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课题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隶属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部分的内容。本模块是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详细讲解,而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和进行实验,参加和辅导学生的讨论。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STEM理念开展以探究为特点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制作泡菜、构建NaNO2标准曲线、制备泡菜样品提取液、应用数学模型计算不同腌制时长的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泡菜食用建议等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制作果酒、果醋及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高中阶段新的实验内容,由于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制作技术,难度并不大,又是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因此,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下面谈谈其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4.
桑希 《生物学通报》2011,46(8):34-35
根据实验原理,高中生物学选修1教材中对亚硝酸盐的检测步骤分为3步,即:除杂一显色一比色。经过分析和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显色和比色是核心步骤,需按部就班进行。而除杂步骤,是最繁琐最耗时的步骤.则可以避开。  相似文献   

5.
制作果酒、果醋及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高中阶段新的实验内容,由于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制作技术,难度并不大,又是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因此,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下面谈谈其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6.
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进行改进与优化,主要涉及材料多样化;将比色计和移液器使用的微课与实验课教学巧妙融合;泡菜等样品与标准曲线的数据分组测定,现场生成标准曲线,提高效率;对实验方法批判性思考,提出猜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实施。  相似文献   

7.
亚硝酸盐是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的副产物。首次发现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子实体能显著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实验组原料中加入新鲜美味牛肝菌子实体时,发酵第4天亚硝酸盐含量可降低97.1%。当泡菜中冷冻保藏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的加入量分别为10%、20%、30%、40% 和50%时,发酵第4天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比不加美味牛肝菌的对照分别降低了20.9%、51.6%、93.9%、96.1% 和96.9%。发酵第6天开始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百分比逐渐减小,发酵10d以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亚硝酸盐含量趋于一致,但此时的泡菜酸度增加、质量降低。此外,新鲜的和冷冻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活性最高,常温晾干的活性次之,高温烘干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没有降低亚硝酸盐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比教材中的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利用比色式亚硝酸盐检测试剂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不必配制多种试剂和使用复杂的实验仪器,能够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实验效率。应用改良后的测定方法进行拓展实验,结果表明:食盐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峰的出现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对峰值大小有明显影响;添加香辛料可有效清除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腌制的白萝卜较卷心菜更易积累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9.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选修实验,但师生在该实验中鲜少关注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本研究以白菜、白萝卜、豇豆3种蔬菜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食醋制作成泡菜,运用光电比色法每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到第10天。结果表明:初期亚硝酸盐含量随制作时间的延长不断增高,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泡白菜、泡萝卜、泡豇豆中峰值分别为64.32 mg/kg、24.03 mg/kg、1.58 mg/kg;添加食醋后3种泡菜亚硝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泡白菜0.6%食醋组、泡萝卜0.9%食醋组、泡豇豆1.2%食醋组亚硝峰最低,分别为27.67 mg/kg、13.26 mg/kg、0.59 mg/kg。  相似文献   

10.
以冬季10℃以下温度和在37℃恒温中腌制的九头雪里蕻为样品,采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来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验表明:当在10℃以下时,腌制九头雪里蕻中亚硝酸盐含量在21d前略超国家标准(4 mg/kg);但当在37℃恒温时,亚硝酸盐含量猛增。实验还初步揭示了硝酸还原性细菌是一种兼氧细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泡菜工艺流程的分析,介绍了泡菜制作的原理和过程,阐述了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尽管"腐乳的制作"是高中生物学选修教材中相对简单易行的实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从腐乳的种类、营养价值、腐乳制作原理与微生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展开,在操作失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改进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采用固态发酵进行果醋的制作,因此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是本实验的关键。通过对教材原实验装置的优化和再设计,并进行果醋的制作,学生不仅掌握了果醋的制作原理,还锻炼了工程学思想,模拟、体验真实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提高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检测在不同条件下制成的泡菜汁中的乳酸菌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盐浓度以4~6%为宜,物料以葫萝卜最好,调料以米酒为佳,含酒量则以4%较好。30℃时投料3天后,即可达到最高含菌量。在多数样品中,含菌量可达108~109个/ml,pH值稳定在3.1~3.3之间。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利用泡菜汁开发廉价的天然微生态调节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介绍一种避免称重、研磨、冲洗和过滤等繁琐步骤,仅将确定面积的叶片细丝用少量80%丙酮浸泡提取后便可比色计算的简便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此法省时间、省溶剂,不受叶片含水量变化的干扰,适合于大批量叶片样品的测定,而且便于与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光合速率联系起来分析实验结果。同时,指出一些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实施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1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过程中,对如何搞好该实验进行了探究和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究剩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生物学通报》2010,45(10):53-54
中学教学中常采用“亚硝酸盐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探究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剩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探究蚯蚓运动速率”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19.
荆林海 《生物学通报》2011,46(10):23-25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实验,教学中做的频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感觉本实验对高中生而言过于简单,属模仿水平的操作性实验,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6种家常菜和6种蔬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室温和低温(4℃)贮藏条件下以及炒制前后6种样品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和室温条件下储藏12.5h,家常菜和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超过4mg/kg的国家标准;叶菜类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根茎类;和室温相比,低温条件能够延迟叶菜的亚硝峰的到来,室温下叶菜的亚硝峰出现在7.5h,低温下叶菜的亚硝峰出现在10h,且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少于常温。不同的蔬菜在炒制前后亚硝酸盐的变化不同。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根据亚硝酸盐含量将24个试验样品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