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其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 0 .5~ 2 mg Se/ kg土不同用量的硒肥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数和植株干重 ,比不施硒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 11.71%~ 18.97%、0 .5 5 %~ 2 2 .6 1%和 5 2 .9%~ 14 4 .9% ;植株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 ,不施硒 (CK)处理的植株含硒量仅为 0 .0 2 5 mg/ kg,当施硒肥量为 2 mg Se/ kg土 (S2 )时 ,植株的硒含量达到0 .2 2 2 mg/ kg,比对照增加了 7.88倍 ;施硒量为 1mg Se/ kg土 (S1)处理圆叶决明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 ,比对照提高2 81.5 % ,比施 2 m g Se/ kg土的增加了 2 0 6 .1% ;根瘤固氮酶活性以施用 2 mg Se/ kg土的处理为最大 ,比对照增加了 4 9.4 1%。植株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 :施不同用量硒肥处理均能比对照处理增加植株叶绿体的数量 ,其中以1.5 mg Se/ kg土的施用量处理效果最好 ,而 1.5 m g Se/ kg土和 2 mg Se/ kg土处理对提高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和片层密度效果较佳 ,但对稳定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效果则不明显 ;而施用 1.5 m g Se/ kg土和 1mg Se/ kg土处理则显示了减少线粒体的数量 ,降低线  相似文献   

2.
硒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的生态毒理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硒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硒在适量范围内(<0.5 mg.L-1)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5 mg.L-1)时,对种子活力、α-淀粉酶及幼苗和根生长具有胁迫效应。硒对小麦种子发芽各指标抑制率大于水稻,硒对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远远大于发芽抑制率。对硒浓度与种子发芽各项指标抑制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小麦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种子出苗对种间关系和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种内研究表明种子质量与种子出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这种关系很少在物种水平进行检验, 尤其是在不同土壤埋藏深度条件下。为此, 该文开展了一个因子实验(10种植物和5种土埋深度(0、1、2、4和8 cm))以检验是否在不同土层中“种子质量-种子出苗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始终存在。该文在不同土埋深度播种50粒种子(重复5次), 连续30天观测种子出苗, 并提出了一个耐土埋性指标。结果表明: (1) 10种植物的最适出苗深度为0-2 cm土层; 6种植物的最大出苗率发生在1 cm土埋深度。(2)种子质量与耐土埋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种子质量越大耐土埋性越强, 适宜出苗的土层越深。(3)当土层较深(4或8 cm)时, 种子出苗率和持续出苗时间随种子质量增加而增大, 种子出苗率与持续出苗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些关系在较浅土层(0、1或2 cm)并不存在。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种子大小与出苗之间的关系, 以及种子出苗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种子出苗对种间关系和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种内研究表明种子质量与种子出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很少在物种水平进行检验,尤其是在不同土壤埋藏深度条件下。为此,该文开展了一个因子实验(10种植物和5种土埋深度(0、1、2、4和8cm))以检验是否在不同土层中"种子质量-种子出苗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始终存在。该文在不同土埋深度播种50粒种子(重复5次),连续30天观测种子出苗,并提出了一个耐土埋性指标。结果表明:(1) 10种植物的最适出苗深度为0–2 cm土层; 6种植物的最大出苗率发生在1 cm土埋深度。(2)种子质量与耐土埋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质量越大耐土埋性越强,适宜出苗的土层越深。(3)当土层较深(4或8 cm)时,种子出苗率和持续出苗时间随种子质量增加而增大,种子出苗率与持续出苗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在较浅土层(0、1或2 cm)并不存在。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种子大小与出苗之间的关系,以及种子出苗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蛋氨酸硒溶液对"金香栗"南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南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POD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5个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的蛋氨酸硒对南瓜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合适的蛋氨酸硒溶液浓度,实现富硒南瓜安全有效生产与推广。结果表明:0~20 mg/L的蛋氨酸硒溶液处理南瓜种子可明显提高南瓜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率和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因此,0~20 mg/L蛋氨酸硒溶液可促进南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最适宜的蛋氨酸硒浓度为8 mg/L。  相似文献   

6.
施硒对两种类型玉米硒元素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以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糯玉米品种京紫糯218(JN2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水平(0、10、25、50 mg·kg-1)下,玉米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分配和转运差异以及硒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含量(≤10 mg·kg-1)硒促进了玉米生长,植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高含量(≥25 mg·kg-1)硒抑制了玉米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硒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的硒含量,硒在各器官的分配为根系>叶片>茎秆>叶鞘,两种类型玉米各器官硒含量均与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JN218在自然低硒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而ZD958在10 mg·kg-1 硒水平下硒积累量高于JN218.如果以籽粒和地上部营养器官的硒积累量为评价标准,自然低硒(025 mg·kg-1)或高硒(25 mg·kg-1)土壤适宜种植JN218,而富硒(10 mg·kg-1)或硒污染(50 mg·kg-1)土壤适宜种植ZD958.  相似文献   

7.
镉胁迫下硒对罗汉果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室内栽培在内装市售营养土的塑料盆中,以0、10、50、100、200mg·kg-1浓度镉离子和1mg·kg-1浓度硒处理,培养20d后分析罗汉果幼苗的相关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影响不大或稍有上升,但高浓度镉离子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明显下降;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现上升趋势;加硒则延缓叶绿素下降,促进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上升,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表明高浓度镉离子的毒害导致罗汉果组培苗叶片光合性能受到伤害,从而影响罗汉果幼苗生长。镉硒混合处理反映出硒对镉的毒害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园土壤及与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地的锌含量都是原土高于种植土,而硒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各主产区土壤锌硒含量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的5%,土质均匀度都较低;(2)4个样地新叶(一芽二叶)与老叶的锌含量都呈现显著差异,而硒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差异无明显变化规律;(3)锌元素在茶树体内转移现象明显,由老叶向新叶中转移,新叶中含量较高;硒元素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新叶中锌的含量与其0~20 cm表层土样和21~40 cm深层土样中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8;而新叶硒的含量与0~20 cm表层土中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叶中锌硒主要是通过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传输,但其吸收转移效率不由土壤中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还受到茶园土壤质地、茶园温湿度等环境管控因素的影响,锌硒微量元素参与茶树体内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途径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锌硒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作用机理,了解不同产区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与其茶园土壤的关系,对于生产适宜于人类身体健康适当锌硒含量的有机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对水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秋菊  王志鸣  邓桢珍 《广西植物》2018,38(10):1319-1325
硒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在水杉母树主要生长所在地恩施境内形成立体的硒资源环境,而该区的水杉群落天然更新困难,林下鲜见更新幼苗或幼树。因此,结合硒资源,研究硒元素与水杉种子萌发的相互关系对水杉的天然更新繁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硒元素对水杉种子发芽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环境条件(温度:20、25、30 ℃; 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24 h全黑暗; 是否浸种)下原生水杉种子的萌发率,筛选出最适萌发条件,并在此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0.25、0.5、1.0、2.0、4.0、8.0、16.0 mg·L-1)的亚硒酸钠对水杉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其萌发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使用浓度为0.25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水杉种子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为最高,分别为34.0%、29.0%、13.9; 当亚硒酸钠浓度大于0.25 mg·L-1时,水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开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亚硒酸钠浓度为16.0 mg·L-1时,三个指标都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5%、0%、0.025。由此可知,低浓度(0~0.25 mg·L-1)的亚硒酸钠处理对水杉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0.25 mg·L-1)的亚硒酸钠处理对水杉种子的萌发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原核生物中,硒蛋白合成需要tRNA~(Sec) (SelC)与硒代半胱氨酸合成(Sec synthase, SelA)、硒代半胱氨酸特异性延伸因子(Sec-specificelongationfactor,SelB)之间相互作用。【目的】基于大肠杆菌掺硒机器,寻找tRNA~(Sec)骨架上关键核苷酸位点,为解决硒蛋白目前面临的掺硒效率较低、产量低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大鼠细胞质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1,TrxR1)为掺硒模式蛋白为定点突变tRNA~(Sec),转化至BL21 (DE3) gor-获得阳性重组菌株(携带pET-TRSter/pSUABC’),用于表达大鼠硒蛋白TrxR1,然后使用2¢,5¢ADP-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两步法分离纯化TrxR1,最后利用经典硒依赖型DTNB还原反应测定TrxR1的酶活,分析关键核苷酸位点,评价掺硒效率。【结果】在存在SECIS元件的前提下,当SelA、SelB、tRNA~(Sec)共表达时,与野生型相比,携带突变型tRNA~(Sec)所共表达的TrxR1酶活力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E.colitRNA~(Sec)的G18、G19这两个位点的所有的TrxR1酶活远低于野生型(10%);然而,a26和b7的酶活相对较高。【结论】E. coli tRNA~(Sec)骨架上G18和G19位点对于维持tRNA稳定性和灵活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位点突变引起tRNA结构变化会影响tRNA~(Sec)与掺硒元件的互作,因此有望通过改造tRNA核苷酸位点来提高硒蛋白的掺硒效率。  相似文献   

11.
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reliculatus)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厚皮甜瓜 (Cucumismelovar.reliculatus)西薄洛托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 :在MS BA 0 .5~ 1 .0mg/L IAA 0 .1mg/L的培养基上利于诱导形成丛生芽 ,芽的月增殖系数达到 1 1以上 ;在 1 /2MS IAA 0 .5mg/L培养基上并经暗处理 3d最易生根 ,生根率 90 % ;在蛭石 :草炭土 =1 :1 (体积比 )基质中移栽驯化效果好。试管植株定植大田后种性不变 ,生长和结果习性优于种子苗。  相似文献   

12.
南京中山植物园春夏季节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华  尹晓明 《生态学报》2004,24(7):1452-1458
2002年4月至8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收集了198份鸟粪样品,从中分离、鉴定出9 573粒结构完整的种子及果核,分别隶属于12科15属20种植物,另有1 6粒种子属于1未知种类.单份鸟粪样品中可含有1~4种种子,平均1.5±0.7种;但单份鸟粪样品中种子数量变化很大,约为1~583粒,平均48.4±70.7粒.鸟粪样品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种类主要有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蛇莓(Duchesnea indica)、桑树 (Morus alba)、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日本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蓬FDA1(Rubus hirsutus)和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等7种,并且它们的种子数量也多达9 213粒,占种子总数的96.1%.鸟粪样品中种子出现频次的月份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反映出植物果实的成熟期和鸟类对果实的取食频率.白头鹎(Pycn onotus sinensis)、乌鸫(Turdus merula)等鸟类则主要以呕出种子的方式传播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等体积较大的种子.此外,鸟类还以衔取果实的形式传播种子.2000~2002年,已经观察到8种鸟类取食18种植物的肉质果实,其中灰喜鹊(Cyanopica cyana)、乌鸫、白头鹎和山斑鸠(Streptope lia orientalis)等4种留鸟分别取食8~16种植物果实,是春夏季节植物园内取食果实种类数目较多的鸟类,并且也可能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传播种子已经导致了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掌叶复盆子(Rubus chingi i)和桂花等栽培树种逸出植物园,使它们的实生苗及小树成功地侵入到植物园周围的自然生境中,促进了植物园内一些具肉质果实的栽培植物的自然更新.同时,鸟类传播种子也是导致美洲商陆等引种栽培植物逸生为外来杂草并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开展富硒(Se)土壤资源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进行了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6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93倍;湘西南区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湘北洞庭湖区平均含量最低;湘西南区变异系数最大,离散程度高,分布不均匀;湘南区变异系数最小,离散程度低,分布相对均匀;全省富硒耕地面积224.9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0.7%;水田富硒面积为185.6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1%;旱地富硒面积为39.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6%。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板页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砂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河湖冲(沉)积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当pH<5....  相似文献   

14.
硒(Se)为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植物生长对硒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种不同的土壤硒处理(0、5、10、25、50、100 mg·kg-1),观察不同硒处理对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处理,5 mg·kg-1的硒处理可以提高白术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以及可溶性糖(SS)含量,增幅分别为8.8%、8.4%和60.3%;显著降低白术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SP)和丙二醛(MDA)含量,降幅分别为32.1%和18.9%。(2)25 mg·kg-1以上硒处理则不利于白术幼苗的生长,会导致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显著上升,使白术幼苗的抗氧化系统遭受胁迫。(3)主成分分析表明,鲜重、株高、叶片SP含量、CAT和POD活性等可作为反映白术幼苗生理生长的重要特征指标。综上表明,土施适量硒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市场所需的大量种苗,适应云南烤烟(Nicotiana tabacum)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以田间烤烟的叶片、茎段、培养瓶内种子萌发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实验比较了5种培养基,筛选出烤烟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Sugar 30 g.L-1+Agar 6 g.L-1; 生根培养基为MS+Sugar 30 g.L-1+Agar 6 g.L-1,生根率为100%;用营养土移栽后,存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稀有树种任木种子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木种子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采自石灰岩土和酸性土上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差别。(2)种子用80℃热水浸泡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达到80%~90%。IBA等生长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3)种子耐贮藏,干藏3年后与新鲜种子的发芽率相差不多。(4)全光照条件下,幼苗的生长速度比林荫下快。(5)任木幼苗在石灰岩土和园土上生长比酸性红壤上好。  相似文献   

17.
对取食种子的动物而言,种子的选择、扩散以及随后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不同种林木种子的选择和扩散策略的差异,于2011 年9 月10 日至11 月8 日,选取山杏、桃和栓皮栎3 种林木种子,将种子标记后,释放于次生林中,以5 d 间隔,调查并记录种子命运。结果表明: (1)大林姬鼠和岩松鼠是该地区主要的种子取食者和扩散者; (2)3 种种子的扩散速率明显不同,栓皮栎种子扩散速率最快(中位存留时间8. 6 d),其次为山杏种子(中位存留时间20. 9 d),桃种子扩散速率最慢(中位存留时间37. 5 d); (3)鼠类倾向于取食栓皮栎种子(55.0%) , 埋藏山杏种子(62. 0% ),但忽略桃种子(原地存留率99. 0% );(4)88. 6%的山杏和78. 8%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在灌丛下方、树干基部周围和石块旁边等生境中,而仅有4 3% 的山杏和9.1%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于裸地中;(5)鼠类将山杏种子搬运到更远(3. 4 ± 2. 1 m,mean± SE,n =63)处贮藏;而栓皮栎种子的搬运距离则相对较近(2. 5 ± 2. 4 m,n = 57)。结果显示:鼠类对不同种植物种子具有明显的取食、贮藏偏好和不同的贮藏策略。  相似文献   

18.
1.植物名称瓜栗(Pachira macrocarpa Walp.) 2.材料类别种子灭菌去种皮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无激素)。种子萌发后4~5天,切取约0.5厘米长的下胚轴切段和顶部幼芽。  相似文献   

19.
烤烟‘K326’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供市场所需的大量种苗,适应云南烤烟(Nicotiana tabacum)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以田间烤烟的叶片、茎段、培养瓶内种子萌发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实验比较了5种培养基,筛选出烤烟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 mg·L-1 NAA0.2 mg·L-1 Sugar30 g·L-1 Agar6 g·L-1;生根培养基为MS Sugar30g·L-1 Agar6 g·L-1,生根率为100%;用营养土移栽后,存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土人参茎尖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名称 土人参 (Talinumpaniculatum)。2 材料类别 实生苗之茎尖 ,种子取自本校花圃。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 :( 1 ) 1 /2MS +0 .7%琼脂 + 2 %蔗糖。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 2 )MS +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 3)MS +NAA0 .5 + 6 BA 2 .0 ;( 4 )MS +NAA 0 .5 +KT 2 .0 ;( 5 )MS+NAA 0 .5 + 6 BA 3.0。丛生芽增殖培养基 :( 6)MS + 6 BA 2 .0 ;( 7)MS +NAA 0 .0 5 + 6 BA 3.0。生根培养基 :( 8) 1 /2MS +NAA 2 .0。上述 ( 2 )~ ( 8)培养基均附加 30 g·L- 1 蔗糖、7g·L- 1 琼脂 ,pH 5 .8。培养室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