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天然无抗菌活性链霉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与活性重组体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无抗菌活性的变青链霉菌1326与链霉菌1254的营养缺陷型变株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原养型融合体,频率为10-6—10-5。融合前双亲株原生质体经52℃水浴处理4min,融台频率有所提高,约有一半的融合体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但绝大多数皆不稳定。从755株融合体中筛选到5株抗菌活性较稳定的菌株,并对其中三株所产生的抗生素作了初步鉴别。发现一株产生中性脂溶性抗生素,其余两株所产生的抗生素皆为碱性非典型脂溶性物质。尽管此等产物的理化性质还有待进一步鉴别,从中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是否大于传统的筛选途径,也还需要更多的筛选实践才能说明,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这一途径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肯链霉菌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紫外线、热灭活林肯链霉菌 94 7和 95 0 2原生质体 ,然后进行灭活双亲的原生质体融合 ,从 1 6株融合子筛选到林肯霉素高产株。用双亲的互补营养缺陷型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的部分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含 0 .4 %Gly和 34 %蔗糖的SM培养基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聚乙二醇 (PEG)分子量对原生质体融合影响不大 ,其在P缓冲液中的浓度却很重要。含 5 0 %PEG的P缓冲液最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4.
已知抗生素的65%以上是放线菌产生的,其中80%以上是由链霉菌中筛选得到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细菌、链霉菌、酵母和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它不仅有助于工业上重要菌株的改良,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抗生紊合成的次生代谢途径,并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5.
6.
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生质体是细胞去除了坚韧细胞壁后对渗透压极为敏感的球质体,最外层是裸露的细胞质膜,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染色体DNA在诱变剂作用下,更易引起死亡突变,敏感性提高。菌种的敏感性越高,诱发突变的机会越大。因此,用原生质体代替孢子、菌丝细胞作为诱变育种的... 相似文献
7.
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1998年第33卷第1期第41页)3原生质体的再生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是指经去壁的原生质体在高渗的再生培养基上,一方面再生出原有的细胞壁,恢复菌丝原来的完整形态,另一方面恢复细胞的生理功能,保证细胞萌发、生长和分裂。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导天兰淡红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株铜蒸气激光辐照的研究结果,从中得到生产罐中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其出发株提高12.9%的高产株C-82,其最高发酵单位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9.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研究 I.庆丰链霉菌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的种间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庆丰链霉菌AS20l[11v]、MS30[Pr0一Ade—sm r]菌株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VA4[His-]菌株原生质体的种间融合重组。AS201×vA4融合产生由二亲株营养标记互辅的稳定的原养型重组子,频率为1.09×10-5.98×10-6MS30 xvA4融台产物除原养型重组子,重组频率为5.7×10-5外,还出现异核体及异质无性系(频率为2.8×10-4一2.14×10-5)。得到的原养型重组子,在孢子颜色、抗药性状、产物性质等方面显现广泛多样的变异。从中得到一个原养型重组菌株RvAl8,它所产生的抗菌物质,理化和生物性质与亲株产生的庆丰霉素和井冈霉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红霉素链霉菌的溶源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2菌株是一溶源性菌株,合成红霉素能力稳定,气生菌丝生长良好。经42℃培养后筛选得到的4株无活性菌株(Em-)便不再释放噬菌体,成为去溶源菌株,并对P4噬菌体敏感。当此菌株再次溶源化后,又恢复了合成红霉素的能力,表明p4噬菌体与红霉素产生密切相关。 经诱变获得的1-9及10-25Em-菌株,气生菌丝生长受抑制,呈光秃型,经连续传代20次仍保持菌落类型纯一。当1-9及10-25菌株成为1-9(P4)及10-25(P4)时,选择恢复气生菌丝生长的菌落用琼脂块法测定,均获得产生红霉素的性能,并都释放噬菌体。说明P4噬菌体具有溶源转换的性能,它与红霉素的生物合成及气生菌丝的形成等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链霉素生产菌—灰色链霉菌和热灰紫链霉菌的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把链霉素生产菌——灰色链霉菌No.45 Streptomyces griseus No.45(Lin,Rif‘)同耐高温的不产生抗生素的热灰紫链霉菌T272 Strep-griseus thermogriseoviolaceus T272(Lins,Riff)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以抗性为选择标记,以PEG6000为助融剂,选出了融合体。制备超薄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了原生质体融合的详细过程。在链霉素生物合成受抑制的高温(37℃)下,测定了融合体的抑菌括性,从形态上与两亲株不同的46株融合体中发现6.3%的融合体既有耐高温的特性也有抑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提高细胞分裂素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粉红孢类群的泾阳链霉菌与淡紫灰链霉菌不液化亚种的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结果。利用单亲灭活和双亲株的遗传标记筛选细胞分裂素的融合子,融合率为 10-4—10-2。在所得的融合菌株中,F1211菌株的CTK效价为292μg/L,F1613的CTK效价为857μg/L,比低产原始亲株提高2—7倍,比高产亲株提高0.3--3.0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对放线菌HCCB11431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2个新化合物和4个已知的化合物,经IR、MS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出结构,分别为:3-(3-acetoxy-4-methoxy-5-methyl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1)、3-(3-acetoxy-4-hydroxyl-5-methy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2)、2'-dexoyadenosine(3)、Cytidine(4)、Uridine(5)、2'-deoxycytidine(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6对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4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对MCF-7的抑制作用较明显,IC50分别为7.9、10.1、9.5μg/mL。 相似文献
15.
16.
庆丰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融合重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庆丰链霉菌生长在不含甘氨酸的培养基中,其细胞壁能很好地被溶菌酶溶解,释放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不仅可以在R_2、RM和RG培养基上再生,而且在高渗庆丰链霉菌斜面孢子培养基上也能再生,孢子也比较丰满。A54菌株的再生频率是30.5%,A201菌株为38%。原生质体在4℃贮存过夜,再生频率降低30%以上。PEG能有效地诱导庆丰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重组,不同分子量的PEG诱导效果不一样,PEG1000的效果最好,重组频率可达10~(-2),和常规杂交相比,重组频率可以提高10—1000倍。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重组时,性因子的存在与否对重组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保藏的红霉素链霉菌AS4.894、AS4.198的化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的胞壁类型为IV/A型,不属于胞壁为Ⅱ型的链霉菌属。菌株AS4.198与已由Labeda(1987)转入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定名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的菌株相似;菌株AS4.894虽然胞壁型与糖多孢菌相似,但磷酸类脂为PⅡ型,应转入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 Lechevalier,1986)。通过与红霉素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和白色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alba,A83850~T)进行比较,菌株AS4.894的生长Ph范围广泛,耐盐和耐50℃高温,DNA G+C mol%高,区别于拟无枝菌酸菌属中的任何已知种,而建议命名为新种——红霉素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erythreus comb.nov.)。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利用抗生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Leu-SmR。90-11菌株(Leu’smr)和庆丰链霉菌A553-1菌株(Pro-SmR)为亲株,以42%的PEG4000为助融剂,进行了种问原生质体融合,用间接法检出融合重组子38株,其重组频率约为4.5×10-4。重组子除孢子丝形态外,孢子堆颜色、抗药性、抗菌活性和抗生素生物合成能力方面与亲株均有一定差别,而且不同重组子之间也不相同,特别在抗菌活性方面,其中重组子FL-42和FL-48不仅具有两个亲株所产生的4种抗生素的活性,而且还产生两个亲株不具有的活性物质。通过纸层析谱表明,这种活性物质,两个重组子之间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研究Ⅱ.RVA18——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子的一个新代谢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vAl8是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亲株为庆丰链霉菌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得到的一株原养型重组子所产生的一个新的代谢产物,它存在于细胞内,是一个酸性非水溶性的化合物,能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环已烷等,微溶于氯仿。它对革蓝氏阳性细菌和一些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制菌作用,能引起纹枯病菌的异常分枝。用柱层析和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提纯后的纯品经紫外、红外、高效液相、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证明它是一个理化和生物性质均不同于=亲株产物一一井冈霉素和庆丰霉素的新代谢产物。并将RvAlB的理化、生物性质和二亲株产物井冈霉素及庆丰霉素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紫外线、热灭活性林肯链霉菌947和9502原生质体,然后进行灭活双亲的原生质体融合,从16株融合子筛选到林青霉素高产株。用双亲的互补营养缺陷型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的部分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含0.4%Gly和34%蔗糖的SM培养基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对原生质体融合影响不大,其在P缓冲液中的浓度却很重要。含50%PEG的P缓冲液最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