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31对DSS诱发结肠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①小鼠结肠炎实验:用1%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14只FVB非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n=6),DSS组(n=8),16只FVB miR-3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miR-31过表达组(n=8),miR-31过表达+DSS 组(n=8),DSS溶于水后通过饮水给予小鼠。DSS组和miR-31+DSS组第一周饮用1%DSS水,第二周饮用正常无菌水,第三周饮用1%DSS水,如此5周后造模完成,之后留取小鼠的结肠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IHC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TLR4、Bax、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②细胞培养实验:在人结肠上皮细胞系HCT 116细胞中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miR-31 mimic和inhibitor,使miR-31过表达或敲低,每组均进行三次重复,48 h后收取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动物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结肠组织中DSS组和miR-31过表达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与DSS组相比,miR-31+DSS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指数也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②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 HCT 116细胞过表达miR-31组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敲低miR-31组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miR-31通过促进TLR4/NF-κB信号通路和介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结肠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党参总皂苷(TSC)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阳性对照组(0.3 g/kg)、TSC高剂量组(1.2 g/kg)、TSC低剂量组(0.4 g/kg),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制作大鼠UC模型,给药21 d后,通过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形态;测定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最终评价TSC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CMD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粘膜损伤严重,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TSC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P<0.05);改善结肠黏膜形态;升高结肠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5),抑制结肠组织中IL-6、TNF-α mRNA水平,促进IL-10 mRNA表达(P<0.01);同时降低结肠中NF-κB蛋白表达(P< 0.01),且TSC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TSC对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为佳;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C)通过靶向miR-3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1%DSS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n=7),DSS组(n=8),DSS+NC组(7.27 mg/kg)(n=8)和NC组(n=7),饮水给予DSS,灌胃给予氯化两面针碱。造模周期为3周,分别为Control组和NC组每天饮用无菌水,DSS组和DSS+NC组第一周饮用1% DSS水,第2周正常饮水,第3周1% DSS水。造模最后一周给予Control组和DSS组小鼠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DSS+NC组和NC组给予NC灌胃。造模完成后,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进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miR-3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症蛋白NF-κB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DSS组相比,DSS+NC组的 DAI 显著降低(P<0.01),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②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miR-31表达显著升高(P<0.01),DSS+NC组miR-3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SS组(P<0.05);③与DSS组相比,DSS+NC组中的炎症蛋白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炎机制与下调miR-3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当归对阴虚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TNF-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溴索组、当归低、中、高剂量(2、4、8 g/kg)组(n=12),采用卵蛋白与甲状腺片复制阴虚哮喘模型,观测当归对小鼠哮喘症状、IgE、TNF-α以及肺组织Muc5ac与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2、4、8 g/kg当归能明显缓解阴虚哮喘小鼠的哮喘症状,降低血清IgE与BALF中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Muc5ac与NF-κB的过度表达。结论: 当归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而缓解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其平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帕瑞昔布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形态、数量及TNF-α/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所选取的大鼠随机分组,第一组,模型组(MO组):该组大鼠制作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第二组,假手术组(SS组):该组大鼠在骨关节做切口后不做任何处理;第三组,治疗组(TR组):该组大鼠制作骨关节炎模型后给予帕瑞昔布进行治疗,每组5只。通过cck-8法、Western blot法、qRT-PCR法、HE染色法、OARSI评分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情况、TNF-α/NF-κB的蛋白表达、TNF-α/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软骨组织病变程度。结果:与SS组大鼠比较,MO组和TR组关节软组织细胞增殖虽然均显著减少(P<0.05),但TR组的增殖显著高于MO组。同样TR组的软骨组织结构好于MO组,OARSI评分显著低于MO组(P<0.05);与SS组大鼠比较, MO组和TR组大鼠TNF-α和NF-κB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虽然均显著高于SS组,但TR组的相应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O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对骨关节炎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8 mg·kg-1)、加味逍遥散低、高剂量组(3.64、7.28 g·kg-1)。采用慢性LPS注射(ip,0.5 mg·kg-1)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于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共14 d。采用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匀浆液中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TLR4、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P<0.01),海马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P<0.01),TNF-α、IL-6含量增加(P<0.01),TLR4、NF-κB蛋白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缓解(P< 0.05),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恢复正常(P<0.01),TNF-α、IL-6含量下降(P<0.01),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氟西汀组比较,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者抗抑郁功效无显著区别。结论: 加味逍遥散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进而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术醇(C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大鼠模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NASH)伴肝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SH)、NASH+复方鳖甲软肝片(CBT)组(阳性对照组)、NASH+CC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测量大鼠肝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测量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肝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阳性染色情况,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及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NF-κB p6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DL、 IL-10含量、MMP-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G、ALT、AST、肝组织P65阳性率,α-SMA、TIMP-1、TLR4、TAK1、NF-κB p65、VCAM-1表达、IL-6、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CBT和CC处理后大鼠HDL、 IL-10含量、MMP-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G、ALT、AST、肝组织P65阳性率,α-SMA、TIMP-1、TLR4、TAK1、NF-κB p65、VCAM-1表达、IL-6、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模型+CC组以高浓度组改善最显著(P<0.05),但各剂量改善幅度均低于模型+CBT组(P<0.05)。结论:莪术醇通过调节TLR4、TAK1、NF-κB p65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从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肝纤维化,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β片层阻断肽H102对转基因AD小鼠脑内NF-κB通路相关蛋白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另选15只同周龄同背景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组(n=15)。给药组每日经鼻腔给予H102溶液5 μl (5.8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空白辅料溶液。给药16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内β样淀粉样蛋白(Aβ1-42)、核因子-κB (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IκB蛋白激酶(IKK)及其磷酸化蛋白(p-NF-κB、p-IκB、p-IKK)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orris水迷宫测试:模型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给药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②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内Aβ1-42、p-IKK、p-NF-κB、p-IκB、核内NF-κB及iNOS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给药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H102可抑制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大鼠早期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及其JNK/NF-κB、SOX9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模型对照组(MC组),高频振动1组(GP1组,频率60 Hz),高频振动2组(GP2组,频率40 Hz)、中频振动组(ZP组,频率20 Hz)和低频振动组(DP组,频率10 Hz),正常对照组(NC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经第1、4、7日双后腿膝关节腔注射2%木瓜蛋白酶溶液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6周后建立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后,对振动组大鼠双膝进行4周,每天 40 min,振幅2~5 mm,每周振动5 d的训练。4周后,检测双膝关节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HE染色、番红O染色和Mankin评分形态学观察,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RT-qPCR检测JNK、NF-κB p65、SOX9 mRNA,Western blot 检测JNK、NF-κB p65、SOX9蛋白表达。结果: 与NC比较,其余各组Mankin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与MC相比,各振动组Manki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JNK、NF-κB p65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1),SOX9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高频组相比,低频组的Mankin评分,JNK、NF-κB p65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SOX9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修复效应,低频振动训练软骨修复优于高频振动。可能通过下调关节软骨JNK/NF-κB表达,提高SOX9活性来调控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pelin-13对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PS组、Apelin-13+LPS组、Apelin-13组。用5 μg/ml LPS作用细胞24 h, 复制屏障功能受损模型。1 μmol/L Apelin-13提前30 min给予,再给予LPS作用24 h,确定Apelin-13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Apelin-13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VE-cadherin、F-actin的表达变化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 p65)入核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Apelin-13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V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P<0.01)、F-actin蛋白表达升高(P<0.05),NF-κB p65入核明显增加。与LPS组相比,Apelin-13明显增加细胞活力(P<0.01),V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5)、F-actin蛋白表达下降(P<0.01),蛋白NF-κB p65入核下降明显。结论: Apelin-13可减轻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屏障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柠檬苦素(limonin)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致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将20只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柠檬苦素组和5-氨基水杨酸组,每组5只。正常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各组小鼠给予30 g/L DSS连续饮用7 d后,继续饮用正常水3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柠檬苦素和5-氨基水杨酸的剂量为50和50 mg/(kg·d),每日1次,连续灌胃治疗10 d。实验终点时,分析实验动物的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症状,包括体质量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稀便和血便等,减轻小鼠急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肠黏膜坏死。此外,柠檬苦素亦可以降低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的激活。柠檬苦素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激活,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小檗碱低剂量组(BBR-L,25 mg/kg)、小檗碱中剂量组(BBR-M,50 mg/kg)、小檗碱高剂量组(BBR-H,100 mg/kg),每组各1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处理。于造模成功2 h后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组按上述方法同体积给予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梗死率;采用ELISA法检测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细胞因子TNF-α、IFN-β、IL-6和NO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及CD4+/CD8+血清含量;进一步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内NF-κB-NLRP3信号轴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升高(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BBR-H、BBR-M、BBR-L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下降(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BCW和DN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上皮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嗜酸乳杆菌BCW组、嗜酸乳杆菌DN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1.5%DSS7天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随即给予嗜酸乳杆菌BCW(20ug/10g)、嗜酸乳杆菌DNA(0.2ug/10g)和生理盐水灌肠7天,每天观察小鼠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去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测结肠炎症情况,并行结肠上皮NF-κB免疫组化。结果:饮用DSS小鼠DAI积分显著增高,结肠组织粘膜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上皮NF-κB表达增加(9.15±0.43),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降低小鼠DAI积分,减轻粘膜损伤,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4.67±0.56/6.03±0.60)。结论: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缓解急性溃疡性结肠炎,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520a-3p调控宫颈癌细胞因子分泌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argetScanHuman分析miR-520a-3p与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匹配情况,然后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520a-3p是否靶向NF-κB复合体亚基RELA;使用LPS刺激宫颈癌HELA细胞后,将miR-520a-3p mimics与转染试剂混合后滴入HELA细胞中,此为过表达组;将miR-520a-3p inhibitor与转染试剂混合后滴入HELA细胞中,此为敲低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表达组和敲低组GCSF, GM-CSF, IL-2, IL-3, IL-4, IL-5, IL-6, IL-9, IL-10, IL-12 p40, IL-12 p70, IL-13, IL-17, IFN-γ, MCP-1, MCP-5, RANTES, TNFα的表达水平。每次实验重复3次。结果: miR-520a-3p靶向RELA的3’UTR;LPS激活NF-kB信号通路后,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GCSF, GM-CSF, IL-2, IL-3, IL-4, IL-5, IL-6, IL-9, IL-10, IL-12 p40, IL-12 p70, IL-13, IL-17, IFN-γ, MCP-1, MCP-5, RANTES, 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过表达组中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敲低组中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 miR-520a-3p通过靶向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RELA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trolnc-1在制动诱导小鼠后肢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制动组(Immobilization),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实验处理,制动组小鼠右侧后肢装入自制塑料制动器固定。2周后分离其腓肠肌,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观察腓肠肌形态学改变,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肌肉萎缩F-box蛋白(Atrogin-1)及肌萎缩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 Atrolnc-1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胞浆及胞核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制动2周后小鼠腓肠肌萎缩。与对照组相比,制动组小鼠腓肠肌湿重减少(P>0.05),腓肠肌湿重/体重千分比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制动组骨骼肌大量肌纤维缩小或溶解,肌纤维横纹排列紊乱,间质见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P<0.01)。QRT-PCR及WB结果显示,Atrolnc-1表达上升(P<0.01),胞浆p-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1),但胞核p-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1),同时Atrogin-1(P<0.01)与MuRF-1(P<0.01)表达均升高。结论: 制动诱导小鼠腓肠肌萎缩,可能与Atrolnc-1激活NF-κB入核,促进MuRF-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糖脂代谢、性激素结合蛋白和脂联素(LPS)以及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PCOS模型组、黄连素组(0.216 g/kg)、二甲双胍组(0.135 g/kg)和达英-35(0.18 mg/kg)组,每组10只。PCOS模型组用来曲唑(1 mg/(kg·d))连续灌胃3周,随后药物干预28 d,检测大鼠体重、卵巢和子宫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卵泡数量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空腹葡萄糖和胰岛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性激素结合蛋白和脂联素水平以及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p38-MAPK、c-Jun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5),囊状卵泡数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和LH/FSH比值显著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指数(HOMA)显著增加(P<0.05),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含量显著减少以及脂联素(LPS)含量显著增加(P<0.05),卵巢组织p38-MAPK、c-Jun和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能显著增加子宫指数(P<0.05)、次级卵泡数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睾酮(T)水平和LH/FSH比值(P< 0.05),显著下调卵巢组织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P<0.05),作用类似达英-35;黄连素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指数(P<0.05),升高血清SHBG水平,降低LPS水平(P<0.05),作用类似二甲双胍。结论: 黄连素通过下调卵巢组织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降低血清LPS含量,起到调控PCOS大鼠性激素紊乱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槐花散合白头翁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疗效。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美沙拉嗪组(Mesalazine)、槐花散合白头翁汤组(Formula),每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三组大鼠盆腔均接受6MV-X射线20 GY剂量照射,制作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大鼠成模后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按成人临床等效剂量(体表面积法折算), Control组、Model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0 ml/kg,Mesalazine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 0.27 g/kg 灌胃,Formular组分别给予(0.91 g/kg) 灌胃,连续14 d。灌胃后第14日处死所有大鼠,评估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kappaB(NF-κB)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出现严重腹泻症状,直肠黏膜组织出血、溃烂,坏死严重,NF-κB、、ICAM-1 、V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Mesalazine组和Formular组明显改善大鼠临床症状和肠粘膜愈合,下调了直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血清中ICAM-1、VCAM-1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花散合白头翁汤可以通过降低NF-κB 、ICAM-1 、VCAM-1表达,改善ARP大鼠症状和直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BCW和DN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上皮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嗜酸乳杆菌BCW组、嗜酸乳杆菌DN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1.5%DSS7天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随即给予嗜酸乳杆菌BCW(20ug/10g)、嗜酸乳杆菌DNA(0.2ug/10g)和生理盐水灌肠7天,每天观察小鼠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去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测结肠炎症情况,并行结肠上皮NF-κB免疫组化。结果:饮用DSS小鼠DAI积分显著增高,结肠组织粘膜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上皮NF-κB表达增加(9.15±0.43),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降低小鼠DAI积分,减轻粘膜损伤,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4.67±0.56/6.03±0.60)。结论: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缓解急性溃疡性结肠炎,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冷暴露介导小鼠回肠机械屏障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暴露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冷暴露组均置于(24±2)℃,湿度为40%的气候室内,冷暴露组小鼠每日移至(4±2)℃的气候室内3 h,连续冷暴露三周。三周后采集小鼠回肠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结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炎症细胞因子、核因子-κB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冷暴露小鼠回肠组织环形肌层变薄,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绒毛长度变短,隐窝深度增大,出现组织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冷暴露小鼠的回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冷暴露能够损伤小鼠回肠组织紧密连接,破坏机械屏障的完整性,其机制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焦亡相关蛋白的变化,以及抗阻训练对海马内焦亡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 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 n=12)和高脂膳食组(HFD, n=26)分别进行普通膳食或高脂膳食喂养12周。随后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的结果,将HFD组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 n=10)和抗阻运动组(RT, n=10),维持高脂膳食喂养同时RT组小鼠进行抗阻训练。12周后,全部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脑并剥离出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小鼠海马内NF-κB、NLRP3炎症小体、下游焦亡相关蛋白GSDMD-N和GSDMD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性上升(P<0.05),SIRT1蛋白表达量以及p-AMPK蛋白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与IR组相比,RT组小鼠海马内NF-κB、NLRP3炎症小体、下游焦亡相关蛋白GSDMD-N和GSDMD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性下降(P<0.05),SIRT1蛋白表达量以及p-AMPK蛋白水平显著性上升(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介导海马内发生细胞焦亡;经过12周的抗阻运动可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改善海马内细胞焦亡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