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分布于青海境内的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的ITS区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以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沙枣为外类群,对胡颓子科沙棘属15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沙棘属各植物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长度为600~605 bp,其中,ITS-1区为201~203 bp,5.8S为166~167 bp,ITS-2区为232~236 bp.核苷酸分析显示,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位点.聚类分析表明,棱果沙棘种的2个亚种——棱果沙棘和理塘沙棘为2个不同种,江孜沙棘与柳叶沙棘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沙棘亲缘关系较远;沙棘种下9个亚种间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TrnL-F序列探讨苎麻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苎麻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10个种和8个变种苎麻属植物的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和T/A克隆产物序列测定;选取雾水葛属的植物作为参考外类群,同样也测定其TrnL-F全序列;根据TrnL-F区碱基序列的差异计算种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系统发育树。结果:野线麻、福州苎麻、赤麻、悬铃叶苎麻、序叶苎麻、白面苎麻、束序苎麻、密球苎麻、疏毛水苎麻、圆叶水苎麻、灰绿水苎麻和糙叶水苎麻聚成一支;帚序苎麻、黔桂苎麻、苎麻、微绿苎麻、贴毛苎麻和青叶苎麻聚为另一支;雾水葛单独聚成一类,与苎麻属的其他种在一级分支中即分开,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帚序苎麻组和苎麻组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叶苎麻组(Sect.Duretia)是荨麻科苎麻属(Boehmeria)的一个种类比较多的组,目前对该组植物的系统发育还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其中9种4变种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ITS平均长度约687 bp.选取冷水花属作为外类群,根据ITS序列的差异计算出种间遗传距离.分别采用最简约法和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细野麻(Boehmeria gracilis)、赤麻(B.silvestrii)、野线麻(B.japonica)和疏毛水苎麻(B.pilosiuacula)、束序苎麻(B.siamensis)亲缘关系较近聚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76%(MP)和89%(NJ);密球苎麻(B.densiglomerata)、长序苎麻(B.dolichostachya)、灰绿水苎麻(B.macrophylla var.canescens)、糙叶水苎麻(B.macrophylla var.scabrella)、圆叶水苎麻(B.macrophylla vat.rotundifolia)和海岛苎麻(B. formosana)、福州苎麻(B.formosana var.stricta)则聚为另一支,自展支持率为74%(MP)和94%(NJ);歧序苎麻(B.polystachya)单独为一支,与大叶苎麻组的其他种在一级分支中就分开,和其他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zingibiernsis)、黄独(D.bulbifera)和山药(D.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并探讨这4个片段在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上的意义。结果表明,4种薯蓣属植物共22份材料的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026~1142 bp、1156~1178 bp、744~822 bp和355~599 bp。用PAUP 4.0b10和贝叶斯推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的黄独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较近;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非洲的黄独与云南的黄独的亲缘关系很远。但仅用这4个cpDNA片段还不能完全区分小花盾叶薯蓣和盾叶薯蓣,这说明基于这4个序列片段的系统发育证据与4种薯蓣属植物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扩增测序及种间比对,对获得的6种马尾藻18SrRNA、COI和ITS基因部分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8S rRNA基因同源序列长度为1 673 bp,其中保守位点1 668个,可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单变异多态位点2个;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4%、21.4%、24.4%、27.8%.(2)COI同源序列长度为643 bp,其中保守位点567个,可变位点76个,简约信息位点28个,单变异多态位点47个;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17.6%、19.1%、23.3%.(3)ITS同源序列长度为1 539 bp,其中保守位点1 272个,可变位点193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单变异多态位点138个;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5%、26.5%、17.1%、32.9%.(4)基于Kimn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选用褐藻纲部分物种为外源,构建18S rRNA,COI和IT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用COI和ITS基因构建的发育树与利用形态学进行的分类较为一致,真马尾藻亚属(Sargassum)的张氏马尾藻(Sargassum zhangii)、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亲缘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再与反曲叶亚属的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聚为一支,然后与其他亚属的聚为一大支;而用18S rRNA基因构建的发育树中,亨氏马尾藻先与半叶马尾藻聚为一支,后与真马尾藻亚属的聚为一支,最后与其他亚属的聚为一大支.从序列的保守度分析,18SrRNA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可用于属以上单元鉴别分类;COI和ITS基因多态性较高,可用于种间分类.  相似文献   

6.
锦葵科植物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柯  陈科力  刘震  陈士林 《植物学报》2011,46(3):276-284
对锦葵科植物样品的ITS、ITS2、rbcL、matK和psbA-trnH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 比较各序列的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变异的差异以及barcoding gap图, 使用BLAST1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 进而从这些候选序列中筛选出较适合锦葵科植物鉴别的DNA条形码序列。结果表明, ITS序列在采集的锦葵科植物11个种26个样品中的扩增成功率较高, 其种内、种间变异差异和barcoding gap较ITS2、psbA-trnH及rbcL序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且纳入60个属316个种共1 228个样品的网上数据后, 其鉴定成功率可达89.9%。psbA-trnH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最高, 其鉴定成功率为63.2%, 并能鉴别一些ITS序列无法鉴别的种。实验结果表明, ITS和psbA-trnH是较适合鉴别锦葵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7.
对锦葵科植物样品的ITS、ITS2、rbcL、matK和psbA-trnH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的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变异的差异以及barcoding gap图,使用BLAST1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进而从这些候选序列中筛选出较适合锦葵科植物鉴别的DNA条形码序列。结果表明,ITS序列在采集的锦葵科植物11个种26个样品中的扩增成功率较高,其种内、种间变异差异和barcoding gap较ITS2、psbA-trnH及rbcL序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且纳入60个属316个种共1228个样品的网上数据后,其鉴定成功率可达89.9%。psbA-trnH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最高,其鉴定成功率为63.2%,并能鉴别一些ITS序列无法鉴别的种。实验结果表明,ITS和psbA-trnH是较适合鉴别锦葵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苧麻属校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苧麻属Boehmeria Jacq属于荨麻科苧麻族Trib.Boehmerieae,由N.J.Jacquin在1760年根据产于美洲中部的Boehmeria ramiflora Jacq建立的(文献见后)。对本属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大概只有两个学者。C.L.Blumel)于1856年在其荨麻科的专著中记载了荨麻属植物74种,并将这些种分为6群: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PCR-R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用2个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猕猴桃属27个种和15个栽培品种的叶绿体基因(rbcL基因和psb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共得到25个限制性位点,其中24个具有多态性。确立了该属植物的单元型分布,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方式和部分重要种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拓展了可用于该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rbcLmatK序列探讨马鞭草科部分植物的系统学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用于马鞭草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及该类群的系统分类关系,对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的叶绿体基因ycf6-psbM、trnV-atpE、rbcL、trnL-F、psbM-trnD、atpB-rbcL、trnC-ycf6、trnH-psbA、rpl36-infA-rps8和核基因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仅rbcL、trnl-F、trnH-psbA序列的PCR扩增以及测序效果较好,而ITS不能得到明显的扩增条带,ycf6-psbM不能成功测序,其它序列存在有部分双峰或噪值高等问题。根据DNA条形码标准,rbcL序列是所有测试条码中相对最适合的。应用rbcL和matK序列对马鞭草科(Verbenaceae)豆腐柴属、牡荆属(Vitex L.)、马鞭草属(Verbena L.)和大青属(Clerodendrum L.)等4属与唇形科宝盖草属(Lamium L.)、水苏属(Stachys L.)、鼠尾草属(Salvia L.)和香科科属(Teucrium L.)等4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以紫草科Lithospermum multiflorum L.为外群,最大简约法对2个片段的单独和联合矩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豆腐柴属和大青属应从马鞭草科划入唇形科,马鞭草属仍归于马鞭草科,而牡荆属的系统学位置还需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12.
李娜  周荣汉  蒋建勤   《广西植物》1992,12(1):33-35
本文对中国球子蕨科2属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纸层和薄层析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科、属、种的分类有一定相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分类问题提供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潘小军 《昆虫学报》1993,36(3):347-35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黑曲霉G2.1.1.1.4菌株在产生植酸酶时受无机磷的反馈阻遏,并且植酸酶的产生与淀粉酶的产生存在相互抑制。对植酸酶固体发酵进行调控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植酸酶产量。最适发酵条件下,植酸酶(PhytA)的产量可达62.1u/g.干基。  相似文献   

18.
19.
论地生态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陈昌笃 《生态学报》1986,6(4):289-294
生态学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一系列的分科,它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一组学科-学科的体系。名称中包含“生态”二字的学科至少在一百个以上,因而,产生了如何对大量生态学科进行分类的问题。 我们认为,如果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尺度(规模)以及相应地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并考虑当前发展的趋势,可以把生态学概括为3类:生物生态学、地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从当前趋势看,至少下列8个问题是地生态学注意的核心:(1)人工生态系统;(2)生物(主要是植物)指示现象;(3)地生态制图;(4)生态监测;(5)生态预测;(6)生态区划;(7)生态规划与设计;(8)生态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0.
ON MEAS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