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禄丰发现的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在云南禄丰早上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两个古猿下颌骨化石:即禄丰腊玛古猿(Ramapithecus lufengensis)和云南西瓦古猿新种(Sivapithecus yunnanensis sp.nov.)。鉴于它们在形态上各自显示出接近于人属的早期类型和化石猩猩的性质,作者认为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人类和猩猩的直系祖先,而我国西南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中还对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1981年10月—12月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发掘的地层情况以及古猿、其他灵长类化石的初步观察。此次发掘在第3层发现三个腊玛古猿头骨,其中两个为少年个体,在第5层发现具有较完整下颌支的西瓦古猿下颌骨。这些材料的发现有助于确定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和西瓦古猿头骨形态的复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与现代大猿类和其它同时代的古猿及南方古猿类的下颌骨的比较得出:禄丰的两类古猿有不少特征与猩猩相似,因此它们可能与猩猩有较密切的关系,两类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但另一方面,禄丰腊玛古猿又显示出一些与南方古猿相似的性状,因而另一种可能是腊玛古猿是与西瓦古猿不同的类型,它比西瓦古猿更接近于人猿的共同主干。  相似文献   

4.
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牙齿有许多性状是一致的,但在犬齿和下前臼齿的形态上则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两性的差别。它们与现代大猿类相比,表现出与猩猩比较相似,而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差别较大,因而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与猩猩有较近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与南方古猿类的牙齿相比,禄丰腊玛古猿牙齿又显示出较多的相似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和非洲种的性状,而西瓦古猿大的犬齿与所有南方古猿类差别甚大,因此另一种可能性是禄丰腊玛古猿与西瓦古猿是不同的类型,前者是向南方古猿方向进化的早期的人科成员。  相似文献   

5.
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十年来采集的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阶段性研究,对这两类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提出进一步的看法: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在形态上表现出同种二形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同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它们的学名被修订为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lufengensis);禄丰标本的有些特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古猿,而相似于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因此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6.
1978年12月16日,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古猿化石产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8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消息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的发现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大喜日子云南禄丰吉猿化石产地发现于1975年,我们先后于1975年冬和1976年春、冬组织过三期发掘,采集到两个古猿下颌骨和一百多颗牙齿,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群化石。对于这两个古猿下颌骨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属的新种,分别订名为云南西瓦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论文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上学术界很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具时代相当早的人科“粗壮”头骨的发现,复活了关于我们自身人种和近亲的进化的讨论,并否定了某些以往的观点。该头骨是由理查德·利基的野外队在1985年发现的,并于1986年在伦敦的一次报刊会议上公布于众。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亚科的一个成员。粗壮型南方古猿最好的头骨是在1959年由利基的母亲——玛丽发现的,并因该标本颌骨和牙齿的大小而得绰号“Nutcracker人”。但是新的头骨,不仅更完整,而且其时代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比“Nutcracker人”早七十五万年,这表明粗壮南方古猿类是人科的一个成功而生存时间长的分支。新头骨更增加了人们这样的信念,即非洲在二百万年前是人科早期几个种的故乡,这些种中只有一个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并且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与人类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1975年,云南禄丰石灰坝煤窑中发现了腊玛古猿的牙齿.后经进一步发掘,找到了完整的腊玛古猿下颌骨,以及腊玛古猿、西瓦古猿的牙齿,并采得大量的其他动物化石.腊玛古猿现在被认为是人科的第一个成员,是从猿到人的过渡类型,它可能代表人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汤恩南方古猿头骨发表六十周年。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等准备举行“汤恩头骨发现6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笔者谨以此短文纪念人类进化研究史上这一重大的发现。汤恩头骨的问世和遭遇 60年前即1925年的2月7日,英国《自然》周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想不到因此而在人类学界引起了一场持续达1/4世纪的争论。文章题目是《南方古猿非洲种:南非的人猿》,报道了南非汤恩地方发现的一个头骨化石,作者是当时年仅32岁的达特。达特认为它  相似文献   

10.
腊玛古猿被否定以后,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个空缺应由哪种古猿来替代呢?这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就中新世晚期古猿化石来说,已发现有头骨化石的古猿有: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西瓦古猿、匈牙利的鲁道古猿(Rudapithecus)、希腊的乌朗诺古猿(Ouran...  相似文献   

11.
云南开远小龙潭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对小龙潭动物群作了新的补充与论述.小龙潭动物群在组合面貌上与西瓦立克的 Chinji, Nagri 层动物群相近,动物群的时代不早于 Chinji 层而早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动物群,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具体的形态比较指出,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应为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它们与现代猩猩比较相似,而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差别较大,因此,它们可看作是猩猩的祖先。猩猩这一支大约是在一千二百万年前开始从人猿超科的进化主干上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双团棘胸蛙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勇  叶辉 《动物学研究》2009,30(6):662-670
对云南省84个县(市)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地理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历史记录与本次调查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了云南双团棘胸蛙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在云南广泛分布于迪庆州以外的15个州(市)71个县(市),分布海拔为1 400~2 600 m,年平均气温为11.54~18.50℃。根据双团棘胸蛙分布受海拔和年平均气温限制的特点,采用DIVA-GIS 5.2软件,得到云南省双团棘胸蛙可能分布区图。该图可以预测双团棘胸蛙在云南的潜在地理分布,为在云南对该物种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节甲鱼的一内颅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广西六景的一长胸节甲类的内颅化石,并和我国已记述的Szuaspis yunnanensis、Kueichowlepis sinensis的内颅作了形态比较,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5.
58年来首次发现生活的云南闭壳龟及其描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周婷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4,23(4):325-327,F002
最近,根据网上信息,作者专程到云南某地查看到业余龟鳖爱好者杨杰先生收集的一只生活的雌性云南闭壳龟:经作者依据云南闭壳龟的原始描述逐字逐句核对,确认为该种无疑。本文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加以描述,并拍摄照片显示其各部特征以资对照。这是在依据中国云南6号标本发表(1906年)该种后,近100年以来获得第二只生活标本的正式报道。第一只是1946年张玺和成庆泰教授在云南昆明西山采集的一号未注明性别的标本,发表了极为简单的一段介绍和6项测量数据,距令也已有58年之久。目前据作者所知全世界共有12号标本,分别保存于4个国家的5个单位,但除模式标本外,尚未见有对此龟生活个体加以详细描述并正式报道者。云南闭壳龟是中国特有种,在中国也仅发现于云南省境内,研究该龟并切实做好对它们的保护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县交界泸沽湖的刘氏棘蛙Paa liui地模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与形态上相似的双团棘胸蛙P. yunnanensis、多疣棘蛙P.verrucospinosa、察隅棘蛙P. chayuensis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刘氏棘蛙作为一个独立物种不存在,分布于泸沽湖的刘氏棘蛙为双团棘胸蛙的一个地理居群,应作为双团棘胸蛙的同物异名进行归并.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丽江盆地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记了滇西北丽江盆地的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化石产自东元桥村南东元桥组的河流相灰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中,计有8属10种,即Megantereon sp.、Equussp.、Dicerorhinus sp.、Cervavitus ultimus、cf.Axis rugosus、cf.Axis yunnanensis、Rusayunnanensis、Rusa sp.、Muntiacus sp.、Bos sp..动物群中的一些属种出现于元谋盆地“元谋人”动物群中,表现出两地动物群的相似性,这为“元谋人” 时代的确定可能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河南新安金丝猴颅骨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了出自河南省新安县游沟村八陡山的一个基本完整的猴类颅骨化石.该颅骨骨缝已全部愈合,牙齿磨耗也重,接近老年个体.新安标本眶间部宽,面部凹陷,表现了明显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特征.像新安这样完整的金丝猴颅骨,除四川万县盐井沟的一个未成年颅骨(R. roxellanae tingianus)外,在我国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