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脑垂体促性激素(GtH)的释放, 亦可促进鱼类生长激素(GH)的释放。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是哺乳类GnRH的类似物, 为了分析LHRH-A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调节的作用, 设计了长期和短期2个实验, 采用腹腔注射(剂量0.1 μg/g体重)方法, 分析LHRH-A对尼罗罗非鱼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和肥满度的影响, 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注射LHRH-A后不同时段(6h、12h、24h、2周)尼罗罗非鱼垂体GH、肝脏GHR和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LHRH-A组尼罗罗非鱼的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注射LHRH-A后12h、24h垂体GH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2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注射LHRH-A后24h和2周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 注射LHRH-A后6h肝脏IGF-I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12h、24h和2周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以上结果提示, LHRH-A可显著上调尼罗罗非鱼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探讨了温度(16~37 ℃)和盐度(0~18)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和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或盐度的上升,其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温度与盐度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温度为16~20 ℃时,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在盐度为9~10时较高;在温度27~32 ℃、盐度3~5时较高;高温环境下(35~37 ℃),淡水环境中的幼鱼生长较快.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30 ℃和6~8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较高,温度的一次效应与盐度的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盐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温与高盐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SGR、SOD和CAT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4、0.831和0.942(P<0.05),可用于预测;温度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盐度明显.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养殖环境,降低氧化胁迫,以促进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物学效应, 采用精氨酸内源合成途径的必需辅助因子N-氨甲酰谷氨酸(NCG)代替精氨酸, 研究不同剂量包被NCG制剂(实际NCG含量为80%)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脂肪沉积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制剂添加组, 分别为0.025%、0.05%、0.1%、0.2%、0.4%、0.5%及对照组。结果显示, 罗非鱼血液中所有NCG添加组(0.025%0.5%)和对照组相比, 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当NCG添加量为0.4%时, 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且约为对照组的4倍, 继续提高NCG添加量至0.5%时, 精氨酸含量无显著提高(P0.05); 所有NCG添加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内脏比和肥满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当NCG添加量为0.2%时, 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除了0.1%NCG添加组, 其他各组全鱼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脂肪沉积方面, 所有NCG添加组均显示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全鱼干物质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脂肪有从肝转移至肌肉的倾向。饲料中添加0.4%NCG, 对于血液中精氨酸含量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不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 饲料中添加0.025%0.5% NCG有利于减少肝脏脂肪沉积而增加了肌肉中的脂肪沉积,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精氨酸影响鱼体脂肪沉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遗传生殖隔离的初步证据(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SF  Zhao Y  Fan WJ  Cai WQ  Xu YF 《动物学研究》2011,32(5):521-527
罗非鱼类(Tilapiini)含3个属70余种,种间和属间颇易人工杂交,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人工杂交难度大,产苗概率甚低,要获得数量足够的可用于生产的杂交子代相当困难。该文对这两种鱼及其正交(O.niloticus♀×S.melanotheron♂)和反交(S.melanotheron♀×O.niloticus♂)子代的头肾细胞的核型进行了比较。此外,采用同工酶电泳方法检测肾、肝、眼、肌肉、心中乳酸脱氢酶等4种同工酶的表型差异。4种遗传型罗非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二倍数(2n=44)和总臂数(NF=50),但各具不同的染色体类型,尼罗罗非鱼为3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12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st)和7对端着丝点染色体(t);萨罗罗非鱼为1对中间着丝点染色体(m)、2对sm、12对st和7对t;正反杂交子代表现为介于双亲之间的混合类型,为0.5对m、2.5对sm、12对st和7对t。在同工酶中,仅见肾脏乳酸脱氢酶电泳结果有清晰差异,尼罗罗非鱼出现5条谱带,萨罗罗非鱼3条,而杂交子代6条,且所有谱带的迁移率和活性均表现出多态性。据此初步认为,核型和同工酶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不同属罗非鱼生殖隔离的遗传原因,这些差异也可能为这两种(属)鱼的分类学提供新的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鱼类在碱水环境中的渗透调节机制, 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2 g·L–1 和4 g·L–1NaHCO3 碱水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 分别检测胁迫后0、3、6、12、24、48、72、96 和192 h 时血清渗透压、血清Na+、K+、Cl和HCO3浓度以及鳃、肾和肠中离子转运酶碳酸酐酶(CAⅡ、CAⅣ)、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载体(SLC4A4)、Cl/HCO3离子交换体(SLC26A6)活力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碱度胁迫下, 尼罗罗非鱼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以及鳃、肾、肠中离子转运酶活力均与碱胁迫浓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 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4 h 达到峰值; 鳃、肾和肠中CAⅡ、CAⅣ、SLC4A4、SLC26A6 活力均呈现先短时间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表明, 尼罗罗非鱼具有一定的碱环境适应能力, CAⅡ、CAⅣ、SLC4A4、SLC26A6 参与碱胁迫下离子转运、渗透压平衡调节。  相似文献   

7.
温度、盐度和pH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贞  王辉  强俊  徐跑  李瑞伟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93-2899
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20~36℃)、盐度(0 ~16)和pH(5.5 ~8.5)3个主要环境因子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显著.盐度和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不显著,3个环境因子中任意2个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温度为36℃、盐度为8、pH为8.5时,吉富罗非鱼最大雄性率可达80%.建立雄性率与温度、盐度和pH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剔除相关不显著的因子后,得到雄性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雄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配制了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12.320.02) g的吉富罗非鱼8周, 探讨罗非鱼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筛选出适合吉富罗非鱼的植物脂肪源。6种饲料中分别添加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SL)和1:1:1:1:1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混合油(MIX)。结果显示: (1)菜籽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棉籽油组、磷脂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大豆油组显著高于棉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棉籽油组、磷脂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 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肌肉脂肪酸明显受饲料脂肪源影响, 棕榈油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最大(P0.05), 棉籽油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最小(P0.05); (3)棕榈油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棉籽油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 大豆油组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显著高于棉籽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 菜籽油、大豆油可以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 棉籽油不利于吉富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0.10%、0.15%、0.20%载铜蒙脱石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菌群和消化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显著降低了肠道细菌数量,明显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使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菌属、肠杆菌科、弧菌属的百分比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0.15%和0.20%载铜蒙脱石分别使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了6.43%、8.47%和8.83% (p<0.05),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了5.63%、6.24%和6.91%(p<0.05),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提高了4.62%、5.65%和5.98%(p<0.05),添加0.15%和0.20%载铜蒙脱石使粗灰分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8.77%和15.09% (p<0.05)。添加载铜蒙脱石显著提高了肠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且0.15%和0.20%载铜蒙脱石显著提高了肠组织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载铜蒙脱石显著提高了前肠、中肠、后肠绒毛和微绒毛高度。结果提示,载铜蒙脱石在鱼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肠道病原菌的增殖,保护肠粘膜免受病原菌的侵袭,使肠粘膜始终处于健康状态,以益于消化酶的分泌和饲料养分的消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基因(ghrelin)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的相关性, 研究以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快长群体和基础群体)的DNA样本各40份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ghrelin基因序列。通过Dnasp v5和MEGA 5.0分析序列多态性、筛选有效SNP 位点; 采用Snapshot法对两个群体子代ghrelin基因中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然后分析SNP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快长群体ghrelin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数(S)比基础群体要少, 而核苷酸多态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要略高于基础群体。共筛得3个有效SNP 位点(S1、S2和S3), 均分布于第1个内含子中。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3个SNP 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子代中均为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 但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快长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基础群体子代的相应值, 3个SNP 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同一群体中高度一致, SNP 位点之间完全连锁。两个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处的优势基因型相同, 但快长群体子代中优势基因型频率要明显大于基础群体子代中相应基因型频率。对两个群体子代的生长性状与SNP基因型进行关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在不同基因型中存在显著差异(S1:GG AG, S2:TT AT, S3:AA AT)(P0.05)。D1双倍型(S1:GG, S2:TT, S3:AA)所对应的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显著高于D2双倍型(S1:AG, S2:AT, S3:AT)。以上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ghrelin基因3个SNP 位点完全连锁, D1双倍型与快长性状密切相关, 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