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熊猫食铁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兽,自古以来视为一种神秘的异兽。由于它十分稀少,又隐居于深山林海竹丛中,过去对它的生活习性了解很少,偶凭一些现象以讹传讹,而有食铁之说。记载大熊猫食铁最早是在27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那时有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记载它很像熊,但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又说它专吃铜铁,故称它为食铁兽。汉代有一部小说集叫《神异经》,称它为啮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貘屏讚》中,也说它只吃铜铁。明朝地理学家曹学佺《蜀中广记》,说它以铁为生,须臾可达数十斤,故叫猛氏兽或啖铁兽。清乾隆时《酉阳直隶州总志》(四川东南),记载“貘”(大熊猫古名),食铁兽也。近代四川北川县志,俗名白熊,又名食铁兽。峨眉山志,称它为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3.
千年鼍文化     
神奇的乐器 因扬子鳄的皮较为结实,古人很早就取其皮蒙鼓,称之为“鼍鼓”。蓬鼓频频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公元前12世纪的《诗经·大雅·灵台》记载,有民间乐器“鼍鼓逢逢”。《山海经》记载.黄帝用鼍鼓声震五百里,最终战胜了蚩尤。先秦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将鼍鼓称为“灵鼍之鼓“。鼍鼓成为当时古人政治、军事乃至民间生活中的神圣乐器。  相似文献   

4.
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分布在我国十七个省(区),我省是主要产区之一,可供食用、药用和观赏,是我国保护的第一类珍贵动物。有的地区在人工养殖方面取得了经验,并有人工繁殖成功的报道。结合我省情况予以补遗,以供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时参考。一,我国古代的有关记载古籍对它的记载颇多,最早记述在《山海经》。自战国时期至清末(公元前475——公元1911年),有关文献达五十种以上。书写形式有十多种。有的是同名异物,有的是同物异名。而其常用字为:鲵,、、鰕、魵、鳎等。记载内容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用途…  相似文献   

5.
乙丑话虫牛     
<正> 《甲子话虫鼠》在昆虫知识(1984(1):40—42)刊登后,感谢一些朋友鼓励我写下去;同时又指出我把“前2个甲子(1864)”误写成“光绪元年”,应更正为“同治三年“。自己又检查出“前43个甲子(公元前586)”应为“597”,而此年并无蝗灾记载,故应删除;至于“推到前60个甲子(公元前1617)”的提法,严格地说也欠妥,因以天干与地支组合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四年后逢第一个甲子年(公元前837),故至今仅有48个甲子年。 乙丑年来谈论昆虫与牛,是不愁没有素材的,应注意的却是莫犯“吹“嫌。  相似文献   

6.
马凯 《生命世界》1992,19(4):16-17
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无花果原产小亚细亚、地中海沿岸。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浮雕上的图案和古代希伯来经典上都有关于无花果的记载。据初步考证,无花果在公元400年左右传入我国。在《农政全书》、《酉阳杂俎》、《救荒本草》等古书上都有记载。我国新疆、江苏等地有成片栽培。在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甘肃、上海等省市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古莲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1999年第11期第2页)  莲在我国古籍文献记载中,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诗经·郑风》中记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可见在当时我国大地上有水泽的地方,已有莲的生长。我国古籍中关于“莲”的记载很多,莲在我国出土文物中,至少已有7000年历史。4.2 古莲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结构研究 莲是一种古老的双子叶植物,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性状,主要反映在它的形态特征上。它的2枚基部合生的子叶,2片先出叶(幼叶)互生,二歧分枝式叶脉;实生苗“之”字…  相似文献   

8.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奇珍异宝。我国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有记载。《尔雅、释兽》中记述“似熊,小头瘪足,黑白驳,喜吃箭竹”。《说文》、《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述。1869年被西方学者发现记述,才作为一个生物种编入动物分类学,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延年益寿何首乌 蓼属中的特殊种莫如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这是一种藤本植物,可长至3米以上,有厚块根,叶互生,卵状心形。全缘,托叶鞘早落。花又小又多,其拉丁种加词就是“多花的”之意。小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白色,花被裂片5,结实时外层3片增大,其背部生出宽翅,翅没有齿。雄蕊8个,花柱3个,果三棱形。 何首乌的块根自古入药,医药书记载其效用可以乌须发。《本草纲目》记曰:“汉武帝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回马肝石”。今看这马肝石即指的何首乌,因何首乌坚硬如石,横切面似马肝的缘故《本草纲目》中还记述了一个故事:宋代怀州的李治与一武官共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原本是林栖兽类的寄生虫,随着大陆的变迁,人类的活动,疟原虫才逐渐地扩散到人群中来,引起人类疟疾,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至今,全世界每年看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疟疾。就目前所知人类疟原虫只有四种,其传播媒介仅限于按蚊属。本文以年表的形式记述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1987年间,各国学者对人类疟疾特别是疟原虫生物学和媒介研究的主要内容。年代人物主要内容公元前:1562—1066?甲骨文记载有古疟字“”,比意大利人称疟疾“malaria”约早2800年。402—222《山海经》有治疟药记载。三世纪《黄帝内经》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将磁用于医药很早就有记载。如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中即提到,早在公元前90年,我国已开始用磁为人民治病。公元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提到磁能治疗“周痹、风湿、肢节中痛……”后来《名医别录》又把磁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到“痛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等疾病。唐朝的《备急千金方》中记载有治金疮出血,用“磁石束缚之,止痛断血”。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朝济生方治肾虚耳聋载:“真磁石,一豆大……,新棉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又引宋朝直指方治大肠脱肛载:“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兽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关于海兽知识的年代湮远,约在公元前700-200年成书的《尔雅》中就记有白鱀豚、江豚等齿鲸。但此后的2000余年间,海兽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进步很慢。  相似文献   

13.
安徽古代盛行炼丹,早在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就在寿春(今寿县)聚集数千名宾客研讨学问,写下了很多著作,刘安等人还从事炼丹。传世的《淮南子》和《淮南万毕术》中就提到了汞、铅、丹砂、曾青、雄黄等炼丹物质及其变化,其中关于“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即天然硫酸铜溶液与铁接触,铁能取代硫酸铜里的铜,就是现代的金属置换反应,也是我国后来“胆水炼铜法”的理论基础,据《郡国志》、《广舆记》、《江南通志》、《嘉庆合肥县志》等书记载,汉末中国炼丹  相似文献   

14.
徐亚君 《蛛形学报》2001,10(1):57-57
蜘蛛的记载,始见于古籍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上,它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余年间的作品,亦即公元前1100—600年间的诗集。其中《豳风·东山》一首,记述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在公元前11世纪东征灭商,3年而还的故事,有“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的诗句,说是“屋内有鼠妇爬动,窗户有蜘蛛织网。” 关于蜘蛛的名称,古时各地叫法不一。《尔雅》这部我国最早的词义解释专著,由汉族初(公元前200年)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而成,它称蜘蛛为:“次蠹、(?)、(?)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将“次蠹”  相似文献   

15.
无花果     
无花果(Ficus carica L.),别称映日果,它和葡萄等皆为很久以前就被引入栽培的果树植物。在距今2500年的古埃及的遗物中见有无花果的浮雕;据有的历史学者记载,远在公元前4600年的埃及已有无花果的栽培。由此可见无花果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栽培无花果的历史较短,相传唐、宋前始引入,约一千余年之久;正式记载仅见于本草,载有无花果“……能开胃止泄痢叶治五痔肿痛……”,可见最初栽培多以药用为目的。无花果原产小亚细亚,目前在印度西北及西部,阿富汗,伊朗和近东各国以及苏联南部各加盟共和国(如格鲁吉亚、搭吉克、鸟兹别克、阿塞拜疆等)的山区尚能找到野生无花  相似文献   

16.
蟒蛇亦称琴蛇、谷蛇、金钱豹、梅龙蛇、金花大蟒,为我国最大的一种蛇,国内所产的蟒科动物计有2属2种,即沙蟒(Eryx miliaris)和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据记载世界上的蟒科动物有20属72种。 我国古籍上有许多关于蟒蛇的记载。比较早的有《山海经·海内南经》(公元前403—221年)、《名医别录》(公元502—536)、《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西阳杂俎》(公元904年)、《王济手济》和《本草纲目》等。说明古人对蟒蛇的产地、形态、生活习性、药用等各方面都作过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17.
.杜韶荣  .杜若甫 《遗传》1985,7(2):45-45
在近代文献中,遗传性的多乳畸形报告已 有多起。最近,郑令文又报道一个连续四代有 遗传性多乳畸形的家系,且有一例六个乳头[Lll0 宋代苏轼(公元1036-1101年)《东坡志林》卷 三((记范蜀公遗事》hl中也有一则有关记载,现 抄录如下:“李方叔言:范蜀公将莞,数日,须 发皆变苍,郁然如画也。公平生虚心养气,数尽 神往,而血气不衰,故发于外耶?然范氏多四乳, 固与人异,公又立德如此,其化也必不与万物 同尽。盖有不可知者也。元符四年四月五日。J, 文中对多乳畸形遗传虽无详尽记载,但“范氏多 四乳,固与人异刀一语,已明确指出范氏为一四 乳家系。宋元符四年四月五日是1101年5月 4日,是一代文豪苏轼去世的当年。  相似文献   

18.
白鱀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约公元前200年)的辞书《尔雅》:“鱀,是”。晋代的郭璞(公元276-324年)对其形态及习性作了记述。这表明古代人们对白鱀豚的形貌已有一定的认识。1958年,白鱀豚开始受到我国动物学界的注意。目前这种水生哺乳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已成为接近灭绝的物种。 1.分布和分类位置白鱀豚是中国的特有种。美国的米勒(Miller)在1918年描记白鱀豚时,认为它分布在洞庭湖及其附近的长江中。至1958年,周开亚等首次证实白鱀豚不仅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应怜履齿印苍苔, 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诗人叶绍翁一首脍灸入口的千古名句,勾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用一枝出墙的红杏,把满园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我国是杏的故乡。早在周代,杏已与桃、李、梅、枣、榛、栗、枸、梨、瓜等十多种果品一起被列为祭祀的专用供品,距今2700年的《竹书纪年》中,有“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的记载。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进行杏的栽培了。《山海经》中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汉代时,武帝修上林苑,搜集天下名果异树,有位名叫干吉的东郡都尉,献蓬莱杏,被奉为仙物。我国不仅对杏栽培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培育出许多品种。如《广志》载:“荥阳有白杏,邺中有赤杏,有黄杏,有奈杏”。《花镜》又述:“杏的栽培品种很多。梅杏果实大,果皮果肉橙黄色,五鲜食优良品种;沙杏  相似文献   

20.
石燕的故事     
中药店里有一种入药的化石,称作石燕。人们多以为是古代飞燕的化石。其实,石燕非燕,它是一种古代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腕足动物的壳体化石。那末,怎样会把它当作飞燕的化石呢?说来话长,早在晋代(四世纪后半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在其《启矇记》中曾提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可算是记载石燕化石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