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报告里(植生通讯1955年3期管和同志稿)”肯定地指出了“貯藏在种子和绿色植物中的营养物质,不是普通的营养物质”,也即不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就可能形成植物阶段发育所必需的特殊营养物質的营养物質。“而是亲代个体发青的产物,有着系统发育的历史痕跡,具有各种型的質的特質。”恢復了营养物質这一概念的生物学内容。“报告”为改造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也初步显示了诱人的远景。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理学通讯》1959,(5)
1.用X射线及Co~(60)照射种子以及用放射性同位素P~(32)浸种处理后,或仅作发芽观察,或盆栽或进行田间试验,以观察外照射和内照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X 射线照射种子对发芽的影响不大但使发芽延迟。受高剂量照射的种子虽能发芽,不能继续生长真叶和新梢,根的发育亦受抑制。3.高剂量射线照射种子,显著的抑制生长发育,多半在2万伦琴左右起始。在有些植物中,1千伦琴左右的剂量有促进生长的表现。在另一些植物中,更高一些的剂量也出现生长优势。但一般的说,促进作用不十分明显。在有些重复试验中,其高峯不重迭在一点上。但可以说,低剂量的处理是无害的,且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可能性。4.在用种子进行照射时,萝卜、白菜、菠菜、向日葵、玉米、蓖麻等对 X 射线的抵抗力较大,而大豆等的抵抗力较低。5.P~(32)浸种的结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经700以及无青甘蓝经衽500微居里/公斤种子的 P~(32)浸种处理,均无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遮雨棚遮档自然降水,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占田间持量40%-50%、45%-50%、50%-55%、50%-60%、55%-60%、60%-70%持续时间分别为5、10、15d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结束复水后,50%-60%、55%-70%水分胁迫处理诱发冬小麦根、茎、叶、总生物量显著增长或明显减缓其衰老速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0%-60%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率,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拔期水分胁迫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4.
VA菌根真菌与植物相互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土培试验了灭菌条件下同一菌种对不同植物和不同菌咱对同一植物的接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植物都能与VA菌根真菌形成共生体系,接种VA菌根真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植株干物质量显著是否 同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的能力及对植物的接种疚差异明显,由此可见,选择优势菌咱和宿主植物组合,对于VA菌根真菌的广泛应用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猕猴桃原变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俗称光阳桃)和硬毛变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hispida,俗称毛阳桃)是我国特产。它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利用历史,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水果和食品加工原料,也是民间治病和防除病虫害的药物及综合利用的珍贵植物资源,因而它是很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新兴果树品种。根据新西兰栽培经验,认为选择适宜气候条件的地区是引种猕猴桃成功的主要原因。现将我们对野生的中华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与气候条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之间相互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同酵母间相互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方法采用透析袋发酵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上清液抑菌实验和双向电泳等方法,确立溶氧、酒精度、pH、氮源、生存空间以及分泌蛋白等因素对非酿酒酵母衰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溶氧、酒精、pH、氮源及生存空间的竞争并不是非酿酒酵母提前衰亡的主要原因,酿酒酵母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对非酿酒酵母的提前衰亡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结论酿酒酵母分泌的分子量小于10kDa的代谢产物和一些分子量超过10 kDa的蛋白类物质均对克鲁维酵母等非酿酒酵母的衰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某种能力,借以分辨“自己”和“异己”,这就是“识别”的能力。七十多年前H.V.Wilson(1907)用海绵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奠定了今天研究细胞-细胞间相互识别的基础。Wilson将海绵切成许多块,然后把它们磨碎,使细胞悬液沉到玻璃缸的底部。他观察到这些细胞能够相互结合起来,最后又成为一个完整的海绵。当将红海绵(Microciona prolifera)和黄海绵(Cliona celata)的细胞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各自“寻找”自己的细胞,分别形成不同的个体。识别过程在动物中研究较多,在植物中只是在近十多年来才开始起步。现已知识别现象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存在于寄生物与寄主间、接穗与砧木间。酵母菌、衣藻进行生殖时的结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地面覆盖对嫁接与未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秸秆、地膜和秸秆+地膜覆盖对日光温室嫁接与未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不仅能促进雌花分化、缩短成瓜时间、增加单瓜重、提高黄瓜产量,而且能降低畸形瓜比例,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其中以覆盖秸秆+地膜作用最明显、增产幅度最大,覆盖秸秆和覆盖地膜次之;嫁接黄瓜的处理效果优于未嫁接黄瓜.此外,地面覆盖对土壤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较大.地温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5cm、10 cm地温的波峰出现在14:30,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波峰推迟出现,峰值也逐渐减小.秸秆覆盖具有降低最高地温和提高最低地温的作用,使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地膜覆盖对最高地温的增幅最大、对最低地温的增幅最小,从而使地温变幅最大;秸秆+地膜覆盖既增温又保温.地面覆盖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并以秸秆+地膜覆盖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次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也呈单峰曲线,与 5cm、10 cm地温日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出现在14:30左右,土壤呼吸速率与 5cm、10 cm地温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秸秆覆盖与秸秆+地膜覆盖的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小于地膜覆盖与对照(P<0.01),地膜覆盖的土壤容重略小于对照,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间土壤容重差异渐小.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的鉴定与防止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学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部分受污染的组培苗进行了污染物的分类与鉴定 ,发现棒杆菌属 (Corynebac terium)、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us)、地霉属 (Geotrichum)、曲霉属 (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 (Rhizopus)等常见的细菌和真菌是引起组培苗严重污染的主要菌类。取样测试鉴定表明 ,大部分的微生物来源于无菌接种室内的空气、超净工作台鼓风机排出的气体。抑菌试验发现 ,2mg/L的庆大霉素和 0 .3%质量分数的丙酸钠对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沟金针虫生长发育与土壤湿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通过在不同温度的土壤中饲养观察得出,低龄沟金针虫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1.26%;高龄沟金针虫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2.11%;在湿度小于沟金针虫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含水量的土壤中,其体重随时间延长呈直线下阵。 相似文献
11.
12.
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冗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以半干旱地区6个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苗期种子根系的数量、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作物抗旱高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品种在根系生长上存在着对产量不利的冗余。在以提高产量潜力为宗旨的品种更新替代过程中,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随着年代推进逐渐呈现出根条数和根长减小、根活性吸收面积比增加、种子根中央大导管直径减小的趋势。这些特点使得现代春小麦品种在早期营养生长过程中能够节约用水而保留一定土壤水分以满足花期和灌浆期水分需求,因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对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热水抽提由于其提取收率高(90%),耗时短(10min)经济性强而明显优于其它提取方法,对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GSH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树脂颗粒大小对提纯GSH的影响,采用60~80目的树脂,GSH收率为57.6%,虽然比80目以上的树脂低10%但前者操作作所需时间只有后者的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IRH2b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以PIRH2b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用GST—pull down验证PIRH2b与ARF4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并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PIRH2b,红色荧光蛋白标记ARF4,观察两者在肝癌细胞株Hep3B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到一个能与PIRH2b相互作用的蛋白ARF4,GST—pull down验证了两者在体外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共定位结果显示两个蛋白共定位于Hep3B细胞的核周区域。结论首次发现并证实了PIRH2b与ARF4的相互作用,PIRH2b对ARF4的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过程中抗坏血酸对植物的保护功能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以拟南芥抗坏血酸突变体 vtc- 1 和野生型 wt 为材料 ,研究了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 ,以揭示抗坏血酸 ASA 的抗氧化机理及对植物的保护功能 .结果显示 :10 0 mm ol/ L Na Cl处理 12、2 4、4 8、72 h,vtc- 1和 wt体内 MDA 丙二醛 及 H2 O2 过氧化氢 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但 vtc- 1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 wt,说明盐胁迫可能对vtc- 1造成了更严重的氧化伤害 .胁迫过程中 ,wt体内的几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均升高 ,而 vtc- 1体内 SOD、CAT活性降低 ,APX活性在胁迫 2 4 h之前增加 ,2 4 h之后降低 ;同时 ,vtc- 1中总的抗坏血酸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 GSSG 的比值下降 ,而 wt与此相反 .本研究表明 :抗坏血酸参与活性氧 AOS 的代谢 ,减轻 AOS对植物的伤害 ;并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具有调节作用 ,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 ,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物学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拟南芥抗坏血酸突变体(υtc-1)和野生型(ωt)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揭示抗坏血酸(ASA)的抗氧化机理及对植物的保护功能。结果显示:100mmol/L NaCl处理12、24、48、72h,υtc-1和ωt体内MDA(丙二醛)及H2O2(过氧化氢)的含量均明显增加,但υtc-1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ωt,说明盐胁迫可能对υtc-1造成了更严重的氧化伤害。胁迫过程中,ωt体内的几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升高,而υtc-1体内SOD、CAT活性降低,APX活性在胁迫24h之前增加,24h之后降低;同时,υtc-1中总的抗坏血酸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值下降,而ωt与此相反。本研究表明:抗坏血酸参与活性氧(AOS)的代谢,减轻AOS对植物的伤害;并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具有调节作用,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物学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些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植物特有的亚细胞结构即胞间连丝(PD)在细胞之间运输.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在细胞间通过PD进行扩散.PD对蛋白质和核酸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这种运输受到严格调控.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KN1,STM,SHR,TRY和WER等转录因子在细胞之间的转运对于维持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根尖分生组织和表皮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另外,某些小分子RNA也能够在植物细胞间进行选择性运输,并通过在不同细胞中降解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调节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糙皮侧耳生长发育过程中漆酶基因家族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酶参与木质素的降解和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为了明晰漆酶基因在糙皮侧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了11条漆酶基因及Lacc2的小亚基sspoxa3在糙皮侧耳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其中lacc6和sspoxa3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表达量均较高;lacc12随着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大量表达,与成菇过程有关。lacc4,lacc7和lacc11在原基分化期高表达,与原基的分化有关。lacc2,lacc3和lacc8在成熟子实体阶段表达量显著上升,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国荣;朱鹏;刘文芳;肖翊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2):185-190
由于硝酸还原酶(NR)在硝酸同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玉米、小麦、大麦的研究结果均表明NR活性与籽粒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R活性与作物的耐肥性呈负相关,并认为这是高等植物的一个普遍规律。肖翊华等对11个杂交水稻组合NR活性的研究认为,NR活性作为优势杂种的预测指标具有很大潜力。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春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组成的变化与形态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农大139”经40天左右的春化处理才能迅速而整齐地抽穗,但经14—21天低温处理,已经具有在夏季抽穗的可能性,虽然抽穗推迟且极不整齐;再将春化时间延长,则抽穗百分比增加,且从播种到抽穗的时间缩短。这表明,春化过程中低温对发育的作用有两种效应:前期低温是诱发生理状态的转变,后期低温则只具有加速发育的作用,两个时期的转变是在春化的中期。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乙基硫氨酸和对-氟苯丙氨酸能抑制冬小麦的春化,抑制时期也是在春化过程的中期。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冬小麦幼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组成发生了变化,春化过程中期(低温处理14天之后)不仅含量比对照增加了一倍,而且有新的蛋白质谱带出现。春麦中无类似现象,未经低温处理的春麦已含有冬麦中新出现的谱带。说明冬小麦春化过程的第14—21天左右是与春化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新合成的蛋白质与植株的发育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