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角倍蚜越冬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溪  徐厚染 《昆虫知识》1997,34(3):159-161
五倍子系中国特产,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角倍蚜Schclechtendaliachinesis(Bell)是生产五倍子的最主要致瘿蚜种。恒温试验表明,其越冬世代有翅型随温度从4.5℃升至18.0℃,平均世代历期从266.2天缩短至76.6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有效积温为1512.9日度;无翅型随温度从7.5℃升至22.0℃,平均世代历期从118.8天缩短至29.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2.2℃,有效积温为557.4日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是五倍子蚜的主要生产种,深入了解角倍蚜越冬若蚜的生物学习性,揭示田间无土植藓条件下越冬若蚜的种群动态,可以为进一步降低若蚜越冬的死亡率,提高五倍子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无纺布为基质种植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培育越冬若蚜,定期采集带不同龄期角倍蚜的藓块带回实验室,利用数码显微系统连续观测和记录越冬期间若蚜的行为习性、形态特征、种群动态和龄期分布等,并连续测量越冬期间侧枝匐灯藓的藓层厚度和覆盖率。【结果】角倍蚜秋迁蚜以卵胎生方式产生若蚜,若蚜在侧枝匐灯藓的拟叶基部分泌蜡丝包裹自身并形成蜡球,在蜡球内取食和越冬。每个蜡球内通常有1头若蚜。越冬若蚜从1-4龄,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体长和体宽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龄若蚜552.92±16.95和94.70±11.52μm增加到4龄若蚜的1 205.25±10.75和593.15±7.66 μm。越冬期间若蚜的平均种群密度从10月中旬的13.10×104头/m2降至翌年3月的1.05×104头/m2,总死亡率高达91.98%。越冬若蚜个体间的发育进度很不整齐,并与当地的气温变化密切相关。若蚜越冬期间侧枝匐灯藓的厚度和覆盖率逐步增加。【结论】越冬若蚜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角倍蚜龄期鉴别的主要指标。田间越冬期间角倍蚜若蚜的总死亡率很高,其中越冬初期和中期若蚜转移寄生期的死亡率较其他阶段高。  相似文献   

3.
邱明生  赵志模 《昆虫学报》1999,42(2):145-149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 秋迁蚜生殖和雌性蚜发育的影响。温、湿度单因子试验表明,秋迁蚜在26℃和80%RH条件下有最大生殖量;温、湿度对秋迁蚜生殖量的影响均符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极端温、湿度会导致生殖量的下降。采用三元一次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环境温度(X1)、湿度(X2)和光照强度(X3)三因子不同水平组合对雌性蚜发育的影响,表明温度是影响发育历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光照强度,最后是湿度。因此,适当高温、强光照条件可以加快雌性蚜发育;而适当高湿条件可以降低雌性蚜的发育速率而延长其发育历期。在人工培育角倍蚜生产中,创造有利于秋迁蚜生殖的温、湿度条件可以使秋迁蚜产下较多的越冬侨蚜;在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的阴暗条件下贮留雌性蚜可以适当延长其发育,以使角倍蚜与盐肤木在物候上达到最佳吻合。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角倍蚜秋迁蚜生殖和雌性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 秋迁蚜生殖和雌性蚜发育的影响。温、湿度单因子试验表明,秋迁蚜在26℃和80%RH条件下有最大生殖量;温、湿度对秋迁蚜生殖量的影响均符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极端温、湿度会导致生殖量的下降。采用三元一次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环境温度(X1)、湿度(X2)和光照强度(X3)三因子不同水平组合对雌性蚜发育的影响,表明温度是影响发育历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光照强度,最后是湿度。因此,适当高温、强光照条件可以加快雌性蚜发育;而适当高湿条件可以降低雌性蚜的发育速率而延长其发育历期。在人工培育角倍蚜生产中,创造有利于秋迁蚜生殖的温、湿度条件可以使秋迁蚜产下较多的越冬侨蚜;在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的阴暗条件下贮留雌性蚜可以适当延长其发育,以使角倍蚜与盐肤木在物候上达到最佳吻合。  相似文献   

5.
陕西肚倍蚜的生态要求及五倍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有  杨开谋 《昆虫知识》1993,30(4):220-223
  相似文献   

6.
角倍蚜冬寄主侧枝匐灯藓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是致瘿形成五倍子的主要蚜虫之一,由它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复叶的叶翅上形成的虫瘿角倍,其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角倍蚜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必须经...  相似文献   

7.
盐肤木林内间作对角倍蚜虫瘿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间作方式下盐肤木林的角倍蚜虫瘿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盐肤木纯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14.1个、2.3个和78.4%,而盐肤木襄荷混作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25.8个、3.2个和91.2%,分别为前者的1.8倍、1.4倍,有虫瘿梢头率增加了12.8%。(2)与盐肤木纯林相比,盐肤木襄荷混作林内的温度略低,全天平均低1.6℃,而相对湿度略高,全天平均高5.9%,高湿和较小温度变幅可能是虫瘿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当盐肤木与蔬菜混作时,单株梢头数和有虫瘿梢头数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4倍,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蔬菜种植中的松土和施肥有关。综上所述,盐肤木与襄荷混作可以增加倍子产量,盐肤木与蔬菜混作可以增加有虫瘿梢头数量,两种混作模式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杨  杨子祥  陈晓鸣  刘平  唐翊峰 《生态学报》2013,33(21):6876-6884
通过温室栽培和接种实验,以接种角倍蚜形成虫瘿的盐肤木和未接种角倍蚜的盐肤木为实验材料,测定和分析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虫瘿对盐肤木的光合作用形成扰动,与对照植株相比较:(1)有虫瘿复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其中虫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升高14.49%、32.17%和42.01%;虫瘿还引起无虫瘿复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但中期以后下降到正常水平;(2)虫瘿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饱和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饱合点下降;虫瘿初期和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补偿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补偿点下降;(3)虫瘿初期引起有虫瘿复叶及邻近无虫瘿复叶暗呼吸速率升高,但中期和后期影响不显著。虫瘿对盐肤木光合作用的扰动程度与小叶的位置和虫瘿生长时期密切相关。同时,虫瘿改变了盐肤木叶片氮含量分布,其中虫瘿外壁、有虫瘿复叶和无虫瘿复叶的氮含量分别为1.13%、1.98%和2.14%,这可能是营养物质从无虫瘿复叶流向有虫瘿复叶,并最终流向虫瘿,满足虫瘿和瘿内蚜虫生长需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焦懿 《昆虫知识》1998,35(2):87-89
角倍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l)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和滨盐肤木R.chinensisvar.raxburghii(DC)Rehd.叶上致瘿而形成,约占五倍子总产量的80%。藓圃上越冬若蚜和盐肤木林中角倍的分布均属聚集分布。影响越冬若蚜和角倍聚集度的主要生态因子分别为藓长势、湿度、光照和树与藓的距离、风向、风速。于母和雏倍分布在盐肤木和滨肤木的第5~11片叶上,其中7~9片叶上干母数和雏倍数超过50%。干母数与雏倍数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盐肤木上:y1=3.3394+0.7662x1,r1=0.9994**滨盐肤木上:y2=3.6707+0.7431x2,r2=0.9894**  相似文献   

10.
角倍蚜对盐肤木叶片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吴振廷 《昆虫知识》1995,32(6):363-366
角倍形成初期,倍子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以几种正常叶片中含量较少的必需氨基酸增长最为明显,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碳氮比下降,有利于角倍蚜的生长繁殖;角倍形成后期,虽然倍子内游离氨基酸总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几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却明显下降,并且可溶性糖含量成倍增加、碳氮比低于叶片,不利于角倍蚜的生长繁殖。角倍中单宁的含量约占干重的56%,而角倍蚜体内单宁含量仅为其寄主的0.84%,角倍蚜的排泄物和蜕中单宁含量分别是虫体的37.5和4.8倍,因此这可能是角倍蚜克服寄主体内单宁伤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扬子鳄卵野外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gg incubation of the wild Chinese alligator was studied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s of 1999 and 2000(July to October and August to September,respectively)at three observation sites, Zhuangtou of Xuanzhou County,Shuangkeng and Zhongqiao of Jing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One nest at each of the above sites was monitored, bearing 19,17 and 19 eggs,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width of the band on the eggs, we estimated the dates that the eggs were laid. We recorded both the nest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temperature with an automated temperature data logger (HOBO Temp) during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nest temperature maintained around 25 26℃ during incubation throughout day and night,within over two thirds of time in each day the nest temperature being higher than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our data revealed that alligator nests have buffering effect on the inside temperature. Higher nest temperature (27 30℃)increased the hatching rate. It was also noticed that the hatching rate varied considerably from site to site(between 0 100%). We conclude that clim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egg hatching in the wild, and prolonged rainy season which caused larg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can decrease the hatching rate of the alligator egg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昆虫飞行磨对室内饲养的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在不同温度(8℃一30℃)条件下飞行能力的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禾缢管蚜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在12℃~20℃时较大,平均飞行距离为6.614~8.219 km,平均飞行时间为5.074~7.003 h。在15℃时,单个个体的最大飞行距离和最长飞行时间分别达到26.231 km和21.153h:在8℃~10℃条件下禾缢管蚜较难起飞,即使起飞后飞行时间和距离均很短。在 23℃以上禾缢管蚜的飞行时间和距离逐渐缩短,30℃时禾缢管蚜起飞后很快就停止飞行。飞行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平均飞行速度在8℃时为o.781km/h,在30℃时达1.605km/h。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血液生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在循环水系统的水箱中(60 cm×60 cm×40 cm)于5种密度下[超低养殖密度组(ELD; 3.34 kg/m3)、低养殖密度组(LD; 9.51 kg/m3)、中等养殖密度组(MD; 15.82 kg/m3)、高养殖密度组(HD; 21.05 kg/m3)和超高养殖密度组(EHD; 25.99 kg/m3)]养殖翘嘴鳜[平均体重(175.76±15.85) g]40d。结果表明, ELD组和LD组在增重率(WGR)和饲料转化率(FCR)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能(P<0.05),并增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减少丙二醛(MDA)的形成(P<0.05)。此外, EHD组的血浆葡萄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均较高(P<0.05)。LD组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的mRN...  相似文献   

14.
孵化温度对中华鳖胚胎物质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报》2001,47(5):512-517
用多重温度组合[7个恒温(23、24、27、28、30、33和34℃)和1个波动温度(22.3-32.8℃)]孵化中华鳖(Pellodiscus sinensis)卵,检测温度对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卵在波动温度和温和温度下(27℃和28℃)孵化有较高的干物质、脂肪和能量转化率,卵出幼体因而含有较多的无机物,幼体躯干和脂肪体含有较高的能量。卵在极端高温(34℃和33℃)或极端低温(23℃)下孵化物质和能量转化率较低,使得孵出幼体中无机物较少,幼体射干和脂肪中含能量较低。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中华鳖孵出幼体内的能量分配;27℃和28℃孵出幼体含能量较高且相似,但27℃孵出幼体剩余卵黄能量小于28℃孵出幼体;34℃和23℃孵出幼体含能量较低且相似,但23℃孵出幼体剩余卵黄能量大于34℃孵出幼体。波动温度拓宽存活孵化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16.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 MSTN)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对中华绒螯蟹3个群体(育种群体、大赛群体、野生群体)共321个个体MSTN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筛选, 发现该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3个多态性SNP位点(S1: C714T; S2:G729A; S3:G753T), 均为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的中、高度多态性位点。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个位点及其基因型组合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发现S1位点对中华绒螯蟹的体重和壳长等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 而其余2个位点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性。结果表明S1位点的TT基因型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最为有利, 可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若干群体的黑果蝇的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果蝇D.virilis种群D.virilis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多态性。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EcoRⅠ,PstⅠ,HindⅢ,BglⅡ,SacⅠ,ScaⅠ,EcoRV和PuvⅡ,对青岛、南京、上海、宁波与泉州5个D.virilis群体的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s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研究。在5群体中,发现5种不同的酶切图谱,它们彼此之间的遗传差异π为0.46%-1.76%,群体内遗传差异πij为0.00%-0.33%,群体间的差异dxy,为0.00%-0.82%。分布于中国大陆的D.virilis的群体间遗传差异在总遗传差异中所占比例γst值为24.62%。我们发现,D.virilis的栖息环境对mtDNA的遗传变异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而不同地理纬度的群体之间其遗传距离并无倾群(cline)表现。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15°—35℃范围内六种恒温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15°—30℃之间发育正常,发育速率符合逻辑斯蒂曲线,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在28℃左右。35℃高温和20℃以下的低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不利影响。在试验温度下,世代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皆呈抛物线趋势,由此初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以估计发生趋势,但影响种群发展的其它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作者一年来的饲养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温度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和内禀增长能力的影响,推算了麦无网长管蚜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