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体外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SCs)衰老模型,分析衰老BMSCs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衰老BMCs对造血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BMSCs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48h;衰老模型组为常规培养基内加入D-半乳糖。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DCFH-DA流式荧光检测BMSCs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衰老相关信号蛋白P16、P21、P53的水平;ELISA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1β、GM-CSF、SC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BMSCs 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著上升;胞内ROS、MDA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P16、P21、P53水平明显上调;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1β、GM-CSF、SC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D-半乳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衰老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相关信号通路有关,衰老骨髓基质细胞分泌活性造血生长因子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地榆总皂苷(TSSO)对~(60)Co-γ射线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药效及其分子机制。实验采用650 c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诱导骨髓抑制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TSSO(1、0.5、0.1 mg/kg),每天一次,共10d。分别于第4、7、10 d检测小鼠外周血WBC、RBC、HCT、PLT及PCT水平;次日测定肝、脾、胸腺指数,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并检测骨髓细胞中GM-CSF、IL-3、SCF及c-Kit mRNA表达。结果显示,TSSO能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WBC、RBC、HCT、PLT及PCT水平,提升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目并提高骨髓细胞中GM-CSF、IL-3、SCF及c-Kit mRNA表达。提示TSSO对~(60)Co-γ射线所致骨髓抑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M-CSF、IL-3、SCF及c-Kit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衰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 qd×42;Rg1衰老模型组,注射D-半乳糖剂量与时间同衰老模型组,第15d起腹腔注射Rg1 20mg/kg qd×28;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qd×42;Rg1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qd×14,第15d起腹腔注射Rg1(同Rg1衰老模型组)。模型复制或药物注射完成后第2d,采外周血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计数,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BMNCs衰老百分率,多向造血祖细胞集落(CFU-Mix)培养检测BMMCs形成集落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BMMCs衰老相关蛋白P21和P53的变化;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与衰老模型组比较,Rg1衰老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粒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所占比例降低,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外周血AGEs水平降低,每根股骨的BMMCs细胞数增多,SA-β-Gal染色阳性的BMMCs明显降低,BMMCs形成CFU-Mix能力提高,P21和P53的表达下调,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指数上升。结论:D-半乳糖复制的衰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明显,人参皂苷Rg1对其致衰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能机理与调控p53/p2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 h;干预组用30μ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异丙酚3、6、12mg/(kg.h)组。光、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I/R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水肿;线粒体膜肿胀,嵴排列紊乱甚至溶解消失。与I/R组相比,6,12mg/(kg·h)组异丙酚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与Sham组相比,I/R组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心肌caspase-3表达增强(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而异丙酚6mg/(kg·h)、12mg/(kg·h)组,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I/R组(P均0.05);心肌caspase-3表达减弱,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与I/R组相比,P0.05)。结论: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房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0±20 g)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5 mg/(kg·d)](ISO组)、ISO[5 mg/(kg·d)]+U50488H [1.5 mg/(kg·d)]组(U50488H组)、ISO[5 mg/(kg·d)]+Nor-BNI(κ阿片受体阻断剂)[2 mg/(kg·d)]+U50488H [1.5 mg/(kg·d)]组(Nor-BNI组)。每组每天1次给予相应试剂,7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Masson染色法计算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化SP法观察Cx43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E、Masson染色结果示对照组无明显心房纤维化,ISO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而U50488H组较ISO组心房纤维化程度均减弱(P均0.01),其效应可被Nor-BNI抑制。②Cx43含量在ISO组较对照组均减少(P均0.01),分布无规律性,侧面分布相对增多,U50488H组中Cx43含量减少程度较ISO组减弱(P0.01),且分布较规律。其效应可被Nor-BNI阻断。结论: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可抑制大鼠心房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ystatin C(蛋白酶抑制肽C)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经胃灌注10 mg/kg、20 mg/kg、30 mg/kg的阿司匹林,对照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15 d后建立肾缺血30 min再灌注2 h模型。抽取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Cystatin C水平,取肾脏做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各实验组血清Cystatin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Cystatin C蛋白表达增多,而实验组表达不显著。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浆Cystatin C水平,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纤维化过程,是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与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发生机制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本文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株(CRL-1762)的胶原合成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CRL-176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rIL-13(100μg/L),用细胞计数和HE染色观察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p)含量;RT-PCR检测细胞IL-13受体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STAT6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显示CRL-1762细胞表达IL-13受体α1;实验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上清液中Hy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3作用CRL-1762细胞2 h后磷酸化STAT6蛋白表达最强,4h后衰减。由此可见,CRL-1762细胞表达IL-13受体α1,rIL-13通过STAT6途径促进CRL-1762细胞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硒板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n=8)。实验组术前按5.0 g/(kg·d)灌服富硒板党水溶液,阳性对照组按300 mg/(kg·d)灌服通心络胶囊,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5 ml/(kg·d)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参考Jonassen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再灌注30 min内发生的的心律失常,并对室性心律失常(VA)进行量化评分,监测再灌注30 min时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及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VA和LVEDP明显升高,血清LDH、CK活性显著增强,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VA和LVEDP明显降低,血清LDH、CK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实验组大鼠VA、LVSP、+dp/dtmax、LVEDP-dp/dtmax和血清LDH、CK、SOD活性与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硒板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否在体外调控造血.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来源的MSC,RT-PCR检测其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以其为饲养层细胞,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观察生长情况,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细胞来源和分化方向.结果显示,MSC构成性表达SCF、Flt3L和M-CSF,不表达G-CSF和GM-CSF,在骨髓MNC和MSC共培养体系中,大约2周左右可以看到大量的圆形细胞粘附在梭型MSC上生长,细胞胞体为圆形,胞浆较丰富,胞核为圆形、半月型或肾型,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单核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该类细胞表达CD14,不表达CD15、CD41、glycophorin A、CD5和CD19.表明不需要添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其定向分化可能与MSC分泌造血生长因子及MSC与造血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否在体外调控造血。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来源的MSC,RT-PCR检测其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以其为饲养层细胞,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观察生长情况,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细胞来源和分化方向。结果显示,MSC构成性表达SCF、Flt3L和M-CSF,不表达C-CSF和GM-CSF,在骨髓MNC和MSC共培养体系中,大约2周左右可以看到大量的圆形细胞粘附在梭型MSC上生长,细胞胞体为圆形,胞浆较丰富,胞核为圆形、半月型或肾型,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单核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该类细胞表达CDl4,不表达CDl5、CD41、glycophorin A、CD5和CDl9。表明不需要添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调控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其定向分化可能与MSC分泌造血生长因子及MSC与造血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线粒体DNA(mt DNA)拷贝数的变化及其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用Ficoll Hypaque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的拷贝数,并以核基因组的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比较25例肝癌患者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t DNA拷贝数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生化检测法检测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D1基因拷贝数是健康对照组的73%,表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t DNA拷贝数明显下降。肝癌组单个核细胞活性氧含量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17.82±110.62),健康对照组为(301.82±75.54),肝癌组单个核细胞活性氧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单位/毫升血浆)吸光度为(1.30±0.85),健康对照组为(3.20±1.62),肝癌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可能与机体抗氧化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参总皂甙对人GM-CSF和GM-CSFR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SL  Chen D  Wang YP  Liu YG  Jiang R 《生理学报》2003,55(4):487-492
为探讨人参调控粒细胞发生的生物学机制,采用造血祖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参总皂甙(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aeng,TSPG)对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α(GM-CSFRα)表达的影响。结果:(1)经TSPG(50μg/m1)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提高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的集落产率;(2)经TSPG(50μg/ml)诱导后,上述细胞的GM-CSF蛋白(诱导24h)和mRNA(诱导12h)表达显著提高;(3)经TSPG(50μg/ml)诱导24h骨髓造血细胞的GM-CSFRα蛋白表达增强;(4)经TSPG(50μg/ml)刺激后2min,GM-CSFRα和Shc发生酪氨酸磷酸化,5min时达高峰,随后去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TSPG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淋巴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合成与分泌GM-CSF,诱导骨髓造血细胞表达GM-CSFRα,并刺激GM-CSFRα和Shc的酪氨酸可逆磷酸化,从而通过调控GM-CSF的信号转导过程,促进CFU-GM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体外高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SD大鼠骺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体内ATRA对SD大鼠胫骨生长板的影响。以SD大鼠骺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ATRA为干预因素,采用CCK-8、细胞流式术、HE染色、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流式检测术、Hoechst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估ATRA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周期、形态、凋亡及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Ⅱ型胶原、X型胶原等相关功能蛋白的变化;以3周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60 mg/kg·d ATRA组、80 mg/kg·d ATRA组,进行10天连续ATRA灌胃处理,测量每只SD大鼠灌胃第1天、第10天的头尾长,处理10天后对胫骨生长板进行HE染色。结果表明,ATRA作用SD大鼠骺软骨细胞后,增殖能力减弱且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P<0.01),细胞形态由三角形、多边形变为长条状,凋亡的发生增多(P<0.01),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5)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蛋白聚糖、Ⅱ型胶原、X型胶原等功能相关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SD大鼠进行ATRA灌胃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60 mg/kg·d ATRA组和80 mg/kg·d ATRA组的头尾长均变短(P<0.01);胫骨生长板HE染色显示,ATRA灌胃组的生长板变窄甚至闭合。该研究证实了体外高浓度ATRA能够对SD大鼠骺软骨细胞的增殖、迁移起抑制作用,同时能够诱导凋亡,降低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在SD大鼠体内证实,过量ATRA可影响生长板软骨内成骨过程,最终使生长板部分或全部提前闭合,进而影响SD大鼠身长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并观察模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2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和空白组(13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2 mg/kg,空白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连续10周12 h尿蛋白定量、终末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12 h尿蛋白定量造模后1周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5周达到高峰;血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空白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素氮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P=0.64)。肾脏病理改变:第5周为微小病变型,第10周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单次尾静脉注射6.2 mg/kg阿霉素,可以成功建立渐进性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肽(ANP)对内毒素血症大鼠(ETR)肺动脉和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组),治疗组(ANP组).各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g/kg的LPS和2 mg/kg LPS与2μg/kg的ANP,4 h后处死动物分离肺动脉、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务体外灌注实验.结果:LPS组、ANP治疗组主动脉环和LPS组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收缩作用在NE低浓度时较对照组减弱(P<0.01),在较高浓度时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1);主动脉环ANP治疗组与LPS组无显著差异(P>0.05);肺动脉环ANP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NP可明显改善ETR离体主动脉和肺动脉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P<0.01),ANP可提高ETR离体主动脉和主动脉环对硝普钠(SNP)引起的舒张反应的敏感性(P<0.01).结论:ANP对ETR肺动脉和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可能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急性辐射损伤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揭示PF4对造血系统辐射保护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hBMSCs随机分为4组:①PF4+照射组(P+I),②PF4保护组(P),③单纯照射组(I),④正常对照组(N).照射前给予1μ g·mL-1PF4或等量PBS预孵育12h,5.0 Gy60Co-γ射线均匀照射,20 h后收集各组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测定P21、PCNAmRNA表达.结果:①PF4对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②与I组相比,PF4明显提高5.0Gy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率,存活细胞达60%以上(I组<40%);③与N组和I组相比,P组和P+I组S期比例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P组与P+I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④RT-PCR结果显示,I组(+0.84±0.03)P21 mRNA表达较之N组(0.00±0.00)显著上调(P<0.01);而与I组相比,P组(+0.17±0.09)P2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 ).结论:PF4具有减轻电离辐射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其调控机理可能与S期阻滞和下调P2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胃肠Cajal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只。空白组给予正常饲养,其余三组均注射CCl_4予酒精和高蛋白饮食,熊去氧胆酸组大鼠注射熊去氧胆酸1.5 mg/Kg·d;吗丁啉组给予吗丁啉0.85 mg/Kg·d;模型组仅给予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对比各组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与吗丁啉组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增高(P0.01),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吗丁啉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血清IL-6、MMP-3、TIMP-1水平较低(P0.01),小肠推进率、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对肝硬化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肝纤维化和胃肠功能,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提高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OxLDL诱发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OxLDL诱发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方法 SD大鼠尾静脉注射非氧化的LDL ,2 4h后取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铺片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 ,TUNEL法染色计算凋亡细胞比例。结果 ( 1)静脉注射LDL组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对照组未见凋亡内皮细胞 ;( 2 )静脉注射LDL ( 4mg/kg、 6mg/kg、8mg/kg)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 8 10 %、 18 92 %、 2 2 0 3 % ,三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 1)尾静脉注射LDL后 2 4h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2 )静脉注射LDL引起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