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测定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对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进行了ITS序列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提取纯化,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然后,利用DNAssist Version 2.0软件加手工校正确定ITS1-5.8S-ITS2序列,并进行ITS序列分析。获得了山茱萸的ITS1-5.8S-ITS2完全序列,ITS1为253bp,5.8S为156bp,ITS2为273bp,总共682bp。7种果型的山茱萸其5.8S基因序列显示高度的一致性,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椭圆形果型和纺锤形果型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短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3′端及ITS2区5′端各有1个变异位点;短梨形果型在ITS1区5′端有3个变异位点;长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有5个变异位点。结果表明,ITS序列在山茱萸种内比较保守,有的栽培品种之间有较小的差异,此研究为中药山茱萸分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使用1对引物18SPl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l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段长度为155—157bp.除江苏宜兴,江苏句容马梗,江苏南京老鹰山和江苏溧阳等4个产区的ITS序列碱基完全一致外,其他10个产区的ITS序列则有不同的变异,碱基变异数目(包括5.8S编码区)为1—17个。使用UPGMA法重建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的变异程度,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太子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改进的CTAB法对何首乌总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采用通用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何首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rDNA完全序列片段长度共约652 bp,其中ITS1的长度为202 bp,5.8S的长度为161 bp,ITS2长度为232 bp,与其近缘种ITS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其rDNA ITS序列在分子水平上为鉴别何首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核rDNA ITS区序列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在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作为对线粒体DNA信息的重要补充,人们越来越多采用核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了ITS的组成和性质,并对近年来ITS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并讨论了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4种紫蘑菇的r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与GenBank检索获得的相似性最高菌株的ITS序列一起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探索紫蘑菇的分子鉴定方法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CM-1、CM-2、CM-3及CM-4四种紫蘑菇均属于丝膜菌(Cortinarius),分别与C.rufoolivaceus、C.coerulescens、C.humolens和C.calochrous序列进行比对后,均显示了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贺兰山紫蘑菇隶属于丝膜菌属(Cortinarius).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rDNA ITS序列在真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匡治州  许杨 《生命的化学》2004,24(2):120-122
rDNA序列的同源性和变化性使其用于真菌各级水平的系统学研究,其中ITS区进化速率较快、长度适中,广泛用于属内种间或种内群体的系统学研究。该文就rDNA序列结构特点、ITS序列在真菌分子系统学及病原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法对青梅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克隆测序,用软件DNAMAN和MEGA3.1分析测序结果,研究18个福建青梅样品的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差异。获得青梅18个样品rDNA中的ITS和5.8S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23~224bp、164bp和241~246bp,5.8S较为保守。根据测序结果,以UPGMA法建立系统发生树,从分子水平说明18个样品间的变异程度,并将福建青梅差异较大的14条rDNA ITS序列登录GenBank,获得登录号:EF523482-EF523493、EF529435和EF529436。  相似文献   

8.
王洪凯  张天宇  张猛 《菌物学报》2001,20(2):168-173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云南、安徽的乌头及其近缘种植物的ITS区碱基序列测定。表明核糖体DNA中ITS区的完整序列(包括ITS1,ITS2和5.8s),4种乌头属植物的ITS1序列长度为249bp,云南鸟头和安徽乌头及黄山鸟头ITS2序列长度为189bp,赣皖乌头ITS2序列长度为217bp。运用Mega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到系统进化树。ITS序列特征是乌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稻亚种间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运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了水稻籼亚种的南京11号,9311、广陆矮4号三个品种和粳亚种的秋光、日本晴、爪哇稻三个品种的完整ITS区(包括5.8S区)。供试材料的5.8S rDNA的长度和G/C含量完全一致。ITSI的长度为193-195bp、G/C含量为72.31%-74.38;ITS2的长度为224-232bp,G/C含量为74.46%-76.86%。序列的相似性为94.4%-99.3%。CLUSTAL.W软件排序及分析表明;1)存在4个信息位点把6个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群;2)籼稻之间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小于粳稻之间的同源性,由此可见,水稻核糖体DNA的ITS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其传统的分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蕺菜rDNA ITS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方法:以蕺菜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蕺菜rDNAITS区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最优蕺菜ITS-PCR的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o酶0.75U、Mg2+2.5mmol/L、dNTP 0.15mmol/L、引物对0.6μmol/L、模板DNA 10ng.扩增程序为在94℃下预变性4min,然后进行36个循环(94℃变性45s,60℃退火50s,72℃延伸90s),最后在72℃延伸8min.结论:这一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蕺菜rDNA ITS区研究蕺菜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提供了标准化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居群栽培牡丹rDNAITS区序列分析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四个地区牡丹主要栽培品种rDNA ITS区序列进行测定,研究各居群rDNA ITS序列特征及差异,建立不同地区主要牡丹栽培品种的区域性分子标记,参照GeneBank信息(登录号:U27692)利用Clustal X、MEGA 3.1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排序.牡丹ITS全序列长度为652 bp,相对于GenBank中牡丹rDNA ITS全序列在448位少一个C碱基,其中ITS1为267 bp,5.8 S为163 bp,ITS2为222 bp,GC含量为55.7%~56.9%,共有30个变异位点,主要发生在ITS1、ITS2区,5.8S区也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牡丹rDNA ITS区序列特征(SNPs)可用于不同地区主要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乐清铁皮石斛rDNA ITS序列的克隆及序列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判断浙江乐清铁皮石斛(Zhejiang Dendrobium officinale)与石斛属(Dendrobium)其它物种的亲缘关系,本文提取了该石斛鲜样的DNA,利用真核生物ITS序列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了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在对阳性克隆测序。将得到的序列与GenBank上我国石斛属12个组中34个种的rDNAITS进行了比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浙江乐清铁皮石斛的rDNAITS与黄石斛(D.tosaense)一致,其次与铁皮石斛(D.officinale)最相近,序列相似性99%。系统发育树也表明浙江乐清铁皮石斛的rDNAITS序列与黄石斛(D.tosaense)的相似程度高于其与铁皮石斛(D.officinale)的相似程度。本研究将为利用ITS序列鉴别石斛物种种属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B-20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分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波曲至螺旋形,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3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根据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B-20的上述特征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高度一致。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链霉菌B-20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B-20 (S.lavendulae B-20)。  相似文献   

15.
东亚七筋姑多倍体ITS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3个东亚七筋姑二倍体居群和5个四倍体居群的ITS区(包括ITS1、5.8SrDNA和ITS2)进行克隆测序。ITS序列长度显示出比较高的多态性,ITS1长度为171~270bp,ITS2长度为205~238bp,5.8S序列的长度在162~164bp之间,序列中G C含量为45.83%~54.13%,当空位(gap)作缺失处理时,东亚七筋姑ITS区全序列排序后的长度为682bp,其中简约性位点289个;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一致性指数(CI)为0.630,保留系数(RI)为0.684,四倍体居群没有单独聚为一支,而是和相邻地理单元的二倍体居群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支持东亚七筋姑异地多起源的推断。  相似文献   

16.
基于rDNA ITS序列对绒泡菌目黏菌系统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闫淑珍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5,34(3):424-433
绒泡菌目Physarida是黏菌纲Myxogastria最大的一个目,对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根据形态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绒泡菌目乃至黏菌纲的系统发育关系,以黏菌r DNA ITS通用引物对绒泡菌目5属8种黏菌的r DNA ITS进行扩增和测序,结合Gen Bank中已有的黏菌r DNA ITS序列,利用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绒泡菌目不同物种的r DNA ITS区在碱基组成和长度上差异明显,长度为777–1 445bp,G+C mol%在53.4%–61.9%之间。绒泡菌目与发网菌目Stemonitida聚类为两个明显的分支,在绒泡菌目分支上,绒泡菌科Physaraceae和钙皮菌科Didymiaceae各聚为一支,支持了形态学上以孢丝是否具有石灰质为依据区分这两个科的观点。由多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鳞钙皮菌Didymium squamulosum材料组成的钙皮菌科又形成3个分支,证实了这个形态种是由地域来源广泛、繁殖亲和性各异和遗传变异较大的不同生物种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由疫霉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明确设施栽培辣椒土传病害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疫病疫霉病菌基因序列和同源性,为制定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病菌形态观察、ITS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开展研究。由疫霉菌侵染的辣椒病害在设施和露地不同栽培形式下发生部位略有不同,但在病菌形态上表现一致,ITS基因序列同源性极高,达到了99%以上。设施土传病害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疫病菌属于同一种,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18.
水霉菌的形态及ITS区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从患病黄颡鱼病灶处分离的水霉菌株(HSY)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该菌在18—23℃均能形成游动孢子囊, 但只在20℃才大量释放游动孢子; 在15℃培养约3 周出现大量的藏卵器, 多数顶生, 形态与Saprolegnia litoralis 和Saprolegnia ferax 的均非常相似。序列比对分析显示, HSY 菌株与S. litoralis、S. bulbosa、S. oliviae、S. longicaulis、S. ferax、S. mixta 和S.anomalies 的ITS 区(包括5.8S rDNA)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所选的真菌分为3 个群,HSY 落于第一个群, MP 树显示HSY 菌株与S. litoralis、S. bulbosa、S. oliviae、S. longicaulis、S. ferax 以及S. mixta 枝系均互相平行, 而NJ 树显示其与S. ferax 和S. mixta 更近。综合形态学、ITS 区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将HSY 菌株暂定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    相似文献   

19.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为我国特有的独属独种兰科植物,仅生长于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南部的山地林下及沟谷中,是中国特有兰科物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独花兰中分离获得的菌根真菌为对象,应用传统的形态结构鉴别与rDNA ITS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菌株的分类鉴定研究,确定该菌株为兰科菌根真菌之一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特征和有效保护独花兰植物资源均具较大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