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长管蚜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我市10年资料,分别把小麦抽穗期(5月上旬)和灌浆末期(5月下旬)麦长管蚜发生量作为预报量,首先采用相关系数法选出(1)抽穗期蚜量预报因子:冬前秋苗期虫源基数(x_1);1月份平均气温(x_2);4月中旬降雨量(x_3)。(2)灌浆末期蚜量预报因子:5月上旬温雨系数(x_1);抽穗期蚜量基数(x_2)。然后分别采用“多因子简化综合相关法”和“模糊列联表法”进行预报,经回报检验,11年准确率分别为90.9%和86.4%,均明显高于经验预报,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在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发生量的预报方法中,多是参考越冬基数作长期预报,根据麦田中一代幼虫密度作中期预报。但由于挖蛹和查一代幼虫费工多,调查的密度误差较大,不能确切地反映自然界中虫口基数的大小,所以预报准确率较低。自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光灯诱蛾量和9月份气温两因子作翌年二代  相似文献   

3.
双光源诱杀农林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点灯诱虫既是测报工具,又是综合防治措施之一。但目前所用的多为黑光灯。为了搞好棉铃虫的测报和防治,1972年我地区开始较大面积地使用黑光灯。普遍反映,灯下蛾量少,高峰不明显,未能起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诱蛾量,我所从1973年起,进行了双光源诱虫试验,两年试验证明,双光源不仅能诱杀较多的棉铃虫,还能诱杀大量其他害虫,有的害虫比黑光灯或200瓦电灯诱集量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高峰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我县12年资料,把三麦粘虫发生期作为预报量,首先采用符号法选出了预报因子:4月上旬温度(X_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温度(X_2);4月下旬降雨量(X_3);卵高峰日(X_4);雌蛾高峰日(X_5)。然后对综合距平相关法的实际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1977年于东莞县东坑公社角社大队大片稻田在各代三化螟蛾盛发期,进行晶体管黑光灯回收标记三化螟蛾试验,探讨三化螟蛾趋光的规律和黑光灯对其的诱集效果。三化螟是当地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第三代多发,但全年以第二代为害双季连作早稻造成白穗的损失最大。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标记蛾来源及处理 (1)黑光灯诱集标记 在试区中心设置20瓦直流晶体管黑光灯1—3台(灯盆不加水),于晚上诱集田间螟蛾进行标记,当达到所需蛾量时,随即关灯,使标记蛾自行飞去,翌晨检查回收结果。每标记一个晚上,作标记一次计;如连续标记,则每晚更换标记颜色。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蛾的趋光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侯无危  杨自军 《昆虫学报》1994,37(2):165-170
桃小食心虫Carposl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的一种夜间活动的小蛾。文献记载该蛾虽然为夜间活动,但无趋光性。我们在室内用五种单色光(350、375、405、383、333毫微米)对枕小食心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蛾不仅对上述的单色光有反应,而且对350毫微米单色光的反应比较明显。室外的实验选择在不施农药又少人为干扰的枣林,设置4个诱虫光源(20瓦黑绿灯、20瓦黑蓝灯、20瓦黑橙灯和20瓦黑光灯管),每个光源彼此间隔50米。经两年田间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光源都能诱到该蛾,其中以20瓦黑绿双光灯管诱蛾量为多,经显著性测定,黑绿灯诱蛾量极显著。此外,光源与诱芯或光源加诱芯的联合诱蛾实验,同样表明黑绿灯最有效。经室内外的实验结果证明桃小食心虫蛾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模糊数学预测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桂芝 《昆虫知识》1997,34(3):144-146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我国北方棉区年年为害较重。为此本人对棉蚜发生量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1资料整理1.1筛选预报因子据我站1982~1994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察资料,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高峰日期的蚜量为预报因子(l年间高峰期在5月15~对日),用单因子相关系数法,从14个预报因子中筛选出影响棉蚜发生量y的两个主要因子:4月份平均气温x1(y1=0.7258,P<O.O1)和4月份降雨量x2=(r2=0.7123,P<O.01),原始资料见表1。1.2预报要素分级预报要素确定后,采用点聚图法,不等距分级,将x1、x2和y分为5级,见表…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在豫南每年主要发生两代,个别发生一代或三代。通过饲养和测螟灯观察:越冬代蛾一般始见于4月下旬或5月初,盛发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终见期为6月中、下旬;第一代蛾一般始见于7月上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终见于8月上、中旬;第二代蛾一般始见于8月中、下旬,盛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8月底或9月中旬。今将各虫态历期和出现期分别制为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9.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10.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g)是我县大豆的一大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20%左右,大发生时可达60%。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幼虫主要为害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开始脱荚入土。过去对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报,多偏重于以田间发蛾量为依据,而对发蛾期以前(虫源时期)的综合影响因素研究的很少。笔者根据本所资料对此作了进  相似文献   

11.
谢佳龙  陈元光  沈斌 《生态学报》1994,14(3):274-280
本文以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进行的12年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性信息素诱蛾试验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选取第一代蛾高峰期前累计诱蛾,棉花现蕾期和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降水量3个参数,构建对第二代平均卵量进行综合评判的模型。由于多种因子对诱蛾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FUZZY综合评判模型建模。以回报准确率为标准,对9种权重、4类评判矩阵和6种广义算子以及它们的特性作了比较和讨论。在构建的216个模型中,有94个模型的历史符合率达到100%。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优化评判模型。该模型与常规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具有准确、方便、所含信息多等待点。在评判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次发现卵量的日期,构建了预报模型,该模型加强了预报的功能。模拟运行,可得到“预报速查表”;预测结果与大田相符。该研究为性信息素和其它行为调节物质在测报上的应用以及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昆虫种群动态预测的加权列联表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昆虫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是昆虫种群数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近些年来,不少数学分析方法和预报模型相继提出,列联表分析就是其中之一,如朱伯承提出的由列联表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从而建立预报方程(下简称“综合相关法”)以及李火苟提出的用条件频率法简化《综合相关法》(下简称“条件频率法”)等。 本文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能充分、客观利用信息,试报满意,算法简便的以表征各因子相关程度的随机列联系数为权重,定义因子和预报量的条件频率之和的列联参数为预报依据的加权列联表因素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正>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多因子综合相关法》(朱伯承1975昆虫学报第18卷第4期),以下简称综合相关法。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无需解多元线性代数方程组,经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即可建立预报方程。这种方法发表后,我们进行过试用,方法和效果是肯定的。但应用此法除需要逐一计算各个单相关外,特别是需要计算其常数项(b)及系数项(b_(lk)~l),从而建立预报方程(P_l)及进行“0,1”特征处理,计算虽然较简单,但较繁锁,稍不留心,容易搞错。而条件频率法是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的简化,它比综合相关法更简便、易学,其效果和综合相关法是完全一样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报黑绒金龟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金龟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在宁南山区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中旬为发生为害盛期,主要为害豌豆、亚麻、瓜类等作物幼苗。一般年份造成豌豆缺苗20%~30%,严重田块高达6O%以上或拆翻改种。为掌握该虫的发生动态,本文在研究了该虫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黑绒金龟的长期预报,以期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l材料与方法1.1发生情况:宁南山区1刃8~1四4年黑绒金龟每年发生程度见表1。1.2马尔可夭链概率转移法:在黑绒金龟年度间发生状态序列中,把它的发生程度分为若干有…  相似文献   

15.
河西干旱区酿酒葡萄生长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按照平行观测的原则,利用2002、2003年两年田间试验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西内陆干旱区目前国内广泛种植的8个不同熟性酿酒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新梢、果实生长呈抛物线型,生长关键期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旬;糖分累积呈“S”型,积累关键期出现在8月中旬~9月上旬。枝条、果实、含糖量增长峰值点位相出现时间按中早熟、中晚熟、晚熟品种依次推后。(2)中早熟品种需≥10℃积温2800~2900℃,中晚熟种2900~3100℃,晚熟种3000~3200℃;新梢生长期35~50d,需≥10℃积温620~750℃。花期7~15d,需≥10℃积温130~320℃。浆果生长期50~65d,需≥10℃积温1100~1400℃。浆果成熟期35~50d,需≥10℃积温640~940%。(3)新梢生长量与日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和土壤湿度呈正相关。气温低于11~12℃时,新梢停止生长;果粒增长速度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果粒增长适宜气温为20~21℃,超过21℃,增速明显变缓;含糖量积累与光、热因子均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呈负相关。品种熟性越晚,对气象条件反映越敏感。气温低于7~7.9℃时,糖分停止积累。通过酿酒葡萄适生气候条件分析,为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夏干萨特树轮年表中降水信息的探讨与326年降水重建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夏干萨特位于新疆天山中段乌鲁木齐河山区,在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森林下限所采集的天山云杉(Picca schrenkinna var.tianschanica)树轮样本建立的树轮宽度年表具有最大的平均敏感度和最大的标准关蓄意助记词件表可能含有最多的降水信息,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年轮宽度指数和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发现5月份的降水与年表的相关最好,进一步计算了旬降水量与年表的相关关系,发现5月下旬的降水与年表的单相关系灵敏最高,5月下旬的降水是森林下限云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这一结果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云杉直径生长主要在5-8月份,其中5-6月份形成大约一半的年轮,5月下旬位于年轮形成关键时段的中部,为轮宽形成的最活跃期,同时5月下旬降水的大变率与夏干萨特年表的高敏感度相一致,从另一角度说明了5月下旬降水作为森林下限天山云杉生长关键限制因子的适当性,重建了大西沟气象站5月下旬326a的降水并分析了其长期变化特征,发现320多年来的5月下旬降水分为8个完整的干湿变化阶段,其中最干期出现在1701-1722年,最湿期出现在1961-1981年,降水序列具有显著的64,32,22,14,5和11a变化周期,其中的22a及11a周期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相一致,利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了未来干湿变化趋势的预测,发现2001-2007年以降水偏少为主,而2008-2015年以偏多为主,这对于北疆重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长期产量预报及种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蚜在我国主要大豆产地都有分布, 以吉、辽、黑和内蒙自治区的一部分为害最重, 为猖獗发生区。大豆蚜的寄主植物除大豆外, 还有野生大豆和鼠李, 由调查和接种试验的结果, 肯定了大量地分布在东北三省的鼠李为越冬寄主。 大豆蚜的全年发生周期和为害特点在大豆上共分三个阶段:1)从侵害豆苗起到7月中旬大豆盛花期止, 是大豆蚜的盛发时期, 占有总蚜量的50—70%, 群聚于豆株上部幼嫩的枝叶上, 这时期的为害, 对大豆的生长威胁最大;2)到7月下旬, 由于大豆生长点停止生长, 大豆蚜即从群聚于植株上部发生转移到分散在中、下部的叶片背面, 并同时出现小型蚜, 生长迟缓, 为田间大豆蚜为害的消退阶段;3)8月下旬结荚后期到9月上旬黄熟期, 重新开始了大豆蚜的后期繁殖阶段, 随即在秋末季迁回鼠李, 经雌雄交配产卵越冬, 秋季雄性蚜和雌性产卵蚜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寄主上, 雌性发生在鼠李上, 雄性发生在大豆上。全年在大豆上共繁殖15代。 根据大豆蚜的生活规律和几年来田间消长规律并结合几年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 初步得出大豆蚜的发生消长规律和其影响因子:1)上年越冬量及早期田间蚜量大, 因而造成了苗期大发生;2)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旬平均温度在22—25℃, 相对湿度在78%以下时, 则极有利于田间大豆蚜的发育和繁殖, 即使早期蚜量少, 由于繁殖快, 往往也能造成7月花期的大发生;3)7月底开始随着大豆生长点的停止生长, 由于营养条件的恶化, 造成了大豆蚜的消退阶段。 综合上述, 我们可以根据大豆蚜的越冬数量、气象预报、历年的蚜情资料和当年的蚜情调查, 做出长期或短期的蚜情预报。 防治方法, 从几年的室内外试验和大面积试验结果, 0.5%666、6%可湿性666300—400倍、E605 15000倍、烟草冰100倍液以及20% 666拌种都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 其中0.5%666粉和20%666 以种子量的0.7%用药量拌种已广泛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我国广大农区的重要野栖害鼠,有关该鼠的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国内外研究甚少。本文以江西省安义县的黑线姬鼠为例,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该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进行筛选,探讨建立鼠类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经回报和试报检验,效果尚好,兹报道如下。 影响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比较多,我们以鼠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初选出16个入选因子,然后将这些因子输入计算机进行筛选。这16个入选因子是:X_1:怀孕率;X_2:平均胎仔数;X_3:繁殖指数;X_4:成体性比;X_5:总性比;X_6:雄性成体百分比;X_7:雌性成体百分比;X_8:雄性成老体百分比;X_9:雌性成老体百分比;X_10:雄性成老体比;X_11:雌性成老体比;X_12:总成老体比;X_13:雌性成体比;X_14:总成体比;X_15:月平均气温;X_16:月降雨量。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有效的长期预测因子,对江苏通州和江苏淮安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 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连续稳定显著相关的海温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72.4%),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82.7%)。分别分析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当年4-8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平均温度、当年1-8月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月平均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并比较这三者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的异同。根据对两地的个例分析表明:前一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6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变化,影响江苏通州当年6月下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通州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前两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5月副高北界位置的变化,影响江苏淮安当年7月上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淮安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在此基础上,对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提出“海温→大气环流(副高)→气候→褐飞虱前期迁入"的一般假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飞虱发生的大气环流指示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71—2010年稻飞虱发生面积率和发生程度资料,构建综合反映稻飞虱发生为害的因子,定义为稻飞虱发生指数。基于因子膨化方法对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进行合理扩充,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当年2月初、4月初、6月初对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等级、发生程度等级、发生指数等级具有指示意义的大气环流因子的筛选及其相应等级指标的构建。结果表明:影响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等级的指示因子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南海副高脊线、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印缅槽,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等级的指示因子为太平洋副高北界、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东亚槽强度、太阳黑子数,影响稻飞虱发生指数等级的指示因子为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指数、西藏高原指数。不同指示因子的量值在稻飞虱轻、偏轻、偏重和重发生时差异性显著;建立的稻飞虱发生等级的大气环流指示指标,经历史发生情况检验,对稻飞虱发生等级具有很好的指示效应,可为稻飞虱中长期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