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kahashi(1931-1955)、杨平澜(1942,1944)曾进行中国粉虱科的分类研究,描记了大量新种;胡经甫(1935)、周尧(1949)先后发表过中国粉虱科名录,汤德(1960)则在周尧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出我国粉虱名录,并记述了Aleurolobus属两新种A.peikingi,A.shantungi。迄今为止,我国粉虱科已知159种,分属于30属,2亚科。 本文报导中国粉虱科9种,其中3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6中国新纪录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文中长度单位为微米(μm)。  相似文献   

2.
我国桑树五种常见粉虱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我国桑树5种主要粉虱害虫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杨梅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 Kuwana、珊瑚瘤粉虱Aleuroclava aucubae Kuwana、马氏粉虱Aleurdolobus marlatti(Quaintance)和非洲伯粉虱Bemisia afer(Priesner&Hosny)伪蛹的超微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描述;并对这5种粉虱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疆地区粉虱种类(半翅目:粉虱科)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新疆地区粉虱5属6种,即欧洲甘蓝粉虱Aleyrodes proletella(Linnaeus),葡萄穴粉虱Aleurolobus shantungi Tang,非洲小粉虱Bemisia afer(PriesnerHosny),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其中葡萄穴粉虱为新疆新记录种。并且用扫描电镜对其伪蛹进行拍照,并依据玻片标本进行了描述。编制了新疆地区粉虱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记述粉虱科2中国新纪录种:木姜子棒粉虱Aleuroclava ayyari(Sundararaj&David)和扁担杆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grewiae Takahashi。用环境扫描电镜对其伪蛹进行拍照,并依据玻片标本进行描述和绘图。木姜子棒粉虱主要鉴别特征是在头部和第1腹节分别着生1对长的亚背区刚毛。扁担杆褶粉虱主要鉴定特征是蛹壳硬化,头尾两端较尖,腹部中央基部较圆。标本存放在扬州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岛粉虱科昆虫进行调查研究,鉴定出粉虱科昆虫2亚科25属57种,包括中国4新纪录种和海南41新纪录种.记述了中国新纪录种:大戟刺粉虱Aleurocanthus euphorbiae Jesudasan&David、长刺粉虱Aleurocanthus longispinus Quaintance& Baker、三孔棒粉虱Aleuroclava tripori(Dubey& Sundararaj)和番荔枝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anonae Corbett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区系成份分析表明,海南已知粉虱物种主要为跨东洋和古北区分布种,其次为东洋区分布,少部分为跨多区分布种及世界广布种.确定了鉴定种中的重要粉虱害虫,包括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烟粉虱Benisia tabaci(Gennadius)和番荔枝褶粉虱等在海南发生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螺旋粉虱在印度紫檀上的叶内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海南岛的一种危害园艺作物、观赏植物和林荫树的热带害虫.本文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和地统计学研究螺旋粉虱卵、2~4龄若虫和成虫在海南岛印度紫檀上的叶内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图式的变化,并对其空间动态作出相应的生物学解释.结果表明:螺旋粉虱3种虫态在印度紫檀上叶内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不同虫态的空间异质性均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其变异曲线函数均为球状模型.利用Krigins插值法由地统计学软件Surfer 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螺旋粉虱在印度紫檀上的叶内分布动态.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云南森林昆虫中发现下述种类为我国首次纪录。 大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grandicauda Takahashi et Kuwana, 1963,中国新纪录。采自云南丽江(林科所1980.V.23),各型孤雌蚜。寄主为艾蒿,盖满3—4寸嫩梢。活体叶绿色,体稍扁。不易从植物上坠落。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印度。  相似文献   

8.
木虱亚科(Psyllinae)的长角木虱属Epipsylla最显著的特点是触角极细长。是日本的桑山茂(Sk.Kuwayama)1908年以松村松年(S.Matsumura)采自我国台湾省的标本所建立的属,模式种E.albolineata仅一雄一雌,另一种E.rubrofasciata则有大量标本。美国的D.L.Crawford于1913年记述菲律宾的E.pulchra,第四种E.porcipata,是1917年发表的,则采自巴拉望岛。意大利的F.B.Boselli在1930年研究了高桥良一(R.Takahashi)采自台湾的木虱,绘了E.albolineata Kuwayama的特征图并记述了其若虫。半个  相似文献   

9.
曲爱军  路丛山 《昆虫知识》1998,35(4):212-215
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是山东省一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近几年受到柑桔粉虱Dialeurodescitri(Ashmead)的严重危害,我们于1990~1995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在我校树木园设立标准树和标准枝,定期观察,在其蛹期采回室内饲养成虫,以观察成虫习性。2结果2.1分类、分布、寄主与被害状柑桔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国内分布于浙江、河北、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陕西、四川、台湾;国外有日本、印度、智利、古巴、美国、西班牙、墨西哥、不丹等国[’,‘];此种系山东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蚁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粉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5,(4):444-446
蚁粉蚧属(Formicococcus)于1928年为高桥良一(R.Takahashi)所建立。我国已知二种,其一是该属的模式种樟蚁粉蚧(Formicococcus cinnamomi Takahashi),此种产自我国台湾省,寄生在樟树的茎、枝缝隙以及根上为害,另一种也是高桥良一于1929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的,名为木荷蚁粉蚧(Formicococcus schimae Takahashi),该种寄生在木荷枝上为害。本属还包括产自马达加斯加岛的第3种,名为格林蚁粉蚧(Formicococcus greeni(Vayssiere)),此种为害咖啡。1982年在我国福建省发现第4种,此种寄生在枇杷树根上为害,经鉴定后它是一个新种,订名为枇杷蚁粉蚧,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研究茶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 & Kasai和樟刺粉虱 Aleurocanthus cinnamomi Takahashi形态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刺粉虱种类。采集这两种粉虱标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不同龄期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研究;同时将伪蛹制作玻片标本观察。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卵、1 龄若虫和2 龄若虫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但是伪蛹形态不同,刺的数量及分布有较大的区别。茶黑刺粉虱中央区隆起,尤其是管状孔区域更明显,位于一个凸起的瘤突上;亚缘区上有10 ~ 11 对刺排列,樟刺粉虱亚缘区具有刺14 对,其中头胸部5 对,腹部9 对。茶黑刺粉虱管状孔隆起,亚心形或近圆形,盖瓣心形,几乎充塞了整个管状孔区域;樟刺粉虱管状孔半圆形,盖瓣半圆形,充塞管状孔一半区域。两种刺粉虱成虫整体上比较相似,复眼、胸部和腹部及前翅基部为橙黄色;前后翅及身体上的白色粉状物都是由后足将腹部蜡盘分泌物覆盖上的,茶黑刺粉虱的粉状物比樟刺粉虱要多。前后翅上有不同形状的白色斑纹,左右翅斑相连,但是樟刺粉虱前翅后缘全白,而茶黑色粉虱前翅后缘仅有部分白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区分樟刺粉虱和茶黑刺粉虱,为农林生产过程中准确鉴定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报道采自海南印度紫檀和番石榴上的弯叶毛瓢虫属Nephus Mulsant 1中国新记录种:斐济弯叶毛瓢虫Nephus(Geminosipho)fijiensis(Sicard),并绘制了重要的形态特征图.本种瓢虫可捕食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观察标本保存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分布与寄主植物种类调查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新入侵海南的外来有害生物,2006年4月在海南陵水已发现该虫传入。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分布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螺旋粉虱目前已分布至除昌江县和东方市以外的全岛其它15个市县,在吊罗山和尖峰岭保护区的林业局生活区也有分布;调查显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达47科120种,其中包括热带果树、蔬菜、热带作物、粮食作物、观赏与园艺作物,印度紫檀、榄仁树、番石榴、番木瓜、木薯、番荔枝、香蕉、茄子、四季豆等作物及美人蕉、飞扬草、野甘草等受害最为严重。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受害程度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对防控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木虱科(Psyllidae)中有一个地位难定的小属叫Togepsylla,是桑山觉(Satoru Kuwayama)1931年根据高桥良一(R. Takahashi)采自我国台湾省的三对标本所建立的新属种T. takahashii Kuwayama。形态特异,头、胸及翅生有许多刺毛;Toge系日文“刺”或“棘”的拉丁拼音,Psylla为木虱。今将Togepsylla译为多棘木虱属,其既会意又从声。高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梳扁粉虱,又名胶扁粉虱、黑胶粉虱,学名为Aleuroplatus pectiniferus QuaintanceBaker。但由于鉴定错误,一些报道误将山茶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Kuwana)定为黑胶粉虱。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梳扁粉虱和山茶褶粉虱形态差异对这两种粉虱害虫进行了区分。【方法】通过采集梳扁粉虱A.pectiniferus和山茶褶粉虱A.camelliae制作玻片标本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重新描述了其伪蛹形态特征,提供了其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信息及伪蛹生态照和玻片、电镜照片,且对其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两种粉虱在胸气管褶和尾气管褶末端都分泌有白色丝状蜡质分泌物,但是体型上山茶褶粉虱要稍大于梳扁粉虱;梳扁粉虱在胸气管孔和尾气管孔末端由3~4个特化齿形成梳状结构,且各腹节具有亚中区凹陷,而山茶褶粉虱没有。【结论】提出将Aleuroplatus pectiniferus QuaintanceBaker中文名统一为梳扁粉虱,而将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Kuwana)中文名统一为山茶褶粉虱。  相似文献   

16.
小巢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香港、海南。阐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虫早期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小巢粉虱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区;适生区总面积224.9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4%,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38.2万km~2,中度适生区面积47.6万km~2,低度适生区面积139.1万km~2;最冷月最低温(bio06)、最干季平均气温(bio09)、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影响小巢粉虱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我国各潜在适生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应加强检疫,防止小巢粉虱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7.
桑粉虱天敌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的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以及一些病原性真菌的研究,并探讨了天敌在桑园中应用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8.
霜天蛾属Psilogramma系Rothschild和Jordan 1903年所建立,是天蛾科中一个比较小的属,目前已知4种(其中我国有3种),分布于亚洲及大洋洲,其中P.menephron(Cramer,1780)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大洋洲,P.increta(Walker,1864)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P.jordaniBethune-Baker,1905分布于斐济岛,P.scribae Austaut,1911分布于中国(台湾)、日本和朝鲜。作者在整理皖南标本中,发现1新种。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浙江地区梨树上粉虱类害虫种类,通过采集梨树上的粉虱伪蛹制作玻片标本后进行观察鉴定.通过形态学研究,共鉴定出梨树粉虱6属、8种,其中梨树寄主新记录种6种,分别为马氏粉虱Aleurolobus marlatti(Quaintance)、杨梅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Kuwana)、番石榴白棒粉虱Al...  相似文献   

20.
海南、广西发现外来双钩巢粉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并首先记录于佛罗里达、夏威夷和香港等地的粉虱.本文记录了这种粉虱在海南、广西和广东的分布,提供了种类鉴别特征,各期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图,并列出了目前已知的21科40种寄主植物,广东记录的庞达巢粉虱应是本种的错误鉴定.随着定居时间的推移,双钩巢粉虱的为害性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