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万成松张文炳曹虹(第一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eptospira)是一类细长、弯曲、两端呈钩状的螺旋体,钩体种类很多,分类学上归细菌范畴,可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的两个新血清型。A10株钩端螺旋体系I 962年自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云南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yunnan)H27株钩端螺旋体系1964年自河口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河口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hekou)。  相似文献   

3.
A23株钩端螺旋体系1962年8月3日分离富云南省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经交叉凝集试验、交又凝集素吸收试验和园子血清凝集试验证明是七日热群保林卡那亚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建议命名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曼I芏血清型(Leptospira interrogansserovar manzhucng)。此型感染在勐腊已发现6例。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首次发现赖型钩端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群和分型因子血清经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由北京市顺义县某农场稻田周围黑线姬鼠肾组织分离获得的4株钩端螺旋体(钩体)进行了血清学分类检定。均属黄疸出血群赖型钩体。这在北京地区尚属首次分离发现。  相似文献   

5.
K5株钩端螺旋体系1960年自昆明市郊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肾分离获得,经多次鉴定均属波摩那群新型,建议命名为昆明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kuming)。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L型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与钩体L型密切关系,本文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钩体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方法对186例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共206份标本(血液135份,脑脊液71份)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液L型培养阳性率(27.4%)明显高于血液MAT阳性率(17.0%)(0.02〈P〈0.05),脑脊液L型培养阳性率(30.9%)显著高于脑脊液MAT阳性率(12.7%)(P〈0.01),钩  相似文献   

7.
以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酶联聚合反应(PCR)得到钩端螺旋体中prmA的同源基因liprmA的全基因编码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通过优化大肠杆菌培养和诱导条件,含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可溶表达量达到40 mg/L,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经Ni-NTA His Bind亲和柱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liPrmA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甲基化转移酶的功能域一级结构高度一致;活性分析显示,纯化的liPrmA有钩端螺旋体核糖体蛋白L11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可引起人、兽共患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其基本结构由圆柱形菌体、鞭毛和外膜组成.经血清型分类法将该体分为24个血清群200多种血清型.该体由大、小两个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共约5000kb,推测含4 768个基因.结构基因编码的鞭毛蛋白、溶血素、脂蛋白、脂多糖等可作为毒力因子,在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四个新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从云南省的病人和动物分离出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中{个新血清型的鉴定结果。检定L82株及S590株为爪哇群,分别命名镇康型(Zhenkang)、勐马型(Mongma);S621株为致热群盂连型(Manglian);L100株为塔拉索夫群云县型(Yunxian)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三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分离出3株(M48、A31、A82)钩端螺旋体,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新血清型。M48系1960年从耿马县猪肾分离,A31与A82分别于1962、1970年自勐腊县病人血培养物中分离。拟分别命名为耿马型(M48)、版纳型(A31)和勐捧型(A82)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 serovars gengma (M48),banna (A3I)和mengpeng (A82)]。其中耿马型应属于塔拉索夫血清群;版纳型和勐捧型的血清学性质界于塔拉索夫和歇尔曼二群之间,其血清学归属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11.
<正> 现已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有大约19个血清群共180个血清型。如此众多的血清型很难从形态、生化及培养特性上区分开来,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对钩体的分类,钩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钩体疫苗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钩体抗原研究的部分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钩端螺旋体参考菌株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钩端螺旋体(钩体)参考菌株的建立与应用。该参考菌株从无到有,目前已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其中曼耗新菌群和赖等26个新菌型已被国际确认为国际新菌群与国际新菌型。该参考菌株已在中国钩体病研究、预防、临床实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教育和动物检疫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EcoRI和HhaI内切酶.对波摩那血清群钩端螺旋体各型标准株的DNA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简称REA)。证明所获的各型标准株(Pomona,MCzdOk.Proechimys.Tropica)的酶切图谱均不相同。与以前经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定为波摩那血清群的27个猪肾标本分离株的酶切图谱比较,所有分离株均可判定为波摩那血清型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14.
1962年7月1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血培养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A6株。经交叉显凝试验和交叉凝集索吸收试验,证明它是秋季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建议命名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南腊血清型(Leptospina inteirogans serovar nanla),A6株为参考株。  相似文献   

15.
在以抑制消减杂交比较强毒株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和无毒株双曲钩体Patoc I株 的基因组差异时,获得了一系列仅存在于强毒株而无毒株缺如的差异片段.选取差异片段AF325810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PCR纯化产物T载体克隆,选取阳性克隆测序,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获得强毒株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特有的毒力相关基因,DOT BLOT显示其在钩端螺旋体各株间有不同分布PCR扩增得到了产物为2kb大小的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得到了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017株的鞭毛钩相关蛋白K基因的上游序列,为进一步探索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LA_1100蛋白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并分析其在中国流行血清群中的保守性.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A_1100的二级及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以Triton X-114抽提分离钩体细胞的各个组分,Westernblot及FACS方法验证LA_1100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Western Blot和PCR在蛋白水平及核酸水平检测了其在13个中国流行血清群代表株中的保守性.结果 LA_1100的二级结构显示具有α-螺旋及β-折叠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此蛋白具有跨膜区.LA_1100单体结构具有典型的TolC结构域,三级结构模拟显示三聚体可形成孔状结构.膜定位显示,该蛋白定位于外膜.该基因的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13个流行代表株中有12株均检出该基因或该蛋白的特征性条带.结论 LA_1100为具有TolC结构域可以形成孔状结构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在中国流行株钩端螺旋体中保守.由于TolC蛋白与病原菌分泌致病因子密切相关,推测此蛋白可能与钩体感染宿主时粘附及致病相关,进一步对此蛋白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钩体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间接FLISA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IgM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制钩端螺旋体(钩体)特异性IgM检测试剂,并用于早期诊断钩体病,以钩体外膜蛋白为抗原,探索间接ELISA法检测钩体特异性IgM的各项实验条件,并对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05份健康人血IgM阴性,钩体IgM阳性血清可被特异性阻断,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阳性,试剂存放4℃和37℃4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检测临床钩体病人112份血清,IgM阳性83份,阳性率74.11%,与常规TAT法基本一致,0-7病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AT法,说明该法检测钩体病IgM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稳定,简便等优点,对钩体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重组外膜蛋白为基础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获取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以该蛋白为抗原,特异的钩体抗血清进行ELISA方阵滴定、交叉性试验、阻断试验,并对北京地区的70份犬血清使用建立的ELISA方法以及德国Virion公司的全菌体钩端螺旋体ELISA试剂盒进行相互验证。结果方阵滴定试验确立以100ng/孔为抗原包被浓度,1∶160为血清稀释度。交叉性试验具有广泛性、阻断试验标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两种方法数据经χ2检验,两者检出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初步建立了以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热酚法提取钩端螺旋体脂多糖(LPS)前,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处理钩体70091株的细胞可以使LPS的产量提高一至两倍,并改善了产品的色泽及溶解度。长久贮存的钩体细胞,LPS分子易受EDTA-Na的作用而使糖链中的组分脱落,导致糖链变短。当钩体LPS分子中糖链短到使脂、糖含量比相等时,钩体LPS从水相转入酚相。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Levett,2001),可感染鼠科、猴科和犬科等多种动物(Desvars et al.,2012).人或动物通过接触带菌动物的粪便、尿液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娄银莹等,2019),可造成黄疸、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