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发展非原动肌群慢肌纤维有氧清除乳酸的能力,探索无氧耐力运动中,延缓血乳酸快速积累的训练方法.两组受试者在提高糖酵解能力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小力量训练方法,发展非原动肌群的慢肌纤维,提高其清除血乳酸的能力.通过测试原动肌群丙酮酸激酶活性、非原动肌群苹果酸脱氢酶活性、400 m跑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浓度、400 m跑极量负荷后血乳酸清除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发展原动肌群糖酵解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展非原动肌群慢肌纤维有氧清除乳酸的能力,对于延缓运动中乳酸过快积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酸(GA)饮料对中等强度耐力训练的女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2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A组(n=6),两组都进行4周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1 h。检测训练前、后女大学生的400 m、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和心率在170次/分时的身体工作能力(PWC170)、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以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以及IL-10和骨骼肌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A组的400 m跑和PWC170的成绩显著提高(P0.05),而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指标无差别。白细胞总数不变,但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P0.05);血浆MDA降低(P0.05)、GSH-Px和T-AOC升高(P0.05);LDH和CK无显著变化,炎症因子在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之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组400m跑成绩和PWC170的提高与抗氧化能力和淋巴细胞比例的改变有关(P0.05)。结论:中强度耐力训练中补充GA饮料能提高女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定负重25 kg状态下1 km距离不同跑速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10名,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分别检测受试者在1 km距离负重25 kg状态下的静息、慢走(0.08±0.10)km/min、快走(0.12±0.01)km/min、全力跑(0.22±0.01)km/min和无负重全力跑(0.28±0.02)km/min时的能量代谢,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检测血乳酸的浓度。结果:负重25 kg状态下随着速度增加,心率(HR)、呼吸商(RQ)、相对摄氧量(VO2/min·kg)、能量消耗(Kcal/min·kg)和能量代谢当量(METS)均明显增加(P0.0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速度和Kcal/min·kg成正相关(r=0.90,P0.01)。血乳酸浓度同样呈增加的趋势。但与无负重全力跑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但1 km运动成绩显著下降(P0.01),下降了21%。结论:负重25 kg可显著影响以有氧和无氧混合为主军事任务移动能力,应采取特定训练方案提高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进1 km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负重(无负重,15 kg和50 kg)全力1 km跑,分别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检测血乳酸的浓度,进行主观疲劳感觉评定。结果:与静息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时心率、呼吸频率、相对的摄氧量和代谢当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不同负重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与静息值相比,每分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无负重显著大于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P<0.01)。随着负重量的增加,速度显著下降,每分钟能量消耗呈下降趋势,50 kg负重总能量消耗显著大于无负重与15 kg负重(P<0.01)。与静息状态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但50 kg负重显著低于无负重和15 kg负重(P<0.01)。不同负重量之间主观疲劳程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完成以有氧和无氧混合为主全力运动时,不同负重状态下,心肺反应基本上趋于一致。但随着负重增加,相对有氧功能比例增加,高负重对机体总能量消耗和移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牛蒡低聚果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牛蒡低聚果糖(BFOS)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将牛蒡低聚果糖用三个不同剂量组100、200、400mg.kg-1.d-1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2 d,末次饲喂30 min后进行游泳实验,耐缺氧实验,测定运动耐力、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三个剂量的牛蒡低聚果糖均能显著提高运动耐力和耐缺氧时间;降低运动后LAC和BUN的含量;提高肌、肝糖元含量。说明牛蒡低聚果糖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200 mg.kg-1.d-1为最佳用量,高剂量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和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要分为安静组、运动组、服牛磺酸运动组。后两组进行跑台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血测定血糖和血乳酸以及血清MDA、LDH、GOT和CK。结果表明:与运动组相比较,服牛磺酸运动阻力竭运动时间有延长趋势,说明补充牛磺酸提高大鼠运动能力;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力竭运动后血糖显著降低,血清LD、MDA、CK、GOT和LDH都显著升高,提示大鼠长时间运动由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而导致力竭;与运动组相比较,服牛磺酸运动组血糖降低和血乳酸升高的程度有减小的趋势,而血清MDA、CK、GOT、LDH升高的程度显著减小。研究结果显示,补充牛磺酸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其主要是通过抵抗要体外周疲劳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人群接受高强度抗阻运动后血液红细胞(RBC)指标变化差异和AST浓度与血红蛋白指标关系。本研究招募50名无运动习惯的大学生为受试者,空腹采血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红细胞相关指标,按照血液中AST浓度分成高低两组,进行单次85%最大肌力的抗阻运动,运动后再次采血检测AST、ALT、血肌酐、红细胞相关指标。前测中血液中AST浓度较高组有较高的ALT浓度,而且在经过单次抗阻运动后,HA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血肌酐变化量显着高于LA组,HA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变化量显着低于LA组。本研究认为有较高的AST水平的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会在高强度抗阻运动后增加,可能代表处在较高氧化压力或发炎状态下的红细胞,较易因高强度抗阻运动而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跑台急性运动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8周龄)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多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案(跑台坡度为0°,负荷分为三级)建立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动物模型。尾静脉取血,分别测定大鼠在安静、运动30 min、运动90 min、力竭、恢复30 min、恢复90 min各时间点外周血葡萄糖(GLU)、乳酸(LD)、尿素(BU)、丙二醛(MDA)浓度和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行为能力和运动能力、血液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呈现阶段性的动态变化。外周血LD、BU、MDA浓度及CK活性均较安静时显著性增高(P<0.01,P<0.05);GLU浓度、SOD活性较安静时显著降低(P<0.01,P<0.05)。各指标的变化特征说明大鼠已达到运动疲劳状态。结论建立了大鼠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模型,并客观动态评价了大鼠在运动疲劳产生、发展、恢复等不同阶段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该模型可用于后续运动疲劳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肝门阻断、开放后有创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肝段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3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开始前、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即时、阻断开放后15min,分别采取动脉血化验血乳酸浓度,记录采取动脉血时血压值及开放后血压最低值,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即时与开放后15min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浓度与肝门阻断时间呈正相关,开放即时与开放后动脉血乳酸浓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与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肝门阻断前后及开放后15min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段切除术围术期行第一肝门阻断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肝脏再灌注期间乳酸未进一步升高,甚至有所降低。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乳酸浓度、氧化应激、免疫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安静组、运动A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其中安静组不运动,静坐30 min;运动A组强度为55%VO_(2max),运动15 min×2次,间歇5 min;运动B组强度为70%VO_(2max),运动10 min×3次,间歇5 min;运动C组强度为85%VO_(2max),运动7.5 min×4次,间歇5 min;检测各组运动前后乳酸、氧化应激及免疫指标。结果发现,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血清乳酸浓度为(7.89±0.80)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SOD和MDA分别为(16 011.22±1 532.10) U/gHb和(3.37±0.31) nmol/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运动B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为(123.10±11.52) mmol/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C组(p0.05);运动A组运动结束后即刻NOS为(48.01±3.01) U/mL,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B组和运动C组;运动C组运动结束后即刻CD4为(42.29±0.90)%,明显高于安静组、运动A组和运动B组(p0.05)。本研究说明,运动负荷量对男性大学生血清乳酸、氧化应激和免疫情况有一定影响,在运动训练时应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量,避免对机体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探讨其对绝经期妇女体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绝经后妇女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60名受试者,年龄(54±;4.6)岁,随机分成3组(n=20):即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快走)及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组(快走加抗阻练习)。运动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运动,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5 h的快走或慢跑运动,每周运动3~5次;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组,每天上、下午各进行40 min的健步走运动+30 min的力量练习(上肢哑铃练习+腹部以仰卧起坐+下肢以负重提肩练习为主)及前后10 min的整理活动,每周运动3~5次;对照组正常生活,期间不进行任何系统的体育运动;各组均不作饮食方面的特别控制,整个试验期间3组都有专人进行跟踪监测,试验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进行体脂率、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及骨密度指标测试。结果:有氧运动组运动后体脂率明显下降(P<0.05),肺活量明显提高(P<0.05),但BMI和骨密度未出现明显变化;混合练习组运动后BMI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但体脂率和肺活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对照组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4个月的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运动对提高绝经后妇女的体质健康均有一定的的效果,但有氧运动对体质的影响偏向于减脂,而混合练习组偏向于瘦体重的增加和骨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测定了5条狗的无氧阈值,运动耐受时间、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运动中的肌糖原消耗量。结果如下:无氧阈值,1.与运动耐受时间呈正相关(r=0.947,P<0.02);2.与运动中肌糖原消耗量呈负相关(r=-0.959,P<0.01);3.与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呈负相关(r=-0.942,P<0.02)。实验结果提示,无氧阈值是反映机体耐力的可靠指标。而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少,血乳酸积累程度轻,可能是无氧阈值之所以能够反映机体耐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对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术后24、48和72h的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肝性脑病将受试者分为肝性脑病组与非肝性脑病组,并对肝性脑病组患者进行临床分度。结果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组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组(P<0.001);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之间及与肝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呈正相关(P<0.001);当血S100B水平在28ng/L,尿乳酸/肌酐比值在0.47时,单独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93.6%;尿乳酸/肌酐比值预测肝性脑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度以术后24h最高,分别为89.3%和91.7%;如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同时监测术后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可显著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的准确性,联合应用两项指标进行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8.6%,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高。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以临床表现为基础,同时监测72h内血S100B蛋白和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对提高术后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micro-CT方法,评估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45min、速度18 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正式运动处理14周时,取第2腰椎检测骨密度,取第4腰椎行micro-CT分析及三维结构重建;取第3腰椎椎体进行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去卵巢运动组第2腰椎骨密度、第3腰椎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以及第4腰椎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去卵巢静止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去卵巢静止组,而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变化。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及应用药物干预其变化后产生的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88例,DKDⅢ期43例,DKDⅣ期45例。分别检测各期患者血PAI-1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针对DKDⅢ期患者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AI-1水平、24 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DKDⅣ期患者血PAI-1水平明显高于DKDⅢ期患者(P<0.001)。DKDⅢ-O组患者治疗后血PAI-1水平下降(P<0.01),且尿白蛋白减少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C组治疗前、后血PAI-1、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血PAI-1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用药物降低其水平后可减少早期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对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90例小儿脓毒性休克患儿,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动态监测研究0 h、6 h的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按PCIS评分分为≥70分组(n=41)、60~70分组(n=40)、60分组(n=9);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62)与死亡组(n=28);按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n=57)与低乳酸清除率组(n=33),对各组PCIS评分、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0分组、60~70分组、60分组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70分组明显低于60~70分组及60分组,60~70分组明显低于60分组(P均0.05);存活组PCIS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0 h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与0 h血乳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与乳酸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5)。结论:在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比单次血乳酸浓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一种适用于评估学前儿童速度和心功能的测试方法。方法: 选取某幼儿园30名健康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建立“10 m、20 m和30 m往返跑”的运动模型,通过佩戴人体能耗检测仪的方式,监测其运动前后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而通过计算其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指数,通过HRV时域、频域和庞莱恩散点图参数的变化,判断学前儿童在不同距离往返跑后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与支配功能状态。结果: 儿童10 m、20 m和30 m往返跑依次为中、大和超大强度的范围;HRV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与运动前基线值相比较,三种往返跑后的R-R间期标准差(SDNN)均呈现显著性的降低;儿童30 m往返跑后,除了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显著升高(P<0.01),其余频域指标以及庞莱恩散点图参数较基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此外,与10 m往返跑后相比较,儿童20 m往返跑后LF呈现显著性的增加(P<0.01),其余HRV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但30 m往返跑后的HRV频域指标和庞莱恩散点图参数均不同程度呈现显著降低(P<0.05,0.01),且LF/HF值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20 m往返跑后儿童的心交感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活性变化不显著、综合调节能力未下降,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血乳酸值及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33例和非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45例,于术前2h(T_1)、麻醉后(T_2)、CPB转机后5 min(T_3)、主动脉阻断后5 min(T_4)、停止CPB时(T_5)、手术结束时(T_6)、术后2h(T_7)、4h(T_8)、6h(T_9)、8h(T_(10))、12h(T_(11))、24h(T_(12))及48h(T_(13))监测两组血糖及血液乳酸水平,比较两组康复进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血糖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T_1时刻(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糖尿病组的15.15%(5/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术前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波动更明显,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收缩间期等指标与运动酸碱失衡及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名中跑运动员,10名长跑运动员和12名正常人以按实际换算得出的跑速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400m和1500m跑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对收缩间期诸指标与运动后血乳酸浓度(LA)和pH值的相关分析,从中得出反映运动酸碱失衡的可靠指标。结果显示:在反映运动酸碱失衡上,运动后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可信度最高,它与LA和pH值的半时恢复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86,P<0.01),方程可靠性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酸碱失衡的恢复与疲劳的消除一致,因此利用回归方程可对运动后疲劳恢复过程进行间接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强度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生物体运动表现、运动疲劳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使用4周大雄性C57BL/6J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作3组,每组8只动物:无振动训练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SC);相对较低强度振动训练组(5.6 Hz/0.13 g; relative low-intensity vibration, LV);相对较高强度振动训练组(13 Hz/0.68 g; relative high-intensity vibration, HV)。振动训练以每天振动15 min,每周5次,为期4周,随后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前肢抓力、衰竭性耐力运动测验、疲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数据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并以Duncan's test检验不同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接受振动训练介入的小鼠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提升肌力和衰竭性耐力运动的时间。在疲劳与肌肉损伤相关生化指标部分,振动训练具有明显降低单次运动测试后血氨与血乳酸浓度以及肌酸激酶活性上升的作用。在临床血液生化方面,4周振动训练显著降低草醋酸转胺酶、麸丙酮酸转胺酶与肌酸激酶活性,以及尿素氮浓度。本研究证实振动训练4周的连续介入下,具有提升运动表现与抗疲劳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健康小鼠在生理生化以及病理上的副作用。在提供一般健康成人的运动训练指导上,全身振动训练具有健康促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