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周寿康  谢衷明 《生理学报》1988,40(5):430-436
本报告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定大鼠动情周期垂体促性腺细胞的周期性形态学变化。实验将大鼠垂体石蜡切片用兔抗HCG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方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分格计数法和修正的落点法分别测定促性腺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测定和观察结果为:(1)每平方nam细胞的平均数目为间情期662±36、动情前期633±102、动情期449±105和动情后期472±76。用方差分析表明,间情期和动情前期受染色的细胞平均数目明显多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n=12,P<0.05)。(2)受染色促性腺细胞的平均面积(μm~2)为间情期106.00±11.70、动情前期107.00±13.10、动情期95.70±10.30和动情后期101.00±5.95,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大小无显著差异。(3)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促性腺细胞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呈周期性变化。此结果提示:受染色促性腺细胞数量和结构类型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大鼠动情周期中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FL细胞中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T)底物NAD含量的细胞周期性变化及其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FL细胞NAD含最在G_1期最高,而在S期DNA合成高峰后0—3小时(S/G_2期)达到最低点。ADPRT抑制剂3 AB能够抑制NAD含量的细胞周期性变化,而且S期DNA合成亦受到抑制,并呈现S期延长,提示ADP-核糖基化作用可能参与DNA复制过程。本文还观察了三种DNA损伤剂MNNG、MMS及4NQO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FL细胞NAD含量的影响,以及ADPRT抑制剂3 AB及尼克酰胺对此影响的作用。证明ADPRT抑制剂可以特异地抑制DNA损伤性NAD含量下降而对正常FL细胞NAD含量及代谢抑制剂2,4-DNP所致的NAD含量下降没有影响。从而有可能建立一个以测量细胞内NAD含量为指标的简便、快速、特异的检测DNA损伤因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角蛋白15(K15)在大鼠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状况,定位表皮干细胞.方法以不同年龄大鼠背部皮肤为标本,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出生后大鼠皮肤的形态发育变化;以K15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15在大鼠皮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1)组织学方法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鼠背部表皮细胞层数逐渐变少;在毛囊的生长周期中,以隆突区为界,毛囊上段为恒定区,下段呈周期性变化(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囊隆突区细胞胞浆表达K15,随年龄的增长,K15阳性细胞出现在毛母质细胞区、毛囊外根鞘和表皮基底层.结论表皮干细胞位于毛囊隆突区,与表皮的更新和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夜鹭幼鸟繁殖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引言 自1923年Groos对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成鸟幼鸟进行系统测定以来,鸟类学家都以该鸟的羽色作为区分成幼鸟的形态标志的典型(郑作新,1973)。关于夜鹭成鸟繁殖生态学研究,几十年来不断有所报道,如Teal(1965)和Raymond(1982)研究夜鹭繁殖习性和繁殖率后,指出风暴和兽类干扰,是夜鹭繁殖失败的主要因素,Hafner(1980)还对夜鹭繁殖期的领域性和生态位作了讨论,但是,有关夜鹭幼鸟繁殖记录极少。1942年Noble和Wurm成功地观察到在人工监察环境中该种幼鸟的繁殖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1982年Thomas等人在美国Hope岛及Rhoole岛观察到夜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外激素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关于性外激素腺体的研究,国外已有很多报道,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报道。Klun(1968)报道欧洲玉米螟(Ostriniamubilalis)性外激素腺体在雌蛾腹部最后两节的节间膜上。1975年以来,我们对本地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性外激素进行了分离工作,进而对玉米螟发育时期的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昆虫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昆虫的各种生理活动。温度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但这些研究多是讨论不同恒温的作用。在自然情况下,1天内的环境温度是随着昼夜复转呈现一高温期和低温期的周期性变化;一年中则呈现一季节性的周期性变化。温度的这种周期性变化(下文称温周期)对昆虫的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外学者已作了不少研究工作,国内则相对较少。笔者以Stanley D.Beck(1983)的工作为基础,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池养雄性白鱀豚性自慰行为与血清睾酮浓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每月 1次测定雄性白豚 (Lipotesvexillifer)“淇淇”血清睾酮浓度。春季每天 1次 ,其它季节每三天 1次 ,每次 1h ,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观察“淇淇”的行为。结果发现 ,性自慰 (腹面贴池壁、伸出阴茎 )行为的发生频率和血清睾酮激素水平都有周期性变化 ,春季为高峰期 ,秋季有 1个小峰 ,性自慰行为与血清睾酮激素浓度两者的周期较为一致。从性自慰行为和血清睾酮激素水平季节变化 ,推测出“淇淇”性腺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期为 2~ 10月 ,血清睾酮浓度为 2 4 8~ 9 6 6ng/ml;春季高峰在 4月前后 ,血清睾酮浓度为 3 4 4~ 9 6 6ng/ml;秋季小峰在 10月 ,血清睾酮浓度为 3 33~4 2 5ng/ml;11月至次年 1月为性腺活动相对静止期 ,血清睾酮浓度为 1 2 4~ 2 85ng/ml。白豚是一种季节性繁殖动物 ,繁殖高峰期在 4月前后。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机体活动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月节律(circamensual rhythm)、年节律(circannual rhythm)等;机体每昼夜间规律发生的节律性变化,被认为由"生物钟"调控;而"生物钟"则有其基因、分子与神经基础。生物节律具有自身调节性,以适应外界变化,增强生物的环境适应性。光照,摄食,温度等,均为重要的外界因素。摄食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包括糖代谢水平上调、糖原合成增加等;然而,摄食影响机体生物节律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室,试图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周期性变异(CVIBS)参数,进行组织定征。主要是观察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周期性变化,而不是测定其绝对水平参数。观察者之间的重复性很好。一般而言,心室后壁的CVIBS的幅度较心室间隔的大。CVIBS的幅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无并发症的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其左心室后壁所测得的CVIBS都是相似的,然而,在室间隔肥厚组与正常比较,室间隔测值降低。对于人类的心肌排异反应,也用CVIBS进行了观察研究。于排异期间,CVIBS参数的幅度降低,与正常比较,其特征性显而易见。目前的各种超声组织定征的研究中,CVIBS在特定的研究中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贵阳近郊中华大蟾蜍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的繁殖在国内有不少学者作过许多研究,如林光华(1965)、邹寿昌(1982)等。但关于繁殖期怎样识別异性和昼夜活动周期、产卵行为及余卵能否产出等方面报道较少。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于1983年2月至1986年5月作了观察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超技术对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方法采用Aloka 3.5 mHz探头的B超仪,分别对6只性成熟的正常雌性恒河猴进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n=18)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实时测量,同时进行连续2个周期(n=12)的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的放射免疫检测分析。结果恒河猴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呈周期性。在滤泡期(月经周期的第-9~0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相对子宫肌层区域回声较低(较黑),子宫内膜厚度呈线性增长(r=0.88);黄体期(月经周期的第0~17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光点增强为强回声,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血清E2及P相关,子宫内膜线性增长最大值出现时间与E2分泌最高峰出现时间相一致。结论B型超声监测技术(ultrasound examination,US)作为一种有用的手段,能实时监测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瓣结鱼的繁殖习性以及精子的活力与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性成熟瓣结鱼的性腺发育的周期性变化,并初步分析了瓣结鱼的和。其繁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繁殖群体♀:♂=1:9.1,繁殖季节具有雌雄二态性,雄鱼绝大多数在2龄性成熟,雌鱼多在3性成熟。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精子活力和寿命有较大影响,成熟精子在0.45-0.55%的NaCl溶液中剧烈运动时间最长,平均为172.5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药物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为95.00%、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藏山溪鲵生殖腺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剑 《动物学杂志》1995,30(3):47-49
关于有尾两栖类性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仅见有关东方蝾螈的报道,本文通过对西藏山溪鲵生殖腺季节变化的研究,发现该鲵每年的生殖期集中在3,4月份,4种不同发育阶段卵的数量,也有与之相应的季节性变化。输卵重量也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科等协作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检出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变检出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科等协作的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提升疾病检出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血液科诊治的6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记录两组输血效果。结果:治疗后4 w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87.5%,P0.05)。两组治疗后4 w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吸氧、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紫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vs. 21.9%,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能促进机体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炎患者122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口腔雾化药物吸入以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相关康复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疱疹性口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廖威  唐艳  张珍  王春燕  宋静  龚莹  朱军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90-1193, 1198
目的探究壳聚糖复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KGF-2)突变体温敏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法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大面积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0名大面积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吸引联合传统泡沫敷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壳聚糖复合KGF-2突变体温敏敷料填充。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以及创面细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03)。观察组患者细菌检出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P=0.003)。结论壳聚糖复合KGF-2突变体温敏敷料联合简易负压吸引法能显著促进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大面积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行为生态学(二十):性选择和配偶选择(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性选择的各种理论在很多动物中,雄性和雌性在形态和行为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在生殖季节。在诸如孔雀和极乐鸟等很多鸟类中,两性差异表现得特别明显,而性选择理论对两性间的这种差异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几个关于性选择的理论。Darwin的理论: 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一词首先是被达尔文在1871年所使用,性选择主要是指通过自然选择使一性个体(通常是雄性)在寻求配偶时获得比同性其他个体更有竞争力的特征。达尔文设想性选择是通过两种方式发生:第一,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进行直接战斗,赢  相似文献   

20.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越冬代成虫在麦田产卵习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冬代粘虫在不同类型麦田的产卵习性问题,目前的了解还不够。李光博等(1963)认为粘虫产卵对密植小麦田有趋性,茂密丰产田的百株卵量高于生长差的三类田;石毓亮等(1964)则认为粘虫卵几乎全部产于地下虫害枯麦株的卷叶内,且多在10厘米以上的叶片上,井认为“真正的小麦丰产田,不一定适于粘虫的发生”。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兹将我们1963—1964年的观察结果,整理于后,加以商榷。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