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错那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藏语意为"湖的前面"。县城南侧的勒布沟是喜马拉雅山东端的一条著名的南伸式大峡谷,从海拔4 500米的波拉山口到海拔2 800米的沟口,落差1 700米,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蔚为壮观。山间偶有一群两群的黄羊穿梭,淡定而优雅。它们沿着陡峭的山壁向上,偶尔会穿过公路。在它们经过的岩壁上便生长着许多种美丽的雪兔子,以及各种罕见的美丽植物。勒布沟属门隅地区,现在已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并以"仓央嘉措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3.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两端安放了两个"结",将其牢牢固定在青藏高原上。最西端的"结"是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加帕尔巴特峰,最东端的"结"则是海拔7782米的南伽巴瓦峰,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围绕着两座高峰穿过,都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大拐弯。这两个矗立在高原上的"结"不仅锁住了喜马拉雅山脉,也连接着无穷的神秘,墨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便是这神秘峡谷中一处静谧的高原孤岛。  相似文献   

5.
<正>石卡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西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的三江纵谷区,历史上是连接吐蕃与南诏的纽带,也是滇藏茶马古道进入藏区的第一座神山。石卡雪山主峰海拔4?500米,与山谷地带海拔高差约2?000米,植被垂直变化显著。亚高山草甸、冰蚀湖泊、U形山谷、高山草甸等多种地貌散布其中,构成了石卡雪山丰富的植被景观。石卡雪山有种子植物400余种,分属203属73科。每到春末  相似文献   

6.
正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 556米,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 000米,被喻为"蜀山之王"。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带和特有的自然景观。海拔5 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这里的森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植被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4 8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400余种。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40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有28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7.
树鹨数量及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1988年的4—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树鹨(Anthus hodgsoni)的数量和繁殖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工作地点和方法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其植被、气候等资料已有报导〔1〕。将全区划为4个植被类型即:一、八水沟农作疏林灌丛区,海拔1600—1900米。二、大路峁针阔混交林区,海拔1900—2000米。三、罗板沟针叶落叶林区,海拔2200—2600米。四、云顶山亚高山草甸区,海拔2600—2800米。在上述4个植被带中,选定一条长2000米的固定路…  相似文献   

8.
物种种域的分布规律是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Rapoport法则认为,物种分布范围随海拔上升而增大,但其适用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全球最广的海拔落差以及完整的垂直气候和植被带,是验证Rapoport法则的理想场所。为探讨中喜马拉雅山脉吉隆沟3 600 m海拔梯度范围内繁殖鸟类种域分布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于2012和2013年的雨季,利用样线法对中喜马拉雅吉隆沟地区的繁殖鸟类进行了4次调查。在海拔1800~5 400m的调查区域内,每300m海拔梯度布设调查样线3条,共计36条样线。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169种,种域范围低频方向呈明显偏右分布。平均种域为(1 642.29±544.63)m,中值为728.5 m。其中,种域最大为3 300 m。分别使用Stevens方法、中点法、逐种法、Pagel法和四分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其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结果表明,Rapoport法则的有效性与验证方法有关,Stevens方法、中点法、逐种法均不支持Rapoport法则,而Pagel法和四分法支持Rapoport法则。综合表明,吉隆沟繁殖鸟类种域海拔格局对Rapoport法则的支持较弱,说明Rapoport法则在该区域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两端安放了两个“结”,将其牢牢固定在青藏高原上,最西端的“结”是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加帕尔巴特峰,最东端的“结”则是海拔7782米的南伽巴瓦峰,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围绕着两座高峰穿过,都形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大拐弯。这两个矗立在高原上的“结”不仅锁住了喜马拉雅山脉,也连接着无穷的神秘,墨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便是这神秘峡谷中一处静谧的高原孤岛。  相似文献   

10.
金文驰 《生命世界》2013,(11):78-85
在云南西北部,耸立着哈巴和玉龙两座雪山,它们之间被金沙江切割出了一条长约16公里的峡谷。从咆哮的江面到傲立的雪峰间,海拔差竞超过3900米,这也使其成为全球最深的峡谷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议横断山     
正横断山脉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是中国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岭海拔多在4 000~5 000米,岭谷高差一般在1 000~2 000米,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山岭自西而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宁静山)—云岭、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  相似文献   

12.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西北临金沙江大峡谷──虎跳峡,东麓是海拔3000米左右的甘海子高位山间盆地,南面是丽江盆地。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耸立在群峰之上。高峰区白雪皑皑,有19条冰川环绕其间,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
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受到广泛关注,中峰格局是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四类格局中最为普遍的格局。中喜马拉雅沟谷的研究表明,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符合中峰模型。中喜马拉雅和东喜马拉雅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由此,推断东喜马拉雅沟谷的小型兽类垂直分布格局可能也符合中峰格局。为此,在东喜马拉雅勒布沟对非飞行小型兽类开展实地调查,选取研究海拔范围为2 300~5 000 m,沿海拔梯度连续设置9个300 m海拔段45个样方采集点,累计布夹16 200次,共采集标本372号,分属 3目5科10种。研究结果显示:该沟谷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在2 600~2 900 m海拔段出现峰值,随后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减,即从最低海拔到中海拔段上升至峰值后开始递减至趋于平缓,即显示出中峰格局特点。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导致其南翼各沟谷拥有相似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如各沟谷都南北走向,受印度洋暖流气候影响,拥有相似的植被垂直带分布等,这使得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呈现出相似的特点,推论:在大尺度背景下,地理和气候条件可能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西北的古城松潘县境内,岷山山脉的主峰雪宝顶高入雪线,海拔5588米。雪峰北坡,从海拔3578米直下2200米,一条长7.5公里的古冰川“U”型坳谷中,布满了由乳黄、褐黄色碳酸钙质淀积而成的钙华体,犹如一条黄龙从雪山上腾飞而下。由于这条“黄龙”的顶头、中腰和尾部各建有三座寺庙,统称黄龙寺,这条钙华体藉以得名。关于钙华形成的最普遍解释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在适当温度下通过淋溶作用而获得大量的钙,形成重碳酸钙,特別在石灰岩分布区,当富含重碳酸钙的泉水上升到地表吋,随着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大量散逸,在泉口周围逐渐形成碳酸钙沉淀物的堆积。其实影响钙华形成的条件很复杂,就非生物因素来说,碳酸钙的溶解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发展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全新世花粉资料,探讨了东北东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发展历史。已有资料表明,在距今约10 000年至5 000—4 000年前,即全新世温暖期,阔叶红松林可见于长白山北端和东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而在此海拔以下的胝山丘陵,则全为阔叶落叶林所覆盖。在距今5 000—4 000年前,由于气候转凉,松属(Pinus,主要为红松)向低海拔迁移,与阔叶乔木一起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当时松的种群较现在大。近二、三百年以来,由于人为的干扰,长白山区红松的数量明显地减少。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览亚洲地势图,高原和山地极其夺目。当您的目光沿着帕米尔高原经昆仑山向南停留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南麓时,山地国家尼泊尔会顿时让您产生向往。尼泊尔是一个内陆山地国家,面积有14.7万多平方千米,北临中国,西、南、东三面与印度接壤,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宽约850千米,南北宽约200千米。海拔由北部与中国交界的高山(海拔4000米以上)向南递减;中部(海拔1000米至4000米)为中高山,首都所在的加德满都河谷的海拔只有1350米;南部靠近印度地区的海拔较低(1000米以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1月中旬,因参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课题,作者一行4人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轿子山又名轿子雪山,距离昆明市只有约150公里,是我国纬度较低且距离大城市最近的一座雪山,也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海拔最高的山体,因最高峰形如花轿而得名。主峰轿顶海拔4?223米,每年积雪时间约半年。轿子山保护区位  相似文献   

18.
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野外考察、分类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讨论了西藏壳斗科的地理分布。自然分布的西藏壳斗科植物,共3属33种,集中分布于藏东南的河谷地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聂拉木县,印度栲、刺栲、喜马拉雅石栎和西藏石栎是这些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群落建群种;通麦栎、俅江栎和薄片青冈是西藏海拔1800-2500米地段森林植物被的建群种;硬叶高山栎类则是海拔2500米以上硬叶常绿阔叶林及高山灌丛植被的建群种。种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9.
正怒江,初闻其名,就仿佛看到江水裹挟着巨大的能量撞击江岸,发出震撼天地的咆哮声,事实也正是如此。怒江流出青藏高原后,奔腾在高黎贡山和白马雪山之间,落差高达3000米,水势汹涌,故得名怒江。此外,怒江之名还与两岸世居的怒族有关,他们把该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指怒族人,日美指江,怒江即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河。上游错那湖:秘境高龄"水主人"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湖面海拔45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相似文献   

20.
亚丁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区沙鲁里山脉的南段,区内地势高亢,峡谷深幽,森林茂密,牧草如茵。保护区内小贡嘎雪山主峰仙乃日,海拔高达6032米,是四川省的第五高峰。从保护区东面的雪山到南面的东义河河谷,直线距离仅20公里,海拔相对高差达4000米。特殊的自然条件,为本地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从而也成了四川省的名药主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