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β-银环蛇神经毒素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国光  徐科 《动物学研究》2000,21(3):177-180
大鼠膈肌神经突触前膜上存在β-银环蛇毒素结合蛋白。膈肌经匀浆、去垢剂抽提、离子交换层析、植物凝集素亲和层析及银环蛇毒素亲和层析,可获得纯化的β-银环蛇毒素结合蛋白。其比结合活性达1nmol/mg蛋白质。整个纯化过程的总得率为3%。纯化蛋白制品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有两个共纯化的多肽链,其分子量分别为61和69kD。  相似文献   

3.
王银  杜晓燕 《动物学研究》1998,19(6):429-433
以加州电鳐电器官为材料,探索了用去垢剂TritonX-100增溶抽提β-蝮蛇毒素结合蛋白 合适条件,建立了此结合蛋白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该结合蛋白与同位素^125I标记β-AgTX的结合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表达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高效表达菌株BL21(PDZ04)为材料,研究重组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gTx)的分离纯化。采取亲和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都得到了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纯品。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从天然的银环蛇毒干粉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天然α-银环蛇毒素的纯品。然后以天然α-银环蛇毒素为对照来检测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抗原性和毒性。ELISA结果显示其具有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相似的抗原性,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纯化的重组α-银环蛇毒素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相比,其腹腔注射的LD50也基本一致,约为0.22μg/g。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蛇神经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电鳐(Torpedocalifornica)的电器官是一种富含突触的组织.将这种电器官的粗制膜悬液与同位素125I标记的β-蝮蛇神经毒素进行结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电器官中存在相对含量较高的毒素结合位点,Bmax为1150fmol/mg,KD为2.8×10-8mol/L.响尾蛇神经毒素和β-银环蛇神经毒素对其结合作用的抑制实验显示,前者与β-蝮蛇神经毒素有共同的结合位点,后者的作用位点则不同.提示β-蝮蛇神经毒素结合位点可能涉及一种新的参与突触前递质释放机制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6.
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纯化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达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高效表达菌株BL21(PDZ04)为材料,研究重组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gTx)的分离纯化.采取亲和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都得到了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纯品.首先从天然的银环蛇毒干粉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天然α-银环蛇毒素的纯品.然后以天然α-银环蛇毒素为对照来检测重组α-银环蛇毒素的抗原性和毒性.ELISA结果显示其具有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相似的抗原性,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纯化的重组α-银环蛇毒素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相比,其腹腔注射的LD50也基本一致,约为0.22μg/g.结果表明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蛇神经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反平行β-折叠──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新模式史永昶(扬州大学农学院生化教研室,扬州225009)关键词蛋白质-DNA结合模式,反平行β-折叠,阻遏蛋白,HU蛋白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涉及发生在细胞中的许多基本过程,尤其与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s, AD)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在神经元胞外聚集形成老年斑,是引起AD的关键因素。过量Aβ的产生来源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裂解途径的异常。因此,探究APP在AD的发病过程中裂解途径及Aβ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药物研究以减少和清除老年斑为目的,但是老年斑的形成是由全长Aβ和多种截断型Aβ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其对SPs形成的影响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APP裂解途径及截断型Aβ的产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3H-TdR参入,流式细胞技术和Northernblot等方法,观察了EGF和IGF-Ⅰ对UMR106细胞增殖及β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生长因子分别处理UMR106细胞12h,在促进细胞DNA合成的同时,β微管蛋白mRNA的表达量明显提高。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blotting方法,研究发现两种生长因子可使微管聚合及微管蛋白的表达有所增加。提示β微管蛋白的合成及聚合与细胞增殖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用亲和沉淀法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血淋巴中分离获得2种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75.9 ku和83.2 ku,主要存在于幼虫血浆中,但血细胞中未检出.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β-1,3-葡聚糖,并显著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原(ProPO),与昆布多糖共存时所激活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两者单独存在时的PO活性.与4株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菌丝裂解液共存时,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能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ProPO,使PO活力显著高于该菌原生质体裂解液所激活的PO活性.显然,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只有特异性地识别根虫瘟霉细胞壁中的β-1,3-葡聚糖后才能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ProPO,表明虫霉原生质体可逃避寄主免疫反应.此外,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对不同菌株所激活的PO活性存在差异,各菌株所激活的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RSEF1342>ARSEF2699>F99101>ARSEF1100,这与各菌株对小菜蛾的毒力强弱相一致,即菌株逃避寄主免疫识别的能力与其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及胃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Okabe改良法复制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及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健胃愈疡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法莫替丁组;②HE染色法显示健胃愈疡组较模型组及法莫替丁组黏膜厚度增加,溃疡床及溃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排列较为整齐.③IL-1β在正常胃组织呈阴性或偶有阳性信号表达,造模型7d后表达显著增加,健胃愈疡组和法莫替丁组低于模型组(P<0.01);14 d后各组的阳性信号表达均降至接近正常.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保护大鼠胃粘膜组织,降低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指数,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胃组织IL-1β蛋白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