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2日龄SD大鼠卵巢在Waymouth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用原位杂交、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mRNA和蛋白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及在表皮生长因子(EGF)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同步测定卵泡活化生长的重要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ERK1/2与c-erbB2mRNA表达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伴随原始卵泡启动生长过程,PCNA表达逐渐增加,EGF能促进原始卵泡的增殖和分化;原始卵泡中有c-erbB2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随原始卵泡的启动生长及在EGF作用下表达增强;RT-PCR结果显示,c-erbB2mRNA表达在2日龄大鼠卵巢培养8d后与培养0d相比显著增加(0.297±0.018vs0.178±0.011,P0.05),并在EGF作用下进一步增强;p-ERK1/2含量的变化与c-erbB2mRNA表达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900,P0.05)。结论: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并为介导EGF促进原始卵泡启动生长的关键信号分子;ERK-MAPK信号通路可能在介导c-erbB2调控原始卵泡生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卵泡刺激素(FSH)对有腔卵泡和排卵前卵泡的促生长作用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其对腔前卵泡发育的作用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关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腔前卵泡的作用尚不确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人重组卵泡刺激素(rechFSH)和EGF对早期卵泡发育的作用。利用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的小鼠卵巢中分离得到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复合体(OGCs)(Fig.1)。体外每孔30~40个培养物并分别添加胎牛血清(FBS)、rechFSH和EGF。培养物每4天测量卵母细胞和OGCs直径,并每天照相。结果显示rechFSH显著促进小鼠OGCs及其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这一作用可被EGF进一步增强(p<0.05)(Fig.2)。但到第八天培养结束时,培养后的OGCs卵母细胞要显著小于体内同期生长对照组(p<0.05)(Fig.3)。说明FSH和EGF在卵泡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估抗坏血酸(VC)、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卵泡素(FSH)对绵羊原始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按照2×2×2因子试验设计分为8组,分别为:MEM(对照组),MEM+VC(50μg/mL),MEM+EGF(100ng/mL),MEM+FSH(50ng/mL),MEM+VC+EGF,MEM+VC+FSH,MEM+EGF+FSH,MEM+VC+EGF+FSH。在培养0(未培养对照组)、2、6、12d后,对培养的卵巢皮质薄片进行组织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以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与未培养组(发育卵泡比例15.4%±1.9%,正常卵泡比例88.2%±4.6%)比较,所有培养组中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增加(P0.05),正常卵泡比例下降(P0.05)。培养12d后,与对照组(卵泡直径(34.5±3.3)μm,卵泡存活比例(38.9%±3.9%))比较,MEM+VC+FSH和MEM+EGF+FSH组中卵泡直径(分别为(39.7±3.4)μm和(42.5±5.1)μm)和卵泡存活比例(分别为58.5%±4.3%和59.3%±3.7%)都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培养12d后,MEM+VC+EGF组中发育卵泡比例(49.3%±3.2%)和卵泡直径((32.3±2.3)μm)最低,颗粒细胞PCNA阳性卵泡比例(26.4%±1.2%)也最少,而MEM+VC+EGF+FSH组中卵泡存活率(59.7%±6.1%)和卵泡直径((42.5±5.1)μm)都显著增加(P0.05),颗粒细胞PCNA(43.5%±4.1%,P0.05)表达增加。电镜结果表明,VC+EGF+FSH组能够维持与正常卵泡类似的超微结构,而在MEM和MEM+VC+EGF组却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征。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培养中联合添加VC与EGF抑制卵泡的发育和生长,而联合添加VC、EGF和FSH可能是促进绵羊原始卵泡体外激活和生长,维持卵泡存活以及结构完整的最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卵泡刺激素(FSH)对有腔卵泡和排卵前卵泡的促生命作用已被普遍接受,但关于其对腔前卵泡发育的作用报道结果不尽相同,关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腔前卵泡的作用尚不确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人重组卵泡刺激素(rechFSH)和EGF对早期卵泡发育的作用,利用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的小鼠卵巢中分离得到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复合体(OGCs)(Fig.1)。体外每孔30-40个培养物并分别添加胎牛血清(FBS),rechFSH和EGF。培养物每4天测量卵母细胞和OGCs直径,并每天照相,结果显示,rechFSH显著促进小鼠OGCs 及其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这一作用可被EGF进一步增强(P<0.05)(Fig.2),但到第八天培养结束时,培养后的OGCs卵母细胞要显著小于体内期生长对照组(P<0.05)(Fig.3),说明FSH和EGF在卵泡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卵泡闭锁与其tPA,LH受体及抑制素α,βA亚基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DNA 3′-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通过连续切片比较研究了相同卵泡颗粒细胞抑制素亚基和LH受体(LHR)与卵细胞tPA表达和卵泡闭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 卵泡闭锁伴随卵细胞tPA活性明显增加;(2) 颗粒细胞抑制素的产生调节卵细胞tPA活性的表达并与卵泡发育状态密切相关;(3) 卵泡闭锁时,颗粒细胞几乎不表达LHR和抑制素亚基.上述结果提示:卵细胞的tPA在闭锁卵泡中可能参与卵细胞的自我瓦解和清除过程;颗粒细胞表达的抑制素可能是tPA mRNA翻译的一种抑制因子,如其表达受阻,可导致卵细胞tPA蛋白活性增加引起卵泡闭锁.  相似文献   

6.
卵泡刺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殖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了卵泡刺激素(FSH)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影响。精原细胞在ITS培养液(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钠的DMEM)中培养24h后进行c-kit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EGF及其受体(EGF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72h后测定其形成集落数的情况。结果表明:ITS培养液能维持生殖细胞的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增高。A型精原细胞呈c-kit阳性,EGF和EGFR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单独的FSH(1~100ng/ml)或EGF(1~10ng/ml)显著促进精原细胞集落数的增加。此外,EGF(0.1ng/ml)联合FSH(10ng/ml)具有加性效应,但更高剂量的EGF(1~10ng/ml)则降低了FSH的刺激作用。结果说明FSH可联合适量的EGF促进精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卵泡激素(FSH)结合片段对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FSH、FSH结合片段、FSH+FSH结合片段。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状况,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Akt、pAkt分子的表达。结果:FSH对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胞生长活性提高21%。FSH结合片段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胞平均抑制率为22%,且能下调cyclinDI的表达,在2.5×10-9Mol/L达70%。FSH结合片段对FSH有竞争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18%,能抑制FSH上调cyclinD1的作用,抑制率为61%。FSH能上调pAkt的表达,对Akt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在40mIU/ml的浓度时pAkt/Akt上调率达224%。FSH结合片段对Akt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下调pAkt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在1 5分钟时达66%)和剂量依赖性(在2.5×10-9Mol/L达31%)。FSH结合片段能抑制FSH上调pAkt的作用,抑制率为80%。结论:FSH结合片段可通过抑制FSH诱导的PI3K/Akt-cycl-inD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hey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促卵泡激素(FSH)结合片段对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FSH、FSH结合片段、FSH+FSH结合片段。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状况,Westernblot检测cyclinD1、Akt、pAkt分子的表达。结果:FSH对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胞生长活性提高21%。FSH结合片段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胞平均抑制率为22%,且能下调cyclinD1的表达,在2.5×10^-9Mol/L达70%。FSH结合片段对FSH有竞争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18%,能抑制FSH上调cyclinD1的作用,抑制率为61%。FSH能上调pAkt的表达,对Akt的袁达没有明显影响,在40mlU/ml的浓度时pAkt/Akt上调率达224%。FSH结合片段对Akt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下调pAkt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在15分钟时达66%)和剂量依赖性(在2.5×10^-9Mol/L达31%)。FSH结合片段能抑制FSH上调pAkt的作用,抑制率为80%。结论:FSH结合片段可通过抑制FSH诱导的P13FdAkt-cycl—inD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hey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DNA 3′-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通过连续切片比较研究了相同卵泡颗粒细胞抑制素亚基和LH受体(LHR)与卵细胞tPA表达和卵泡闭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 卵泡闭锁伴随卵细胞tPA活性明显增加;(2) 颗粒细胞抑制素的产生调节卵细胞tPA活性的表达并与卵泡发育状态密切相关;(3) 卵泡闭锁时,颗粒细胞几乎不表达LHR和抑制素亚基.上述结果提示卵细胞的tPA在闭锁卵泡中可能参与卵细胞的自我瓦解和清除过程;颗粒细胞表达的抑制素可能是tPA mRNA翻译的一种抑制因子,如其表达受阻,可导致卵细胞tPA蛋白活性增加引起卵泡闭锁.  相似文献   

10.
罗文祥  祝诚 《中国科学C辑》2000,30(3):294-299
研究了IGF-Ⅰ、IGF结合蛋白-2(IGFBP-2)和促黄体激素受体(LHR)mRNA在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表达及调节.给26日龄大鼠注射15 IU PMSG,经检测,证实PMSG处理48 h后,一些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已发生凋亡;96 h在排卵前卵泡中已可检测到凋亡细胞;120 h大多数的排卵前卵泡中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48~120 h IGF-Ⅰ主要在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表达;48与96 h,窦前与窦状卵泡的膜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IGFBP-2.在48 h,颗粒细胞中有LHR的强信号,但在96和120 h,颗粒细胞的LHR表达减弱(P<0.001).表皮生长因子(EGF)和IGF-Ⅰ均抑制窦前和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同时观察到EGF促进IGF-Ⅰ mRNA表达,IGF-Ⅰ刺激排卵前卵泡表达LHR mRNA.上述结果表明,各级卵泡的闭锁可能均受EGF和IGF-Ⅰ相互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妊娠及产后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大鼠发育卵泡和妊娠不同阶段及产后黄体中的表达, 同时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妊娠早期黄体中VEGF表达的影响. VEGF在窦前卵泡的颗粒细胞层表达, 在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也有较强表达, 但在大窦状卵泡中检测不到. 妊娠各个时期及产后黄体中均有VEGF mRNA的转录, 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 第9~18天仍维持在一定水平, 第18天后明显降低, 产后降至最低水平. 用Western blot在大鼠黄体中检测到分子量约为23 ku的VEGF蛋白, VEGF蛋白与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大鼠妊娠第4天注射TNF-α (3000 IU/ kg)可提高黄体中VEGF的表达量. 以上结果提示, VEGF在大窦状卵泡中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导致妊娠卵泡不排卵的一个因素. VEGF可能参与大鼠妊娠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维持, 其作用受细胞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原始卵泡形成与早期发育调控对卵母细胞发育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原始卵泡的体外培养,可以了解原始卵泡发育的调节机制.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的转变不依赖于促性腺激素,而主要受卵巢旁分泌因子的调控,包括Kit/KL、GDF9等促进因子和AMH等抑制因子的调控.目前,原始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多以小鼠为模型,而对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的研究甚少.概述了哺乳动物原始卵泡形成与发育启动调控机制的既有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原始卵泡发育过程中关键分子的调控作用,并介绍了小鼠及其他哺乳动物卵泡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是较早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有着多种生物学功能.EGF 的促生长功能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结合而发挥作用的.EGF 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卵泡的生长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文龙  梁惠  刘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9):1201-1205,1249
本文阐述了海兔素(Aplysin)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不同剂量海兔素对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以Western blot测定SK-BR-3细胞中EGFR、Akt及ERK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20、30、40、45、50、55、60 mg/L海兔素处理SK-BR-3细胞24 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量效依赖性,其IC25和IC50值为分别为29.4和33.7 mg/L; IC25和IC50剂量海兔素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SK-BR-3细胞EGFR、Akt及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但是不影响总蛋白表达水平.表明海兔素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兔素抑制细胞中EGFR蛋白磷酸化,进而阻断下游效应分子Akt和ER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EGF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明  方芳 《生理学报》1993,45(3):207-214
许多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生殖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EGF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结果如下:EGF可以明显抑制颗粒细胞DNA的合成,但促进孕酮的生成,后者是因为EGF能显著提高细胞内3β-羟甾脱氨酶(3β-HSD)的活性。放射受体分析表明,颗粒细胞上存在EGF的特异性受体,其K_d为1.83±0.3×10~(-8)mol/L,B_(max)为1.75±0.29×10~4个位点/细胞。卵巢免疫组化结果未发现颗粒细胞有EGF样免疫染色,而卵泡膜、黄体及间质内等均有阳性染色。以上结果提示,EGF可能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颗粒细胞的EGF受体,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和性激素的分泌,这对于颗粒细胞的成熟及卵泡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look at the 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tomci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on initiation of primordial follicl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ovary of newborn rat with a sensitive marker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cuboidal granulosa cells (GC) were found in the ovary two days after injection of EGF. More proliferative GC were observed on D4. No such action of FSH on primordial follicles was demonstrated.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hibin a mRNA expression in GC was detected from D5, while FSH receptor (FSHR) mRNA expression started from D6 after birth. Both mRNAs increased follow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ollic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EGF, but not FSH, that may play a certain role in initiation of primordial follicle growth. FSH may be involved in further differentiation and growth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al follicl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芹菜素在10-9mol/L浓度时对雌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侧脑室注射方法观察芹菜素对雌性大鼠生殖轴激素含量的影响。在侧脑室注射后第3天取血浆,采用放免技术测定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结果:在给药后第3天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增加而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芹菜素抑制雌二醇(E2)合成中芳香化酶的活性实现对雌二醇(E2)、孕酮(P)分泌的抑制。芹菜素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而使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腺垂体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动物体内卵泡排卵前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诱导了卵丘颗粒细胞扩散,并启动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普遍认为,卵泡壁层颗粒细胞表达LH受体,卵母细胞及其周围卵丘细胞不表达LH受体,LH通过作用于卵泡壁层颗粒细胞产生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作用于卵丘颗粒细胞介导了LH生物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关于排卵前介导LH作用而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研究认为,LH作用于卵泡壁层颗粒细胞后产生了EGF类因子,并与颗粒细胞的受体结合,促进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发育。由于体外成熟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来源于生长卵泡,其卵丘颗粒细胞EGF类因子信号系统不完善,目前的体外成熟培养体系难以模拟卵泡内的生理环境,导致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较差,限制了这些卵母细胞的利用效率。本文综述了颗粒细胞EGF类因子信号系统、EGF类因子在调控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及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影响,为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完善卵丘颗粒细胞的EGF类因子的信号系统,进而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 (1) 抑制素是睾丸支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选择性地抑制垂体分泌 FSH.目前尚无提纯的制剂. (2) 切除睾丸即无抑制素时,血浆睾丸酮水平的降低及伴随的血浆雌二醇水平的相对升高也可导致上述血清 FSH 及 LH 分泌的分离,此时血清 PRL 水平也升高.著者认为可能这两种调节因素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体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着卵巢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其中促性腺激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建立了鸡胚(18日胚龄)卵巢构建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并研究卵泡刺激素(FSH)、17B雌二醇(E2)以及二者联合处理对生殖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FSH(0.25-1.0IU/mL)、E2(10-1000ng/mL)处理48h后均可显著促进生殖细胞的增殖,FSH与E2共同处理作用更加显著且高于其单独处理组,表明FSH和E2可协同刺激鸡胚卵巢生殖细胞的增殖,FSH可能是通过促进雌激素或其受体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