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治疗近关节骨折、复杂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的一种新型可透x线骨外固定器。方法由固定部件、连接杆、万向头、连接杆锁紧螺帽、骨折固定螺钉、固定螺钉锁紧螺帽构成,通过x线能够全方位地观察骨折情况,调整骨外固定器使骨折对位对线。结果可避免因传统金属骨外固定器对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固定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战时、紧急情况下对骨折的固定,固定不超关节,故可以术后即刻关节功能锻炼。结论固定器设计合理,构思新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成年杂种犬建立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增高犬牙槽嵴动物模型,为下一步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行下颌后牙牙槽嵴增高术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只。全麻下拔除双侧下颌4个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拍摄双侧后牙区X线光片,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采用4种类型的牵张器随机在4只犬的下颌两侧行牵张手术并观察牵张后1周和1月牙槽嵴增高的情况。结果拔牙后1个月,牙槽嵴黏膜愈合良好。X线片示下颌神经管清晰可见,其上方牙槽窝内有较低密度骨质存在。放置4种牵张器牵张术后1周、1月后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3.24 mm、3.76 mm、4.58 mm、5.09 mm;3.15 mm、3.67 mm、4.64 mm、5.01mm,术后一周X线可见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1月时牵张区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结论犬耐受力强,后牙区下颌骨体积大,手术易操作,是理想的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拔牙后1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可以进行牵张手术。D组"S"形牵张器牵张后的高度比较理想,能满足后期种植体的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的骨折愈合过程,探讨糖尿病影响大鼠骨折愈合的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e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70只,A组为糖尿病骨折组;B组为非糖尿病骨折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无菌条件下在各组大鼠胫骨中点用手术方法制成骨折模型。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各时间点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含量。分别在1、2、4、6、8周各时间点观察5只大鼠骨痂生长情况并取骨折断端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术后4周、6周、8周每组处死10只大鼠留取双侧胫骨标本,冷冻保存后集中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结果:各时间点A组骨痂生长减缓延迟。2、X线结果:A组骨折愈合质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B组。3、生物力学测定结果:4周、6周、8周个时间点A组骨折处骨痂的机械强度均明显低于B组。4、组织学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1、2、4、6、8周A组与B组相比骨折处局部骨痂成熟延迟并且软骨细胞肥大。5、血清IGF-1含量测定:A组大鼠血清中IGF-1含量低于B组,且高峰延迟1周。结论:1.患有糖尿病后大鼠骨折愈合质量差,比较容易出现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2.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骨折后血清中的IGF-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高峰推迟1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的脂肪基质细胞有无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设置2组样本,分别为19月龄骨质疏松SD雌性大鼠,正常19月龄SD雌性大鼠。每组大鼠分别取腹股沟脂肪垫中脂肪,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并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再用经典的骨向诱导液诱导2组ASCs,比较2组细胞骨向分化能力有无差别。结果:骨质疏松大鼠与正常老龄大鼠的ASCs骨向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可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可取其细胞行进一步研究。老龄骨质疏松大鼠的ASCs也可以考虑作为种子细胞促进其自体骨愈合,从而为利用自体ASCs促进骨质疏松骨愈合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内侧间室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间室性KOA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组与胫骨高位截骨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股胫角(FT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胫骨高位截骨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胫骨高位截骨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FT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FT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均可有效治疗内侧间室性KOA,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感,纠正内翻畸形,但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Papineau植骨术与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局部填塞治疗牵张成骨技术使用中并发Ceirny Ⅲ型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5年4月采用改良Papineau植骨术与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局部填塞治疗牵张成骨技术并发Ceirny Ⅲ型骨髓炎17例。A组6例,采用清创后磷酸钙骨水泥5 mL混合0.5 g万古霉素粉剂清创后填塞治疗。B组11例,采用改良Papineau植骨术,即清创后,按5 mL体积松质骨混合0.5 g万古霉素粉剂,清创后植入缺损部位。两组病例术后均行封闭负压吸引(VAC)治疗7天。随访病人局部疼痛缓解情况,皮肤红肿表现、窦道愈合情况、骨缺损部位骨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来判定疗效并比较分析。结果:17例病人术后随访12~20个月。A组全部病例术后2~3周局部炎症消退,创口愈合,定期检测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至正常,2例再未出现感染征象,4例病人于术后3~10周再次出现渗液,局部皮肤发红,ESR、CRP进行性升高表现。再次给与清创,换药治疗后逐渐愈合,随访再无渗液出现。B组病人11例,创口2~3周内全部愈合,定期检测WBC、ESR和CRP均下降至正常。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抗生素负荷磷酸钙骨水泥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后并发Ceirny Ⅲ型骨髓炎时,虽有效果,但复发率较高,改良Papineau植骨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各20只。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后,给予N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给予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PDGF,给予NGF+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和0.8 μg PDGF;给予模型组大鼠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第2周(T0)、第4周(T1)、第6周(T2)通过X线检查计算骨痂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水平。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胫骨骨折端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NGF+PDGF组大鼠在T1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于其他三组;NGF组、PDGF组大鼠在T2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小均大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T2时骨折断端尚未完全愈合,骨痂体积显著大于其他三组(P<0.05)。NGF+PDGF组大鼠T0~T1时血清AK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NGF组和PDGF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4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大鼠均可见骨小梁形态更加粗大、致密,呈栅栏状排列,骨小梁间的间隙变小,NGF+PDGF组大鼠骨断裂处被新生骨填满,NGF组、PDGF组骨断裂处仍有少量间隙。T1时NGF+PDGF组大鼠BMP2、VEGF和IGF-1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NGF组和PDGF组大鼠各指标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各组大鼠骨痂组织中BMP2、VEGF和IGF-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和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有协同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BMP2、VEGF和IGF-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治疗膝内翻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29例30膝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通过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DTT-HTO)+同种异体骨植骨进行治疗,术后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测量手术前后股胫角(FTA)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截骨部位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KSS评分、VAS评分和FTA等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DTT-HTO术具有切口小(4~5 cm)、出血少、不移除骨质、并发症少、单平面截骨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型骨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Papineau植骨术与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局部填塞治疗牵张成骨技术使用中并发Ceirny III型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5年4月采用改良Papineau植骨术与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局部填塞治疗牵张成骨技术并发Ceirny III型骨髓炎17例。A组6例,采用清创后磷酸钙骨水泥5 mL混合0.5 g万古霉素粉剂清创后填塞治疗。B组11例,采用改良Papineau植骨术,即清创后,按5 mL体积松质骨混合0.5 g万古霉素粉剂,清创后植入缺损部位。两组病例术后均行封闭负压吸引(VAC)治疗7天。随访病人局部疼痛缓解情况,皮肤红肿表现、窦道愈合情况、骨缺损部位骨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来判定疗效并比较分析。结果:17例病人术后随访12~20个月。A组全部病例术后2~3周局部炎症消退,创口愈合,定期检测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至正常,2例再未出现感染征象,4例病人于术后3 ~10周再次出现渗液,局部皮肤发红,ESR、CRP进行性升高表现。再次给与清创,换药治疗后逐渐愈合,随访再无渗液出现。B组病人11例,创口2~3周内全部愈合,定期检测WBC、ESR和CRP均下降至正常。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抗生素负荷磷酸钙骨水泥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后并发Ceirny III型骨髓炎时,虽有效果,但复发率较高,改良Papineau植骨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牵张成骨以及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颞下颌关节强直 继发小下颌畸形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正颌正畸治疗,观察组一期通过关节成形 术解除关节强直,完成正畸治疗后,二期采用牵张成骨以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随OSAHS,术后进行8-35 月的随访,评价 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牵张距离、颏前移距离以及术后张口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最大张口度均大于20 mm,平均最大张口 度由术前的3.2 mm增加至术后的36.7 mm,P<0.05,观察组术后能够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睡眠紊 乱指数(AH1)、LAST、后气道间隙(PAS)以及SNB 角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的OSAHS 症状均得到显著 的改善,未出现OSAHS复发情况。结论:牵张成骨联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很好的矫治 牙额面畸形,且能够有效改善伴发的OSAHS 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大鼠骨痂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开放骨折及脑外伤模型,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OPG和RANKL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PG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增强,术后各时间点OPG平均光密度值(OD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变化不显著,其OD值仅术后21d1个时间点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骨折合并脑外伤组术后各时间点OPG与RANKL OD值的比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合并脑外伤后OPG和RANKL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后,对大鼠体内OPG/RANKL/RANK表达的影响。方法:卵巢摘除法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设立假手术组、对照组(单纯去卵巢组)、雌激素组(给予17β-雌二醇)和治疗组(给予仙灵骨葆)。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G/RANKL含量,RT-PCR检测骨组织中OPG/RANK/RAN-KL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中RANK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骨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和雌激素组大鼠O-PG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ANK及RANKL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卵巢摘除法成功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仙灵骨葆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OPG的表达,并抑制RANK及RANKL的表达,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 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gt;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 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icro-CT研究不同剂量CdCl2染毒后大鼠胫骨松质骨骨小梁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 24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和0.1、0.5、1.5 mg/(kg.bw)CdCl2,每周称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注射量。染毒后第8周对所有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活体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8、1.2 mm厚的骨组织为感兴趣区域,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镉染毒组大鼠体重和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剂量组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镉染毒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镉染毒组大鼠胫骨骨小梁分离度及骨结构模型指数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二维及三维图象显示,镉作用后大鼠胫骨骨髓腔增宽,骨量、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连接明显减少,板状骨数量减少,杆状骨数量增加。结论镉染毒对大鼠胫骨骨量及骨微观结构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比较内固定钢板、髓内针和外固定架三种固定方式建立的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MTBD)模型及诱导膜形成特点,从而选择较优的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60只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钢板组(IFP)、髓内针组(IMP)和环形外固定架组(CEF)。在右侧胫骨中段构建4 mm骨缺损模型,分别应用自制六孔不锈钢钢板、直径1 mm克氏针、自制环形外固定架固定。记录造模用时、出血量及肢体肿胀持续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固定装置稳定情况;诱导膜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结果在造模用时、出血量及模型成功率方面,IMP和CEF两组明显优于IFP组(P0.05)。②CEF组肿胀时间最短,但三组之间肿胀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③IFP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和3例骨水泥松动,CEF组出现1例骨水泥松动,而IMP组固定良好。④在感染方面,IFP组出现3例钢板外露,IMP组出现2例脓性包块,而CEF组无感染发生。⑤诱导膜组织厚度在460~520μm,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成功构建MTBD模型,但综合考虑CEF为模拟Masquelet技术构建大鼠MTBD模型较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化学灼烧法建立SD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为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最优方案。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不同浓度冰醋酸或NaOH晶体于下切牙牙槽骨唇侧黏膜和颊黏膜建立溃疡模型;二次灼烧组:采用50%浓度冰醋酸于牙槽骨唇侧黏膜溃疡愈合后原部位再次建立溃疡模型。观察黏膜状态、溃疡出现率和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牙槽骨唇侧黏膜50%浓度冰醋酸组溃疡出现率高,形态规则便于观察,平均愈合时间和组织学特征与人类接近,综合比较优于其他组。二次灼烧组不易形成溃疡。结论 50%浓度冰醋酸处理牙槽骨唇侧黏膜能获得较好的口腔溃疡模型,可作为研究溃疡治疗方法的理想模型。同一部位不适合再次建立溃疡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磁压榨技术建立大鼠胃肠吻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大鼠胃肠吻合的子、母磁体。将10只SD大鼠采用磁压榨技术进行胃肠吻合,子、母磁体分别经口置入大鼠胃和空肠内,子母磁体相吸压榨胃壁和肠壁,磁体间受压组织缺血坏死后连同磁体从吻合口脱落入肠道,胃肠吻合即建立,磁体最终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体外,术后2周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检测吻合口爆破压、肉眼和光镜下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10只SD大鼠中,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其余9只大鼠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并存活至术后2周;手术平均操作时间(15.89±3.25)min,磁体排出体外时间(8.56±1.26)天(范围7-11)天;吻合口爆破压均大于200 mm Hg,吻合口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可见粘膜层连续性建立,愈合良好。结论:磁压榨技术可用于大鼠胃肠吻合模型制备,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手术预防部分腓骨切除并发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腓骨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手术方法屡有报道,本研究首次运用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分析不同预防性术式对下肢骨力学性质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测定人新鲜腓骨和317L医用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然后运用有限元程序软件分别建立各术式下腓骨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计算,并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理想的部分排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截骨后就立即恢复腓骨的完整性,在避免二次取骨带来的新的损伤,尚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