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了实验鼠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重要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介绍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皮肤和皮肤附属器的形态和功能,各个部分的功能形态通过一种  相似文献   

2.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了实验鼠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重要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介绍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皮肤和皮肤附属器的形态和功能,各个部分的功能形态通过一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骨骼形态发生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骨骼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种类、结构、信号传递机制、生物学功能;骨骼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和骨骼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胸腺与衰老     
本文介绍了胸腺的形态和功能、年龄相关性变化以及和其它内分泌腺的关系;胸腺激素(或胸腺移植片)对年老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胸腺与衰老     
本文介绍了胸腺的形态和功能、年龄相关性交化以及和其它内分泌腺的关系;胸腺激素(或胸腺移植片)对年老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生物学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易受到内外异常因素的损害而导致各种创伤。组织工程化皮肤为促进皮肤创伤修复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组织工程化皮肤只具备生理皮肤的相似结构,不具备其正常生物学功能,不能实现患者对皮肤创伤实现“完美愈合”的理想,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理想人工皮肤是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总结了当前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缺陷,提出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人工皮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皮肤是通过培养功能细胞,将其与细胞外基质及支架材料互相作用,制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皮肤替代物。组织工程皮肤的发展为修复皮肤创面,重建皮肤功能,治疗皮肤病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从皮肤种子细胞培养、真皮支架材料和体外构建活性复合皮三个方面对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组织工程皮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各种问题。新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逐渐成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在种子细胞和真皮替代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皮肤可以更快速的促进缺损皮肤的愈合,但与在体皮肤比较尚有差距。组织工程皮肤是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模仿机体皮肤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使愈合后的皮肤与在体皮肤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皮肤是通过培养功能细胞,将其与细胞外基质及支架材料互相作用,制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皮肤替代物。组织工程皮肤的发展为修复皮肤创面,重建皮肤功能,治疗皮肤病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从皮肤种子细胞培养、真皮支架材料和体外构建活性复合皮三个方面对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组织工程皮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各种问题。新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逐渐成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在种子细胞和真皮替代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皮肤可以更快速的促进缺损皮肤的愈合,但与在体皮肤比较尚有差距。组织工程皮肤是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模仿机体皮肤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使愈合后的皮肤与在体皮肤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雌性瑶山肥螈的泄殖腔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雌性瑶山肥螈泄殖腔具有和其它有尾两栖类相似的皮肤形态。虽然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有表皮和真皮等相同的基本结构。雌性瑶山肥螈的泄殖腔还具有和精子储藏相关的特殊腺体结构,即储精管腺和腹腺等腺体,以及与这些腺体结构相关的泄殖腔管。这表明该物种雌性个体的泄殖腔具备了精子储藏功能的形态结构,为其进行多次交配,分批产卵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制作小型鱼类形态标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前准备;2.剥离皮肤;3.支撑架制作与放置;4.缝合;5.配制填充材料;6.填充;7.装义眼与整理姿态;8.干燥,上色,生境制作与固定.与其他制作小型鱼类形态标本的方法相比,新方法中先缝合再填充的步骤,难度小,容易控制填充物的量,做出的标本形态更逼真.  相似文献   

11.
蛙类皮肤分泌物中的抗菌肽和抗癌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蛙类的皮肤分泌物中包括了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从抗菌肽的杀菌机理出发,综述了蛙类的皮肤分泌物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抗菌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报告了抗癌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蛙类活性肽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为绒毛生长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以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为样本,酶消化和IV型胶原黏附法获得较纯的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和体外分化等方法探讨皮肤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皮肤干细胞形态较小,铺路状生长,折光度高且黏附能力强,在体外培养至20代未出现明显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胎儿皮肤干细胞阳性表达Krt15、CD34和Itgβ1。Krt15、CD34和Itgβ1 m RNA相对水平分别为绒山羊角质细胞的5.56、24.37和7.22倍(P0.01)。体外成骨诱导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阿尔新蓝染色呈阳性;成肌诱导后,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到细胞融合的发生,Myo G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含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植物含晶细胞的组分、分布、形态、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显微拍照等实验方法对绿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背部未蜕皮和蜕皮皮肤微皮纹及皮肤感受器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未蜕皮和蜕皮皮肤的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特征、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蜕皮组织是研究这类结构的理想实验材料;鳞片表面的棘突与支柱构成了网状的三维结构,凹窝处有1~2个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真皮层内有真皮小体,绞合区域和皮肤感受器β-角质层和中层明显变薄。这些特点表明,绿安乐蜥背部表皮结构与栖息地及变色能力密切相关,在保护皮肤、实现自身伪装和调节体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变色机理,能够为开发自主变色材料提供生物学依据,对于研究珍稀物种皮肤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在G19、G22和G26蝌蚪表皮均为1层细胞;G36蝌蚪皮肤细胞形态和层数在背腹部出现了显著的区别;在G41基本完成了表皮2层细胞的构建;G43期完成完整的真皮构建,其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和2种皮肤腺.G46皮肤在厚度、腺体和毛细血管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与成体皮肤结构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蝌蚪在发育过程中皮肤结构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稳定的树鼩(Tupaiabelangeri)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有关此类细胞的实验和疾病树鼩细胞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取树鼩大腿内侧皮肤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皮肤细胞,胰蛋白酶差别消化法纯化细胞;用MEM(10%FBS)完全培养基和含低血清生长添加物(LSG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的生长、冻存和复苏特性。经树鼩皮肤细胞分离效果比较,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贴壁法更适合用于树鼩原代皮肤细胞分离;对分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状况观察比较发现,添加了LSGS的MEM培养基更利于细胞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建立了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了该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体温,荒漠沙蜥喜好晒太阳的同时增加了紫外线对其皮肤的损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紫外线强度(110、300、500、800mJ/cm2)对荒漠沙蜥皮肤形态、蜕皮、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皮肤损伤和丙二醛含量的最高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300、500、800mJ/cm2后的96、48、24h;SOD活性的最低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110、300、500、800mJ/cm2后的24、48、12h;CAT活性在暴露紫外线后立即抑制,然后恢复提高。CAT活性的高低往往伴随皮肤的损伤程度和蜕皮的发生,这表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与皮肤的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CAT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皮肤的角质层对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伤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素英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0379-0381
介绍了“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教学的设计目的、设计框架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全面介绍”和“举例教学”的优缺点,提出了采用举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在计算机控制下,将多种生物材料和细胞精准定位组装到设计位置形成三维类组织,是目前制造复杂多层结构皮肤组织最具潜力的新技术.本文在分析人体皮肤结构和组成基础上,首先综述了生物三维打印皮肤的结构建模、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等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然后系统介绍了激光打印皮肤、喷墨打印皮肤、连续挤出打印皮肤和原位打印皮肤的原理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维打印皮肤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系统归纳了生物三维打印皮肤在临床治疗、药物筛选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瘢痕是人体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增生性瘢痕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的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icro RNA-150在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结构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通过HE染色显示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的结构差异与病变的形态结构特点;利用Masson染色鉴别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组织形态;进一步原位杂交检测皮肤增生性瘢痕micro RNA-150的表达。原位杂交分析显示,按着色细胞染色强度分为:高表达记为(+),未表达和低表达记为(-)。micro RNA-150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提示,micro RNA-150可能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并随着增生性瘢痕的演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