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在多彩的生命世界中,有一类既像真菌又似动物的特殊生物——黏菌。它们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了解,进而成为了重要的模式生物。从《本草拾遗》中的相关记载,到1654年俄国人波塔宁对粉瘤菌(Lycogala epidendrum(L.)Fr.)的记述,直至19世纪德国菌物学家德巴里开启了黏菌学科的划时代研究,科研先驱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黏菌研究有了系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裸 相似文献
3.
一种从直流到超高频生物电磁学实验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环境对生物电磁学实验的影响和电磁计量在生物电磁学实验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用于从直流到超高频(DC—UHF)段生物电磁学实验的封闭系统,计算了其中的电磁场分布,从而给出了电磁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在270多年前,著名的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的科学家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中就收录了华艳色蟌,这是中国第一种走向世界的蜻蜓。也由于华艳色蟌特有的艳丽,吸引着许多喜爱和研究蜻蜓的外国人到中国来采集研究蜻蜓,以致许多中国蜻蜓都是由外国人命名,其模式标本也保存在外国的实验室。这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面对历史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0.1毫米)的总称。它们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2008高考方案的细化实施,试卷考试范围的实验部分所占比例增至25%.笔者组织学生举行生物实验晚会,使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场所,学习生物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合作意识得以体现.创造潜能得以挖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得以践行.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利用人工模拟方法,选择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泥鳅(Misgurus anguillicaudatus)、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为工程物种,构建一套水生经济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复合生物修复系统进行污水修复,研究该系统中动植物生物量及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3d的实验周期中,水体铵态氮(NH4+-N)下降96.5%,硝态氮(NO3--N)下降82.2%,总磷(TP)下降53.2%,化学需氧量(CODMn)下降24.5%。水蕹菜平均增重31.2%,泥鳅平均增重6.1%。这种复合的生物修复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振动圆二色性——一种有效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法李炯阮康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振动圆二色性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最近,BIO-RAD等公司先后推出了一种福里哀变换振动圆二色仪(FourierTrans-formVibra...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起搏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起搏及驱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利用各向异性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了包含生物起搏器的1D心室组织模型.基于该模型,仿真了不同边界电偶联对应的起搏器初次起搏时间、特殊位置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的传导过程等参考项,发现减弱边界处的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的起搏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然而,当电偶联足够小时,起搏器的电兴奋却不能有效地传出,导致其驱动心室组织失败.另外,本文探讨了边界电偶联的大小与起搏器最小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偶联越小,起搏器成功起搏所需的细胞数量越少,但是细胞数量变化并不明显.因此,仅仅减弱电偶联对生物起搏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如果生成高效的起搏器,仍需辅助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