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凡  许峰晟  杜飞  杨康鹃 《生命科学》2020,32(5):461-47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复杂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可以改变DNA甲基化程度,影响相关基因功能,从而导致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紊乱或炎症反应,进而造成血管病变。T2DM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有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DNA甲基化标记在T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主要对近期DNA甲基化在T2DM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及其研究策略加以综述,以期深入了解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机制和可能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DMD)血管狭窄程度和分布区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来院就诊的180例有2型糖尿病(T2DM)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60例记为A组,大血管病变非T2DM者60例记为B组,单纯T2DM者60例记为C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为D组。检测对比A、B两组经彩超及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影响DMD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A组的下肢动脉病变、血管狭窄检出率、严重狭窄检出率及≥3支血管病变检出率均较B组明显更高,而颈总动脉病变的检出率较B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肪因子(Vaspin)及内脂素(Visfatin)水平均较D组明显更高,而A组以上指标又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甘油三酯(TG)、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及内皮素(ET)水平较D组明显更高,且A组较C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显示影响DMD的危险因素有FBG、TG、8-iso-PGF2α及ET。结论:彩超对于DMD的诊断价值较好,此类病变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患者的下肢动脉,且影响DMD的危险因素有FBG、TG、8-iso-PGF2α及E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27例(DM组)和同期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229例(NDM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脂、血糖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NDM组(P<0.05);DM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狭窄程度大于75%的血管的病例数百分率显著高于NDM组(P<0.05);在DM患者中,血糖水平控制理想组(A组)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以及发生弥漫性病变的病例数百分率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表现为弥漫和多支病变,狭窄程度严重;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可改善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减小其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T2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T2DM的主要危害为其慢性并发症,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T2DM与NAFLD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T2DM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T2DM和NAFLD相互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二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代谢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T2DM患者共96例,按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n=43,存在微血管病变)及对照组(n=53,无微血管病变)。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程、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LDL、HbA1C、CysC、Hcy、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1.975,3.643,4.054,4.214,P0.05)。结论: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对其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早期T2DM微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DM)导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氧化应激被认为是DM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通过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并未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远期获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可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可能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靶点,提示靶向Nrf2药物的开发可能获得防治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的新一代药物。本文就Nrf2在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药理性活化剂对糖尿病(DM)相关心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影响T2DM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28例和无心律失常组54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5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72 h监测血糖获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全天血糖波动次数(NGE)。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影响T2DM患者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因素。结果:心律失常组MAGE、MODD、SDBG、N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2DM病程、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病程、Hcy、MDA、HOMA-IR、MAGE、MODD、SDBG、NGE均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A、HOMA-IR、MAGE、MODD是T2DM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01),MAGE、MODD、SDBG是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均有关,血糖波动增加是T2DM心律失常和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T2DM)通常影响老年人群,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糖尿病类型.临床研究表明,T2DM与认知损害,尤其是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与正常人群相比,T2DM患者继发痴呆症的风险较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T2DM患者认知损害和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包括相关机制和中药治疗的可能性,以期对T2DM并发认知损害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Ⅱ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Ⅱ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PAI-1显著降低(P<0.0l),t-PA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Ⅱ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6例(DM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DM1);合并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DM2)。另选取正常健康行冠脉造影检查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入选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2DM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NC组对比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各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HOMA-IR、TC、和APOB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723、0.415、0.694,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浆chemerin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对糖尿病(D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连续血糖测试受检者采血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肱动脉EDD检查,并与血糖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将各项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DM病变组、DM病变伴并发症组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M痛变伴并发症组EDD显著低于单纯DM病变组(P<0.01).结论:DM患者及具有并发症的人群中,进行EDD检查,可间接反映DM进展情况,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DM患者提供依据,还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86 m低海拔地区(咸阳市)和1 520 m高海拔地区(兰州市)各一家医院内被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人/29人)和健康体检者(20人/20人)。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人群的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 无论在低海拔还是高海拔地区,糖尿病组较健康组循环EPCs数量降低(P<0.01),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lc)增高(P<0.05);与低海拔组相比,无论高海拔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者,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循环EPCs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有循环EPCs数量健康者高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高于2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者的表现(P<0.05)。结论: 海拔高度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HIF-1α表达水平增加,循环EPCs数量降低,且与其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望通过对高海拔地区T2DM患者进行EPCs的移植来实现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T2DM患者60例,根据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30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hemerin和hs-CRP水平并分析。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清chemerin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hemerin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hemerin与hs-CRP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显著增高,血清chemerin水平与炎症指标hs-CRP存在正相关,chemerin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在T2DM大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T2DM患者(T2DM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SH水平将T2DM组分为四个亚组,A组(0.45~1.49 m IU/L,n=18)、B组(1.50~2.49 m IU/L,n=23)、C组(2.50~3.49 m IU/L,n=22)、D组(≥4.5 m IU/L,n=25)。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TSH水平的差异,并根据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分析Gensini评分与血清T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TSH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年龄、TC、TG、LDL-C明显增加,而HDL-C、T3明显降低(P0.05)。C组病变支数显著多于A组,重度病变的比例明显升高,而D组病变支数、病变程度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TSH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血清TSH水平有助于评估老年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变化以及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64例,其中初诊T2DM患者32例(T2DM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2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FGF-21水平以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水平的关系。结果:T2DM组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空腹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空腹血浆FGF-21水平与T2DM患者FPG、Hb A1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WHR、舒张压、Hb A1C是影响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血浆FGF-21可能作为T2DM病情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喻保军  陈龙菊 《生命科学》2020,32(6):606-613
硒是哺乳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通过硒蛋白形式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早期的研究证实硒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补硒或硒蛋白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 T2DM)。硒蛋白S (Selenoprotein S, SelS)参与机体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并对血糖、血脂具有调控作用;同时,SelS异常表达于T2DM患者体内,参与胰岛素抵抗,并诱发血管病变。该文综述硒蛋白S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学作用、代谢调节,以及与T2DM相关的研究,为T2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类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和机体对胰岛素耐受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快速增长的患病率和并发症所带来的高病死率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医学难题。目前,T2DM主要是以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且不能长期良好控制血糖和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基因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靶向调控血糖水平进而提高降糖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并发症,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损伤。在认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技术在治疗T2DM中的应用,讨论了基因技术治疗T2DM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T2DM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也为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类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和机体对胰岛素耐受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快速增长的患病率和并发症所带来的高病死率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医学难题。目前,T2DM主要是以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且不能长期良好控制血糖和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基因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主要方向。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靶向调控血糖水平进而提高降糖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并发症,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损伤。在认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技术在治疗T2DM中的应用,讨论了基因技术治疗T2DM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T2DM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也为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对264例513眼DR患者按病变不同分期分别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次全视网膜光凝(sPRP)和全视网膜光凝(PRP)。随访3月-5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总计有24.0%(123/513)的患眼视力得以上升,49.7%(255/513)视力保持不变,26.3%(135/513)视力下降。非增殖性DR激光治疗有效率为87.5%,增殖性DR有效率58.4%(P<0.05)。1型DM有效率43.5%,2型DM有效率81.4%(P<0.05)。结论:氩激光能有效控制DR,减缓DR患者视力的丧失,非增殖性DR疗效明显优于增殖性DR,2型DM疗效优于1型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