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邻近组织对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因素,过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肌节和神经上皮在脊索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指出,脊索与两侧肌节共同培养,肌节的量为脊索的决定和分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一侧肌节的量满足不了使所有脊索进行决定和分化的条件,在少数例子甚至分化不出脊索。在神经上皮的包囊中,部分脊索细胞向肌细胞分化,单独与脊索接触也不利于脊索的正常分化。讨论了中轴器官之间的决定和分化中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影响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因素,过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肌节和神经上皮在脊索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指出,脊索与两侧肌节共同培养,肌节的量为脊索的决定和分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一侧肌节的量满足不了使所有脊索进行决定和分化的条件,在少数例子里甚至分化不出脊索。在神经上皮的包裹中,部份脊索细胞向肌细胞分化,单独与脊索接触也不利于脊索的正常分化。讨论了中轴器官之间在决定和分化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鲟鱼种质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是一类古老的大型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和人类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鲟鱼自身具有的性成熟时间长、幼体成活率低等特点,使世界范围内的鲟鱼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工养殖鲟鱼已是鲟鱼制品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质来源不清及大量杂交鲟的存在导致种质混乱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国内外均未有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鲟鱼种质鉴定体系。总结了目前进行鲟鱼种质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为确立一套稳定可靠的鲟鱼种质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鲟鱼类系统进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了鲟鱼的分类、起源、性骼系统发育、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线粒体部分基因的研究,阐述近年年来鲟鱼系统进化的研究现状,从鲟鱼系统进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尚未有核型报道的S.allnis,S.sullkusi和P.hermanni 3种鲟鱼可能为四倍体,讨论了当前鲟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鲟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鲟鱼鱼子酱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养殖雌性鲟鱼比养殖雄鱼具有更高的经济前景。由于鲟鱼外形无法辨别雌雄,目前,通常借助超声波、内窥镜等仪器进行早期性别鉴定,但鉴别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鲟鱼性别决定及性别分化机制有助于早期鲟鱼性别鉴定技术的开发及实现鲟鱼全雌化苗种培育。总结了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在鲟鱼上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原肠中期内卷的背方中胚层出现了分别控制脊索和肌肉发育的专一分子的区域化表达。为了研究这个时期的背方中胚层是否已经能够在脱离体内信号的情况下向预定命运分化,我们进行了预定脊索和预定肌肉组织的体外培养,以及两者的共培养,并检测了细胞表达组织专一性分子的情况。原肠中期的预定脊索区域和预定体节区域都能在体外分化成相应的组织——空泡化的脊索和肌细胞,但脊索只能微弱表达其功能分子Shh,肌细胞不能形成肌节。预定脊索区域和预定肌肉区域的共培养也无法增强脊索表达Shh和促进肌细胞形成肌节。我们的结论是,原肠中期内卷的中胚层细胞已经具有了朝预定命运独立分化的能力,但进一步形成功能和结构都完整的相应组织可能还需要周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巍  朱华  胡红霞 《动物学杂志》2012,47(1):105-111
近年鲟鱼人工繁殖技术促进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但在选育初期未对后备亲鱼进行遗传背景分析,为了抑制种质资源退化和防止近交衰退,繁育场需要对现有后备亲鱼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本文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部分序列对4种养殖鲟鱼后备亲鱼群体(共120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种鲟鱼D-loop部分序列长度不...  相似文献   

8.
在两栖类,关于脊索对邻近组织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相反,关于邻近组织对脊索的影响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报道。因此,本工作企图通过外植的方法,研究脊索在早期发育是是如何决定的,是否也受邻近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脊索的决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提供了研究邻近组织影响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鲟鱼心外膜脓肿的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新的养殖对象,我国各地先后开展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施氏鲟(A.schrenckii Brandt),以及引进的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 Brandt)、杂交鲟等鲟鱼人工养殖,由于养殖刚刚起步且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等诸多因素,出现了多种新的非寄生性疾病,并造成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成为当前鲟鱼试养阶段的制约因素。1999年北京市一家鲟鱼养殖试验场鲟鱼患病,经检验和诊断,确诊为“鲟鱼心外膜脓肿”.本文报道了该病的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为疾病的临床检验与诊断及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两栖类,关于脊索对邻近组织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相反,关于邻近组织对脊索的影响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报道。因此,本工作企图通过外植的方法,,研究脊索在早期发育中是如何决定的,是否也受邻近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脊索的决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提供了研究邻近组织影响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脊索瘤的首选方法,目前公认的脊索瘤治疗方法是完整(或大块)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新药物的研发、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等都被用于脊索瘤的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诊疗进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工养殖鲟鱼喜获成功号称"黑色黄金"的鲟鱼,目前辽宁瓦房店市胜利乡水产养殖公司在外国专家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验,闯过了人工孵化、育苗和饵料制作、投放等难关,终于养殖成功。填补了国内水产养殖业的一项空白。鲟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西欧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索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脊索瘤侵袭和复发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脊索瘤及16例骨样骨瘤患者标本中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侵袭复发的关系.结果:脊索瘤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80%(34/42),而在骨样骨瘤中的表达率为12.5%(2/1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正常脊索组织中无表达.CXCR4的表达与脊索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脊索瘤有无复发有关(P<0.05).结论:CXCR4可能在脊索瘤细胞侵袭、复发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脊索瘤的首选方法,目前公认的脊索瘤治疗方法是完整(或大块)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新药物的研发、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等都被用于脊索瘤的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诊疗进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线粒体序列开发高效准确的分子鉴定方法广泛应用于水产品易混物种的鉴定中。应用PCR-RFLP技术,对鲟鱼易混种开展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一组引物对8种鲟鱼线粒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分别应用限制性内切酶TaqαI、Ava II和Eag I-HF、Nae 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并用3.0%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产物的酶切结果,可从8种鲟鱼易混种中分别鉴别出中华鲟、小体鲟、达氏鳇以及欧鳇。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在保证鱼种存活基础上只需剪取少量鳍条,便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常见鲟鱼和不同鲟鱼产品的鉴别,大大增加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Cao H  Zhou RJ 《遗传》2011,33(7):707-712
鲟鱼是处于软骨鱼类向硬骨鱼类过渡的一类古老物种,被认为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物种之一。目前,绝大多数种类的鲟鱼都处于濒危状态,因此,采用各种手段来保证其物种的繁衍刻不容缓。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鲟鱼的生长和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信息,依然十分有限。文章就近年来对鲟鱼的各类内分泌激素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鲟鱼的生长和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胚胎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首次描述了半滑舌鳎胚胎发育过程中脊索、眼囊、中胚层、脊髓底板、神经管、肠、耳囊、脑、口咽膜和心管等组织结构.半滑舌鳎眼原基出现后,肌节在胚体后部开始分化.随后神经管前端不断膨大形成脑原基,脑形成之后在后脑的后面形成耳囊.胚体形成后,脊索位于脑的腹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索细胞空泡化.肠位于脊索腹面.脊索背部有一排立方体细胞,为脊髓底板,脊髓底板位于神经管腹面并延伸到后脑前端.心脏是含有红血球的一个薄壁管,位于胚体头部腹面,且与中脑平行.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脊索?     
现行高级中学《生物》甲种本,在讲述“三个胚层分化”的时候谈到脊索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但在“动物的个体发育”一部分中又没再提及到。到底脊索是什么结构呢?它是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位于消化管背侧、脊髓腹侧,是一条纵贯全身的圆柱状构造。整条脊索既有弹性能弯曲,又很结实,相当于身体的中轴骨骼,具有支持作用。脊索的外面围有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脊索鞘。在一些低等脊索动物(如文昌鱼)中终  相似文献   

19.
两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原肠早期背唇形成,到神经胚时期,蛙胚与蝾螈胚胎的中胚层从预定区域到最终位置,以至形成胚体完整的三个胚层是有所不同的。在蛙胚中,从预定区域看,从背唇最先卷入的是内胚层,接着索前板和脊索物质也相继卷入,插在内胚层与外胚层之间,并与内胚层紧密相贴。随着背唇的扩展、侧唇的形成,脊索旁的中胚层也相继卷入,排在脊索两侧,同时内胚层在脊索中胚层之下也卷入,脊索中胚层与内胚层紧密相贴,在表面上分不出来。侧唇扩展延伸时,中胚层物质卷入更多,它们都插在内胚层  相似文献   

20.
鲟形目物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CITES附录物种。其人工养殖种群数量众多, 种类丰富, 产品贸易量大, 但种类鉴定困难。本文在厘清当前鲟鱼商业类群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现有种类鉴定方法, 整合了线粒体DNA遗传分析、SNP分析和微卫星DNA分析的鉴定方法, 探讨其鉴定国际贸易所涉鲟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上述3种方法整合应用可在11种纯种鲟鱼及其正反杂交产生的杂交鲟范围内进行盲检。当前共有贸易鲟鱼36种, 其中杂交鲟14种, 杂交鲟的亲本共涉及9种鲟鱼。整合方法可准确鉴定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欧洲鳇(Huso huso)、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高首鲟(A. transmontanus)两两杂交所产生的杂交鲟, 小体鲟为母本与纳氏鲟(Acipenser naccarii)或富氏鲟(A. fulvescens)或中华鲟(A. sinensis)产生的杂交鲟, 纯种的达氏鳇、高首鲟、富氏鲟和中华鲟, 但无法准确鉴定纯种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和俄罗斯鲟(A. gueldenstaedti)以及父母本涉及此两种鲟鱼的杂交鲟。由于已开发的分子标记仍有限, 上述结果是对当前CITES贸易所涉鲟鱼鉴定的最大范围, 可以满足一些鲟鱼野生种群保护、贸易产品检测、种质资源管理等情景下的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