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疟原虫(Murine malaria parasites),自1948年首次发现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ghei)以来,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种(株),且在疟疾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疟疾化疗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疟疾实验研究的重要模型之一。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伯氏原虫、约氏原虫(Plasmodium yoelii)和少数抗药性系株。随着国际学术交往和实验研究的发展,必将有更多的鼠疟原虫引进。因此熟悉鼠疟原虫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分类鉴定方法,对于疟疾学、寄生虫学以及有关科研教学人员越来越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2.
一、引 言 作者于1955年开始进行上海的几种蚊虫对鸡疟原虫感染力的研究,其目的是在确定上海的普通蚊虫中对鸡疟原虫容易感染的,感染力最强的和能有效的叮刺传播鸡疟原虫的蚊种,以备采用鸡疟原虫进行实验疟疾学的研究工作。研究的结果,初步证明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骚扰阿蚊(Armiqeres obturbans)、和东乡年伊蚊(Aedes togoi)能被感染,其中尤以白纹伊蚊最为切合实用。这项研究的详细结果,以后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3.
三株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M26-32,F5-3F9,F5-4E9)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约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获得11株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单克隆抗体(McAb)。以多种疟原虫(恶性疟,间日疟,卵圆疟,诺氏疟、食蟹猴疟和约氏疟)的感染血片为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发现有3株McAb(M26—32,F5—3F9,F5—4E9)与所试6种疟原虫均发生阳性荧光反应。其中M26—32除能与中国海南岛的2个恶性疟分离株结合外,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6个恶性疟分离株及卢旺达临床病人周围血中的环状体亦呈阳性反应。在与我国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反应时,几株McAb的IFA结果不同,提示不同间日疟原虫株的抗原成分有所差异。这些McAb与马媾疫锥虫和弓浆虫均无交叉免疫荧光反应。因此可能用于检测病人血中的微量疟原虫抗原,为早期诊断疟疾提供有力的工具,并可能用于鉴定不同地区的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McAb M26—32能部分抑制疟原虫对。H-亮氨酸的掺入,并能延缓原虫血症的上升,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自60年代中期起重视疟疾病因性预防研究工作。但报道的多是伯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方面的资料。约氏疟原虫1965年被发现、1974年被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药物筛选研究,关于各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疟疾,开展疟原虫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设想建立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孢子增殖)的体外培养系统。有关鼠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的体外培养,国内外曾有不少的报道。近年来,国内曾用多种培养基对离体培养鼠动合子进行了初步观察;同时又在鼠疟动合子的形成和离体培养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罗萨利斯-龙奎尔(Rosales-Ronquillo)等在使用含斯氏按蚊细胞原代培养物的Eagle MEM.培养基和鲦鱼上皮细胞系Eagle MEM培养基对离体培养伯氏疟原虫的动合子进行了活体观察;斯皮尔(Speer)也使用了含该种蚊细胞的Eagle MEM培基进行鼠疟  相似文献   

6.
猴疟原虫的宿主属灵长类,而且它的生物学特征与人体疟原虫相近似,因而对于研究人类的疟疾具有重要价值。现在,疟疾的猴模型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有关疟疾的抗疟药药理、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同吋,由于某些猴疟原虫可以传播给人而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Garnham(1966)、Eyles(1963)和Coatney等(1971)分别对猴疟原虫的资料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目前在实验研究中常以Plasmodium cynomolgi作为间日疟型的代表,而以Plasmodium inui与Plasmodium coameyt分别代表三日疟型和恶性疟型。  相似文献   

7.
疟疾的复发机理,关系着疟疾的治疗和预防,特别是对间日疟关系极大。因此,这方面的探索一向未曾间断过。Bignami等(1910)提出疟疾复发是由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所致,但Cooper等(1950)将间日疟隐性阶段的大量血液转种于易感者并不产生感染,而给血者此后又出现复发。Shortt和Garnham(1948)根据在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子孢子后102天的恒河猴肝细胞内发现了潜隐性裂殖体,认为它是继发性红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记载,中华按蚊分布的地域很广,已在我国十九个省内发现(冯兰洲氏1938及1939)。从自然界采获的蚊体内,已经检查出疟原虫的囊胞(Oocyst)及胞子体(Sporozoite),同时间日疟的人工感染试验也已成功(冯兰洲氏1938及姚永政氏等1934),因此中华按蚊能够传播疟疾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了。并且在文  相似文献   

9.
配子增殖是疟原虫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发育阶段。掌握配子体的发生及其活力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便于在实验研究中确定最佳感染蚊媒时间,以期获取大量子孢子,并为开展抗疟药试验,进行免疫研究,制备疫苗创造条件。Hawking等(1966、1968、1971)根据鸟疟、鼠疟和猴疟的实验,配子体成熟时间有周期性或节律性,感染高峰见于夜间,低谷见于白昼,由此推论疟原虫配子体活力之所以出现昼夜周期变化,并与蚊媒吸血的高峰时间相一致,是满足其世代延续的生物学需要。支持这一推论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Hawking”现象。Jeff-ery等(1960)的实验结果显示疟原虫…  相似文献   

10.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一种重要的虫媒,尤其是对疟原虫的传播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黄复生等研究发现,对人疟原虫敏感的大劣按蚊可以通过卵囊黑化包被反应,阻断对鼠疟原虫——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的传播。因此,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是研究昆虫先天性免疫和蚊与疟原虫相互关系的理想模型。我室对大劣按蚊已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为能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大劣按蚊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传疟相关蛋白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大劣按蚊的血淋巴进行初步的分析,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和数据,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大劣按蚊的蛋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慧珠  刘田民 《动物学报》1989,35(3):333-334
为了开展疟疾防治以及疟原虫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在体外培养中疟原虫的发育规律、形态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我们于1985年对离体培养的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动合子和动合子形成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材料和方法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alium yoelii yoelii)用血传和蚊传保种。在昆明株小鼠(KM/AMS)体内多次血传做为供血鼠。C_(57)6JB/ax 小鼠保种。定期感染斯氏按蚊(Anpheles stephensis)MEM  相似文献   

12.
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生活史、致病力和引起的真正复发与人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相似,故作为间日疟的模型,广泛用于疟疾的各项研究。但该疟原虫需要用猴传代,保种,既不经济,猴源也很困难。Vaderberg(1977)和Campbelt(1982)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费氏按蚊(Anopheles freeborni)获得了成熟的子孢子,并成功地感染黑猩猩(Pontroglodytes)和夜猴(Aotus trivigatus)。但体外培养的食蟹猴疟原虫能否感染按蚊尚未见报道。因此试用液氮中保存的食蟹猴疟原虫经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带领团队,在疟疾和艾滋病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疟疾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病毒储存库的清除。相关成果于12月9日发表在《逆转录病毒学》杂志上。据介绍,陈小平等建立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疟原虫共感染的恒河猴模型,模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疟原虫的共感染。基于该动物模型,研究团队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前提下,疟疾感染有利于HIV储存库的清除,并初步阐述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鼠疟红内期原虫单克隆抗体,并与猴疟及恶性疟原虫的交叉试验,Taylor,et al.(1981)曾有报道刘尔翔等(1984);李文渌等(1984),用抗约氏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与间日疟原虫进行交叉试验,但用抗间日疟单克隆抗体与同种疟原虫及与其他动物疟原虫作比较试验,尚未见正式文献报道。鉴于目前间日疟原虫抗原来源还十分困难,若能找出其他种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的共同抗原成分,作为替代抗原,将有利于免疫诊断及免疫预防的研究。此外,在我国间日疟原虫是否存在地域株差别的问题,尚没有统一结论。针对上述,本文用现已…  相似文献   

15.
人类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原本是林栖兽类的寄生虫,随着大陆的变迁,人类的活动,疟原虫才逐渐地扩散到人群中来,引起人类疟疾,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至今,全世界每年看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疟疾。就目前所知人类疟原虫只有四种,其传播媒介仅限于按蚊属。本文以年表的形式记述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1987年间,各国学者对人类疟疾特别是疟原虫生物学和媒介研究的主要内容。年代人物主要内容公元前:1562—1066?甲骨文记载有古疟字“”,比意大利人称疟疾“malaria”约早2800年。402—222《山海经》有治疟药记载。三世纪《黄帝内经》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16.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17.
比较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与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再次感染模型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差异,追溯相应虫体抗原的表达特点.建立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再次感染鼠疟模型,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优势抗体反应特点;检测两种虫株的MSP-1重组...  相似文献   

18.
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感染疟疾的4种疟原虫之一。由于间日疟具有较强的遗传多样性和更易复发等特点,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其中疫苗的研发是重要的防控手段,传播阻断疫苗作为可以阻断传播的疫苗,相关方面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综述了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为间日疟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全贞  王兴相 《动物学报》1989,35(4):442-443
人类的疟疾流行史表明,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下的人群,其疟疾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动物实验证明,疟原虫红内期的发育对宿主饲料营养成份的依赖性非常明显。但宿主营养状态对子孢子侵入和红外期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观察了大鼠在营养不良条件下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侵入及红外期发育的影响。 将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yoelii)BY265 后14天的斯氏按蚊一批,剪去腹部,研磨,用  相似文献   

20.
猴疟原虫对于研究人类疟疾的基础理论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975年秋,我们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作了实验观察。兹将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