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少分别介绍除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之外的其它植物保护用抗菌素的研究进展。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抗菌素一、链霉素这是第一个成功应用于植物细菌病害防治的抗菌素。据报道,它可防治40种以上的病害,主要病原菌是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Xanthomonas)及欧文氏菌属(Erwinia)。  相似文献   

2.
农用抗菌素1222是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链霉菌NO.1222所产生的抗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酵母及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细菌无作用。链霉菌NO.1222经分类鉴定证明为烬灰链霉菌类群。农抗1222经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是属于四烯类抗菌素。我们把它用于浸种试验,表明对棉花枯萎病菌的灭菌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报告链霉菌NO.1222的菌种鉴定,抗菌素的理化性质及防治病害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1929年,英国科学家傅里敏发现青霉菌分泌的抗菌物质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于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性能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叫做抗菌素. 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拮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原虫、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发  相似文献   

4.
“878”农用抗菌素是一种由球孢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它具有防治棉苗炭疽病,保苗、壮苗的效果,而且应用方法简便,对人畜无害。在剧毒农药——汞制剂停产禁用后,可用它来处理棉花种子。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抗菌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展为改进抗菌素生产开辟了新的前景。看来编码抗菌素生物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是簇集在产生抗菌素生物的DNA上。已开发了一些低和高拷贝的质粒和噬菌体载体以便在产生抗菌素的链霉属(strcptomyces)中进行克隆。借助于聚乙烯乙二醇的转化或转染链霉属原生质体的方法可将DNA引入。一些对抗菌素生物合成特异的基因已被克隆。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抗菌素学术会议,将于今年十月在广西桂林召开。代表名衙约100人尼右,名额的分配主要根据论文评选结果。会议内容:①开展抗菌素学科各专业(包括新抗菌素筛选、半合成抗菌素、抗菌素生产、临床、基础理论及农牧用抗菌素的学术交流;②专题报告;③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抗菌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抗菌素的药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从而把这门科学由细胞水平导向了分子水平,形成了分子药理学;抗菌素又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例如Temin发现反转录酶,或RNA指导的DNA多聚酶,主要就是利用了放线菌素D。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在较普遍的看法,抗菌素是指微生物的一类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只要很小的剂量就可以抑制生物体的生长,或使生物体不能生存。目前已发现的抗菌素约2500种,有人估计每年新发现75种左右。 抗菌素的发现,使人类战胜疾病增加了一类强大的武器;同时,它又是研究生物科学的一类有用工具。在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经鉴定,供试菌株的生物学特征与1970年日本发现的核糖苷链霉菌(Streptomyces ribosidificus strain SF-733)近似。而其代谢产物抗菌素3719经鉴定与核糖霉素(Ribostamycin)相同。它是具有一般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特征的广谱抗菌素,具有临床价值。由于它对耳及肾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6例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讨论。所有病例均使用过抗菌素治疗,一半以上病例使用过激素,其中13例治愈,残留部分视力,3例失明。结果提示:抗菌素激素的使用,促进了霉菌性角膜溃疡的发展,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因此,对角膜溃疡病例,应尽早明确诊断或除外霉菌性角膜溃疡后,再选用抗菌素治疗,这对于防止医原性霉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用抗菌素防治病虫害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用庆丰霉素抗菌素防治病虫害则是近几年研究成功的新农药。我们用它的溶液对菜粉蝶Pierisrapae(Linnaeus)、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及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进行毒效试验,发现对某些害虫有一定毒力,现简介如下。 对萝卜蚜的试验效果 共进行了二次试验:第一次,在甘蓝地进行。分别用庆丰霉素80、100、300、500ppm和清水对照处理(下同),喷药一次。浓度300ppm时,蚜虫下降率仅53.88%,毒力低。第二次,在萝卜地进行。分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 ,产生了这样一个研究模式 ,通过微生物基因组DNA序列信息指导其生化及功能的研究[1] 。同时 ,抗菌素的研制也越来越依赖于此模式。1 .致病菌抗药性提高 ,寻找新药势在必行现在 ,大多数抗菌素都是临床上用了 30多年的药物 (或是存在于自然界更长时间的天然物质 )的衍生物 ,微生物进化和适应的能力又极强 ,因而耐药性成了最大威胁[2、3] 。在青霉素使用早期 ,耐药菌仅靠一种耐药机制 ,而现在 ,临床中的许多菌株都有多种耐药机制[4、5 ] ,其中最具威胁性的机制是 ,改变抗菌素作用的靶位点 ,使所有具有相同抗菌机制的化合…  相似文献   

13.
碱性大环内酯族抗菌素104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抑制作用很强,其生物话力与红霉紊相当,对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亦有作用,其强度明显地超过红霉素。它对实验室驯化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红霉素呈现完全交叉耐药,但对临床分离的绝大多数红霉素耐药菌有较强作用,呈现交叉耐药的仅属少数。抗菌素104在碱性环境抗菌活力增大,对酶稳定,血清对其体外生物活力没有影响,接种量增加至4.5x107时抗菌活力减弱一借。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所产生的抗菌素以及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即使在医疗领域之外也同样受到重视,并且仍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类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药物设计,以天然物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四环素属抗菌素在生产或保存过程中常易形成效价很低的异构物或脱水物,由于其性状与原来抗菌素很类似,用理化方法测出的效价,其真实性差,故须用生物效价法。  相似文献   

16.
抗菌素对于数种害虫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收集了三十多种抗菌素(其中农用的14种)对蜡螟、粘虫、棉铃虫、桃蚜进行了毒效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抗菌素对不同昆虫的效果不同:在蜡螟中以放线菌酮、庆丰霉素、灭瘟素、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毒效较高;对于粘虫和棉铃虫,只有灭瘟素效力较好;但在桃蚜中则灭瘟素的效果不及庆丰霉素。对于抗菌素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检查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一株赤霉病拮抗菌,对该菌产的抗菌素进行生物学性质研究、种类鉴定和抑菌实验。【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光照培养箱实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的种属进行初步鉴定,根据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在线软件Pro Param tool和TMHMM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M1菌体和抗菌素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33±0.13 mm和15.43±0.21 mm,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并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菌株7M1抗菌素对小麦赤霉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6.41%,而且热稳定性好,可被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降解,在p H 5.0-10.0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是紫外线辐射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菌株7M1含有bac AB、itu C、bam D 3种基因,通过与Gen Bank中相关的抗菌素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 Bank库中的芽孢杆菌溶素、伊枯草菌素和杆菌抗霉素D等抗菌素的相似性达到99%。bac AB编码蛋白和itu C编码蛋白是稳定蛋白,bam D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此外,3种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结论】从该菌发酵液提取的抗菌素有很好的抗禾谷镰刀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因而在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霉菌性阴道炎与抗菌素使用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霉菌性阴道炎与抗菌素使用及其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菌素使用与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的联系极其明显(OR=42.57)。应用一种以上抗菌素能显著增加患病危险(OR=428.83)。如果使用抗菌素时间不超过一周,患病危险性虽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但超过一周使相对危险度达311.0。未发现自身和丈夫手足霉菌感染、公共浴池洗澡、避孕措施等与该病有关,但年龄和职业(干部)具有增加发病危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已上升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抗菌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不仅仅见于临床所分离的病原体,而是包括所有的致病菌、共生菌以及环境中的细菌,它们都能在可移动遗传元件和噬菌体的作用下,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途径获得耐药性,进而形成抗菌素耐药基因簇(耐药基因组)。HGT可导致抗菌素的耐药性在环境共生菌和病原菌之间传播扩散,这可通过临床上一些重要的抗菌素耐药基因的传播证实。传统观念认为HGT的三种机制中,接合对ARGs的传播影响最大,最近研究表明转化和转导对ARGs播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耐药基因组的传播及其在动员病原菌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控制这些基因的播散是至关重要的。将讨论耐药基因组的概念,提供临床相关的抗菌素抗性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的例子,对当前已研究的促使抗菌素耐药性传播的各种HGT机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0.
前言由于放线菌是抗菌素产生菌的主要来源,放线菌中质体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这方面正在开展的研究,不仅对遗传学的新领域——质体遗传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由于证明了控制某些抗菌素生物合成的基因与质体有关,从而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因此,就产生了如何引起质体的相应变异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