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在我国迄今只有偏远古蚤(P.remota Jordan,1929)一种,报告自重庆(Jordan,1929)和台湾(Smit,1960)。著者今整理了自云南和成都采到的本属跳蚤,共计有3种,除偏远古蚤外,另有奇异古蚤(P.miranda Smit,1960)和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均系我国新记录。今将3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木菠萝又名菠萝密(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原产于印度至马来群岛一带,为热带常绿大乔木,属桑科木菠萝属植物。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引种栽培,现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云南等省(区)均有种植,其中以海南省栽培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牡蛎古今谈     
牡蛎,古称牡蛤、蛎蛤、古贲、石云慈等,今北方称“海蛎子”,江、浙叫“蛎黄”,福建呼“蚵”,两广称之“蠔”。自古以来,牡蛎素有“海中珍味”之称,如今又成为国际性海洋新药源。牡蛎的种类及其分布牡蛎属瓣鳃纲(或双壳纲)、异柱目、牡蛎族、牡蛎科。产于我国沿海的牡蛎约有20种。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复瓦牡蛎(O.imbricata Lamarck)。分布于东南沿海。舌骨牡蛎(O.hyotis Linne)。产于海南省。中华牡蛎(O.sinensis Gmelin)。分布于南海。褶牡蛎(O.plicatula Gmelin)。产于我国沿海。咬齿牡蛎(O.mordax Gould)。分布于南海。僧帽牡蛎(O.cucullata Born)。为东南沿海重  相似文献   

4.
外来物种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1822),又称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沿岸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据报道,现已知全世界玛瑙螺科Achatinidae共计有23属和亚属,其中玛瑙螺属Achatina有80种和亚种,在我国仅此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南部、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等地区。这一外来物种给当地农业、园艺等经济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砂仁为常用中药,来源于姜科豆蔻属(Amomum)的果实。中医认为有行气宽中、健胃、安胎等功效。从传统用药习惯、药理实验及临床效果观察,砂仁的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全世界的豆蔻属植物共计150多种,我国有24种、2个变种,产于广西、福建、广东、云南、西藏等省区,其中广西有15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恙虫种类丰富,但已鉴定及已报告的却不多。我们为了总结国内已知的种类,前后共报告了两次(陈心陶、徐秉锟,1955;陈心陶、徐秉锟、王敦清,1956)。茲再将手上的一部分材料,加以整理,藉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恙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本文内容包括球棒属的两新种及恙虫属的2种,共计4种。  相似文献   

7.
经对河北大学博物馆保存的台湾拟步甲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整理,共计得到6亚科28族125属476种(亚种)。通过在属级水平上对台湾与中国大陆各省份拟步甲区系的相似程度和历史渊源分析,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在种类组成上,台湾拟步甲的物种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树甲亚科Stenochiinae 177种(37.2%)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 136种(28.6%)菌甲亚科Diaperinae 73种(15.3%)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 45种(9.5%)伪叶甲亚科Lagriinae 43种(9.0%)心甲亚科Phrenapatinae 2种(0.4%);(2)台湾拟步甲与福建的相似性最大,表明两地的区系分布有密切的历史渊源,而与大陆其他省份的关系较远;(3)构成台湾拟步甲区系的主体是东洋界华南区成分,属数高达125属(100%),其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分布联系紧密,与前者共同分布的属达到66属(52.8%),与后者共同分布的属达到61属(48.8%),与华北区、青藏区、蒙新区和东北区的联系比较疏远,共有属分别为30属(24%)、22属(17.6%)、19属(15.2%)和19属(15.2%);(4)台湾拟步甲的特有属较少,已知6属(4.8%),而特有种显多,高达236种(47.6%)。  相似文献   

8.
本篇记述的甲虫均隶属于铁甲亚科趾铁甲属(Dactylispa),计有新亚属1个,新种12个,新亚种2个;其中1个种产于越南,其余均为国产。新种和新亚种的模式标本均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趾铁甲是一个大属,已知有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东洋及非洲两区。据手头材料,我国亦近百种。由于种类多,变异大,鉴定不易,我们曾把本属分为三个亚属(1961),本文又  相似文献   

9.
台南蝇属 Tainanina Villeneuve,1926自成立后,先后经Senior-White et al.(1940),Hennig(1941),James(1966),Kurahashi(1976,1978)记述,尤以后者研究最详。已知有三种,是一个分布于东洋区兼及澳洲区西北部的属;我国已知分布于台湾省及广东沿海岛屿。本文所报告的新种为第四种,也是我国大陆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目前所知,1940年有关作者曾对采自我国云南、西藏和台湾等地的摇蚊科昆虫先后报导过69种10,11,13,15,16,18,19,其中台湾的种类几乎占到90%。本文的报导系于1963年和1964年作者以灯诱和昆虫网捕捉两种方法,在武昌东湖地区收到大量的摇蚊科昆虫的标本,共鉴定出3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属。其中摇蚊亚科的3个属即雕翅摇蚊属(Glyptotendipes),沼摇蚊属(Limnochironomus)和劳特摇蚊属(Lanterbor-niella)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37种之中,除6种已报导见于我国台湾外,有31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通过标本数量的分析,作者认为有9种应为东湖地区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1.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据目前所知,1940年有关作者曾对采自我国云南、西藏和台湾等地的摇蚊科昆虫先后报导过69种^[10,11,13,15,16,18,19],其中台湾的种类几乎占到90%。本文的报导系于1963年和1964年作者以灯诱和昆虫网捕捉两种方法,在武昌东湖地区收到大量的摇蚊科昆虫的标本,共鉴定出3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属。其中摇蚊亚科的3个属即雕翅摇蚊属(Glyptotendipes),沼摇蚊属(Limnochironomus)和劳特摇蚊属(Lanterborniella)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37种之中,除6种已报导见于我国台湾外,有31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通过标本数量的分析,作者认为有9种应为东湖地区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2.
秀体溞(Diaphanosoma)是枝角类栉足族仙达溞科(Sididae)中包括种类最多的一个属,根据已往的记录,共计约有20种。关于我国秀体溞的计载,总共只有7种。最早是由 Spandl 在广东记述了镰角秀体溞(D.excisum Sars)一种。上野益三曾发表过有关我国枝角类的文章多篇,他报告了浙江、四川、台湾、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等地的秀体溞共有6种,即:短尾秀体溞[D.brachyurum(Liévin)],长肢秀体溞  相似文献   

13.
哑蟋属六新种记述(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福桢  王音 《动物学研究》1992,13(3):227-233
哑蟋属(Goniogryllus)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Gryllidae)蟋蟀亚科(Gryllinae),由Cho-Pard(1936)以产于我国福建的刻点哑蟋G.punctatus为模式种建立。本属原已知4种,其中两种产于我国,1种分布于日本,1种分布于印度。本文将报道6新种,至此哑蟋属即增至10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华枝(虫脩)属Sinophasma Günther隶于长角枝(虫脩)亚科Necrosciinae中的一个属。迄今为止,世界上其它地区尚未发现该属种类,仅有我国南方数省产此属昆虫。竹节虫分类学家Günther于1940年将我国福建、广西产的一种订为本属模式种,特用Sino-词首,意产自中国。当时共计有四种,但不了解其寄主和危害性,经我们观察,这属昆虫常生活于壳斗科植物的锥木林内,有的能对林木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带鱼属(Trichiurus)鱼类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然而,有关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简称中国近海带鱼)应取何名、属于何种及其系统进化过程等问题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和定论。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近海带鱼14个群体共计166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物种与中国近海其他3种带鱼属鱼类的序列变异,比较该种带鱼与世界其他带鱼属有效种的形态差异,综合探讨其命名、分类地位及系统进化过程。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带鱼(Tsp-CH)与台湾(Tj-WT)及日本(Tj-JP)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组间净遗传距离(0.000 7~0.002 1)远低于带鱼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65 6~0.082 0),也明显低于高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0~0.0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FST分析均表明这三组带鱼组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与来自台湾及日本的带鱼(T.japonicus)的遗传分化处于种内水平。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带鱼(T.japonicus)(即包括Tsp-CH,Tj-WT,Tj-JP)与高鳍带鱼(T.lepturus)、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等3种带鱼属鱼类互为单系,在属内各自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合分子数据和形态学比较研究资料,本研究确认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是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它在种的分化、形成、分布及形态上与世界其他带鱼属鱼类存在系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孙铎 《昆虫学报》1960,(2):222-222
本溪地区的蚊虫过去未有过文献报告。我们于1957—1958年,在本溪地区(本溪市、本溪县)进行了蚊虫的初步调查。经两年的调查已发现的蚊种,有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6种,共计11种。其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何俊华 《昆虫学报》1991,34(4):475-477
巨蜂科 Megalyridae 是姬蜂总科 Ichneumonoidea 的一个小科,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及南非。寄生于树木的穿孔性昆虫幼虫,我国尚未见报道。眶脊巨蜂属 EttchellsiaCameron(1909)过去仅知2种,分别产于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该属的主要特征是:沿复眼上颊眶有一明显的脊(汉名即据此而拟),前缘脉和亚前缘分开;中胸盾片有一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19.
似溪蜉属(Potamanthodes),世界各地报道不多。在欧洲和北美,溪蜉属(Potamanthus)广泛分布,但未见似溪蜉属的记载。在东南亚该属亦少见报道。该属目前已知有五种,包括本文描述的两种。1892年英国人Eaton首先报道了台湾似溪蜉(P.formosus),分布在我国浙江、台湾、广东、云南等省和日本,印尼等地。1930年作者之一报道了分布在江西上饶、丰城、景钲、饶州和1934年在广西姚山等地的广西似溪蜉(P.kwangsiensis)。1940年日人今西锦司(Imanishi)在日本京都发现加茂川似溪蜉(P.kamonis)。1978年8月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长眼寄居虾属Paguristes的一个新种,产于浙江近海。模式标本存放在浙江省动物研究室。 中华长眼寄居虾Paguristes sinensis,新种(图版Ⅰ,图1—5) 正模 63 C1?,头胸甲长11毫米,宽8毫米,1963年7月采于浙江青浜岛潮间带砾石间,寄居于荔枝螺Thais bronni(Dunker)壳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