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它们具有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其他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由于发生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北缘,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它们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属种;在生态外貌上,低地的热带雨林的林冠层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比例相对较低,而藤本植物和叶级谱上的小叶植物更为丰富;与热带亚洲非季节性气候地区的低地热带湿润雨林有一定区别,被称为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国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西南部与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在南部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通过比较,云南与广西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上最接近;云南含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尽管分布海拔偏高(可分布到海拔1 100m,最高可达1 300m),但体现了低地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具有最高比例的热带亚洲分布属种。中国不同地区对热带雨林研究的文献在对其界定、分类、描述及生态外貌特征和树种丰富度等方面的记载都不尽相同。该文简要评述了中国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研...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生态系列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随环境条件递变而变化的分析,反映出在一较短的水平距离内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并通过群落生态学方法的分析,说明尖峰岭地区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群落外貌等方面都具有较典型的热带性质,但在群落的结构方面则比典型的热带雨林逊色,说明它是地处热带北缘和在季风气候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用重要值方法来描述热带植物群落,其结果较为理想。研究该地区热带植被的特点,对认识、了解我国的热带植被和经营热带林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地段位于珠江口西侧,主要包括新会和台山县的沿海和岛屿,约北纬22°以南,东经112°15′—113°5′,海岸线长约180公里,濒临热带南海,为热带北缘地区。境内地形属华南型山地海岸,海岸曲折,岬角、海湾、溺谷和岛屿多,其中大的岛屿有上川、下川岛等。沿海丘陵、平原面积大,砂滩、泥滩交错分布。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型,温度高,雨量丰富。但季节分明(表1),夏秋季台风影响大,冬季偶有寒潮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西热带性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西热带性植物区系成分各个分布类型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本省热带性植物具有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以泛热带和热带亚州分布型成分占优势;间断分布多样,残遗植物丰富;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交汇过渡,成为许多热带区系成分分布的北界。并初步探讨了江西植物区系地理的分界问题,笔者认为在江西境内,华东区系与华南区系的分界大致位于北纬25°(西)—25°20′(东)一线;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区系分界约为北纬29°(西)—29°40′(东)一线;中亚热带两个亚热带的区系分界应在北纬27°(西)—27°40′(东)一线。此3条植物区系地理分界线由西向东有向北逐渐斜升的趋势,这是由于受太平洋湿热季风气候的影响所致。同时亦表明,某一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受其所处纬度(或海拔高度)的地带性气候因素长期孕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伶仃岛位于不拘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生灌草丛等,包括8个植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台湾相思林等4个群系,以及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党绿阔叶林;优势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两者的建群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生灌草丛等,包括8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台湾相思林等4个群系,以及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两者的建群种均为衰退种群,已形成多个发育阶段。论文对各主要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鱼叚)虎鱼类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绝大部分栖息于沿海,少数种类生活于河口及江河淡水中。据近年调查,我国淡水(鱼叚)虎鱼类约30种,较邻近国家为盛。 浙江省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淡水(鱼叚)虎鱼类的种类不少。最早对浙江淡水(鱼叚)虎鱼类进行研究的是Sauvage,H.E.和Dabty(1874)在“中国淡水鱼类记述”一文申报道二种(鱼叚)虎鱼类新种,一为采自宁波的戴氏塘鳢Eleotris davidi,另一为采自浙江西  相似文献   

8.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正>亚热带森林之眼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开化县西北部,地处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钱江源国家公园在空间上由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连接上述两地的生态区域构成,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该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承载着钱塘江水源地和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自然系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龙门、从化、增城三地交界处,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季风影响,呈现夏凉冬暖、光能充裕、雨量丰沛等特征。该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片较为完整的南亚热带山地常绿  相似文献   

11.
季风对亚洲热带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是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也是热带植物分布距离赤道最远的地区。揭示季风对热带植物迁移与进化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东亚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历史上,季风盛行的时间与早期被子植物在东南亚群岛、华夏古陆起源的时间大致吻合,季风可能促进了被子植物的快速分化与扩散。季风是热带植物得以向北扩散到我国滇黔桂交界区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根本原因,并导致了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季雨林、干旱河谷稀树灌丛或草原、海南岛西部滨海稀树草原等特殊植被的形成。亚洲的三大夏季风在高山纵横、大河奔流和石灰岩地貌密布的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一带交汇、叠加,使之成为一些典型热带类群的物种多样与特有种分布中心。这可能是中国-缅甸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季风可能促进热带植物的进一步北迁,增加中国南方植物区系的热带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的植被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由于地形的作用,水热条件差异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其他为落叶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及灌丛、草原等;沿海岸还有红树林及砂生植被。人工植被中的经济林发达。根据本岛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分布等特点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一致性,在“华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的基础上,将本岛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地带,4个植被区和9个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了植被的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3.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系统分析理论、热带气旋和农业经济资料,综合灾害风险指数法,在分析热带气旋对浙江省农业影响的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加权综合法得到不同网格的综合风险度指数.基于GIS技术,开展了热带气旋对浙江省农业影响的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的最大值分布在浙江东南沿海,孕灾环境暴露性的最大值分布在丽水山区,承灾体脆弱性的最高值分布在杭州、绍兴市区以及兰溪市,防灾减灾能力的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综合考虑各因子的综合风险度,热带气旋对浙江省农业影响的风险可分为高风险、次高风险、中等风险、次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该研究可为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猫儿山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因山顶峰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主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漓江、资江和寻江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柳杉林等用材林。保护区主要分布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猫儿山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0种,其中蕨类植物132种,裸子植物14种,被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南岳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省南岳种子植物属的成分主要是泛热带、北温带和东亚3种分布区类型,分别占总属数的22.6%、18.8%和14.9%,温带和热带2种性质分子比例相当,分别占47.5%和52.5%;其种的区系成分主要由华夏、东亚、中国-日本和华东-华中等4种分布式样构成,分别占总种数的24.47%、16.60%、14.17%和11.65%,若扣除分布范围较广的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热带亚洲至热带澳洲、热带亚洲、南北温带(全温带)、北温带、东亚、中国-喜马拉雅、中国-日本和华夏等11种式样,则“华东-华中”及其邻近分布的式样共计177种,占剩余总种数(287种)的61.67%,说明南岳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华东-华中”过渡色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岳植物区系与庐山的关系十分密切,南岳在区系归属归于华东植物地区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部高等真菌的热带亲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南部,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高等真菌区系与世界热带真菌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该地区高等真菌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主要有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成分,尽管在该区高等真菌区系中也有相当比重的温带成分。该区系中某些属种可能有古南大陆起源的背景,另一些区系成分与热带亚洲的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北界的东端,在上海境内是沿着长江中的崇明和横沙两岛之间通过的。即是说,除崇明岛外,上海是划入了中亚热带的植被地带之内。这条界线与196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区划(初稿)”中所示的东端界线差距较大。1982年刘昉勋等对江苏境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北界问题,提出了新的商榷意见,认为“中国植被”中所划的这条界线在江苏境内位置偏北,不应包括整个太湖以及无锡和苏州两地,而应是跨过太湖,经过光福镇,包括吴县南部和吴江县地区,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北界向南推移了。这一划分对上海境内的问题颇有启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前缘,是由长江挟带的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冲淤而成的冲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气候、地势复杂,属赤道季风气候,夏季为赤道空气所控制,空气湿度及雨量剧增,湿度相应下降,日夜变幅减小;冬季为热带空气所控制,温度及雨量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幅加大,四季不清,干湿两季分明。而各地气候因地势差异大,纬度影响小,沿江河流域为热带及亚热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4℃,雨量600—1000毫米,一般霜期30—90天,有些地区终年无霜或间有轻霜(表1)。在此条件下,既能生长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王宇宁  王宁 《生物学通报》2002,37(12):53-54
思茅市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 ,西双版纳州以北 ,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段向南延伸形成的中山峡谷和盆地丘陵地带 ,地势北高南低 ,山峰海拔在 130 0~180 0 m之间 ,盆地、丘陵海拔在 80 0~ 130 0 m之间 ,澜沧江从思茅市西部流过。思茅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约 18℃ ,年降雨量 10 0 0~2 0 0 0 mm。 5~ 9月为雨季 ,炎热多雨 ;10月至次年 4月为旱季 ,温暖干燥。思茅市地处南亚热带—北热带过渡地区 ,当地植被可以划分为思茅松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混交林、竹林和灌草丛等 6种类型 ,常见高…  相似文献   

20.
樟栋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在广东省始兴县的东南部,位于东经114°13'14"、北纬24°40'14",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富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000亩。林地面积62000亩,其中阔叶林占64.2%,已知高等植物985种。保护区处于我国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气流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据调查及实地观察,由于林区上空的气温相对较低,致使林区内下雨而林区外无雨的情形常有发生。丰富的林木资源及优越的气候,为野生菌类的生长繁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1984至1985年期间,我们曾多次到该保护区进行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经鉴定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