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plera集团旗下的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3月14日在上海宣布,其亚太应用支持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座落于上海恒隆广场B楼,面积超过500m^2,拥有5个演示实验室,集中了世界一流的仪器和应用设备;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制药和生命技术研究、医疗卫生和临床研究、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刑侦法医DNA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复合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展茗  曹凑贵  汪金平  蔡明历  袁伟玲 《生态学报》2008,28(11):5461-5468
研究稻田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复合稻田生态系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稻鸭、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养鸭稻田(RD)、养鱼稻田(RF)和常规淹水稻田(CK)的CH4、N2O的排放量。水稻整个生育期间,RD、CK和RF的CH4排放量分别是19.11、26.71g/m^2和25.01g/m^2;N2O排放量分别是0.237、0.229、0.237g/m^2。采用干物质积累法测得,水稻整个生长期内RD处理地上稻株对CO2的净固定量为2766.4g/m2,RF为2759.59g/m^2,CK为2533.9g/m^2。采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估算土壤CO2净交换通量,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三类稻田土壤亚系统均表现为对CO2的净固定,相当于固定CO2量分别为RD675.55g/m^2、CK575.43g/m^2、RF562.62g/m^2。三类稻田温室气体的交换均表现为CO2的净吸收、CH4、N2O的净排放,综合增温潜势以RD为最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降低增温潜势,其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常规淹水稻田的1.6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2):291-291
Applera集团旗下的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亚太应用支持中心于2007年3月14日在中国上海正式启用。该应用支持中心占地5400m^2,拥有5个演示实验室,其主要应用范围贯穿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制药和生物技术研究、医疗卫生和临床研究、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刑侦法医DNA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浙江天童灌丛植被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野外样点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办法,研究浙江天童灌丛植被的幼苗库和种子库。结果表明:种子库中优势种类主要是淡竹叶、芒、苔草等草本植物,其次为山矾、Ji木、白栎等灌木种类。在厚度为10cm的表层土壤中,枯枝落叶层、0.2cm层、2-4cm、4-10cm层的种子密度分别为125.0粒/m^2、134.3粒/m^2、84.6粒/m^2、62.7粒/m^2。幼苗库的优势种类不太集中,数量较多的种类有苦槠、紫金牛、淡竹叶等。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室模型研究了硫在大气-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中的分布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在植物-土壤系统内,土壤是主要的贮存库和流通介质,有97.78%的硫贮存在土壤中,且主要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2.22%的硫贮存在植物中。在植物亚系统中,根是主要的贮库,79.60%的硫贮存在根中。湿地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的总S量为0.75gS/m^2;向地下再转移的总S量为0.24gS/m^2,向枯落物S库转移的总S量为0.51gS/m^2;根吸收的总S量为3.76gS/m^2;根向土壤S库转移的总S量为3.07gS/m^2;现存枯落物中的总S量为0.75gS/m^2;枯落物向土壤S库的转移量最低为0.52gS/m^2·a。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研究表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份)向大气排放H2S的量为1.42mgS/m^2,从大气吸收COS的量为1.83mgS/m^2;通过大气降水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硫为4.85mgS/m^2,其差值为5.26mgS/m^2,这表明硫在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中处于累积状态,湿地存在潜在的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黄花菜栽培种植时氮(N)、磷(P)、钾(K)肥的最佳施肥量,给黄花菜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试验以海螺沟本地黄花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分别以N13.5kg/667m^2,P2O540kg/667m^2,K2O15kg/667m2为常规施肥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黄花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2种蒽醌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配施不仅能促进单株黄花菜生长发育的协调,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其鲜花中的大黄酸和大黄酚含量;施用氮磷钾肥对黄花菜产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处理6(N2P2K2)的产量最高,为1727.73kg/667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457.90kg/667m^2,增产率达36.06%;施用氮、磷、钾肥对黄花菜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氮肥增产效果最显著,磷肥次之,钾肥最差。一元二次肥效方程推荐的氮、磷、钾施肥量与本实验设计的最适施肥量相似,可以用于黄花菜实际生产施肥指导。综合考虑,在海螺沟地区推荐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3.69kg/667m^2、31.53kg/667m^2和26.40kg/667m^2,获得的产量为1678.98~1763.31kg/667m^2。  相似文献   

7.
几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青州以茄子为试验寄主,丁硫克百威10g(a.i.)/667m^2、灭蚜威15g(a.i.)/667m^2、速灭威12.5g(a.i.)/667m^2、扑蚜威12.5g(a.i.)/667m^2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药后3~7d校正防效分别为91.13%~91.14%,89.66%~91.66%,89.29%~91.36%,87.82%~88.83%,均具有良好的速效和持效性。在山东青州以西葫芦为试验寄主,间乙威12.5g(a.i.)/667m^2、灭除威15g(a.i.)/667m^2、灭杀威15g(a.i.)/667m^2、间异丙威15g(a.i.)/667m^2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药后3~7d校正防效均在80%左右,防效一般。在北京海淀以黄瓜为试验寄主,灭蚜威WP20g(a.i.)/667m^2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药后3~11d校正防效为84.93%~85.47%。以不同寄主,杀虫威10g(a.i.)/667m^2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药后3~7d校正防效为85%以上。丁硫克百威、速灭威、灭蚜威、扑蚜威、杀虫威均可以作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空间三维绿量(绿化三维量)定量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量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彩红外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城市空间三维绿量定量计算的方法。在对植被遥感阴影图像分割的前提下,根据航空摄影时太阳、摄影机以及树木三者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建立了空间三维绿量遥感中关键的植被高度模型。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主要树种的树高一冠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冠径一冠高关系以及典型树种的树冠立体几何形态与绿量方程,运用G1S分别计算了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江东区、海曙区和全市的总三维绿量和平均相对三维绿量,以及平均相对三维绿量的区域分布。宁波市全市及江北区、海曙区和江东区的平均相对三维绿量分别为3284.4m^3/hm^2、3652.4m^3/hm^2、2908.5m^3/hm^2和3229.7m^3/hm^2,总三维绿量分别为1606.6万m^3、659.5万m^3、448.9万m^3和498.2万m^3。研究结果不仅为城市绿化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丰富了城市绿化评价指标,有助于估算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绿化系统的设计,特别是为环境要求不同的功能区的绿化系统的设计、城市绿化群落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和城市绿化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有256种,其中多毛类66种,软体动物74种,甲壳动物77种,棘皮动物12种和其他动物27种。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4.76%。三者构成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季节平均生物量为23.13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44个/m^2。数量组成,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10.28g/m^2,棘皮动物居第二位5.44g/m^2;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占第一位78个/m^2,多毛类占第二位37个/m^2。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主要有2个群落:群落Ⅰ。丝鳃稚齿虫一光滑河篮蛤-纹尾长眼虾群落;群落Ⅱ,中蚓虫-光滑河篮蛤-模糊新短眼蟹群落。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出现一定扰动,主要在于群落的季节演替。  相似文献   

10.
梁子湖优势沉水植物冬季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初步研究了梁子湖6种优势沉水植物如黄丝草、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和穗状狐尾藻等在冬季的广义种子库(种子、芽苞、断枝等),包括它们的繁殖特性、种子在小、结构及萌发时的衰减曲线等问题,主要结果为:(1)在梁子湖不同区域内,种子库大小不相同,满江湖、前江大湖、中湖和管理局网围内种子库分别为714.4粒/m^2、107.5粒/m^2、331.9粒/m^2和159.3粒/m^2。种子库的大小受到现实的种群数量、投鱼强度、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2)黄丝草、金鱼藻、菹草种九的种子库占有明显优势,全湖平均分别为198.8粒/m^2、91.7粒/m^2和21.4粒/m^2。(3)每一种植物种群广义种子库的构成和比例具有差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四种植物种子库中,无性繁殖体占有主要的地位;黄丝草、穗状狐尾藻两种植物种子库中,种子占有很大的比例,上述六种植物均可用种子和无性繁殖体来产生幼苗,补充到肿群中去。(4)种子库一般存在冬季休眠(菹草为夏眠),春季种子库萌发,尤其在3月和4月是种子库萌发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泥样调查所获底栖动物一般为体形较小,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往往是一些底层鱼类和虾类等良好的天然饵料。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海区的主要渔场之一,因此,对该海域饵料底栖动物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1999年9月和2000年4月分别对珠江口底栖生物进行的两个航次的采泥样调查,分别鉴定出底栖动物15衙睡21种,共计32种。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秋季为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Hinds)(Y=0.387),春季为光滑河篮蛤(Y=0.464)和欧虫Owenia fusformis Delle Chiaje(Y=0.120)。平均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春季为591.7ind./m^2和26.7g/m^2,秋季为85.0ing./m^2和7.4g/m^2;而在各类群生物中,软体动物占绝大部分,其次为多毛类,其它各类群所占比例都不足5%。生物多样性,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均呈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另外,与近20a中的历史资料相比,珠江口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大,除2000年春季较高为591.7ind./m^2外,其变化范围在72.4-128ing./m^2之间。春季生物量除1991年较高为27.0g/m^2外,变化不是很大,大约10g/m^2;但秋季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为30.1g/m^2,1990年为27.8g/m^2,1999年秋季急剧下降至7.4g/m^2。此外,从底栖动物各大类群的百分组成变化情况来看,一般以软体动物个体数量(22.7%-83.2%)和生物量(57.9%-82.5%)都最高;多毛类的个体数量百分组成占第二倍,其范围是13.4%-52.3%;其它各类群的百分组成除个别时候所占比例较大外,一般都较小。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作为中国广泛栽植的乡土树种,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和生物多样性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探究不同林窗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45 a生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设置A(50 m^(2))、B(100 m^(2))、C(200 m^(2))和D(667 m^(2))4种不同尺度的林窗,以不做任何处理的马尾松人工林作为对照(CK),探究采伐开窗后林窗内自然更新1 a后的灌草层植物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除100 m^(2)林窗下灌木层物种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林窗灌草层物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物种数均最多,分别为35种和20种;4种林窗下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2)林窗下,其值分别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2)林窗增加了灌草层喜光植物种类,且在200 m^(2)林窗下种类最多,灌木层喜光植物有13种,草本层喜光植物有5种。(3)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中,喜光植物生态位宽度均较大,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小,其对资源利用程度低,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均较小。667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平均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029和0.024,200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高生态位重叠度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0%和23.8%。研究表明,采伐开窗促进了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丰富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稳定持续发展,对精准提升马尾松人工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种子库及其萌发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济明 《生态学报》2001,21(2):197-203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900m^2的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59种。其中19种主要植物已进人繁殖阶段,每年产生成熟种子238.8粒/m^2,种子雨量达351.1粒/m^2。其中对群落更新有作用的成熟有效种子数为150.8粒/m^2。萌发前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41种2642.O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9种。萌发后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28种2504.5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6种。葫发前后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枯枝落叶层的种子含量。当年产生的种子大多数位于种子库的枯落叶层中,随时间推移,寿命较长的种子逐渐移到土壤层中。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全部位于土壤层里。萌发前种子库与现存群落的相似性大于萌发后种子库。群落内有19种主要植物繁殖产生种子,并在萌发前的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存在,群落更新潜力很好。群落遭受破坏的季节不同。其恢复潜力也不一样。群落内平均每年萌发出苗14种54.2株/m^2,当年存活24.5株/m^2,群落更新较好。  相似文献   

14.
湖南师范大学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动物研究室成立于2000年。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健回国后一手创建,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发展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各级领导和学校的亲切关心和支持下.张健教授所率领的研究室通过近8年的努力己初具规模。自行设计并建成了一个约200m^2的SPF级小鼠房以及约300m^2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_4排放规律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采用小区试验。大田试验研究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甲烷排放规律。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甲烷排放随季节变化。在早稻—晚稻耕作制度条件下,6月上旬和7月底分别有2个高峰。早稻与晚稻的排放规律也各异。早稻甲烷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幼穗分化期。最高值为13.693mg/(m^2.h).晚稻峰值出现在分蘖盛期。可达23.145—105.595mg/(m^2.h)。养鸭处理与常规栽培甲烷排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稻田养鸭的早稻生育期间甲烷排放总量为5.517g/m^2。传统栽培为9.89g/m^2。稻田养鸭的晚稻生育期间排放总量为10.113g/m^2。传统栽培为17.054g/m^2。稻田养鸭与传统栽培比较.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加15.3mV.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活性有机还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0.365cmo1/kg、0.242cmo1/kg和0.180cmo1/kg。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影响甲烷排放通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及活性有机还原物质数量与甲烷排放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791、0.769。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改善是甲烷排放减少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北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长江口北支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78种,包括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28种、脊索动物18种、其它两种,全年优势种有8种。密度为0.08 ind/m^2(1月)-1.24 ind/m^2(7月),生物量为0.006 g/m^2(2月)-0.58 g/m^2(5月),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0.82(1月)-3.88(7月),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0(9月)-0.86(1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59(2月)-2.76(10月)。底栖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北支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按照盐度、沉积特征等不同可分为3组,盐度和温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
石福孙  吴宁  罗鹏 《生态学报》2008,28(11):5286-5293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1年后,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生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结构发生改变。OTC内禾草的盖度(19.21%)及生物量(44.07g/m^2),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8.04%和18.1g/m^2),而杂类草的盖度(72.8%)及生物量(210.54g/m2)均显著小于对照样地(83.5%和244.9g/m^2)。OTC内的地上鲜体生物量(265.17g/m^2)和地下0~30cm的根系生物量(1603.84g/m^2)与对照样地(分别为272.63g/m^2和1826.77g/m^2)相比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根系在土壤不同层中的分配比例明显改变,OTC内0~1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而20~3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通报》2010,(6):3-3
育种上海世博园内的中国太空育种舱展示的经过特殊培育手段绽放的花束,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中国馆内的“希望大地”展区,在9m^2的范围内,禾叶青青、穗子初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艾叶熏蒸动物实验室空气消毒的适宜剂量及其对实验动物的吸人刺激性。方法(1)用艾叶1g/m^3、2g/m^3、4g/m^3的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对三间空动物实验室空气熏蒸消毒,检测消毒前及消毒后12h空气菌落数(CFU),每周1次,连续10周。以CFU≤30个/皿为合格标准,计算各组消毒10次后的合格率。(2)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艾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放在4个隔离器内。分别用艾叶1g/m^3、2g/m^3、4g/m^3的剂量对低、中、高剂量组隔离器进行熏蒸消毒,12h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其损伤情况。结果(1)消毒前,低、中、高剂量组CFU均不合格,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消毒后12h,各组CFU均合格,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消毒10次,低剂量组合格率为80%,中、高剂量组合格率均为100%。(2)与对照组比较,艾叶三个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1)艾叶用于动物实验室空气消毒的较佳剂量为2g/m^3。(2)艾叶熏蒸空气消毒对实验动物呼吸系统有刺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SO2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仪慧兰  孟紫强 《生态学报》2003,23(2):292-296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SO2的遗传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0.108-14.00mg/m^3),蚕豆根尖微核细胞数与SO2浓度间呈正相关,太原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冬季采暖期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非采暖期;SO2浓度0.604mg/m^3处理24h和48h或2.80-28.00mg/m^3熏气处理4h可使蚕豆根尖中具有微核的细胞数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低浓度SO2较长时间接触或高浓度短期接触均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可对大气SO2污染进行生物监测。SO2(2.80-28.00mg/m^3)熏气实验中,接触时间延长能导致根尖细胞微核率下降,2.80mg/m^3熏气组下降较快,14.00mg/m^3熏气组下降较慢,研究结果提示,在运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监测环境SO2污染时要考虑蚕豆的染毒方式,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