的川芎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50m×0.25mm键合甲基硅酮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出来的202个和200个色谱峰中,初步鉴定出44个组分。其主要成分随采摘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川芎有效成分之一——藁本内酯在早期(1986、3)采摘的叶精油中含量只有0.36%,而在较晚(1986、4)采摘的叶精油中达16.92%。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萃取冬虫夏草子座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法提取野生石蒜中加兰他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蒜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一,其鳞茎富含重要药用成分加兰他敏。为了获得石蒜中加兰他敏的超声波提取方法,以野生石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加兰他敏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超声波功率25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加兰他敏的提取率为94.6%,产率为0.0543%;提取物中加兰他敏含量为15.53%。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用时少、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相似文献   

13.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30和44种成分,各占挥发油的总量的85.13%和63.26%。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半枝莲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黄酮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与常用的抗氧化剂作比较。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料液比1∶30(g/mL)、超声提取时间25 min、浸泡温度65℃时为最佳条件,此时黄酮的得率为3.0%,且该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对油脂氧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虹燕  张晓云  冯波 《广西植物》2005,25(3):285-288,263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6MP,萃取温度31℃,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3.7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200s,溶剂量400mL,洗涤剂量50mL,得率4.85%。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8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艾叶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淫羊藿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后,考察黄酮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及对·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体积分数70%的乙醇、料液比(g/mL) 1:3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时为最佳条件,得到淫羊藿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246%.淫羊藿总黄酮对·OH清除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对油脂氧化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绿茶茶多酚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绿茶荼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40.2mL/g,超声功率为476W,提取时间为15.1min,采用该工艺条件,茶多酚的提取得率达到10.312%,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试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川芎植株和土壤中农药毒死蜱残留检测的最佳提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毒死蜱残留量,并采用正交设计,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量对农药毒死蜱回收率的影响,优选提取方法。川芎地上部分和根茎中毒死蜱残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乙腈3倍量超声提取2次,每次15 min。土壤中毒死蜱残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乙酸乙酯10倍量震荡提取2次,每次30 min。经方法学验证,筛选建立的提取方法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以余甘子干粉为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总黄酮。单因素试验分析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余甘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余甘子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82:1(V/W)、乙醇浓度45%、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210 W,在此条件下余甘子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6.12%。  相似文献   

20.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沙棘籽粕多酚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系列低共熔溶剂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沙棘籽粕中提取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沙棘籽粕多酚得率的主要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沙棘籽粕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含水量为30%的氯化胆碱-草酸低共熔溶剂为最佳提取剂,液料比为14∶1,超声功率420 W,超声时间56 min,超声温度44℃。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3.31±0.008%。对比试验发现:氯化胆碱-草酸低共熔溶剂对沙棘籽粕多酚的得率明显优于传统溶剂;与热回流提取相比,超声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