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地要求,对食品对于健康的影响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国内科技工作者对食品微生物及其安全性研究给予了相当重视,仅就2010年本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来看,虽然"环境微生物"栏目有25篇(不包括"环境微生物专刊"),但"食品微生物"栏目论文数量也相当可观,共发表了17篇论文。在相关工作中,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论文有7篇,其研究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厚积薄发:我国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取得突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毕国志  周俭民 《植物学报》2017,52(6):685-688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与微生物紧密互作。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产,并威胁生态安全;有益的微生物则与植物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同盟关系,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植物-微生物互作领域屡获突破,从整体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该文重点介绍了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4篇研究成果,并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1958年大跃进的声浪中,勤工俭学的高潮下,我校创办了細菌肥料厂,生产了硷細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等。据苏联和我国的无数次試驗証明,硷細菌肥料无论在黑鈣土或非黑鈣土对馬鈴薯都有稳定而较高的增产效果。抗生菌肥料对各种作物有促进生长,防止病害等作用。为了驗証我校生产的这两种菌肥的效率,并研究在砂质壤土条件下对馬鈴薯的增产效果,結合学生的生产劳动在本校生物实驗园地內作了硷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对馬鈴薯的增产效果的两項田問試驗,并对增产因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环境微生物研究是我国微生物界发展最快、也是最活跃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微生物学通报》发表论文的统计数据,2014年本刊共发表文章308篇,其中发表数量名列前茅的是环境微生物领域(40篇),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微生物(30篇)和工业微生物(29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工作中,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其特性相关文章以16篇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来我国的兽类学(1934—196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类学,作为动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的历史是很短的。溯自1930年前后,方有某些机构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人员屈指可数,发表的文章亦不多。必须指出,兽类工作本身比较艰巨,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由于当时反动政府根本不予重视,更谈不上得到什么支持。因此,兽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的受到限制,抗日战争期间及以后,则完全陷于停顿状态。所以说,解放前我国兽类学的基础甚为薄弱,几乎是空白。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兽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957年这止,约30多个单位(包括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医学卫生部门)都或多或少的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比解放前约增至5倍以上;发表文章六十篇左右(不包括科普性的)。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发展情况,更是令人兴奋,有关兽类学的研究机构增至五十余个(包  相似文献   

6.
苔藓植物研究进展I.我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已发表有关苔藓植物方面的论文达800余篇、专著25本。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苔藓植物学的研究现状和我国苔藓工作者取得的成就。苔藓化学和苔藓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我国目前相当薄弱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苔藓植物研究进展Ⅰ.我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已发表有关苔藓植物方面的论文达800余篇、专著25本.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苔藓植物学的研究现状和我国苔藓工作者取得的成就.苔藓化学和苔藓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我国目前相当薄弱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8.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jejuni简称C.j.)是近年来重新被认识的一种较常见的肠道致病菌。目前我国有少数实验室开展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对此作了较大量的研究工作。兹将美国微生物学会第82届年会上发表的几十篇有关报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解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早在三十年代苏联学者从土壤中分离到硅酸盐细菌,并测定解钾强度,培养5d分离出来的钾量为原硅酸盐中含量的15.9%,同时在不同土壤和不同农作物上进行了盆栽和田间试验,证明对农作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硅酸盐细菌的作用是刺激作用,为农作物补充钾素营养是微不足道的。 作者分离到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经工业发酵研制成菌剂。该菌剂经几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缺钾土壤上对各种农作物均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尤其在土壤中速效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施用该菌剂增产更加明显。这充分说明土壤缺少速效钾是限制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原因。HM8841菌株能为农作物提供一定量的钾素使农作物提高产量。但其解钾能力有多高,能提供多少钾素,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作者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底物对HM8841菌株的解钾效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1959年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国历史上規模最大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了。这个展览会是在1958年我国农业战线取得全面大丰收的情况下举办的,它是农业大跃进和大丰收的总检阅,也是一个传播先进经验的大课堂。展览会有综合馆、农作物馆、增产措施馆、畜牧馆、水产馆、林业馆、农村工馆舘、工具馆、气象馆、文教卫生馆和妇女馆等十一个丰富多采的展览馆,里面陈列着数以万计的展品。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农村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农林牧副漁各来的辉煌战果,“八字宪法”对促进农业增产功效。完全可以相信,这个展览会的开幕,将鼓舞和推动全国农民把生产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五十五年来的兽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物学会成立55年了,这55年来,我国的兽类学的发展过程是怎样呢?愿就个人所见,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近代兽类学在我国起步并不晚,20年代中期,秉志先生前后发表过有关江豚形态及老虎骨学等方面文章有9篇之多;20年代后期石声汉先生发表过以傜山兽类调查为主的4篇论文。但是后来二位都不作兽类学的研究,兽类学的工作形同夭折。到1934年,也就是中国动物学会成立那年,兽类学又重新兴起,何锡瑞先生连续发表4篇论文,傅桐生、刘承钊等先生在1937年以前也作了一定的工作。刘先生刺猬  相似文献   

12.
《遗传》2021,(7)
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课题组成立于2005年,课题组长为傅向东研究员。课题组以水稻和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围绕植物激素与环境因子互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耦合的分子机制和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调控网络展开研究。在植物发育和环境适应的激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search等发表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3.
人们利用微生物酿酒、生产柠檬酸、制造抗菌素和酶制剂等,这类微生物有效利用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微生物也有其有害的一面.近二十年来,国外关于微生物灾害新的研究领域,巳发表了数千篇论文.各国纷纷建立专们的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现将微生物灾害的具体事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微生物学通报》共发表281篇文章,其中有关农业微生物的文章约占十分之一(27篇),而工业和环境微生物学文章各接近十分之一(25篇)。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工业微生物的论文中,酶及其性质的研究有8篇。在8篇论文中,涉及霉菌的工作有2篇:冯颖杰等研究了一种米曲霉蛋白酶并且在酪蛋白磷酸肽制备中进行了应用[1]:邢欢等采用绿色木霉酶解了小球藻细胞壁[2];黄春凯等、成莉凤等分别研究了一株纤维素酶[3]和β-甘露聚糖酶[4];蔡昱萌等[5]、黄楠等[6]分别在脱氨酶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李夏等[7]、夏苗苗等[8]开展了有关微生物基因调控以及遗传特性的工作。随着他们及其他国内酶学同行研究工作的深入,将有效促进我国微生物和酶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 国际植物科学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我国植物科学领域也在整体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特别是水稻基因组框架图(Yu et al., 2002)和4 号染色体基因组精细图(Feng et al., 2002)以及水稻控制分蘖的MOC1基因发现(Li et al., 2003)等重大研究成果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顶级科技刊物上的发表, 使国际科学界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刮目相看, 亦使中国科学家为之振奋。据不完全统计, 2004年中国科学家本土取得研究成果在植物科学专业顶级学术刊物The Plant Cell、The Plant Journal 和Plant Physiology 上发表的论文有2 2 篇, 在其他重要综合性期刊Nature、Science、PNAS、Trends in Plant Science、Molecular Biolgy and Evolution、Ecology Letters和Conservation Biology等上也有论文发表, 这反映了我国科研总体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本文基于我国科学家发表在这些著名刊物上的成果对《植物学通报》的读者作一简单介绍, 希望从一些侧面反映我国科学家在本土所做研究的主要进展, 由于篇幅有限, 不能对每个领域各项逐一介绍, 收集文献不尽完善请同行和读者见谅。下面就不同研究领域举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土壤-作物-动物生态体系中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 ,人类正面临着重新调整生态平衡的问题 ,其中食物链中的微量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循环规律及其与生物相互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表明 ,微量元素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通过结构和调节机制而产生营养性、毒性和刺激性 ,从而对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农 (畜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类营养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1]。目前 ,许多国家就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正在蓬勃地发展[2 ]。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土壤、植物或动物…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工作会议于8月11~18日在青岛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付主任过兴先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同志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模拟物的合成方法”、“活性测试和结构化学”的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这些论文反映了自1980年协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以来,在合成氨催化剂、固氮化学、固氮的生理和生化、固氮遗传和固氮生物学等各个固氮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进展情况。(陈因)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9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九江市举行农作物生长发育化学调控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省内外的代表共119人,宣读论文8篇,分组交流45篇,主要内容为多效唑(MET)对作物的生理效应和增产效果,部分报告介绍了油菜素内酯在农业上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62年12月10—1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南京召开微量元素研究工作会議。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江苏分院,以及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等有关的高等院校。到会的代表共約30人。会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四个部分:(1)国外微量元素研究工作文献综合評論;(2)国內近几年研究工作报告;(3)微量元素分析技术經驗交流;(4)制訂今后研究規划。国外微量元素研究文献综述有三个方面的工作:1)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系統地叙述了微量元素研究工作的发展,并重点讨论了在理论研究上的新成就;2)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詳細地介紹了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解决生产问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我国杀虫药剂的发展以及在防治害虫中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植物化学保护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1958年全面大跃进以来,无论在农药的产量和供应量上、品种数量上、化学防治的面积上以及研究工作的成就上都在飞跃的发展。 1952年供应各种化学农药1,717吨,化学防治面积3,000万亩。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各种化学农药的供应量增至148,985吨,化学防治面积增加到5亿亩。1958年全面大跃进以后化学农药的供应量又增到478,000吨,另外还使用了各种土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