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区室化(In vitro compartmentalization,IVC)是通过制备微液滴反应小室包裹单个基因(包含表达体系)或细胞进行反应和培养,从而建立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偶联,并借助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activatedcell sorting,FACS)对液滴进行超高通量检测和筛选,进而快速获得目标基因或细胞的一种方法。IVC-FACS筛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定向进化研究。但早期利用机械分散法生成的微液滴大小均一性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液滴的定量检测,降低了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微流控芯片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芯片内快速生成微液滴的技术也愈加成熟。本研究首先利用W/O (Water-in-oil)单层液滴生成芯片高速制备单分散的W1/O液滴,再将W1/O液滴重注入W/O/W (Water-in-oil-in-water)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芯片制备均一的W1/O/W2双层乳化液滴。通过对油、水相流速与比值的优化,可以生成直径在15.4–23.2μm的单乳化微液滴,液滴可在培养数天内保持稳定。将单乳化液滴重注入双层乳化液滴芯片,通过调整油相流速,可以获得生成速度在1 000个液滴/s、直径在30–100μm的双层乳化液滴。利用双层乳化液滴包埋的大肠杆菌细胞能正常进行培养和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为后续建立基于液滴和流式细胞仪的菌株高通量筛选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迷向丝和迷向管在田间防治使用时悬挂数量多、人工费时等问题,并实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整个防治区域均匀释放。【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获得了稳定的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并参考《农药田间使用准则》进行了田间应用技术研究。【结果】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两次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后,150 g/667m2和200 g/667m2处理区的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17%和0.13%,对照处理的平均蛀果率为1.75%,而未施药果园的平均蛀果率为5.04%。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150 g/667m2和200 g/667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对照处理和未施药处理。【结论】相分离法可制备稳定的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6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两次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150200 g/667m2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进行防治,可获得良好的迷向和防治效果,梨小食心虫迷向液剂的成功制备对于生产无公害和有机水果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潘秀雅  陈文  邸利  郭和蓉 《生态科学》2017,36(1):177-184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二种不同生态护坡工法对边坡绿化效果的影响, 得出应用型框喷播技术进行坡面绿化有更好的景观效果。二组试验坡面分别采用植生喷播技术(Hydromulching System)和型框喷播技术(Soil Create System)进行了绿化, 对2005 年、2009 年和2014 年的植物总盖度、生物量、物种密度、pH 值、基材厚度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从1999年开始试验, 应用此两种生态治理工法的四个坡面经过十五年的自然演变, 均保持良好的植被覆盖率, 最低为80.6%; 型框喷 播比植生喷播技术更具优势, 坡面基材流失较少, 植被覆盖率较高, 是一种更能长期保持边坡美化效果的治理方法, 由此总结出利用工程措施防止基材流失是维持客土喷播边坡长期性绿化效果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文献介绍     
铃木照磨,1962.空中喷酒药剂的性质。植物防疫 16(3):122—24 畑井直树,1962.空中喷酒药剂落下量调查法。植物防疫 16(3):125—27 福田秀夫,1963.有关颗粒剂及液剂的落下量的调查。植物防疫 17(3):98—100 这三篇文献是介绍飞机喷药的性质与喷药质量的快速简易测定方法。 飞机喷药是在一定飞行能条件下进行的。常受地势和气象条件、药剂物理性质、喷药装置以及航空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喷药结果往往不能绝对均匀,因而  相似文献   

5.
试验是在四川省蓬溪县星星农业社里进行的。a-萘乙酸是上海农业用品厂配制的150ppm液剂,直接喷用,处理分为两段,并作对比的成效观察。 1.苗期处理在南瓜幼苗刚发出第三片叶时喷射苗株一次,发出第五片叶时再喷射一次,两次相距时间为11天。处理了的南瓜苗共三窝计6株,同窝另有未处理的6株作为对照。生长发育结果如下:a)喷射后的南瓜苗,茎蔓伸长速度快,第二次喷射后的22天平均伸长为每天2.8市寸,未处理的每天仅1.6市寸;b)喷射后的南瓜苗生活较旺,表现在需水量比未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手工法镜检脑脊液白细胞定量的快速、准确、直观的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比传统方法准确并可靠性高。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230例,分别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出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的规程法、定量法。两种方法对于同一样本进行白细胞数计数,实验重复3次,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镜检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定量的方法比传统的方法(P>0.05,sd,cv值更小)更准确精密可靠。结论:计数定量的方法比规程法更准确,精密,可靠。  相似文献   

7.
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油菜器官生长与发育进程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油菜地上部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模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随着生理发育时间而变化,基因型、播期、氮素及水分水平影响各器官干物质在地上部分配的大小.其中,氮素营养水平对绿色叶片干物质分配影响最大,氮素营养水平越高,绿色叶片分配指数越大;播期影响角果分配指数,晚播的角果分配指数高于早播.模型引入氮素营养指数、水分及播期影响因子来定量油菜各器官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分配强度,同时考虑了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品种氮肥处理试验建立模型,利用不同品种播期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混播草地燕麦和毛苕子种间竞争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播草地种内与种间竞争的强弱和转化受混播牧草相对密度的制约。2010年6-9月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在石羊河上游建立燕麦(Aven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混播草地,按燕麦与毛苕子相对密度设置1∶0(KY)、8∶2(A)、6∶4(B)、5∶5(C)、4∶6(D)、2∶8(E)和0∶1(KM)7个处理,研究了密度制约下混播草地一年生牧草种间竞争的变化。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在密度影响下各物候期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所有混播处理中燕麦相对产量(RYy)随牧草的生长逐渐增加;混播处理A、B和C中毛苕子相对产量(RYm)随牧草的生长逐渐减小,混播处理D和E中逐渐增加;在燕麦出苗期和分蘖期除混播处理A外其余混播处理中两牧草为敌对关系(RYT<1),在牧草生长后期所有混播处理中两牧草转化为共生关系(RYT!1),且燕麦的竞争能力强于毛苕子(RCCy!1、RCCm"1);所有混播处理在牧草整个生长阶段的竞争偏利于燕麦(AG<1)。混播草地内种间竞争在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现象,实现了资源协同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9.
扁穗牛鞭草草地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在'广益'扁穗牛鞭草(Hemarthia compressa'Guangyi')草地上分别补播'中饲828'小黑麦、'冬牧70'黑麦、'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等冷季型牧草,对补播系统牧草产量、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补播'中饲828'小黑麦、'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均能显著增加'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其中补播'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的处理干物质和粗蛋白(CP)产量比不补播分别提高12.3%、15.6%;补播'中饲828'小黑麦的处理分别提高11.3%、10.4%;但补播'冬牧70'黑麦的处理增效作用不明显.'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的补播效果最好,是较优的冬季补播草种.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real time RT-PCR通过直接检测指数扩增期的PCR产物来确定基因的初始模板量,是定量基因表达最灵敏的方法,其准确性取决于扩增效率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分析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的方法是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绝对定量方法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相对定量方法则是比较处理过的样品和未处理过的样品目的基因之间的表达差异。而相对定量又有双标准曲线法,2^-△△α法以及动力学法。该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推导、假设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S3307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Glycinemax)品种浙春2号,以53307(浙江省农科院生化实验厂生产的5%乳剂)作如下处理:(1)l00mg·L-1浓度浸种(种子与药液量比为1:1.5),Zh后播种;(2)土施(种子播后覆土以上述浓度均匀喷雾在土表);(3)喷苗(大豆长至2片复叶展开时以上述浓度喷雾)。后两种处理的药液用量均为对skg·hm-2,以喷清水作对照。播种后10d调查出苗率,45d时每个处理取15株考查豆苗素质。试验重复3次,每次重复3盆,每盆定苗6株。另外还作了不同浓度S3307的比较试验(10、50、100mg·L-3种浓度,以清水作对照),于大豆真叶展开时均匀喷…  相似文献   

12.
以荒漠草原区25年龄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未平茬未补播、补播、平茬和既平茬又补播牧草的柠条林地中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了补播和平茬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林间和林下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平茬未补播牧草的林地中,林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显著低于林下.与未平茬未补播牧草林地相比,补播、平茬和既平茬又补播牧草均显著增加柠条林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而对柠条林下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布无显著影响,经过不同管理措施处理后,柠条林下与林间的地面节肢动物分布无显著差异.平茬和补播对柠条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分布影响具有类同效应,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缓冲作用,补播与平茬处理、平茬与既平茬又补播处理、补播与既平茬又补播处理之间,林间和林下地面节肢动物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在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林中,平茬、补播和既平茬又补播牧草均可以显著提高柠条林地特别是林间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有利于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柠条人工林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豆播期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试验在2012年、2013年进行,设置了3个大豆播期处理。每周调查播期处理田大豆蚜种群及天敌种类和数量,分析大豆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的时序动态、大豆蚜和天敌的关联度。【结果】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蚜有翅蚜及无翅蚜的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有翅蚜蚜量高峰期要早于无翅蚜1周。处理间的大豆蚜田间始见期与终见期随着播期推后而延迟,大豆蚜在田间扩散和消退的时期也随着大豆播期延后。晚播的两个处理高峰期蚜量多于或等于正常播期处理的蚜量。大豆蚜与天敌关联度随着播期的推后而变高。在调查的7种天敌中大豆蚜与异色瓢虫的关联度最高,草蛉、小花蝽和蚜茧蜂也表现较高的关联度。【结论】播期会显著影响大豆蚜的田间始见期和终见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蚜种群高峰期蚜量以及大豆蚜与天敌的关联度都会提高。  相似文献   

14.
罗布麻种子细小,幼芽顶土力较弱,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深度3mm左右,保持土表湿润疏松,才能保证正常出苗。试验用陕西红麻,分两期播种:(1)4月14日;(2)5月6日。处理分:1.蓄水撒播法:播前灌足水,后整地,再将催分物种子与沙混合筛入畦内。2.蓄水点播法:灌水整地同上,种子点地畦内。3.垄播沟灌法;种子播垄上,然后灌水。4.干播覆沙洒水勤浇法,播前细致整地,播后浅覆沙,出苗前经常用喷壶酒水。5.落水播种法(对照);整地后灌水10-15cm深,在水未渗下时,将催分芽的种子放入盆内水中,用手将种子与水泼撒和畦内,等地面稍干后再覆盖细土或沙。试验结果:(1)期播种,出苗率以垄播沟灌最高(90.1%),保苗率以蓄水点播最高(87.0%)。(2)期播种,出苗率以落水播种最高(75%),保苗率以蓄水点播最高(91.8%)。根据苗期生长情况(包括茎高,根长,苗鲜重等)综合考虑,则以干播覆沙洒水勤浇法最优,其次为蓄水点播法,其它播种方法也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罗布麻的落水播种法是在新疆,甘肃等内陆干旱区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并且在实践中一贯采用,由于内陆干旱区大气与土壤均较干旱,水分供应是首要条件,又因当地土壤下层含盐量大,生长季节蒸发量大,勤浇势必造成盐分上升。落水播种法在播前一次将水灌中,出苗前不再浇水,所以有利出苗,保苗,但在陕西关中以及沿海等地区,雨水较多,土壤较湿润,若春季土壤湿度过大,土温上升缓慢,对出苗反为不利。在(1),(2)两次播种期比较时,亦看出这种趋势。因此,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采用干播洒浇法或蓄水点法播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低湿易涝处,更有进行垄播的必要。总之,罗布麻的播种方法,可根据捉苗要领,在具体条件下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5.
深播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保苗的一个重要栽培措施,因此,玉米耐深播优异种质资源具有重要应用育种与生产价值。本研究对玉米耐深播种质资源CGJ和普通材料郑58,分别进行2 cm正常播深和20 cm深播处理,于2叶1心期进行了表型和生理特征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深播处理下,CGJ的主要特性是中胚轴显著伸长,CGJ中胚轴为10.68 cm,为郑58的2.5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GJ中胚轴细胞纵向延伸能力显著增强,比郑58长14μm。与常规材料相比,深播条件下的CGJ萌发期要更早;CGJ叶片和胚芽鞘中生长素变化不明显,而中胚轴中的生长素含量提高了47.72 ng/m L,并且CGJ各部位的赤霉素含量都大于郑58,其中,中胚轴内植物生长素和叶中的赤霉素增长极显著。该结果暗示中胚轴生长素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其耐深播的生理基础。本研究为玉米耐深播优异种质资源CGJ的基础研究与育种和生产应用奠定了表型与生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路边坡喷播绿化初期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对增强土体抗剪强度具有一定作用。为研究公路边坡喷播绿化初期根系特征及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喷播的方式制备灌草混播试样,人工模拟边坡绿化7种灌草组合,植物生长3个月后进行原位剪切试验。挖取试样内植物根系,测定根系直径、根长密度、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叉数、根系密度、倾斜角度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根系特征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草混播组合根系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喷播绿化初期,0~2 mm细根占整个根系系统的96%~99%;水平根、侧根及垂直根分别占整个根系系统的7%~16%、44%~57%、33%~47%;不同灌草组合植物根系可增加土体抗剪强度6~17 k Pa,且不同灌草比试样抗剪强度大小依次为灌草比1∶1灌草比1∶4灌草比1∶5灌草比3∶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根系指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侧根数量水平根数量根系分布深度根系密度剪切面上部根长密度根长密度 0~2 mm细根数量剪切面下部根长密度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垂直根数量分叉数2~10 mm根系数量。该结果可为评价公路边坡喷播绿化初期坡体稳定性、指导边坡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分散固相萃取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检测鸡肉及鸡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C18分散固相萃取填料净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脱脂,电喷雾离子源正负模式切换,H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线性范围分别为0.1 ng/mL~2....  相似文献   

18.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植物胸径生长对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林地分别喷加0、50、100和150kgNhm^-2a^-1,研究鼎湖山马尾松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植物胸径生长(年增长率)对增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喷加N,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胸径年增长率分别为4.84%、4.09%和2.99%;外加氮对植物胸径生长的影响因森林类型和植物种而异。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低氮处理(喷加50kgNhm^-2a^-1)没有对胸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中氮处理(喷加100kgNhm^-2a^-1)则分别增加了77、8%和105.6%。外加氮处理均使阔叶林胸径年增长率下降,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喷加150kgNhm^-2a^-1)分别比对照(不喷N)低36.8%、28.5%和41.0%。这表明外加氮处理促进马尾松生长,但抑制大多数阔叶树种生长。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C~(14)-光合同化产物调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报导了生长调节物质赤霉素(GA)和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CCC)对C~(14)-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用20ppm的GA处理棉花幼铃,可由叶片获得较多的C~(14)-光合同化产物,这表明GA对光合产物的运输具有调配的作用,使幼铃的养料供应得到改善,这可能是GA防脱保铃的原因之一。用40ppm的CCC处理幼铃,结果与GA相反,叶片中C~(14)-光合同化产物输送到幼铃的数量明显下降,看来这种化合物阻碍和削弱了幼铃的调配能力。用GA喷全株与只处理幼铃的有显著不同,结果绝大部分G~(14)保留在叶片中而很少输出,幼铃获得的C~(14)-光合产物减少。用40ppm的CCC喷全株,结果与GA处理相似。但用GA CCC混喷与两者单喷比较,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混喷后幼铃从叶片获得的C~(14)-光合产物比对照和用GA直接处理的幼铃都高,表明混喷可以促进光合产物向幼铃中运输。对激素控制光合产物的运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谷子花粉介导法转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晋谷21号A不育系材料为受体,以西粒pGLⅡ-RC-1为供体,在10%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花粉与含有质粒DNA,应用YKH-1型液体快速混合器进行震荡处理得到花粉处理液,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入晋谷21号不育系的柱头上获得种子,将F1的种子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有目的基因特异带出现,实践证明,利用花粉介导法进行谷子几丁质酶基因转移方法可行,为谷子转基因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