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系统)存在于大部分细菌中。mazEF是大肠杆菌中一种毒素-抗毒素系统。毒素基因mazF编码的MazF毒素蛋白可以特异性地剪切自由mRNA的ACA序列,从而抑制蛋白合成、引起细胞生长停滞;近些年,许多学者利用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标记对不同种微生物建立了无标记或无痕的基因修饰系统,并实现了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修饰。主要综述了大肠杆菌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基因的应用原理及其在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展,然后对mazF基因及其他毒素基因在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自然发生的人类疾病已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开展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多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运输到各器官组织的血量不足,引发血栓、心衰或其他相关的复杂病情。房颤的动物模型分类根据其疾病的症状或诱发因素可分为电生理性模型、神经激素和血管生理失常模型和结构变异模型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如microRNA、CRISPR-Cas9体系等为构建房颤疾病动物模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引导其在疗法研究上的应用新方向。目前房颤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侵入式电生理方法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转向细胞和分子疗法,并在房颤分子机理、靶向治疗和药物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新进展。本文综述了几类常见的房颤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特性及其在细胞和分子疗法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动物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广泛用于RA实验研究。多模态超声技术可以定性、定量诊断RA,监测病情变化,评估药物疗效,引导局部给药及靶向治疗,为RA动物模型研究提供精准方法。该文综述了多模态超声在RA动物模型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基因修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成功地在不同模式生物中实现了高效的基因修饰,包括DNA序列的点突变、大片段删除以及外源基因的定向插入等。现就CRISPR/Cas9系统在斑马鱼模式动物中建立基因敲除和敲入品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癌动物模型是抗肝癌药物实验及肝靶向给药系统验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用于研究肝靶向制剂的动物模型的种类、特征、不足及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提出了目前较适于应用的模型,应用肝癌动物模型可以提供与肝癌病人相似的肝癌生物学特性,也为肝靶向给药制剂药代动力学指标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真菌病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肺部真菌病往往发生于免疫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动物模型不仅为真菌病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还能在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及可能的疫苗的研究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动物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可能对发病机理的探索有所帮助。实验动物研究有助于我们明晰各种参数的作用机理,比如抗原、暴露途径、基因背景即反应修饰在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基因缺失或插入或结合,我们有可能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受体、介质在发病过程中的机理,其结果可能应用到人类疾病上。  相似文献   

8.
iTRAQ技术是一种新的、功能强大的、可以最多同时比较8种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相对或绝对含量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多维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iTRAQ技术已成为差异蛋白质组学定量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而真菌的致病作用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整体、定量地分析真菌致病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对于研究真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重点就iTRAQ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是新生代的生物技术,具有大规模平行处理生命信息的能力.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微型化与自动化的特点,因此成为探究功能基因组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甘蔗是世界上急需研发的重要能源作物,基因芯片对甘蔗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介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制备过程,并着重阐述了在甘蔗抗旱、抗病、基因表达和miR-NA鉴定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实验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基因修饰技术已被大量运用于细胞移植,但瓶颈是有效的基因传递系统。几种病毒载体已被用于转导终末期的分化细胞,近来的大部分成功的案例都是应用腺病毒相关载体。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干细胞样体系已被建立用来产生组织特异性的基因修饰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为提供黑色素类动物实验相关参考资料,对黑色素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防治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和实验动物进行了综述。通过介绍斑马鱼、Smyth line鸡、C57BL小鼠、无毛小鼠、棕黄色豚鼠等多种实验动物的研究用途,为黑色素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HF  Zhang YX  Zhao XD 《动物学研究》2012,33(3):337-342
脑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肿瘤的一半,临床治疗效果差。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性差,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因小鼠,以及其他越来越多模式生物的出现,目前已建立了多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该文将对目前所建立的各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靶点建立和药物筛选研究,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使药物筛选有了更高的特异性,对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论述了功能基因的筛选、高通量细胞筛选和高内涵筛选技术、反义核酸技术、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是一种以细菌为宿主的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的病毒,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的长足发展,藉助噬菌体的基本特性创立和发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此项技术将外源肽或蛋白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利用这项技术制作的疫苗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高、免疫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新型疫苗的研制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优势、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电融合作为细胞融合的技术之一,在单克隆抗体制备、基因转移、抗肿瘤免疫等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作用。目前电融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以阐明胚胎发育过程并培养优良的品系。电融合技术结合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体细胞重编程等技术可建立符合伦理学原则、避免排斥反应的个体化多能干细胞。就电融合技术在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已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PCR-DGGE技术等凭借其高灵敏度、高通量、无需体外培养等优势,为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基因组提供了新方法,并在肠道菌群的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对这三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这三种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晨  岳梅  徐洪富  张芝利 《昆虫学报》2005,48(3):437-443
刺吸行为电图(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技术在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如蚜虫、粉虱、叶蝉和蓟马等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尤其是对蚜虫和粉虱的研究,已涉及寄主专化性、植物的抗虫机制以及病毒传播等领域。该文从蚜虫和粉虱等典型的刺吸式昆虫入手,介绍EPG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对人体健康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含有双歧杆菌的药品和保健食品也越来越多,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方法和研制出新的基因工程菌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菌种的选择需要微生物在肠道定植、无致病性和无副作用。在以往的实验中,通过细菌培养、生化反应特征是重要的鉴定方法,如细菌壁成分分析和发酵产物的鉴定,以及遗传特征如DNA的碱基比例和DNA的同源性分析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存依赖于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的功能分工,不同类型的细胞尽管基因组相同,但有其独特的发育过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学的一大挑战就是揭示基因如何在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时间表达到正确的水平,最近出现了很多通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方法研究单细胞组学的工具,这些新技术使我们能通过空前分辨率,理解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单个细胞基因表达特点及其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单细胞样品的获取一直是单细胞研究的一大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将以如何获得起始材料为重点,探讨单细胞研究的样品标记、单细胞分离及获取、组学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技术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Xu FF  Liu XH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29-434
微循环遍及全身,直接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与信息传递,与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创伤、感染、休克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关系密切,其功能改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蛋白质组分之间动态、复杂、精细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研究细胞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有助于阐明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微循环改变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